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别以200和1000个含牛白血病病毒(BLV)FLK/BLV细胞和BLV阳性绵羊的白细胞感染绵羊,可产生BLV抗体。经3~33个月同居感染试验的28只绵羊均未感染。牛白血病严重污染的牛场,在不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经3年定期用免疫琼脂扩散(ID)检查感染率每年递增10%左右。  相似文献   

2.
牛白血病病毒(BLV)接种家兔可产生 BLV 抗体;FLK/BLV 细胞株以静脉接种为最好;感染家兔细胞数不应低于8×10~6个;不同品种的家兔在感染性上无明显差别:BLV阳性兔复归绵羊和家兔可使少数绵羊产生 BLV抗体,而对家兔则无反应.  相似文献   

3.
在牛白血病病毒(以下简称 BLV)传递给绵羊的模拟机械传播试验中,应用下列蚊种:野生疟蚊(Anopheles freeborni)、史氏疟蚊(A.step-hensi)、四斑疟蚊(A.quadrimaculatus)和白魔疟蚊(A.albimanus)。从一头感染 BLV 患慢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的牛采血喂蚊。饲喂后,立即取下蚊子的头和口器,放于 RPMI 1640溶液中,然后给绵羊皮下接种。将37至122只蚊子的口器和头接种于9头绵羊,用血清学确定是否感染。每月采一次血,共三次。应用琼脂免疫扩散试验检查 BLV 抗体的存在。三个月内,琼脂免疫扩散试验阴性的绵羊血清再用放射免疫法硷查。放射免疫试验结果与琼脂免疫扩散试验结果一致。9头绵羊中有4头出现 BLV 抗体。甚至接种了54只蚊子的口器和头就能使绵羊出现血清变化。  相似文献   

4.
患有牛白血病(BL)黑白花奶牛的全血腹腔接种绵羊,可使之感染发病。发病绵羊的病料经腹腔或静脉连续在绵羊体内传11代次,各代次绵羊都能形成肿瘤;共有14/29绵羊发生肿瘤,发瘤率为48%,其中有8/29绵羊出现临床症状,占24.6%。BL 病毒(BLV)经腹腔、静脉、皮下和皮内分别接种绵羊均可引起绵羊感染发病。所有接种的 BLV 绵羊均能产生 BLV 抗体。  相似文献   

5.
国外已有用乳牛白血病病毒(BLV)接种动物获得成功的报道。M.Mammerickx等用几种动物间交叉传染试验表明,只有绵羊有血液学变化并且能诱发形成肿瘤。所以绵羊是理想的实验动物。Creech and Bun-  相似文献   

6.
用持续感染BLV的羊胎肾细胞(BLV/FLK)制备的BLV抗原免疫2月龄BALB/c小鼠,取血清抗体阳性的小鼠细胞与SP_(2/0)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以PPA-ELISA为抗体检测方法,通过有限稀释法,克隆出E_4和C_9两株分泌抗BLV-gp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其核内染色体数均为97~107。杂交瘤细胞诱生BALB/C小鼠腹水的酶标抗体滴度可达20000倍,经琼扩试验,两株分泌的MAB都仅与兔抗鼠IgG_3标准血清呈现明显而均一的沉淀线,经蛋白质渍印试验和斑点试验,两株的MAB也都只与BLV-gp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经过连续传代和冻存,两株细胞的抗体滴度稳定。  相似文献   

7.
牛白血病病毒(BLV)通过绵羊连续传至11代的试验已经报导.目前已继续传代至第40代,除35代有1只绵羊形成肿瘤外。其余试验绵羊均未形成肿瘤,发瘤率为1.4%.以第15,25和40代毒对绵羊进行毒力测定,结果,2000至2万个淋巴细胞可使绵羊产生 BLV 抗体.将第26代绵羊毒和原阳性牛毒对绵羊接种结果.第25代毒接种的绵羊没有形成肿瘤,而原阳性牛毒接种的绵羊有1只形成了肿瘤.  相似文献   

