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探究广州市常见园林植物夏季光合特性及其固碳释氧能力,以广州市园林9种典型园林树种幼苗为研究材料,采用Li-Cor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光合参数特征和光响应曲线,计算各苗木的日固碳释氧能力,分析光合速率影响因素,并以单位绿化面积固碳量作为衡量各树种苗木吸收CO2能力的特征向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9种的园林树种幼苗单位叶面积固碳量和释氧量分别为6.25~11.93、4.55~8.68 g·m-2·d-1,单位绿化面积固碳量和释氧量分别为1.87~10.37、1.33~7.54g·m-2·d-1,9个园林树种苗木的光合净固碳量按高低排序可分为3类,单株植物单位绿化面积固碳量较高(9.44~10.37 g·m-2·d-1)的有铁冬青Ilex rotund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假苹婆Sterculia lanceolata、糖胶树Alstonia scholaris,中等(7.19~8.38 g·m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林业》2022,(1):126-129
固碳是园林树木重要的生态功能,但不同树种和不同类型的园林树木固碳能力有差异。检索中国知网(CNKI)筛选71篇相关论文中365种园林树木,分属8个不同应用类型,统计分析各应用类型园林树木的单位叶面积日固碳量数据,得出各类型园林树木的固碳能力由高到低排序为林木类>篱木类>花木类>果木类>荫木类>叶木类>竹类>蔓木类;而单位覆盖面积日固碳量由高到低排序则为竹类>林木类>叶木类>花木类>荫木类>果木类>篱木类>蔓木类。基于不同应用类型园林树木固碳能力的差异,建议把增加高固碳能力的园林树木种群个体数量和种类、增加园林树木群落的结构层次作为提升园林绿地固碳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以银川市常见地被植物马蔺为实验材料,利用LCi便携式光合仪系统测定马蔺在不同月份的光合生理指标,对其固碳释氧效益进行了量化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马蔺的日光合作用曲线呈现双峰型,其日光合总量和固碳释氧效益在7月呈现最高,日光合总量212.30mmol/m2·d,固定二氧化碳量8.18g/m2·d,释放氧气量6.95g/m2·d。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郑州市不同种类园林植物的净碳汇及其经济价值,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13种乔木树种,8种灌木树种,5种草本植物,调查计算了这些植物的碳投入量,测定了这些植物的净生产力和碳含量,计算其净碳汇,用碳税法计算不同植物种类固碳价值。结果表明,乔木树种净碳汇的价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法桐、银杏、国槐、雪松、旱柳、女贞、广玉兰、黄山栾、白蜡、垂柳、龙柏、侧柏、紫叶李;灌木树种净碳汇的价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红叶石楠、小叶女贞、法青、黄杨、千头柏、月季、紫叶小檗、紫薇;草本植物净碳汇的价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菊花、鸢尾、葱兰、麦冬、早熟禾;不同类型园林植物的净碳汇的价值,乔木树种最大,其后依次为灌木树种、草本植物。建议在园林绿化中选择净碳汇较高的园林植物,减少园林绿地管理中农药与肥料的使用量,降低其碳投入,不断提高园林绿地空气净化功能。  相似文献   

5.
九龙江口秋茄红树林储碳固碳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九龙江口24年生、48年生的秋茄红树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秋茄林木层各器官、凋落物层、土壤层含碳率和土壤呼吸,结合各组分生物量和年净生产量,计算秋茄红树林的碳储量和年净固碳量。结果表明:24年生、48年生秋茄林碳储量分别为183.31、244.45 t·hm-2,其中林木层碳储量分别为162.45、222.95 t·hm-2,凋落物层碳储量分别为15.05、16.99 t·hm-2,土壤层和林木层碳储量在生态系统碳储量中的比例均随林龄增大而升高。24年生、48年生秋茄林均表现出了碳汇功能,其中24年生秋茄林年净固碳量较大,为18.51 t·hm-2·a-1;而48年生秋茄林的碳汇功能较低,为7.01 t·hm-2·a-1。  相似文献   

