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丙酮研磨、石油醚萃取工艺提取麸皮中的辅酶Q10,研究不同提取条件对辅酶Q10提取量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对萃取料液比、温度、时间进行优化,确定了辅酶Q10的最佳提取条件,旨在为辅酶Q10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丙酮研磨的最佳料液比为1∶4,石油醚萃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6、温度85℃、时间75min,在此条件下辅酶Q10的提取量达到最大,为40.771μg/g。  相似文献   

2.
辅酶Q10超声波破碎法提取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获得超声波提取辅酶Q10的最佳工艺条件,系统研究了利用超声波法提取时输出功率、每次辐射时间、工作总时间、水添加量等因素对细胞破碎和辅酶Q10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辅酶Q10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输出功率500 W,每次辐射/间歇时间12 s/10 s,工作总时间12 min,水添加量45 mL/g;采用优化的超声波提取工艺,辅酶Q10提取量可达到1.196 mg/g。证明超声波破碎法提取辅酶Q10是可行的,与未破壁提取、研磨法及反复冻融法提取效果相比,辅酶Q10提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辅酶Q10是一种很好的生化药物,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是细胞自身产生的天然抗氧化剂和激活细胞呼吸的细胞代谢激活剂。笔者研究了从提取细胞色素C后的牛心残渣中分离纯化辅酶Q10的工艺。采用醇碱皂化法,经石油醚萃取、硅胶柱层析,无水乙醇结晶、重结晶得到辅酶Q10。经标准曲线法测定在最佳条件下,分离得到的辅酶Q10纯度较高,达91.2%。  相似文献   

4.
为了从实验室保存的酵母菌株中筛选产生辅酶Q10的菌株,采用麦芽汁培养酵母菌,皂化法萃取菌体中的辅酶Q10,可见光比色法和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酵母菌中的辅酶Q10的含量。结果表明:筛选出2株较高产量的辅酶Q10产生菌,热带假丝酵母(C.tropicalis(cast).Berkhout)B021产量为7.420 mg/L、粟酒酵母(Schizosaccheromyces pombe Lindner)B147产量为7.488 mg/L。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和菌体浓度对类球红细菌辅酶Q10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测试了酶法辅助超声波法、超声波法、研磨法和纳米磨法对类球红细菌辅酶Q10的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酶法辅助超声波法、超声波法和研磨法相比,纳米磨法提取类球红细菌辅酶Q10的收率最高。类球红细菌辅酶Q10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且与菌体浓度呈量效关系。纳米磨法、酶法辅助超声波法、超声波法和研磨法从类球红细菌提取的辅酶Q10均具有清除DPPH自由能力、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和还原能力,纳米磨法最好。固液比为1:10时,纳米磨法提取的辅酶Q10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0.160±0.006)μmol Trolox·g-1,对脂质过氧化作用的抑制率为(56.4±2.4)%,还原力为0.563±0.020。  相似文献   

6.
高健  付进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3943-3945
[目的]为碱蓬中辅酶Q10的提取分离和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10%KOH-甲醇的醇碱皂化法从碱蓬中提取辅酶Q10,并用硅胶柱层析,经无水乙醇重结晶后,得黄色结晶。用熔点测定法和薄层层析法对黄色结晶进行定性鉴定,用HPLC法和Craven氏颜色试验法对其进行定量测定。[结果]无水乙醇重结晶后得到的晶体,其熔点为48.6~50.3℃,在碱性条件下,加入氰基乙酸乙脂后,生成了蓝色化合物,证明该结晶是辅酶Q10。用Craven氏颜色试验法测得碱蓬干粉中辅酶Q10的含量约为63.3μg/g,精制辅酶Q10结晶的纯度为93.2%。用HPLC法测得的辅酶Q10含量约为63.1μg/g。两种定量分析方法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碱蓬是获取辅酶Q10的良好材料,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7.
采用甲醇萃取的方法提取分离小桐子油中醇溶性二萜和脂肪酸;在确定萃取温度和搅拌速率的基础上,探讨了液液比(甲醇/小桐子油)、搅拌时间和提取次数对二萜提取率的影响,分析了冷冻温度和时间与脂肪酸分离的关系;并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小桐子油中二萜的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当萃取温度30℃,搅拌速率120 r/min,搅拌时间20 min,萃取次数为4次,4次液液比(甲醇/小桐子油)依次为2.5、2.0、1.5和1.0时,萃取效率最佳。  相似文献   

8.
超声波辅助萃取杭白菊挥发油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超声波辅助萃取杭白菊挥发油的工艺进行研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探讨超声波辅助萃取杭白菊精油的最佳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提取温度为50℃、超声提取功率为70 W、超声提取时间为25 min、提取次数为2次时提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以液体培养为基础,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测定辅酶Q10含量的方法,测定类球红细菌中辅酶Q10的含量,进而测定在生长过程中单位质量的湿菌体中辅酶Q10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菌体中辅酶Q10的相对含量在对数期表现出增长趋势,并在稳定期趋于稳定,而在菌体衰亡期则表现出相对含量减少的趋势。在利用类球红细菌进行发酵生产辅酶Q10时,应在菌体生长的稳定期进行提取分离。  相似文献   

