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牛瑟氏泰勒焦虫病是由泰勒焦虫属的瑟氏泰勒焦虫(T. ser genti)寄生于黄牛体内引起的一种血液性寄生虫病。黄牛对本病易感性强,发病率高,对机体危害亦大。近年来,黄牛瑟氏泰勒焦虫病在河南山区传播广泛、流行猖獗,仅据卢氏县兽医院1985年统计,黄牛瑟氏泰勒焦虫病例占门诊病牛焦虫病总数的95%以上,给山区养牛业造成了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2.
前言据1981年我们对全省牛血孢子虫病病原和传播媒介蜱进行的全面调查,我省牛血孢子虫病主要病原种类有双芽焦虫、环形泰勒焦虫、瑟氏泰勒熊虫、柯契卡巴贝斯焦虫以及边缘边虫;蜱有微小牛蜱、缺缘璃眼蜱、长角血蜱以及镰形扇头蜱。其流行范围和危害程度以环形泰勒焦虫、瑟氏泰勒焦虫、双芽焦虫最广,且常在一个地区同时流  相似文献   

3.
<正> 前言瑟氏泰勒焦虫病是由于蜱的传播而引起的血液原虫病。以前认为是放牧及卫生不良而引起的常发病。然而近几年来,舍饲乳牛出现了本病,从而引起人们对舍饲牛的瑟氏泰勒焦虫病的高度重视。作者近来按照疾病的轻重检查了393头舍饲乳牛的血液,调查了瑟氏泰勒焦虫  相似文献   

4.
1泰勒虫病 奶牛泰勒虫病曾称泰氏焦虫病,是由环形泰勒虫和瑟氏泰勒虫所引起的一种原虫病。本病的特征为:贫血、全身出血、淋巴结肿胀。  相似文献   

5.
应用传播试验及形态学观察证实牛瑟氏泰勒虫的存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国外对环形泰勒虫(Theileria annulata)和瑟氏泰勒虫(T.sergenti)的分类还存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两种为同一个种,即瑟氏泰勒虫为环形泰勒虫的同义名;而多数学者则认为是两个独立的种。国内对环形泰勒虫已有专著,但对瑟氏泰勒虫仅有零星报道,尚缺乏系统研究予以证实。为了明确这两种虫究竟是否为同一个种?我国是否有瑟氏泰勒虫存在?我们进行了本项研究。  相似文献   

6.
牛瑟氏泰勒焦虫病是由泰勒属(Theileria)的瑟氏泰勒焦虫(T.sergenti)寄生于牛体内引起的一种血液寄生原虫病,由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传播。以贫血、粘膜和皮肤黄染及高热嵇留等为主要特征,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该病在河北省的玉田、丰润、遵化等县的山区广为流行。  相似文献   

7.
为了掌握关岭牛瑟氏泰勒虫的感染情况,为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参考NCBI数据库中的瑟氏泰勒虫MPSP基因序列(登录号:MF996372.1)设计引物,应用PCR方法对采自关岭自治县12个乡镇规模化养牛场的262份关岭牛血液样品进行检测,并对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1)以顶云街道办同富养殖场3号样品为模板的扩增片段(GLT)为485 bp。基于MPSP基因构建的种系进化树分析表明,GLT与瑟氏泰勒虫中国参考株MF996372、MG664538聚为1支,与其他参考株在不同分支上,可判定GLT为瑟氏泰勒虫特异性基因片段。(2)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关岭自治县关岭牛瑟氏泰勒虫夏季感染率为5.10%,冬季感染率为0.95%,夏季感染率明显高于冬季节。  相似文献   

8.
前言据1981年我们对全省牛血孢子虫病病原和传播媒介蜱进行的全面调查,我省牛血孢子虫病主要病原种类有双芽焦虫、环形泰勒焦虫、瑟氏泰勒焦虫、柯契卡巴贝斯焦虫以及边缘边虫;蜱有微小牛蜱、缺缘璃眼蜱、长角血蜱以及镰形扇头蜱。其流行范围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我国江西省60头肉牛样品(包括血清和血液基因组)进行了牛泰勒虫病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该省泰勒虫血清阳性率为100%,PCR检测阳性率28.3%。其中,环形泰勒虫(Ta)阳性率为26.7%,瑟氏泰勒虫(Tser)阳性率为15%,中华泰勒虫(Tsin)阳性率为3.3%,环形泰勒虫和瑟氏泰勒虫共同感染率为13.3%,环形泰勒虫和中华泰勒虫共同感染率为3.3%。结果表明,江西省牛泰勒虫病感染较为严重,本研究为该地区牛泰勒虫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病是泰勒焦虫引起的一种危害大、死亡率高的血液孢子虫病。焦虫共有10多种,目前在我国发现有环形泰勒焦虫和瑟氏泰勒焦虫等数种,其中环形泰勒焦虫较多,重点流行于我国西北、华北等地。1 病原泰勒焦虫之外还有双芽焦虫、牛巴贝斯焦虫等。牛泰勒焦虫主要是环形泰勒焦虫,在细胞内的虫体呈多样化的形状。虫体长度均小于红细胞半径,有环形皇宝石戒指状,核居一端;有椭圆形,两端钝圆,核各一端;有豆状,核居钝端;有杆状而一端膨大,或核居粗端;有十字形,由4个点状虫体组成;有圆点状或边虫状,虫体很小,主要存在于淋巴细胞及单核粒细胞的胞浆中。  相似文献   

