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叶生产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茶区劳力日趋紧张,不论从现实看,还是从长远着眼,推行机械化采茶,将给我省茶业生产带来一场革命。茶叶生产的下一步突破,关键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就这个意义来说,抓住了推广使用采茶机,必然带动了推广茶树良种,和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整个茶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要在我省实现机械化采茶,需要一段很长时间的努力,决不能等待观望贻误时机。要加速进行试验示范,为大面积推广使用采茶机做好思想、技术、设备等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2.
大面积茶园的机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木  毛海斌 《茶叶》1991,17(1):33-36
我场是一个以茶叶为主业的国营农场,现有茶园近6000亩。近年来由于采茶劳力紧张,而采茶工资又不断上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场茶叶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实现机械化采茶已是必由之路。从1987  相似文献   

3.
茶叶生产季节性很强,因此需要的采茶劳力多,而如今劳动就业面广,所以采茶工来源日趋短缺,工价也连年上涨,劳动力紧张势必造成采茶粗放,茶叶品质下降,工价上涨又直接影响到茶叶生产部门的经济效益,为此积极推广机械采茶已是刻不容缓之事。  相似文献   

4.
茶叶采摘是茶园管理中用工量大,季节性强的一项作业,采摘合理与否对茶叶产量、品质以及茶树生育都有很大影响,一般手工采茶所花的工时要占茶园常年管理用工的50%以上.随着乡镇企业不断发展,采茶旺季,一些大中型茶场,劳力不足已成为茶叶产出和增加经济收入的限制因素.江苏省农林厅茶叶站近年来在部分茶场开展了机械化采茶的试验研究,并在有条件的茶场积极进行推广,以提高工效.为探讨实行机械化采茶后对茶园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而进行本项跟踪调查与田间取样分析,目的是为今后大面积推广机械化采茶提供田间施肥与管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机械化采茶是当前茶叶生产上的一项解决采茶劳力不足,增强茶叶生产活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技术,浙江省新昌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站于1990年秋季开始进行千亩示范方机械化采茶综合技术的研究。原计划参加的茶园为1500亩,实际参试面积为1684亩,参试单位为5个乡的19个村(场),基本属集中连片的条植专业茶园,其中多条密植茶园有385亩,占22.9%,群体种茶园924亩,占54.9%,福鼎大白茶、鸠坑种等  相似文献   

6.
顾海川 《茶叶》1989,(4):17-19
随着我国茶园面积的不断扩大,产量的增加,采茶所需的劳力日趋紧张,这对茶园面积集中的国营茶场、社办茶场及土地相对集中的专业户更感困难,因而机械采茶已成为茶叶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我场于1978年开始进行了茶园机采、栽培技术及加工的研究,由于课题经费后期无来源,于1985年将前阶段试验告一结束,现将本阶段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陈汉强 《中国茶叶》1995,17(6):28-29
勇士农场地处广东省徐闻县东北部,是一个以生产橡胶、甘蔗、茶叶、林木为主的国营农场,全场拥有云南大叶种为主的茶园2350亩,其中开采面积1850亩。近年来,茶叶生产上由于手工采茶存在工效低、劳动生产率低而导致经济效益低的“三低”状况出现,手工采茶占用了全年茶园生产总用工的75%以上,而且劳动强度大,管理定额低(1个劳力仅6亩),采摘效率低(一个采工日采鲜叶仅15~20kg),每年6至10月份产量旺季往往出现来不及采摘,甚至丢采而浪费鲜叶的现象,严重影响茶叶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了解决采茶上的难题,在粤西农垦局科技处的指导下,1989年开展了在云南大叶种茶园实行机械采茶的技术试验,从1990年起一边继续试验,一边进行示范推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致使农村劳力日趋紧张,给茶叶生产带来了采茶难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机械化采摘。本试验主要探讨机采的质量问题,为采茶机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茶叶采摘主要是靠手工进行,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而且采茶劳力十分短缺,往往出现滥采、迟采和采老叶等情况,严重影响茶叶的质量及茶树下一轮新梢的萌发生长.因此,广大茶区对实现采茶机械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然而,近30年来.我国研制的10多种采茶机以及从日本进口的多种采茶机,使用效果都不大理想,其原因之一主要是我国茶园管理水平较差,不适应这类往复式采茶机要求之故.鉴于我国茶国现状,笔者试制了一种新型采茶机——4C—80型微功率电动采茶机.该机1992年申请了国家专利,专利号为ZL92225538·5,现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八十年代以来,南安市茶叶生产发展为有史以来的高峰期,至八十年代末,茶园总面积达3万余亩,年总产量1200吨,分别为解放前夕的67倍与75倍。在改革开放初期,发展茶叶生产是南安市山区、半山区部分贫困地方脱贫致富的发展方向,曾是解决劳力出路,创造社会财富,出口创汇,财政收人的一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人,南安市其他产业也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茶区的劳力资源不断地流向其他行业,使茶叶生产管理工和日趋紧缺,尤以采茶女工为甚,最后导致管理工资费用上升,茶叶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下降,茶农无利可图,严重地阻碍茶叶生产的发展.为…  相似文献   

