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草地植被类型、特征及其生态问题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处湿润气候与干旱气候、农业区与牧业区的过渡地带,草地植被类型和生态景观极具特殊性。其总面积65.46万km^2,其中天然草地面积3165.1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48.35%。其天然草地植被主要包括疏林草地、灌丛草地和草本植被草地三大类,面积分别为100.29万hm^2、72l.11万hm^2和2343.7万hm^2,各占该区天然草地植被总面积的3.17%、22.78%和74.05%。由于长期受到人为强烈干扰,植被退化、沙化严重,生产力急剧下降,成为我国北方生态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草地植被的恢复重建应重点注意植被类型的选择、合理的种植密度与适宜的封育期限和放牧利用强度,同时加强对传统畜牧业的改造,大力发展季节畜牧业和减轻草地放牧压力,消除草地退化沙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农业结构调整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地理学、生态学和农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探讨了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分析了该区发展集约化草地畜牧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以地理学、生态学和农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探讨了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分析了该区发展集约化草地畜牧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5.
根据北方农牧交错带(定西县1970~2000年)的气候资料,分析了该地区30年来气候变化周期、趋势及其草地气候生产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气温呈上升而降水呈减少的态势,并且都具有7年的准周期,预计在下一个周期平均气温可能会上升到7.88℃,而降水将减少到377.7mm.在温度升高而降水不变的情景下,温度每升高1℃草地生产潜力增加96.49kg/hm2·a;相反,在降水减少而温度不变的情况下,降水每减少1mm草地生产潜力减少5.06kg/hm2·a.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牧交错带生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中国农牧交错带是我国农业种植区与草原畜牧区相连接的生态过渡地带,又称半农半牧区或生态脆弱带。农牧交错带是一个独特而重要的产业界面,是我国最大的气候、生态过渡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对中国农牧交错带生态安全评价的研究是以农牧交错系统特殊的生态状况为基础,考虑到现有的自然环境压力、社会经济压力以及人类的积极影响,选择目前与潜在的压力、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经济社会的响应3个方面作为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中国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因子以及生态总体状况进行安全评估。因此,根据农牧交错带的特点,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建立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选取标准,将为农牧交错带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和生态环境管理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草地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对不同刈割强度的响应,本试验以山西省右玉县农牧交错带典型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按照留茬高度设置4个刈割强度(不刈割、轻度刈割(留茬10 cm)、中度刈割(留茬5 cm)和重度刈割(留茬2 cm)),用浅环和深环区分草地土壤的总呼吸和异养呼吸,分别在2017和2018年的5—9月利用Li-840静态箱法测定土壤呼吸速率。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速率受土壤温度的调控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峰值均出现在8月初;刈割主要通过影响土壤异养呼吸对土壤总呼吸产生影响;轻度刈割有降低土壤呼吸及其组分速率的趋势,在中度刈割下,土壤异养呼吸速率有增加趋势,而土壤自养呼吸速率有降低的趋势,土壤总呼吸速率没有明显变化,在重度刈割下,土壤总呼吸和异养呼吸的速率均有增加的趋势,而土壤自养呼吸的速率呈降低趋势。因此,中度刈割对土壤CO2的排放影响较小,建议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草地割草利用留茬5 cm。  相似文献   

8.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草地退化和沙化面积已占全国草地面积的50%。由于该区域人口多,草地面积相对较小,造成以家庭为单位的草地承包责任制无法开展或开展难度较大,草地公用导致超载过牧、退化严重。为了从草原管理制度层面探讨解决草地公用这一问题,本研究在甘肃省永昌县典型的农牧交错带——马营沟村社区,开展了基于参与式方法的社区草地联户承包制的试验,分析试验前后社区家畜养殖规模、草地生产力、草地载畜量及抽样调查的15户典型农牧户家畜养殖与经济状况的变化。结果表明,社区草地联户承包后超载率平均下降74.27%,农牧民转变了草地管理和使用观念,并改变原有的养殖方式,促进了草地畜牧业的高效发展,提高了家庭收入。这种改革尝试为中国农牧交错带的草地管理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9.
以陕北农牧交错带为面,以神木为点,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建起一条适合陕北地区的"草-羊生态产业链",采用一种肉羊产业化经营模式,探索在一个生态地理区域内(陕北)草地退化后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的重建模式。  相似文献   