6.
在新江实验林场银中杨、小黑杨、樟子松、落叶松等林分内设置标准地,利用生物量法对标准地的乔木树种的干、枝、叶、根的生物量、碳储量及年净固碳量分别计量。结果表明,银中杨林分的生物碳储量最高,为80.85t·hm~(-2),小黑杨、樟子松和兴安落叶松林分的生物碳储量分别为47.75、23.29和20.88t·hm~(-2);不同的林分类型年净固碳量差异很大,银中杨的年净固碳量较大,银中杨、小黑杨、樟子松、兴安落叶松林分的年净固定二氧化碳量分别为14.82、7.27、4.50和3.83t。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常见果树的光合速率和固碳释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我国北方地区4种主要经济林树种苹果、桃、梨、杏的单位叶面积固碳释氧量,从而为其合理栽植及生态经济效益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应用CI-340超轻型便携式光合仪对其叶片光合速率进行了测定,并利用光合作用方程式计算了不同树种的固碳释氧量。结果表明,4种果树的光合作用、固碳释氧能力各不相同:日净光合速率、日固碳量和日释氧量均为最大的是‘晚蜜’桃,其分别为14.42μmol·m~(-2)s~(-1)、24.44 g·d~(-1)、22.22 g·d~(-1);其值为中等大小的是‘红富士’苹果,其分别为11.71μmol·m~(-2)s~(-1)、19.72 g·d~(-1)、17.93 g·d~(-1);‘XG丰水’梨的测定值分别为11.95μmol·m~(-2)s~(-1)、19.85 g·d~(-1)、18.05 g·d~(-1);‘龙王帽’杏的测定值分别为11.97μmol·m~(-2)s~(-1)、20.12 g·d~(-1)、18.29 g·d~(-1);三项测定值均为最小的是‘串枝红’杏,其测定值分别为10.43μmol·m~(-2)s~(-1)、17.23 g·d~(-1)、15.66 g·d~(-1)。各个品种在不同月份的日净光合速率和日固碳释氧量的变化曲线分别呈单峰、双峰曲线;4种果树在不同季节的固碳、释氧量的大小顺序均为夏季(24.84 g·d~(-1)、22.58 g·d~(-1))秋季(19.07 g·d~(-1)、17.34 g·d~(-1))春季(14.63 g·d~(-1)、13.30 g·d~(-1))。文中的研究结果还表明,林木的净光合速率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其固碳释氧量的大小。  相似文献   

8.
对广西来宾市维都林场36年生顶果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含量、碳密度及其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乔木层不同器官平均碳含量为501.7 g/kg,介于483.40~516.95 g/kg之间,表现为:树叶树干根兜粗根枯枝中根鲜枝细根树皮;生态系统碳密度为554.89 t·c/hm2,其中乔木层和土壤层为主要的碳库,分别为406.60 t·c/hm2、143.72 t·c/hm2;不同层次表现为乔木层(占总量73.28%)土壤层(25.90%)灌木层(0.55%)凋落物层(0.25%)草本层(0.02%)。顶果木年净固碳量为32.18 t·c/(hm2·a),净碳素累积量为11.29 t·c/(hm2·a),具有很高的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9.
以2年生尾巨桉为研究对象,对其年内生长固碳和蒸腾耗水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年生尾巨桉年内平均生长固碳速率为0.022 kg·d-1,1 a生长固碳量为7.9 kg;2年生尾巨桉单株年内平均蒸腾耗水3.67 L·d-1,其林分(株行距2 m ×3 m)1 a蒸腾耗水量为221.8 mm。2年生尾巨桉年内生长固碳水分利用效率平均为7.04 g·kg-1,变化范围为2.21~16.27 g·kg-1,旱季明显高于雨季。  相似文献   

