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论贵州在我国糯稻栽培圈中的历史地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奇岩 《(《农业科学与技术》)编辑部》2011,(7)
贵州属于我国历史上的"糯稻栽培圏",其糯稻生产和种质资源在全国占重要地位。贵州黔东南地区是贵州糯稻栽培圈的核心区,且以糯禾为特色。糯禾是贵州黔东南原生态农耕文化的瑰宝,是境内各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3.
<正> 荆糯6号系湖北省荆州地区农科所稻作研究室辐射育种组,于1981年用钴60γ射线3.5万伦琴辐射处理“桂朝2号”干种子,而后筛选米粒突变,加大选育群体,人工病圃鉴定,海南和温室加代,经四年六代连续选择,于1984年育成定型的中熟籼型糯稻新品种。在湖北省、河南省南部稻区及全国南方稻区水稻中籼良种区试中,表现特别优异。 相似文献
4.
为丰富生产上糯稻品种的多样性,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黔糯1A为母本、金糯恢88为父本进行杂交,经多年选育,聚合多个亲本优良基因,成功育成高产优质杂交糯稻新品种黔糯优88。该品种于2017—2018年参加贵州省特色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634.18kg/hm~2,比对照(糯优6211)增产6.96%,2a累计增产点比例90%。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117.93kg/hm~2,比对照(糯优6211)增产12.96%,增产点率100%。黔糯优88穗大粒多,高产稳产,米质较优,综合性状表现好,抗逆性较好,于2019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稻20190017),适宜在贵州省中低海拔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6.
7.
8.
丹粳糯3号是丹东农业科学院2008年以辽东128为母本,以丹糯2号为父本配组,后代经系谱法选择而成的糯稻新品种,特点是米质优、糯性好,抗病、稳产。2018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介绍一种水稻新品种“豫糯一号”.该品种米质优良,达到优质糯米标准;抗病性强,抗白叶枯病、稻瘟病及纹枯病和稻曲病;高产稳产,经六年的区试和生产试验,产量均超过对照种5%以上,是一种很有推广应用价值的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11.
12.
为解决贵州地区大樱桃树冠生长过旺、产量低等问题,为贵州地区大樱桃新栽培模式提供参考,以曙光2号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规格容器限根栽培对大樱桃的影响。结果表明:直径为22 cm和40 cm的容器均能抑制大樱桃的冠幅生长,提高大樱桃的花芽形成量及产量。其中,采用直径为22 cm的容器对大樱桃限根栽培的效果较好,其主干粗度、株高、南北冠径、东西冠径、主枝粗度及新梢生长量均低于直径40 cm的容器处理和常规栽培,分别为22.0 cm、192 cm、232.0 cm、269.3 cm、26.7 cm、49.89 cm;花束状短果枝数最多,为118个;产量最高,为4.99 kg/株。 相似文献
13.
14.
总结了茶树生长适宜的条件:最适生长温度15~25℃,最适年均降雨1 500mm,土壤最适pH值4.5~5.5、富含有机质。介绍了贵州茶树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地区茶树的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的柑橘品种以中熟品种居多,成熟期多集中在12月上中旬,大量的鲜果集中上市造成产品在短期内供过于求,影响柑橘生产的经济效益。生产上选用早熟的优质脐橙品种,使熟期提早以调整柑橘果品上市时间和拉长销售期,对我国柑橘品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脐橙生产的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经济收入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桑树的生态价值及其在贵州"东桑西移"中的生态栽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贵州面临"东桑西移"的历史性机遇,合理利用桑树的生态功能,走生态栽培之路是贵州桑树栽培的必然选择。针对桑树涵养水分、改善土壤、固定二氧化碳和释放氧的生态价值与作用,对贵州桑树的生态栽培模式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18.
贵州烤烟省工栽培方法与措施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传统烟叶生产工序复杂、用工多的情况,为推进传统烟草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阐述了适合贵州烤烟生产的几种省工栽培方法与措施.在生产用工多、劳动强度大的环节应推行机械化作业,减轻烟农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改变传统的栽培方式,实施地膜覆盖免追肥免中耕栽培技术和少耕免耕技术,减少烟叶生产耕作次数;视烤烟品种、烟株生长量、每季烟叶的成熟情况调节烟叶采收间隔和时间来减少烟叶的采收次数,并推行散叶装烟方式密集烘烤;在烤烟栽培过程中针对传统的生产工序,优化烤烟栽培工序流程管理,从而达到省工降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贵州茶树栽培研究主要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栽培既是茶叶产业高产优质高效益的关键环节,又是茶叶研究和生产的薄弱环节.回顾贵州茶树栽培研究取得的主要成就,结合新阶段茶树栽培学科的态势和贵州茶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对未来贵州茶树栽培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茶树栽培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