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筛选甘蔗淀粉功能降解苗,并对菌株s2g5-1和s3g4-8进行鉴定。[方法]利用多种选择性培养基,从自然发酵不同阶段的甘蔗渣中分离到多种淀粉分解菌,并对其进行初筛和复筛。[结果]并对其进行了获得了淀粉降解功能菌株s2g5-1和s3g4-8,及其最适培养基改良NA培养基和淀粉培养基,并进行了培养基优化。通过形态、生理生化和分子综合鉴定得出s2g5-1和s3g4-8菌株均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甘蔗渣工厂化应用提供了原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鉴定聚乙烯醇降解菌HK1并研究其降解特性。[方法]以一株能以聚乙烯醇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细菌HK1为出发菌株,通过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对其进行鉴定,研究其对几种实验室常用抗生素的抗性,并通过摇瓶试验研究其降解特性。[结果]经鉴定,该菌确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属细菌,30℃、180 r/min摇床培养后,对培养基中PVA(1 g/L)的降解率达36.26%。HK1降解PVA的环境最优条件如下:温度为30℃,底物浓度为1 g/L,pH 8.0,酵母粉添加量为2 g/L。[结论]研究结果为系统研究该菌株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春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399-4400
[目的]为低温条件下应用微生物降解六六六提供技术资料。[方法]以从某农药厂筛选的抗农药菌株1号菌、2号菌、3号菌为供试菌种,以六六六为唯一碳源对其进行培养,筛选降解六六六的优势菌株;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优势菌株对六六六降解的最佳pH值、接菌量和NH4Cl、KH2PO4、MgSO4添加量条件,并在最佳降解条件下对其进行驯化培养。[结果]2号菌对六六六4种异构体的降解率均高于其他菌株;六六六的最佳降解条件为:2号菌株为降解菌,接菌量8%,NH4Cl、KH2PO4、MgSO41.2、0.3、0.1 g/L,此条件下,六六六的降解率为45.23%;驯化30 d后,2号菌株对六六六的降解率由45.23%提高到54.68%。[结论]2号菌为降解六六六的最佳菌株,驯化培养可提高其对六六六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4.
机油降解菌的分离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寒冰  刘杰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9883-9884
[目的]分离主要的机油降解菌,并研究其降解特性。[方法]从茂名炼油厂附近长期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机油降解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同时进一步研究了该菌株对机油降解特性及影响因素。[结果]分离得到3株机油降解菌,其中1株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该菌株在温度为40℃、pH值为8.0、机油浓度为100mg/L、N源为NH4Cl的条件下生长旺盛,降解率达到47.2%。[结论]利用生物降解的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治理石油污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酸性β-甘露聚糖酶生产菌株的开发与应用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青霉QM-1(Penicillium sp.)液体发酵产酸性β-甘露聚糖酶条件进行研究。[结果]产酶最适培养基配方:麸皮+魔芋粉(2:1)10.0g/L,NaNO3 2.0s/L,KH2PO4 1.5g/L,MgSO4·7H2O 0.3g/L,H2O 1000ml。最适培养条件为:起始pH值6.0,装液量为50ml/250ml三角瓶,转速为175r/min,在35℃下培养4d,最高酶活力达86.3IU。该菌所产粗酶液最适反应温度为60℃。[结论]麸皮和硝态氯能有效促进青霉QM—1产酸性β-甘露聚糖酶,且所产的β-甘露聚糖酶有一定的温度耐受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并优化能够降解农村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高效降解菌。[方法]利用普遍适用性培养基和选择性培养基进行菌株的分离筛选,以化学需氧量为评判指标进行复筛、鉴定及高效复合菌的初步构建,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高效降解菌的发酵条件。