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给春小麦优质栽培提供依据,以优质春小麦品种龙麦26为材料,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下施肥量对强筋春小麦品质形成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千粒重降低,而籽粒容重增大。种植密度对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以及面粉品质和面团流变学特性无显著影响。适当增加施肥量可以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含量,增加沉淀值,改善面粉降落值,提高吸水率,延长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但对面团的拉伸特性影响不大,并降低了容重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2.
为给春小麦养分科学管理提供参考,采用大田小区试验,以春小麦品种龙麦26和克旱16为材料,研究了肥料施用量对小麦不同密度群体籽粒产量与品质形成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施肥与群体密度对春小麦产量具有明显的互作效应。低施肥水平下,春小麦产量随群体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中高施肥水平下,产量随群体密度增加出现波动,但均高于低施肥水平的产量。群体密度的增加降低了收获穗数饱和度、穗粒数及籽粒面筋含量,但增加了籽粒容重;施肥量的增加提高了穗粒数、千粒重和面筋含量;群体密度和施肥量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较为复杂,且对不同基因型品种的调控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3.
以科棉1号和美棉33B为材料,以江苏南京(118°50'E,32°02'N,长江流城下游棉区)和河南安阳(114°13’E,36°04’N,黄河流城黄淮棉区)为生态试点,研究种植密度对棉纤维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长度、成熟度的马克隆值随花后天数的累积动态以及对密度的响应趋势基本一致,且均与种植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纤维细度随花后天数的增加逐渐减小,且与种植密度呈正相关关系;随种植密度的增大,两个供试品种的纤维比强度均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变化趋势,南京试点和安阳试点分别以3.3万株/hm2和5.1万株/hm2密度处理的纤维比强度为最高;过低和过高密度均不利予高强纤维的形成,高密度尤其不利;品种、生态试点和开花期对棉纤维品质的形成动态及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趋势没有明显影响;种植密度对棉纤维品质的影响与群体冠层光照条件变化密切相关;适宜的种植密度最有利于纤维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密度与施肥对克旱13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岩  杨玉国 《麦类作物》1998,18(2):35-35
密度和施肥是影响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密度与产量关系密切,密度取决于品种特性和施肥水平,密度和施肥具有显著地互作作用,在同一适宜密度条件下,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基本上是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肥达到一定量时,又呈下降趋势。试验认为,只有密度和施肥统筹兼顾,才能保证小麦高产优良。  相似文献   

5.
播期与密度对春小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给黑龙江省生态气候条件下春小麦品种的优质栽培提供参考依据,选用黑龙江省优质春小麦龙麦26和克旱16为试验材料,分5个播期(4月10日、4月17日、4月24日、5月1日、5月8日)和3个密度(龙麦26为每公顷500万、600万、700万,克旱16为每公顷700万、800万、900万)播种,收获后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两品种基本都以5月8日播种的品质较好,籽粒蛋白质和面粉面筋含量都极显著高于早播,面团流变学参数也都显著优于早播,而晚播对容重的影响不利;密度对两个不同小麦品种的各个品质性状均无显著影响.综合各品质分析结果,适当晚播有利于改善黑龙江省春小麦品质.  相似文献   

6.
采用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研究种植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和施钙量等5个栽培因素对春花生新品种莆花2号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对蛋白质的需求高时,降低花生种植密度的同时,也应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当对脂肪含量需求高时,调整氮肥施用量的同时提高花生种植密度;减少钙肥施用量可提高油酸含量。本试验可为实现不同花生内在品质需求栽培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PP333和施肥对春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就多效唑和施肥对春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分蘖期叶面喷施PP333,在各种施肥处理下均较对照提高籽粒蛋白含量,沉降值及干、湿面筋含量。除个别组合喷PP333产量高于对照外,多数施肥组合喷PP333均较对照减产,高肥尤甚,表面PP333不仅抑制春小麦营养生长而且也不利于其生殖生长。  相似文献   

8.