10.
采用样方法和取样法,研究广东省广州市流溪河林场黧蒴、木荷、杉木林生态系统碳含量、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林木各器官平均碳含量为杉木(490.99 g·kg-1)黧蒴(447.18 g·kg-1)木荷(442.52 g·kg-1),各器官间存在差异,从高到低排列顺序杉木为皮叶枝干根;木荷为干根皮枝叶;黧蒴为叶干枝根皮;林分内乔木层碳储量为黧蒴(103.08 t·hm-2)木荷(83.19 t·hm-2)杉木(20.67 t·hm-2)。地被植物和枯落物碳含量均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林地土壤容重随土层的加深而增大,各层次碳含量呈下降趋势且分布不均,表层(0~25 cm)土壤碳含量较高,3种林分土壤碳储量排序为木荷(154.52 t·hm-2)黧蒴(146.75 t·hm-2)杉木(131.29 t·hm-2)。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库的空间分布序列为土壤层植被层枯落物层。黧蒴林乔木层年净生产力为9.22 t·hm-2·a-1,是木荷的1.32倍、杉木的1.97倍,年净生产力阔叶林树种大于针叶林杉木;年净固碳量黧蒴为4.12 t·hm-2·a-1,木荷为3.08 t·hm-2·a-1,分别为杉木的1.79和1.34倍;各林分生态系统乔木层同化CO2能力为黧蒴木荷杉木。阔叶树种黧蒴(25 a生)和木荷(27 a生)的林分固碳能力优于针叶树种杉木(9a生)。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类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彩叶植物以其色彩艳丽,观赏期长,营造的园林景观稳定性强,色相变化明显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园林行业中占有相当大的优势。选取紫叶矮樱、紫叶李、紫叶碧桃、美人梅等九种彩叶植物对其生态适应性和景观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常见园林植物滞尘效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蒸干称重法和显微观察法对深圳市28种常见园林绿化植物的滞尘能力及部分植物的滞尘方式进行了初步研究。单位叶面积滞尘量的测定结果表明,针状叶类乔木中:龙柏﹥木麻黄;阔叶类乔木中:麻楝>霸王棕>黄花夹竹桃>海枣>大花紫薇>长芒杜英>椰子>紫檀;灌木类中:紫薇>金叶榕=小蜡树>黄花马缨丹>锈鳞木犀榄>红花檵木>龙船花>散尾葵>紫雪茄花>大佛肚竹>四季桂>朱槿>棕竹>软叶刺葵>朱蕉;草本类中:中国文殊兰>花叶艳山姜>蔓花生。以显微观察比较叶片滞尘能力有显著差异的种类,紫薇、金叶榕、红花檵木和朱蕉的滞尘方式分别以颗粒物堆叠式、块状层结式、颗粒镶嵌式及零星嵌入式为主。研究筛选出的常见园林绿化植物中滞尘能力强的种类,可为相似大气环境的亚热带城市绿化提供优先选择,使其成为有效改善空气质量的生物基本元素。  相似文献   

13.
利用标准样方法研究了孝顺竹林生态系统碳含量、碳储量及其空其间分配格局。结果表明:孝顺竹林乔木层各器官碳含量介于0.4893 g.g-1~0.5222 g.g-1之间,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竹秆(0.5222 g.g-1)竹根(0.5177 g.g-1)竹蔸(0.5041 g.g-1)竹叶(0.4967 g.g-1)竹枝(0.4893 g.g-1);土壤层碳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0~20 cm为0.0104 g.g-1,20 cm~40 cm为0.0046 g.g-1;生态系统各组分碳含量表现为乔木层(0.5148 g.g-1)枯落物层(0.4837 g.g-1)土壤层(0.0076 g.g-1);孝顺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44.8599 t.hm-2,空间分布序列为土壤层(41.2518 t.hm-2)乔木层(3.5965 t.hm-2)枯落物层(0.0116 t.hm-2),分别占91.95%,8.02%和0.03%。  相似文献   

14.
用 LI-COR 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系统研究南方红豆杉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①1-4年生南方红豆杉幼苗的光饱和点为1000~1999μmol /m2.s,光补偿点为87-44.81μmol /m2·S,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32~3.00μmol/m2.sl,接近耐阴喜光性植物的光合特征.②不同苗龄南方红豆杉幼...  相似文献   

