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郝文美 《中国农业信息快讯》2014,(1S):208-20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属于第一产业。近年来,农技推广作为农业推广工作的基础,对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生产力、宣传农业知识和提高农民技术素养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科技的进步。本文对农技推广在农业科技进步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软驱动”对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意义,针对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过程中“软驱动”不足的状况,提出了加快包括软技术在内的农业科技进步步伐、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试论科技进步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作用和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代农业是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科技进步是提高现代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支撑、突出科技进步重点,不断提高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采取得力措施,努力提高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坚持齐抓共管,努力形成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强大合力5个方面,系统论述了科技进步在我国现代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界定了农业科技龙头企业的内涵,并从天津科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实践总结了农业科技企业的特性、农业科技龙头企业的特点和作用,对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龙头企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世界农业发展的历史和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状况表明,农业科技进步是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根本动力。我国现代农业科技水平和科技贡献率低,不仅成为中国农业整体素质难以提高的“瓶颈”性因素,而且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构筑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的长效机制,必须依靠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市农业已经成为都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与都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
活息息相关的基础产业,具有保障生活尧稳定社会尧平衡生态和旅游休闲等作用。都市农业是东莞农业的发展方向和
现实选择。运用SWOT 分析法,分析了东莞市都市农业发展的优势尧劣势尧机遇尧挑战,指出了东莞都市农业发展的优
势有区位尧交通优越,市场潜力巨大,政策优势,科技优势;劣势有发展空间萎缩尧人员素质较低尧生产经营分散尧科技
含量不高;机遇是政府支持尧旅游农业发展空间大;而挑战是农业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尧轻农观念有待转变。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加强农技推广能够有效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加强农业发展能够有效提升种植户的经济收益,使得各项农业生产活动更加高效有序地开展.为了有效带动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在农业生产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加强农技推广等相关工作,有效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农业科技之间的差距,不断提... 相似文献
10.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营方式的变革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我省广大农民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依靠科技进步与政策的威力,才能更好发挥投入效益。但是,如何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我省农业发展步伐,仍然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现对我省农业生产的现状和差距,科学技术的作用和潜力作简要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邦维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
当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得力于晶体管的小型化,而晶体管的小型化又依赖于科技进步。从分立晶体管的三个发展阶段———点接触晶体管,扩散平面型晶体管和金属—氧化物—硅晶体管,到集成电路再到今天全新结构的万亿赫兹纳米晶体管,小型化这条红线贯穿始终,它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科技发展的事实,晶体管小型化与科技进步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2.
科技进步与中国农业经济增长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运用C-D生产函数法,对1980-1999年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科技进步为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子,进一步预测“十五”期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5%,并提出了实现45%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了山东省“九五”期间小麦科研取得的主要成就 :常规育种得到充实、更新、丰富和发展 ,并与生物技术相结合 ;引进了较多数量的种质资源 ,进行评价和改良 ,在育种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 ;育成一批高产、抗病、抗倒、优质特点突出的品种。水浇地超高产栽培和旱地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节水节肥高效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有较大进展 ,进行了优质强筋小麦种植区划和优质栽培技术的研究。本文还探讨了“十五”期间在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 ,小麦育种栽培研究和生产的主要方向和内容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对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森林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现状及在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福建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探讨了科技进步在福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了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福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科技在农业进入产业化阶段起着依托和支撑作用。从重视农业科技作用、重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增加农业业科技投入、增加农业科技储备、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等六个方面,论述了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两藏”战略是中国粮食安全的根本之策。为梳理“藏粮于技”概念缘起和内涵,以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技术创新与技术变迁理论、制度与技术的关系为理论基础,分析了“藏粮于技”战略的理论逻辑和内涵演变。结果表明:1)“藏粮于技”是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重要实践,其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双向互促特色鲜明。2)“藏”的内涵包括市场和产量调控、完善粮食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精准、科学合理的粮食调控体系,并解决粮食安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农民增收等可持续问题。3)“技”的内容扩展为全要素、全产业链、多学科技术集成和应用,技术扩散呈现多主体交互、反馈,农业技术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本研究从科技自强自立、摆脱路径依赖、内涵式发展道路和创新体系效能4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进一步明确“藏粮于技”战略未来取向和实现路径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福建农村技术水平长期以来发展缓慢,主要就是因为农业科技有效供给低效和有效需求疲软。推进福建农村科技进步,首先必须扩展投资渠道,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其次是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提高科技成果产出的有效率和转化率;三是培养人才,增强农业科技发展的人力资本动力;四是激励农民对农业技术需求,变被动接受为自觉行动;五是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