10.
草地退化后陕北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重建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陕北农牧交错带为面,以神木为点,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建起一条适合陕北地区的"草-羊生态产业链",采用一种肉羊产业化经营模式,探索在一个生态地理区域内(陕北)草地退化后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的重建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草原带与东亚沙尘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论述了中国草原带的分布特点及其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指出中国草原带对沙尘暴起沙源地的阻挡和覆盖作用;从不同时间尺度论述了沙尘暴的形成原因;提出沙尘暴的净化作用、中和作用、提供植物矿质营养和太阳伞效应等四方面的生态效益;阐述了如何全面认识沙尘暴,预测沙尘暴的出现趋势,为沙尘暴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牧交错带界定的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农牧交错带作为农业种植区与草原牧区的交汇地带,是一个十分敏感的区域,也是我国生态环境的一条过渡带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阐述了农牧交错带的概念及空间界定的研究进展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农牧交错带界定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农牧交错带界定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南岩溶地区的植被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中国西南岩溶地区的植被资源概况,西南岩溶地区主要的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由于当地特殊的地质(如岩溶发育、山地、河谷等)、气候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的干扰,灌丛、灌-草丛和草丛(草甸)等成为现状植被的主要类型.在人为干扰条件下,灌草丛和草丛群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多伦农牧交错区固定沙丘植被群落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固定沙丘丘顶和丘间地土壤含水量、物种优势度、物种多样性与相似性。结果表明,丘顶和丘间地土壤含水量的差异较大,后者的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前者,在丘顶和丘间地不仅植物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而且优势种的序列亦发生较大变化,其中丘顶的主要优势种为黄柳和褐沙蒿,丘间则为羊柴和白沙蒿。群落中物种多样性与相似性指数表明,丘顶和丘间地植物群落生态因子的差异不仅对群落内优势种和从属种的分布格局产生较大影响,而且也导致群落结构和功能发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盐生植被的保护、利用及盐碱荒地的生态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盐生植被的脆弱性及其在荒漠系统中的作用,提出了我国目前恢复盐生植被生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基于美国草原管理学会(Society for Range Management,SRM)及美国高校网站,对美国草原本科专业开设状况、专业主页简介、人才培养方案等信息进行检索与分析,得到美国草原本科教育的现状与特征。结果表明:美国目前共有21所大学开办草原本科专业,另有17所大学开设草原学课程,其布局特征基本与美国草原地理分布相吻合;各高校的草原专业培养方案根据定位与特色具有较大差异,呈现多样性特点;草原专业的设立凸显了美国对草原资源重要性的认知,本科毕业生也普遍具有较好的就业渠道与职业发展前景。总体而言,美国草原本科的概念和内涵要远远小于我国的“草业科学”,更聚焦于对草原资源管理方向的人才培养,不涉及草坪学与饲草学。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华北农牧交错带放牧绵羊的食性与草原退化的关系,本文以河北省张家口市塞北管理区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7-8月运用饱和链烷技术研究羊草群落不同放牧强度下绵羊食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牧压的增大,群落中羊草(Leymus chinensis)、花苜蓿(Medicago ruthenica)和野韭(Allium ramosum)的数量减少,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冷蒿(Artemisia frigida)和马蔺(Iris ensata)的比例增加;绵羊采食的牧草种类和比例各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绵羊优先采食羊草、野韭和花苜蓿,其次为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和冷蒿,绵羊不喜食克氏针茅和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pus altaicus),拒食马蔺。因此,重度放牧改变了羊草群落的植被组成,优质牧草减少,群落演替为冷蒿、克氏针茅和杂类草群落,从而导致了草地的退化。  相似文献   

18.
The fire-grazing interaction is well studied in mesic grasslands worldwide, but research is limited in semiarid systems. We examined the principal drivers and feedbacks of the fire-grazing interaction on the strength of cattle grazing selection, herbaceous biomass, crude protein, and vegetation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in two pastures in the Northern Great Plains. Cattle showed significant preference, use, and grazing utilization in recently burned patches that declined as time since fire increased. Cattle selection was driven by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rude protein in recent burns. Grazing utilization of 70% in patches with < 1 yr after fire established low herbaceous biomass, but the extent to which it was maintained varied with precipitation. Herbaceous biomass increased to nonburned levels 2 yr after fire, and crude protein decreased to nonburned levels 120 d after fire. Species composition was influenced primarily by site and year, though bare ground and litter were influenced by the fire-grazing interaction. Our data indicate that mixed-grass prairies of the Northern Great Plains are resilient to the fire-grazing interaction and that rest from grazing following fire is likely ecologically unnecessary. The use of the fire-grazing interaction is an alternative management strategy suitable for the Northern Great Plains, effectively increasing heterogeneity of grassland habitat.  相似文献   

19.
在北方农牧交错区东段科尔沁沙地选择草地、沙地、农田和林地4种土地利用覆盖类型,采用手拣法调查不同类型样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分析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种土地类型生境共获得10目27科43个类群,其中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鳃金龟科(Melolonthidae)幼虫和蚁科(Formicidae)为优势类群,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41.79%.草地开垦为农田或过度放牧沙化后土壤容重增加且碱性增强,土壤养分损失,而流动沙地种植人工灌木林后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容重并增加土壤水分,增强生境的异质性.草地沙化后直接影响优势类群鳃金龟科幼虫和蚁科的个体数分布,显著降低了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类群数和Shannon指数在沙地生境显著低于草地生境;流动沙地人工种植灌木林后可增加拟步甲科个体数的分布并提高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但草地开垦为农田对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相对较低.因此,对草地进行围栏封育、防治土壤沙化以及流动沙地人工种植灌木林等退耕还林还草措施均可改善土壤环境,保护和维持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有利于农牧交错区生态系统的有效恢复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