8.
作为牛白血病病毒检定的一种新方法,合胞体检出是以被感染牛和羊的淋巴细胞来评价的。只有当采用地方流行性白血病牛和BL实验感染羊的淋巴细胞时,始在指示细胞中诱发合体形成。合胞体形成数与BLV—感染牛接种淋巴细胞数显示一种用量的正比反应关系。成熟型淋巴肉瘤牛的胚淋巴细胞用抗BLV血清处理能抑制合胞体形成,然而用牛合胞体病毒的抗血清或用散发性淋巴肉瘤牛血清均不能引起抑制。这些结果表明这种检出方法对BLV感染的检定是特异性的和有用的。关于牛白血病病毒的作用与在数个指示细胞上可形成合胞体已有报导[2,6,7],在其试验体系中,正常牛胚胎细胞和变态细胞被用作指示细胞。已往的研究已经确认合胞体检出(SA)对定量BLV的感染性是一种简易、可靠的技术。了解具有抗BLV抗体的牛是否在它们的淋巴细胞中携带有BLV是很重要的。电子显微镜及合胞体检出揭示了在具有BLV抗体牛的外周血液淋巴细胞培养中病毒复制物已有产生。[4,10] 这篇论文是关于用BLV所感染的牛和羊的淋巴细胞测定SA的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9.
以前的研究指明,某些没有转化的细胞,特别是胎牛脾细胞的早代培养物,在接种牛白血病病毒(BLV)或与BLV—感染细胞共同培养时,均能迅速形成合胞体。因为只有当有病毒存在时才出现,所以是特异性现象。根据这个观察,从而发展成为一种敏  相似文献   

10.
选取持续血清媒介物、低病毒载量牛白血病病毒(BLV)感染的阿根廷荷斯坦奶牛的外周血单核细胞,接种BLV株后,经体内感染获得羔羊淋巴细胞并提取基因组DNA。以包含完整BLV病毒的DNA序列设计一组重叠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的BLV ARG 41 DNA产物经克隆、测序,所获序列与其他的BLV序列(包括一株从阿根廷相同种群中获得的体内高复制病毒株BLV ARG 38)进行比对。本研究还对BLV ARG 41推导蛋白的特性及与逆转录病毒PTLV/BLV属其他种群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牛白血病病毒(BLV)能否经牛精液传播的问题引起人工授精行业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在一成年母牛生殖道接种感染BLV的白细胞后发生BLV感染的报告发表后,这一问题更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后来的研究不断表明,BLV不会通过牛精液传播。在一次模拟繁育试验中,将精液实验性地经无细胞的BLV或BLV感染的淋巴细胞污染,再授精母牛,母牛没有出现血清学变化,而该牛所产的犊牛仍是BLV血清学阴性。据推测,在牛精液中可能存在一种非特异性BLV抑制素和(或)在发情期母牛生殖系统对BLV感染可能有抵抗力。  相似文献   

12.
从山东东营疑似绵羊痘病羊的肺脏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毒。取疑似绵羊痘病羊组织病料研磨、冻融、离心后分别接种11日龄SPF鸡胚绒毛尿囊膜和牛睾丸继代细胞,鸡胚接种部位出现明显的痘斑;牛睾丸细胞出现聚集、变圆等明显的细胞病变。利用1对绵羊痘病毒T4肽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了PCR扩增,获得与预期大小一致的约300 bp的片段。将所得序列与GenBank收录的绵羊痘病毒、山羊痘病毒等毒株相关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与国外其他绵羊痘病毒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达97.4%~99.3%;与山羊痘病毒株同源性为96.4%。通过试验初步证明所分离的病毒为绵羊痘病毒,并将该毒株命名为绵羊痘病毒DY株。  相似文献   