[结果]从35株初筛菌株中复筛出5株有机物降解率在40%以上的菌株,最优发酵条件为:接种量0.3%、发酵时间5 d、复合菌的配比B_2(假单胞菌)∶N_1(棒状杆菌)为4∶1时,有机物降解率可达84.46%。[结论]该研究可为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旨在筛选出不同种类和特性的高效降解柴油菌株,研究降解菌株对不同环境下柴油污染的降解机制。[方法]从南京扬子石化厂区的油泥沉积物中分离出1株高效柴油降解菌J-3,通过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比对初步鉴定菌株J-3为沙雷氏菌属(Serratia sp.)。通过水培及土壤培养并结合气质联用(GC-MS)和全基因组比对技术研究其降解率和降解机制。[结果]该菌能利用柴油为唯一碳源生长,产生表面活性物质,具有稳定的乳化性能。在温度20~40℃、初始pH5~9条件下生长良好,能耐受15 g·L~(-1) NaCl和5 g·L~(-1)柴油。在最适生长条件(pH7,25℃,1 g·L~(-1) NaCl,0.5 g·L~(-1)柴油)下对柴油降解率为62.0%,GC-MS图谱分析确定菌株J-3对柴油中各组分均有降解能力,对部分中长直链烷烃降解率超过99%。通过菌株J-3的全基因组比对分析,发现2个烷烃氧化相关的基因,烷烃羟化酶基因alkB和长链烷烃羟化酶基因almA,推断菌株J-3能降解柴油可能是这2个氧化酶基因产生作用。将菌株J-3应用于柴油污染土壤修复试验,对土壤中各柴油组分均有降解能力。不同处理下菌株J-3降解率可达33.8%~49.0%,可有效降解土壤中的柴油。[结论]Serratia sp. J-3是一株高效降解柴油的菌株,在水体和土壤中均能很好利用柴油进行生长代谢,可应用于柴油污染实际生物修复工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联合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降解菌Pseudomonas taiwanensis LH-3进行固定,以期为稳定高效降解2-羟基-1,4-萘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往20 g·L~(-1)海藻酸钠(SA)中添加2.5 g·L~(-1)生物炭(biochar,马尾松树干700℃高温缺氧热解所得),同时以0.2%接种量接入2-羟基-1,4-萘醌降解菌LH-3,制成联合固定化菌(SA+biochar+bacteria),并考察其结构性能;通过与不添加生物炭的海藻酸钠+菌(SA+bacteria)等4种对照处理进行比较,研究联合固定化菌对2-羟基-1,4-萘醌的降解特性;通过与海藻酸钠+菌处理作比较研究联合固定化菌重复利用性能;通过与游离菌作比较,考察不同环境因素对联合固定化菌降解性能的影响以及联合固定化菌在SBR反应器中的连续降解效果。[结果]联合固定化小球的比表面积为22.26 m~2·g~(-1),而不添加生物炭的海藻酸钠+菌小球比表面积为4.02 m~2·g~(-1);联合固定化菌降解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生物炭吸附和微生物降解联动作用;联合固定化菌与游离细菌相比可耐受更高的底物浓度,适应更广的p H值和温度范围,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增强并可以多次循环利用;在实验室规模的SBR反应器中,联合固定化菌可在所观测的24个循环内持续稳定地降解2-羟基-1,4-萘醌。[结论]在海藻酸钠+菌小球中添加生物炭增加了小球的比表面积和降解性能,提高了菌株对外界环境变化的耐受性和重复利用效率以及在SBR反应器中的降解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生活垃圾处理机生物降解生活垃圾的微生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昊  张赣道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091-16092,16126
[目的]采用生活垃圾处理机生物降解生活垃圾中的微生物。[方法]收集厨余垃圾,对降解混合垃圾、分类垃圾的优势菌群中的菌株和复合菌剂中的菌株进行培养和鉴定。[结果]鉴定出原菌剂中微生物11株;降解淀粉类垃圾的优势菌群微生物3株,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BDh9)、杂菌(sta1)和淀粉液化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B,BDh1);降解蛋白质类生活垃圾优势菌群微生物3株,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BDh9)、杂菌(sta1)和肉食杆菌属(Carnobacterium divergens,BD5);降解纤维素类垃圾的优势菌群微生物5株,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Dh9)、杂菌(sta1)、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multivoran,s BDh6)、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BD1)和杂菌(sta2)。