孙霞  胡尚连  曹颖  李文雄 《麦类作物学报》2007,27(3):503-507542
为探讨氮肥形态对不同HMW-GS类型春小麦主要品质指标的调控效应,以12个具有不同HMW-GS组成类型的春小麦为材料,在同一氮素水平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形态氮肥对春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干面筋与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降落数值和SDS沉淀值6项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项品质指标的适宜氮肥形态具有一定差异.不同品种(系)的不同品质指标对氮素形态的反应不同.氮肥形态对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筋指数和降落数值的影响较小;SDS沉淀值明显受氮肥形态影响,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其中铵态氮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
密度和施肥是影响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密度与产量关系密切,密度取决于品种特性和施肥水平,密度和施肥具有显著地互作作用。在同一适宜密度条件下,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基本上是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肥达到一定量时,又呈下降趋势。试验认为,只有密度和施肥统筹兼顾,才能保证小麦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0.
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0,自引:28,他引:70  
玉米不同密度下的子粒产量和品质的测定表明:不同种植密度直接影响了子粒产量和品质。密度与产量的关系为:Y=4142.7X-318.9X2;较大和较小的密度有利于玉米子拉脱水,使收获时含水量降低。在一定密度范围内,玉米子粒蛋白质、脂肪、淀粉的含量在不同成熟阶段及收获时均呈下降趋势,而超出这一范围,这些物质的含量有所提高。玉米子粒中蛋白质、淀粉及脂肪的低含量与高产密度相对应,但这些物质的高含量却不与较低产量的密度相对应。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不同时期施硫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效应,于2019—2021年2个小麦生长季,以藁优2018为试验材料,设置播前(Sb)、拔节期(Sj)、开花期(Sa)3个施硫时期,施硫量为60 kg·hm-2,以不施硫(CK)为对照,测定并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CK相比,Sb和Sa处理均能显著提高藁优2018的千粒重和产量,2个生长季千粒重增幅分别为6.23%和7.04%,产量增幅分别为9.20%和5.71%;施硫时期对藁优2018的穗数和穗粒数影响不显著。3种施硫处理的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均较CK显著提高,Sa和Sb处理优于Sj处理;Sa处理2个生长季较CK增幅达48.78%和32.63%。2个生长季Sa处理的湿面筋含量、Zeleny沉降值、蛋白质含量和谷醇比较CK平均增幅依次为8.88%、8.31%、6.61%和10.48%。综上,施硫对强筋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具有正向调控效应,开花期为本试验条件下最佳施硫期。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不同产量水平超级杂交稻产量形成特征及其对施肥量的响应,以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Y两优1号、Y两优2号、Y两优900和超优千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施肥水平(纯N用量分别为0、210、300和390 kg/hm~2,N∶P_2O_5∶K_2O=2∶1∶2,以F0、F1、F2、F3表示)对各品种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肥水平为F0和F1时,Y两优2号的产量比两优培九和Y两优1号高,主要表现在其具有较高的有效穗数,以及茎蘖成穗率、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收获指数;在施肥水平为F2和F3时,Y两优900和超优千号产量较高,主要表现在其具有较高的每穗粒数,以及粒叶比和收获指数。在不同施肥水平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各品种的每穗粒数、粒叶比和收获指数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有效穗数和叶面积指数呈增加的趋势(两优培九除外)。由上可知,在相对较低的施肥水平下,Y两优2号相比于两优培九和Y两优1号能获得更高产量,主要依靠的是其具有较高的有效穗数;而在较高的施肥水平下,Y两优900和超优千号更具有获得高产的潜力,且主要依靠较高的每穗粒数,较低的有效穗数是限制其获得更高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徐杰  周培禄  王璞  赵明 《玉米科学》2016,24(1):142-147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自然降雨+氮肥底施、表施氮肥+大水漫灌、滴灌水氮一体化不同水肥管理对东北地区低、中、高不同密度下春玉米产量、干物质及水氮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水氮一体化处理在各密度下均较自然降雨+氮肥底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在高密度时滴灌水氮一体化处理产量最高为14 268.9 kg/hm2,显著高于表施氮肥+大水漫灌处理。在高密度时,与表施氮肥+大水漫处理相比,滴灌水氮一体化处理可获得较高的总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高花后氮素积累量,总氮量增加78.2%,进而提高氮肥偏生产力和水分利用效率。