11.
增强茶叶生产活力,提高经济效益,是当前茶业界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走机械化采茶之路,则是实现茶叶生产高产、优质、低耗、高效和省力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在一个县或一个茶区怎样实现全面的采茶机械化,新昌县对此进行了10多年的实践与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与教训,摸出了一点思路,现提将出来与同行们一道继续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机械采茶的效果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推广机械采茶技术的紧迫性茶叶采摘是一项耗工最多、季节性很强的茶园作业。近年来由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投入茶叶生产的劳力日趋减少,普遍出现滥采和粗采现象,降低了茶叶品员,同时,也带来了劳务成本的大幅度提高,当前鲜叶成本约占茶叶生产总成本的80%,而采茶工资又占了鲜叶成本的40%~50%,生产单位的经济效益明显下降。另外,由于手工采茶劳动强度大、工效低,在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由于茶叶生产迅速发展,茶叶采摘劳动力严重短缺,春茶采摘劳力尤为紧缺.为此,珪前茶场购置了双人弧形修剪机1台,双人弧形采茶机3台,对黄旦、本山、毛蟹、梅占等四个品种在修剪的基础上,培养整齐树冠,全部用采茶机采茶,大大缓解了采茶劳动力不足的矛盾,取得较好经济效益.但铁观音茶树树冠开张,枝条斜生,分枝部位低、角度大,稀疏不齐,机采效果差,仍需人工采摘。因采摘顶芽未开腱的铁观音鲜叶,  相似文献   

14.
采茶是茶叶生产中占用劳力最多,季节性最强的作业。一个拥有几千亩茶园的茶场,每逢采茶季节,都要招请成百上千的临时工,对茶场的经营管理压力很大。采茶季节正值农忙时期,在劳力调配上相当紧张,有“插得秧来茶变草,采得茶来秧又老”之势。这个矛盾随着茶园单产的提高和面积的扩大将更突出;为此,采茶机械化是茶叶生产,特别是大型国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农村大批劳力转向第二、第三产业,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力显著减少,不少茶区出现了劳力紧张问题,尤其是采茶矛盾更为突出,以致滥采情况十分普遍,双手抓茶,甚至用镰刀割茶,有的是眼巴巴地看着茶叶老在树上而束手无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也影响了茶树的合理采养,损害茶树正常生育,同时,采茶工的工资直线上升,茶叶生产成本越来越高,经济收益明显降低,严重挫伤了茶叶经营者的积极性。因此,目前各地对采茶机械化的呼声很高,要求迫切,这种形势为我国推行采茶机械化提供了良好机会。为促进我国采茶机械化的发展,笔者仅就机采的一些技术性问题作一叙述,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采茶劳力日益紧缺,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采茶质量越来越没有保证,传统的手工采茶已不能适应当前茶叶生产的需要,茶叶采摘已成为制约茶叶生产发展的突出问题。要解决占茶叶生产用工量55%左右的采茶问题,根本的出路在于机械化。然而,机械化采茶的产量、质量、成本和工效也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为此,浙江省在总结国内外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选择有一定机采经验的杭州茶叶试验场和新昌、诸暨、德清、兰溪、临安等县,从1988年开始进行了连续4年的机采  相似文献   

17.
提高机采茶叶加工质量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紧张和采摘成本的上升,机械采茶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不少茶叶科研部门和茶叶生产单位都在致力于开展茶叶机采技术的试验研究,但目前所研究的多是采茶机械的应用技术及机采茶园的栽培管理技术,而对机采茶叶的加工技术和加工机械适应性的研究却较少,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机采技术的推广。由于机械采茶是一次性采摘,无选择性,采摘批次比手采大大减少,茶叶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富余的农村劳力流向乡镇企业和商品流通的第三产业.某区采条劳力趋于紧张,虽大幅度提高采茶工资,也难对到采茶工,因此,茶叶乱采、员采、粗老,品质下降影响了茶叶产品的质量,解决采茶问题,对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增加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欧茶厂于1989年初特从杭州购进五台PHV100型双人采茶机和登台All0L型双人经修剪机,在乌龙茶区试用,为将开推广使用来某机打下基础.1.采艺机在乌龙茶区使用的可能性1.1闽北马龙茶春茶来制一般从“谷雨”至“立夏”之间,仅半个多月,采摘批次少且集中,以南雅镇来说,…  相似文献   

19.
实现机械采茶是茶叶生产机械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手工采茶花工多,一般占茶园管理总投工量的50%左右,而且季节性很强,每年春插、“双抢”大忙之际,也正是茶叶采摘繁忙之时,所以在茶叶比较集中的地区,茶粮争劳力的矛盾很突出。推广应用采茶机是今后茶叶生产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是我们当前茶叶科研方面的一个新课题。随着采茶机研制试验工作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省已开始试制和使用采茶机,并在逐步扩大推广,毫无疑问,我省茶叶生产将会出现一个新的飞跃。这里本  相似文献   

20.
龙海县白水镇楼埭村中仑茶场,地处西南部丘陵山地,与该镇金鳌、西凤、土兰、郊边等村山地毗邻。一九五八年创场,一九六九年种植茶树。茶场依山傍水,土层深厚,生态环境条件良好。 一九八二年,茶园由专业户承包以后,由于农村开展经济体制改革,调整了产业结构,多种经营及副业生产逐浙繁荣,投入茶叶生产的劳力日趋减少,特别是采茶劳力不足,导致滥采和粗采现象。茶青含梗蒂、单片、破碎叶多;茶树采摘层渐薄,鸡瓜枝增加,降低了毛茶品质和茶叶产量。加上物价、工价上涨,茶叶生产劳务成本提高。每采一公斤茶青工价由过去的0.1—0.2元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