[结论]该研究可为建立生物降解生活垃圾自主技术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适合我国北方冬春季秸秆降解的高效低温纤维素降解菌株。[方法]在低温地区采集土壤,10℃初筛耐低温菌株,通过刚果红染色液法进行复筛,利用DNS法测定CMC酶活性。将筛得菌株和实验室自存菌株结合拮抗试验构建复合菌系,测定复合菌系CMC酶活性,测定秸秆降解率,并对代表性菌株进行产酶条件优化,对最终确定的复合菌系中的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10℃低温培养初筛得到55株耐低温菌株,刚果红染色法复筛得到8株具有明显水解圈的单菌株,其中包括细菌3株、真菌2株、放线菌3株,其中纤维素酶活性最高达到47.0 U/mL;根据拮抗试验构建了2个复合菌系,其纤维素酶活性分别达到31.0和53.0 U/mL;秸秆降解试验中,实验室和沙袋法的复合菌系2对秸秆的降解率分别达31.8%和45.1%,显著高于复合菌系1和对照组;对JGDZTX3进行产酶条件优化,确定最佳氮源为牛肉膏,培养温度为10℃,培养时间为4 d,初始pH为7,在此条件下CMC酶活性达到66.5 U/mL,这4个条件对产酶均有显著影响(P<0.05);对复合菌系2的4个未知菌株进行鉴定,鉴定结果分别为白蚁菌、葡萄球菌、长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玉米秸杆还田土壤中分离筛选出酶活力较高的纤维素分解苗。[方法]通过CMC固体培养初筛和摇床培养复筛从玉米秸秆还田土壤中筛选出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菌株,并对其进行16rDNA序列分析。[结果]通过初筛和复筛获得了内切酶活力较高的1株细菌和1株真菌,滤纸酶活力较高的1株真菌和2种酶活均较高的1株细菌(5号菌株)。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5号菌株与Bacillus subtilis的相似性达到100%。[结论]5号菌株鉴定为枯草芽炮杆菌  相似文献   

12.
鸡粪中具有产酒精能力酵母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磊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134-15136
[目的]筛选能发酵产酒精的酵母茵。[方法]在鸡粪样品中经过初筛、复筛,以及生理生化试验和发酵试验,确定所筛选的酵母菌株产酒精的能力,并对所筛选出菌株的适宜生长条件做初步研究。[结果]共筛选出4株可发酵菌株:HY-1、HY-2、HY-3和HY.4,其中HY-1产酒精能力最高。[结论]HY-1菌株的适宜生长条件为:pH值6.5,温度30℃,最适碳源为葡萄糖。该茵株的致死温度为50℃。在最适奈件下进行HY-1的酒精发酵试验,测得发酵液中的酒精度达6.90%。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对白菜黑斑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方法]从各地的土壤中分离到200多株拮抗细菌,进行初筛、复筛,再对筛选到的菌株进行菌体形态、菌落特征的观察及一系列生理生化试验。[结果]200多株拮抗细菌中菌株8-59有显著的抑菌活性,根据8-59菌株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综合考察,初步判断其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结论]该研究可为细菌拮抗机理研究及后续的生产与田间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分解白酒丢糟纤维素能力强的菌株。[方法]首先通过采样、培养,测算水解圈与菌落直径比值和滤纸减重率进行初筛,再通过酶活测定复筛得到酶解纤维素能力强的菌株,然后进行固态产酶发酵测定其对丢糟的实际降解和产酶能力。[结果]初筛出23株产纤维素酶菌株,复筛出酶活最强的5株真菌;5株真菌对酒糟的降解能力均较强。[结论]从白酒丢糟筛选出的5株真菌可作为降解丢糟纤维素的优良菌株;该研究为白酒丢糟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缪亚梅  王学军  汪凯华  陈满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19971-19972,19986
[目的]选育适宜江苏省淮南地区种植的高产中晚熟夏大豆品种。[方法]以通豆1号为母本、苏豆4号为父本进行杂交,对杂交后代进行多年系谱选择和品质、抗性筛选。[结果]通豆8号(原系号为98-066)在江苏省淮南夏大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586.0~2 935.1 kg/hm2,较对照南农88-31增产5.26%~8.40%;该品种生育期117 d,有效分枝3.4个,单株结荚60.8个,每荚1.7粒,百粒重19.9 g,粗蛋白含量40.90%,粗脂肪含量16.70%,抗倒性强,中抗大豆花叶病毒病SC3株系。[结论]该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淮南地区及周边相似生态适应区作夏大豆种植,种植效益高。  相似文献   

16.