13.
合胞体检查法是检查牛白血病病毒(BLV)感染的一种新方法,对该方法用受感染牛和绵羊的淋巴细胞进行了评价。只有患地方流行性白血病的牛和人工感染白血病病毒的绵羊的淋巴细胞,才能在指示细胞中引起合胞体形成。牛白血病病毒感染牛的淋巴细胞接种数与合胞体形成的数量成正比。用抗牛白血病病毒的血清处理患成年型淋巴肉瘤牛的淋巴细胞可以抑制合胞体的形成。但抗牛合胞体病毒血清和患散发性淋巴肉瘤血清均不能抑制合胞体形成。这些结果表明这种检查对白血病病毒感染的检查是特异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研究者们报告了关于地方流行性牛白血病(EBL)垂直感染的可能性。自从与EBL紧密相关的牛白血病病毒(BLV)被分离以来,已应用了病毒抗原的血清学诊断方法。虽然对EBL的病理形态学有比较多的研究,但还未有一个是涉及肿瘤性EBL母牛的胎儿的。本报告描述BLV胎内感染的病理学,病毒学、血清学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绵羊慢病毒北疆株自然感染新疆美利奴羊的病理学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绵羊慢病毒 ( ovine lentivirus,Ov LV)有 3型。1型为溶解型 ,主要有流行于欧洲的梅迪 -维斯纳病毒( maedi- visna virus,MVV) ,即原型病毒冰岛株 ,以及美国的绵羊进行性肺炎病毒 ( ovine progressivepneumonia virus,OPPV) ,即 Ov LV美国株等。1型可引起淋巴组织样间质性肺炎 ( lymphoid intersti-tial pneumonia,LIP)与淋巴滤泡形成、淋巴细胞性乳腺炎和非化脓性脑 (白质 )炎 ,OPPV及某些MVV株还可引起非化脓性关节炎。2型为非溶解型或持久感染型 ,持久感染细胞培养但不溶解细胞单层 ,只形成极少量的合胞体。 2型可引起轻度 LI…  相似文献   

16.
牛白血病是由致瘤的外源性反转录病毒牛白血病病毒(BLV)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流行性传染疾病.牛感染此病毒后,受宿主遗传因素的控制,有三种表现形式:(1)在多数情况下,只产生BLV抗体,而不表现临床症状,无白血病(AL).……  相似文献   

17.
牛感染牛白血病病毒(BLV)后,受宿主遗传因素的控制,有三种表现形式:(1)只产生 BLV 抗体;(2)产生抗体及发生淋巴细胞增生症(PL);(3)产生抗体及发生淋巴肉瘤(LS),同时伴有或不伴有 PL。到目前的研究结果认为,PL 不是恶性增生,只有LS 才是恶性增生并导致病牛死亡。因此,对于 BLV 感染来说,只有后一种表现形式才  相似文献   

18.
牛白血病病毒(Bovine leukemia virus,BLV)是地方流行性牛白血病(Enzootic bovine leukosis,EBL)的病原,该病是牛最常见的肿瘤疾病。它属于逆转录病毒科的Delta逆转录病毒属,该属成员还包括有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和Ⅱ型。大约70%的BLV感染牛不出现临床症状,而30%的感染牛出现持久淋巴球增多症,其特点是多克隆表达非肿瘤CD5+B淋巴细胞,其中2%~5%经过长时间的潜伏期形成B细胞性白血病或淋巴瘤。  相似文献   

19.
牛白血病病毒(BLV)是牛白血病的病原,属反转录病毒,该病毒局限于血液淋巴细胞且能随感染动物的淋巴细胞传给无BLV的健康动物。现阶段白血病的防治效果取决于对病毒传递方式的了解和感染初期揭示病毒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犬瘟热病毒的分离及部分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通过消除组织培养中某些干扰因素,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直接从水貂病料中分离出3株犬瘟热病毒,即QM—CDV、YM—CDV和ZM—CDV,并以3株国外犬瘟热弱毒作为参考株,对所分离毒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QM—CDV、YM—CDV和ZM—CDV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生长良好,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PE),也可在猴肾传代细胞(Vero)和人羊膜细胞(FL)上增殖并出现细胞病变;在电镜下观察,病毒粒子具有囊膜和纤突,直径在130~180nm之间;细胞中和试验表明,分离毒与国外弱毒具有相同的血清型;分离毒株的水貂病料经脑内接种均使幼犬发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