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高空气象探测资料、雷达回波资料及气象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6年7月18日平凉地区1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以期为当地区域性暴雨的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高空气象探测资料、雷达回波资料及气象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6 年 7 月18日平凉地区一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分析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从大尺度环境、物理量场和多普勒雷达资料方面,对2007年7月18日发生在滨州市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是高空冷空气、低空切变线和地面倒槽共同影响造成的,是一次较典型的稳定纬向型暴雨。副高边缘西南低空急流、雷达回波径向速度场上的逆风区和中尺度辐合线以及垂直风廓线产品上的低层暖平流等对判断暴雨有较强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杜亚军  欧阳红  杨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896-11900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卫星云图资料、雷达资料,对2013年6月5~7日岳阳地区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卫星雷达资料、物理量场等进行了天气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低槽、中低层低涡切变及地面冷空气是这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低涡东移过程中,低涡与低槽、中低层切变结合,是此次暴雨过程的有利条件之一;K指数和位势涡度的演变与暴雨的发生发展一致,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对暴雨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Micaps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自动站加密资料对临夏州2016年8月14—15日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区域性暴雨天气的影响系统是副热带高压以及700 h Pa切变线,与临夏地区典型的暴雨天气形势高空冷槽配合西南急流和低空切变线不同,此次天气过程属于暖区降水,中高层没有明显的高空冷槽过境,主要是副热带高压边缘的西南气流汇聚以及近地面层冷空气侵袭二者共同作用触发的暖区对流不稳定造成的暴雨天气。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雷达资料等,对宁明县秋季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高空形势、物理量场、基本速度图等作出分析,在稳定的环流形势、地面弱冷空气、低空切变和副热带高压边缘的偏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下造成了这次罕见的暴雨天气。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自动站雨量实况,利用micaps常规天气图、雷达回波等产品资料,从高空环流背景、中低层辐合抬升和水汽输送条件以及雷达回波特征方面对2014年5月8日20时至11日20时发生在奉新县境内区域性连续暴雨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低槽、中低层切变线和低涡以及西南倒槽的共同影响,是造成这次连续暴雨的重要原因,中低层强盛的西南急流为暴雨过程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是造成这次连续暴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利用高空探测资料、雷达回波资料、自动站资料,对2022年7月5日发生在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一次暴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时段集中、雨强大、局地性明显、南北差异大是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特点,低层西南急流维持时间长、明显的湿对流的不稳定结构是此次暴雨的主要降水成因,水汽、动力和不稳定条件等物理量配置有利于此次暴雨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王清平  朱蕾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262-7265,7284
利用常规资料、地面自动站资料、FY-2E卫星TBB资料、新疆雷达拼图和NCEP FNL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8月26~27日乌鲁木齐地区一次暴雨天气进行了大气动力学和卫星雷达图像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降水过程中中亚低涡槽是主要影响系统,槽前西南气流为此次暴雨天气提供充足的水汽条件;垂直运动是暴雨过程发生的必不可少条件,暴雨天气过程中,强大的上升气流将水汽输送高空,致使水汽凝结致雨,为暴雨提供持久的动力条件;分析卫星TBB资料可看出,TBB产品对对流天气有一定的指示作用,暴雨过程中短时强降水伴随着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活动。TBB低值的分布与对流发生位置的确定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利用地面和高空常规观测资料及永州市中小尺度区域自动站逐时观测资料、永州市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对2010年6月19~20日发生在永州中南部的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天气主要是因南支槽、高低空急流及中低层切变线共同影响造成;雷达基本产品R、V以及导出产品CR、VIL、ET、风廓线等对短时强降水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自动气象站资料,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台风"狮子山"不仅吸引了低层的弱冷空气,还吸引了高空的巨大冷涡;热带涡旋与温带涡旋间的、横跨30个经纬度的巨型涡旋是本次暴雨过程持续时间长、风力大、降水时段强度较大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2.
利用实况观测资料、卫星云图以及多普勒雷达资料等,从环流背景、卫星云图与雷达回波特征、物理量诊断等方面,对2015年6月10日-11日永州地区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500h Pa高空图上的波动槽配合中低层700h Pa、850h Pa的切变线是此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13.
2019年7月7—9日吉安市出现连续暴雨过程,给农业生产造成较严重的损失。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雷达资料,重点分析了高低层环流形势、雷达回波图和物理量场,得出暴雨产生的原因。结论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受高空槽、低空切变和西南气流共同作用形成。高空存在辐散下沉气流,低空存在辐合上升气流,有利于冷暖空气相交;比湿和相对湿度均表明此次过程水汽条件充沛;其对流有效位能和K值均较大,对流条件较好。在雷达回波图上主要为层状积状混合云系的回波,且呈现出列车效应。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中小尺度雨量站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NECP再分析资料分析2011年6月3~6日一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是由于高空低层东移,在中低层急流切变以及地面倒槽触发下引起的。暴雨发生时有充足的水汽通道和水汽辐合,并且有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为暴雨的形成和维持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并用多家数值模式对本次预报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中小尺度雨量站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NECP再分析资料分析2011年6月3日到6日一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是由于高空低层东移,在中低层急流切变以及地面倒槽触发下引起的。暴雨发生时有充足的水汽通道和水汽辐合,并且有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为暴雨的形成和维持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并对多家数值模式对本次预报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6.
2018年6月21—22日在铜仁市南部出现了一次较长时间的暴雨天气过程。本文利用MICAPS实况资料、气象自动站监测数据和铜仁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此次暴雨过程成因进行诊断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区在潮湿不稳定的西南季风气流控制下,受高空低槽和中低层切变线共同影响,加上弱冷空气南下与南海输送的暖湿气流汇合,气流辐合形成垂直上升运动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是导致铜仁市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成因。分析雷达回波反射率因子资料发现,降水区主要降水时段的反射率因子在40 dBZ以上,这次暴雨过程以积状云为主的积云层状云混合降水回波。  相似文献   

17.
2019年5月20日漳州市出现了一次暴雨天气过程,通过高空探测资料、雷达资料、自动站资料等对本次暴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在冷空气南下和低层切变东移南压共同影响下造成的;前期倒槽伸展,漳州市处锋前暖区,增温增湿作用明显,不稳定能量积聚,不稳定性增强,有利于强对流天气发生;冷空气以及切变辐合抬升对降水有触发和增幅作用,中低层强水汽输送有利于本次暴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天气形势、雷达资料和物理量的诊断分析,认为台风"艾云尼"在衰亡过程中引发南丰暴雨过程的原因主要有3个:南丰地区的湿层分布、水汽辐合、高空辐散、上升速度等物理量都较有利于暴雨降水的发生;南丰地区处于对流不稳定环境中,"艾云尼"外围对流发展,高空辐散促进低层辐合的加强,触发了斜压能量的释放,是强降水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雷达回波有组织排列形成了类似列车效应导致降水的持续。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及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资料,从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演变等方面分析2010年9月5—7日商丘市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高空低槽和西北冷涡缓慢东移,槽前西南气流输送的暖湿空气辐合上升,以及中低层低涡和切变线的活动,配合南下冷空气,形成了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20.
利用当地的气象观测资料、雷达和卫星云图以及各家数值预报模式对2015年6月24日越西县局地性大暴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高空冷槽配合西南急流暖湿气流共同形成的,其良好的水汽条件和旺盛的垂直上升运动以及局地性不稳定能量为此次暴雨的发生提供充分条件,同时,雷达和卫星云图资料的运用为短临预报提供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