多杀菌素产生菌株航天育种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多杀菌素诱变育种的有效途径。[方法]对多杀菌素经"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后的菌株进行稀释涂布分离并对分离后的菌株进行筛选和发酵测定,计算多杀菌素总效价。[结果]搭载后的刺糖多孢菌SP1,经大量筛选得到2株高产且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菌株HY463和HY466,多杀菌素总效价分别达到147.51μg/ml和95.33μg/ml,产量分别比出发菌株SP1提高288%和151%。对搭载后的菌株进行稀释涂布分离发现,菌落形态各异,有草帽状、中间凹状、放射线状和宝塔状,并且以草帽状的菌落居多,且不同形态的突变菌株发酵水平也参差不齐。[结论]与UV6、0Co等其他诱变方法相比,空间搭载诱变更能使刺糖多孢菌的产素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是选育多杀菌素高产菌株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链霉素抗性筛选吸水链霉菌高产农用抗生素菌株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农用抗生素作为一类生物农药,具有使用剂量低,环境相容性好,选择性强的特点,因此受到普遍重视。目前已发现的天然抗生素有约2/3来源于链霉菌。利用链霉菌产抗生素能力与链霉素抗性基因之间的对应关系来定向筛选正向突变株,是目前农用抗生素科研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8.
烤烟新品种(系)区域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进行烤烟新品种(系)区域试验,为指导盘县乃至贵州全省烟叶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k326为对照,对烤烟新品种(系)GY-8、黔烟1号、黔烟2号、黔烟3号、黔烟4号、黔烟5号、黔烟6号、黔烟7号、黔烟8号、CZ-1、H96-807、金7936和毕纳1号共14个品种进行小区比较试验,分析比较各品种生育期、田间发病率、农艺性状、烘烤特性、产值和产量等。[结果]各品种(系)发病率较低,毕纳1号产量最高,黔烟1号产值最高,黔烟7号上等烟比例最高。[结论]在14个品种的适应性研究中,以黔烟1号和黔烟4号、黔烟7号和H96-807的整体性状最佳。  相似文献   

19.
薛静  陶树兴  田泽英  苏蕊  丛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8826-8830
[目的]筛选脂肪酶高活性菌株作为脂肪酶生产菌株和脂肪酶基因的供体菌。[方法]从油脂厂等地采集26份含菌样品,采用溴甲酚紫平板对样品进行初筛,以产脂肪酶发酵培养基摇瓶复筛,获得1株产脂肪酶活性较高的菌株09-7-1,经鉴定该菌株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采用正交试验对影响该菌株产酶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该菌株所产脂肪酶的性质。[结果]该菌株最佳产酶条件:碳源为0.5%的可溶性淀粉,氮源为0.2%的酵母膏,培养温度为32℃,发酵液pH为5.2,该菌株最初发酵液中酶活力为13.164 U/ml,优化后酶活力达24.112 U/ml,是最初酶活力的1.83倍。该菌株所产脂肪酶最适作用温度为30℃,最适作用pH为7.0;酶液在60℃保温90 min后,活性损失较少,pH为5.5~10.0内稳定。[结论]该研究可为脂肪酶生产和基因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