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耕地利用效率评价是对耕地投入后的生产效益进行评估,评价其实际效益是否达到了与耕地投入相当的预期效益。【方法】以四川省2000-2012年的耕地总量普查数据为基础,从经济、科技、人口3个方面选取10个指标作为影响耕地总量变化的因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引起四川省耕地总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引入DEA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历年耕地利用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经主成分分析,经济发展与人口因素、农业科技进步因素对所有驱动因子的概括程度为97.926%,因此确定该两个因素为影响四川省耕地面积总量变化主要驱动因素,另外政策因素也在四川省耕地面积总量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数据包络分析,四川省耕地利用综合效率为0.956,纯技术效率为0.999,规模效率为0.957,总体水平较高且稳定性好,全省耕地利用效率未达到最优主要是由规模效率相对较低引起的。【结论】评价方法可为今后研究如何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提供更多的思路,结果也可为效益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比2003年至2011年迁西县耕地质量等别情况,分析了耕地质量等别变化特征,并选取11个影响耕地质量等别的驱动因素,运用SPSS软件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对迁西县耕地质量等别变化的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济非农化率、城市化率、土地综合整治、种植制度变化是影响迁西县耕地质量等别变化的最重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3.
资兴市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资兴市1996~2004年间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试图揭示内地城市化过程中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尝试性地建立驱动因子指标体系,并运用 SAS 统计软件对55个驱动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36个与耕地面积变化相关性较强的因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上述36个驱动因子进行分析.归纳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产业结构变化和科技进步为资兴市耕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并进一步分析了这些驱动因子与耕地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张术 《农业与技术》2012,(2):156-158
文章以长沙市耕地面积变化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通过运用 SPSS 软件分析长沙市耕地变化影响因子间的相关性,提取影响耕地变化的主成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影响耕地变化的主导因子,得出主成分载荷矩阵和旋转载荷矩阵.分析得出经济社会发展因素、耕地政策及农业科技进步是影响耕地变化的驱动因素,并提出耕地相应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耕地的变化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其变化和流向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基本态势。利用鄂南丘陵山区咸安区的统计资料对近50年来的耕地数量变化的时间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应用相关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对咸安区耕地资源近10年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驱动因子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949~1963年耕地面积迅速扩大,1963~2000年耕地面积呈下降的趋势;人口、经济等因素是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丘陵山区耕地资源的保护应控制人口、限制经济因素特别是城市化对耕地的占用。该成果为进一步研究鄂南丘陵山区耕地资源变化打下基础,为合理地利用耕地和保护耕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赤旦多杰  淡乐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641-17643
利用多元统计学中的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偏相关分析对青海湖地区耕地变化驱动力进行研究,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该区耕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模型,对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及其作用机理和过程进行分析,并对各县驱动因子的差异进行比较。为该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耕地数量动态变化及驱动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时间序列法、耕地动态度模型和统计分析法,对云南省1997~2005年耕地数量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及导致其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地类型变化以旱地的变化最为明显,而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变化面积处于下降的趋势;其变化除了受人口和经济增长影响外,非农建设、生态退耕、自然灾毁、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土地整理等驱动因子对耕地变化也起到了进一步的促进作用。其中,生态退耕因子是导致耕地减少的最主要驱动因子,而土地开发因子是耕地增加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利用新疆2001~2015年耕地资源变化数据,借助SPSS 22.0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造成耕地非农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农业发展因素等是造成新疆耕地非农化的主要动因。基于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新疆协调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新疆2001~2015年耕地资源变化数据,借助SPSS 22.0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造成耕地非农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农业发展因素等是造成新疆耕地非农化的主要动因。基于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新疆协调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采煤塌陷区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机制,以山东省微山县地面塌陷较严重的11个乡镇作为研究区,基于遥感影像解译结果,分析研究区2000-2016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选取自然、社会经济等多个驱动因子,运用CLUE-S模型及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进行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与驱动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及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耕地在整个研究期呈减少、增加、减少的趋势,城乡建设用地、塌陷积水区2000-2005年面积增幅最大;距居民点的距离是影响耕地、城乡建设用地及水域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因子,距工矿的距离是影响塌陷积水区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因子。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整治、保护等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已在全国展开。以此为契机,在分析巫山县耕地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利用该县国土资源局提供的数据,采取耕地的最大供给量法,预测巫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近期年和目标年的耕地保有量,并结合该县的具体实际提出保护耕地资源的具体措施,以期能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在方法上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拜城县基本农田的相关状况,通过计算、处理、分析,汇总统计出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面积,核实基本农田分布及用途变化情况,为拜城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提供基础资料.[方法]运用苍穹软件,通过广泛收集资料、实地调研、结合计算,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拜城县基本农田保护与利用情况.[结果]此次基本农田上图后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5.34×104 hm2.[结论]与2002年基本农田保护指标面积6.38×104 hm2相比,减少1.04×104 hm2.  相似文献   