滴灌水氮一体化处理能够在高密度下提高东北玉米产量的同时提高水氮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灌溉模式对不同密度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灌溉模式对不同密度小麦群体的调控效应,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了不灌水(W0)、灌1水(W1j,拔节期灌水;W1b,孕穗期灌水)、灌2水(W2,拔节期和孕穗期灌水)、灌3水(W3,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灌水)5种灌溉模式和基本苗180万.hm-2(D1)、300万.hm-2(D2)、450万.hm-2(D3)3种密度的二因素试验,研究了灌溉模式对不同密度小麦群体质量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溉拔节水的基础上增加灌溉显著提高了群体总茎数、叶面积指数和成穗率,三个指标基本上均表现为W3〉W2〉W1j〉W1b〉W0。花后干物质积累量高低表现为W2〉W1j〉W1b〉W3〉W0。产量则随着灌溉次数的增多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表现为W2〉W3〉W1b〉W1j〉W0。密度从D1增加到D3,总茎数、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籽粒产量则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因此在春季降雨较少的条件下,灌溉模式W2即灌拔节水和孕穗水,就可以满足小麦正常生长发育、群体合理构建和高产的需要,其适宜密度为300万.hm-2基本苗。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有机水溶性微肥在不同密度水稻群体上的应用效果,以滨海地区主栽品种盐丰47为供试材料,分别于秧苗发黄时、移栽前2~3d、破口期以及齐穗期对不同密度水稻群体喷施叶面微肥“新美洲星”(WF)、常规肥磷酸二氢钾(WC)和等量清水(CK)。结果表明,盐丰47产量随着栽培密度的减小而减小,稻米品质受密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在丛距为16cm时,WF处理产量为11298.15kg/hm2,比CK增产16.96%;在丛距为18cm时,WF处理的产量为10994.85kg/hm2,比CK增产15.42%。不同丛距WF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丛距为16cm时,WF处理的蛋白质含量分别比同丛距的WC处理和CK增加1.2个、0.9个百分点;丛距18cm时,WF处理的蛋白质含量分别比同丛距的WC处理和CK增加0.6个、1.0个百分点。说明喷施叶面微肥“新美洲星”能实现水稻增产提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氮肥施用量及施用时期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了探明不同氮肥运筹对西南麦区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以小麦品种(系)R210和川农25为材料,采用2因素3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施氮量及施氮时期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干面筋含量、沉淀值和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施氮时期对品质性状的影响表现为:全施底肥有利于提高沉淀值、粉质质量指数及醇溶蛋白含量;采用底肥∶三叶期肥=1∶1的方式有利于提高GMP含量;采用底肥∶三叶期肥∶孕穗期肥=5∶2∶3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干面筋的含量,降低弱化度.不同品种的优质栽培方式不同,R210以底肥∶三叶期肥∶孕穗期肥=5∶2∶3,施用纯氮18 g/m2品质最优,川农25以全施底肥,施用纯氮18 g/m2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7.
以春小麦两个品种内麦19和永良4为试材,在不同密度、施肥量处理下对春小麦群体库均形成与特性以及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春小麦籽粒体积(库容量)随生育进程呈单峰曲线变化,籽粒干物重的增长(库的充实)随生育进程呈S型曲线变化;每穗结实粒数(库)与开花期群体干物质源的供应呈显著正相关。籽粒体积与灌浆速率及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由此说明扩大库容(籽粒体积),可以促进源的生产、运转与积累,提高籽粒重量。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春季低温导致小麦粒重下降的生理机制,以春性品种扬麦16和半冬性品种徐麦30为材料,分别于倒二叶出生期、孕穗期和开花期对小麦进行人工气候室低温处理,研究不同时期低温对小麦光合生理特性、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及强、弱势粒粒重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低温对叶片SPAD值的影响均表现为低温处理开始至结束后3 d持续下降,结束后6~9 d逐渐回升,两品种在低温处理结束当天和处理后3 d均以孕穗期低温处理下SPAD值降幅最大。不同时期低温处理显著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并影响花前干物质转运和花后干物质积累。与孕穗期、开花期低温处理相比,倒二叶出生期低温处理显著降低小麦花前干物质转运量,但提高花后干物质积累及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千粒重降幅最小,扬麦16和徐麦30分别仅为4.49%和4.20%。不同时期低温处理下小麦强势粒粒重的降幅均小于弱势粒,倒二叶出生期低温处理下弱势粒粒重降幅显著低于孕穗期和开花期低温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低温胁迫下小麦平均千粒重和强势粒粒重相关性不显著(r=0.319,P>0.05),但与弱势粒粒重显著相关(r=0.691,P<0.05)。综上,春季低温胁迫主要通过影响小麦开花前后的光合作用和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限制弱势粒的灌浆充实,最终导致粒重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