10.
为探寻从绿茶中提取咖啡碱的工艺,以二氯甲烷为萃取剂,以咖啡碱得率与纯度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得出较佳茶汤质量分数、料液比(茶汤与二氯甲烷的体积比)、摇匀时间、静置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次数和茶汤pH值,选取料液比、摇匀时间、静置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等4个主要影响因素设计正交试验,并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1.
绿茶910 EGCG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绿茶910为原料,采用咖啡碱沉淀—溶剂萃取法对茶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进行提取,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分析各影响因子对EGCG提取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子对EGCG提取纯度影响程度的大小为:氯仿萃取次数>乙酸丙酯萃取次数>水浸提温度>咖啡碱浓度>己酸乙酯萃取次数.EGCG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水浸提温度80℃,咖啡碱浓度30 mmol.L-1,氯仿萃取次数为5,己酸乙酯、乙酸丙酯萃取次数均为3.根据最佳条件提取EGCG,得到纯度为80.3%的EGCG产品.  相似文献   

12.
烟叶中富含茄尼醇,后者可作为合成辅酶Q前体。以陈年废弃烟叶为原料,采用石油醚浸提茄尼醇工艺,分别考察不同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及不同液固比对茄尼醇粗品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的优化获得烟叶中茄尼醇粗品最适提取温度为40℃、时间为3h,液固比为25mL/g。  相似文献   

13.
牛炜  潘东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018-10019,10045
[目的]研究中国水仙生物碱的提取工艺,以期为水仙生物碱的提取提供指导方法。[方法]运用正交法对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3个因素进行优化,并对萃取溶剂和萃取次数进行筛选。[结果]水仙生物碱提取的最佳试验条件为:料液比1∶20,提取温度70℃水浴,提取时间4 h,萃取溶剂选用三氯甲烷,萃取2次。在该最优条件下提取生物碱的得率达到0.077%。[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水仙是提取生物碱的良好材料,这对于水仙的经济价值的开发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将促进生物碱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对光合细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方法。[结果]在实验室条件下,光照强度为60W,接种量为10%,培养基初始pH6.5,培养温度32℃,培养时间为72h。优化后,辅酶Q10产量达到112.7mg/L,比优化前增加提高了63.57%。[结论]按照优化之后的培养条件进行发酵,辅酶Q10的产量得到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国水仙生物碱的提取工艺,以期为水仙生物碱的提取提供指导方法.[方法]运用正变法对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3个因素进行优化,并对萃取溶剂和萃取次数进行筛选.[结果]水仙生物碱提取的最佳试验条件为:料液比1∶20,提取温度70℃水浴,提取时间4h,萃取溶剂选用三氯甲烷,萃取2次.在该最优条件下提取生物碱的得率达到0.077%.[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水仙是提取生物碱的良好材料,这对于水仙的经济价值的开发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将促进生物碱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用黄色隐球酵母发酵生产辅酶Q10最佳条件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黄色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luteolus L3302中提取辅酶Q10,经过对氮源、碳源、初始pH、发酵温度等的研究分析,得到最佳的发酵条件。通过最优化试验,确定培养基的碳源为蔗糖和葡萄糖各1.25g/L;氮源为酵母膏和玉米浆,各0.3g/L;pH值6.5,温度28℃,接种量5%,500mL锥形瓶中的装液量为50mL;生长因子以蛋白水解液为优。按此发酵条件上罐发酵,发酵液中菌体生长量为13.4g/L,辅酶Q10的产量为18.2mg/L。  相似文献   

17.
银杏黄酮苷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正丁醇萃取水溶液中银杏黄酮苷,研究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次数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并对银杏黄酮苷的检测方法做了改进,获得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时间5min,萃取温度60℃,萃取次数4次,在此条件下萃取物中黄酮苷的含量为57%,收率为77%。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方法提取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Butler))蛹油的最佳工艺。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采用正交试验,考察提取剂量、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3个因素,以蛹油提取率作为指标,比较超声波振荡萃取与传统索氏萃取方法对落叶松毛虫蛹油提取的效果。结果表明:索氏萃取优化工艺为提取剂量12倍,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2 h;超声波振荡萃取优化工艺为提取剂量12倍,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30 min。超声波振荡萃取30 min的提取效果与索氏萃取6 h效果相当,提取速率是索氏萃取的10.7倍。因此,超声波振荡萃取提取落叶松毛虫蛹油的时间短、提取速率高、温度低。  相似文献   

19.
热分解黄姜提取薯蓣皂素的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热分解处理后的黄姜作为原料,进行薯蓣皂素的提取研究.从原料粒度、萃取剂用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原料粒度为40目左右,萃取剂用量为150mL·10g-1原料,提取温度为85℃,时间为6h,萃取效果较好,皂素收率可达1.6%.与传统方法比较,二者萃取率相当,但热分解方法所用萃取剂量较大,但整个生产过程无废水,环保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多杀菌素的最佳提取和萃取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发酵液不同pH(6,7,8,9,10,11)、放置时间(2,4,8,16,24,32,48,72 h)和温度(20,30,40,50,60,70℃)对发酵液中多杀菌素提取效果及稳定性的影响,同时,从乙酸乙酯、石油醚、二氯甲烷和乙醚中筛选最适萃取试剂,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萃取次数(1,2,3次)和萃取试剂体积对多杀菌素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在发酵液pH为10时,多杀菌素提取效果较好;放置2~72 h,多杀菌素质量浓度不会发生显著变化;在20~70℃多杀菌素能稳定存在;乙酸乙酯为最适萃取试剂,最佳萃取次数为3次,其与多杀菌素提取液的最适体积比为1∶1。【结论】得到了多杀菌素提取和萃取的最佳条件,在该条件下多杀菌素的质量浓度和萃取率分别为74.50μg/mL和98.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