15.
用LI-6400光合系统分析仪,测定10种苏州常见园林配置树木(香樟、玉兰、无患子、紫薇、桂花、紫荆、枫香树、杜鹃、海桐、红花檵木)的光合特性及固碳释氧能力。结果表明:10种树木夏季晴天均有明显的光合速率日变化。枫香树、无患子光合速率表现为单峰曲线,8:00其净光合速率就达到当天的最大值;其他8种植物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表现为双峰曲线的。10种植物中乔木的单位叶面积日固碳释氧量大小排序为香樟、玉兰、桂花、无患子、枫香树;灌木的单位叶面积日固碳释氧量大小排序为紫薇、紫荆、海桐、红花檵木、杜鹃。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的绿化是公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满足未来生态公路建设的基本条件之一。黄塔桃高速公路主线及连接线用地范围内的主要绿化树种有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紫荆(Cercis chinensis)、茶梅(Camellia sasanqua)、红枫(Acer palmatum cv.Atropurpureum.)、木槿(Hibiscussyriacus)、夹竹桃(Nerium indicum)、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Hook.f))、红叶石楠((Photinia×fraseri)、蜀桧(Sabina chinensis)等,这些树种不仅提供了很好的景观效果,而且也具有良好的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采用美国生产的LCI便携式植物光合测定仪测定自然生长的红龙草、黄金榕、变叶木、红背桂和鹅掌柴等5种彩叶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细胞间隙CO2浓度(Gi)、蒸腾速率(Tr)和气孔限制值(Ls)等光合特征值的日变化。结果表明:红龙草、黄金榕和变叶木的Pn、Gs和Tr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其Pn、Gs和0在10:00达到高峰;红背桂和鹅掌柴的Pn、Gs和Tr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其Pn、Gs和Tr分别在10:00和16:00达到高峰,且第1个高峰值大于第2个高峰值。5种彩叶植物的Ci日变化均先降后升,红龙草、黄金榕和变叶木的Ci在14:00出现低谷,红背桂和鹅掌柴的Ci在10:00出现低谷。5种彩叶植物的Ls日变化均先升后降,红龙草和变叶木的Ls在14:00迭最高值,黄金榕的Ls在12:00达最高值,红背桂和鹅掌柴的Ls在10:00达最高值。  相似文献   

18.
本项目研究抽取了济南南部山区具有典型植被群落特征的18个标准样地,通过对样地植被群落的调查,挖掘了山区植被群落恢复重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对植被群落类型、结构特征及生态功能分析基础之上,又研究了优势树种与其他物种的种间关系以及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最后综合提出南部山区山体植被群落优化的5种植被搭配模式:(1)侧柏+黄栌-黄荆-羊胡子+日本乱子草;(2)黑松+黄榆-连翘-地榆+黄花菜+大丁;(3)侧柏+黄栌+桑-雀儿舌头-旋覆花;(4)黄连木+大叶白蜡+黑松-扁担木-茜草+委陵菜;(5)侧柏+刺槐+桑-黄荆-桃叶鸦葱+茜草+荩草;  相似文献   

19.
合肥环城公园城市森林群落结构与树木配置特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应用植被研究方法,采用样方调查资料来分析环城公园的树种构成、树木的高度及径阶分布、健康状况,并通过计算主要组成树种的生长指数,种间关联度来揭示群落构成的特点。结果表明环城公园群落结构比较复杂,有22对组成种表现正相关,其中侧柏-红叶李-桂花,刺槐-女贞,刺槐-银杏-石楠,加杨-女贞-桂花,中槐-女贞-黄杨,青冈-蚊母的组合中树木的生长良好,群落结构也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20.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福建沙县引种的银杏、半枫荷、枫香、黄山栾、蓝果树、北美红枫、红叶李、无患子、海棠和碧桃等10种彩叶树种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进行测定.结果 表明:(1)银杏、蓝果树、红叶李和碧桃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而半枫荷、枫香、黄山栾、北美红枫、无患子和海棠则呈双峰曲线,观察到"午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