13.
为科学指导县域种植业布局调整,应用耕地地力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基于合阳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调查分析结果,利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本县耕地苹果的种植适宜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分级。结果表明:合阳县耕地高度适宜苹果种植的耕地有5509.99hm2,占全部耕地的6.29%;适宜苹果种植的耕地有45216.72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1.62%;勉强适宜苹果种植的耕地有26301.75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0.02%;不适宜苹果种植的耕地面积10574.72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2.07%。最后,对合理利用各适宜性等级耕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宁蒗县中药材的种植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宁蒗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当地中药材种植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南方丘陵地区水田土壤养分变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Excel以及ArcGIS中的地统计模块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对江西省奉新县第二次土壤普查中的养分数据以及2006年耕地地力评价中采集的养分数据进行统计特征分析以及级别面积统计分析,找出该县水田土壤养分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该县有机质和全氮基本持平,变化不大处于丰富水平,其中平均值变化处于0.06个单位以内;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了极大提高,其均值提高幅度分别达到45.28、11.19、37.53个单位,基本扭转了该县少磷缺钾的局面,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水田处于缺钾状态,导致不能满足作物的需求,缺钾水田占全县水田面积的19.52%,;土壤酸化趋势明显,酸碱度均值下降了1.08个单位,已成为制约奉新县耕地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根据鱼台县气象局1967~2009年鱼台县的降水资料,采用旱涝出现的频率分析旱涝变化的基本特征,用降水距平百分率的滑动平均和其逐年值分析降水量变化的周期特征,对鱼台县近43a来的降水变化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县已进入1个较长的丰水周期,发生涝或偏涝的可能性增大,发生旱或偏旱的可能性减小。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抗涝救灾为主,但又要兼顾个别年份发生的干旱天气。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卓资县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内蒙古退耕还林典型县卓资县为研究对象,利用1999年与2007年2期TM影像数据,在县域尺度上对该地区的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进行研究,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卓资县土地利用结构和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耕地面积由1999年的23.54%降低到17.66%,减少5.88百分点;林草面积较退耕前1999年提高8.19%;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耕地向林地和草地转变。植被覆盖度变化:<10%的植被覆盖度主要向10%~30%和30%~50%这2个植被覆盖度等级转移,30%~50%和50%~70%这2个等级的植被覆盖度之间可相互转移且处于动态平衡,>70%植被覆盖度基本保持稳定。不同等级的植被覆盖度转移空间分布存在差异,低覆盖度等级(<10%,10%~30%)主要分布在卓资县东部,高覆盖度等级(50%~70%,>70%)转移主要分布在卓资县西南部,30%~50%覆盖度等级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内蒙古退耕还林典型县卓资县为研究对象,根据1999年和2007年2期TM影像资料和其他辅助资料,分析了卓资县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特征和各类型之间的转化情况,并利用马尔可夫模型对2015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卓资县1999-2007年,因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林地和草地的面积有较大幅...  相似文献   

19.
危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279-10282
根据汉中市1978~1998年耕地数据,研究汉中市耕地面积变化,以及各区县耕地利用动态度和相对变化率;结合汉中市20年来社会各经济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影响汉中市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因子。结果表明:1978~1998年,汉中市耕地面积共减少4.22万hm2,累计减少率为14.72%;全市人均耕地面积净减少0.019 7 hm2,累计减少率为22.34%。各区县耕地利用动态度均为负值,动态度最大和最小的分别为南郑县和留坝县;耕地利用相对变化率均大于0,留坝县耕地面积减少率为全市最大。耕地变化驱动力因子主要为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农业技术进步、粮食安全保障和畜牧业生产。  相似文献   

20.
张光胜  谢亚萍  臧文乾  余涛  刘明远  杨甲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849-10850,10855
以郏县土地利用变更数据、统计资料及相关资料为基础,对1996 ~ 2006年郏县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6~ 2006年郏县林地急剧减少,耕地和水体面积变化不大,居民用地和牧草用地逐渐增加并有加速上升的趋势;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主要受人口、经济发展和行政政策等驱动力因素影响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