11.
对细胞内寄生虫的免疫学、生物化学以及其它各方面的研究工作,如能将寄生虫从细胞内自由分离出来,那将非常便利。在日本,瑟氏泰勒焦虫是引起牛泰勒焦虫病的主要病原之一。到目前为止,有人认为由Shimizu所发明的氮空斑法是从  相似文献   

12.
瑟氏泰勒虫与环形泰勒虫某些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长角血蜱和残缘璃眼蜱的交互传递试验、虫体形态学观察及过氧化物酶等同工酶的分析,对瑟氏泰勒虫及环形泵勒虫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长角血蜱只能传播瑟氏泰勒虫而不能传播环形泰勒虫;同样,残缘璃眼蜱只能传环形泰勒虫而不能传播瑟氏泰勒虫。瑟氏泰勒虫以杆形和梨子形为主,其比例一般保持在67%-90%之间;而环形泰勒虫则主要以圆形和卵圆形为主,占总数的70%-85%。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表明,这两个种  相似文献   

13.
牛泰勒虫病是严重危害养牛业可持续发展的血液原虫病,本试验采用血涂片镜检和特异性PCR检测技术,对中国某种牛场的18份血样进行了泰勒虫检测,然后分别用ITS基因通用引物和4种MPSP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自阳性样品中扩增出对应的基因,克隆测序后,进行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确定泰勒虫基因型。结果显示,自18份牛血样中检出3份阳性样品,且全为瑟氏泰勒虫感染;3个阳性样品的瑟氏泰勒虫MPSP等位基因扩增结果显示,1个阳性样品为I (Ikeda) 和C (Chitose)型的混合感染,另2个样品为I型单一感染,而均无B (Buffeli)和Thai型;用扩增的MPSP基因测序,构建进化树,确认其感染的瑟氏泰勒虫存在MPSP 1型和2型。这些结果表明,该种牛场存在瑟氏泰勒虫感染,且同时存在2种MPSP等位基因型;MPSP等位基因的复杂性可能使该病的免疫防控更加困难。本试验结果为深入研究瑟氏泰勒虫感染情况及免疫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持,并为养防一体做好监控。  相似文献   

14.
自1979年,我县外来的荷兰杂种奶牛、蒙古牛、草原红牛、南阳牛等都先后发生了牛的瑟氏泰勒焦虫病。为了查清疫源,对我县的当地黄牛进行了血液学调查,发现本地黄牛的红细胞内也有瑟氏泰勒焦虫。同时,还发现牛的体表面叮咬着大量的蜱类。这些红细胞内有虫体的黄牛,无临床症状和血液学变化,都似健康牛。而外来的牛红细胞内有虫体,又有明显临床症状和血液学变化。如不及时治疗,就会导致病牛的死亡。由此证明,当地黄牛是瑟氏  相似文献   

15.
牛瑟氏泰勒焦虫病是由泰勒属(T.heileria)的瑟氏泰勒焦虫(T.sergenti)寄生于体内引起的一种血液寄生原虫病,是由具有侵袭能力的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在吸牛血时,将病原传给牛。该病以贫血、粘膜和皮肤黄染以及高热稽留等为主要特征,具有明显地区性和季节性。近年来该病在河北玉田、丰润、遵化等县山区广为流行。仅玉田县1986—1988年共发病百余头,死亡26头,极大地危  相似文献   

16.
奶牛瑟氏泰勒虫病诊断和综合防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青岛市崂山区中韩镇的奶牛分离获得瑟氏泰勒虫中韩珠,进而建立了诊断奶牛瑟氏泰勒虫病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对青岛地区奶牛瑟氏泰勒虫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综述防制试点及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应用2~5%骆驼蓬(Peganum harmala L.)总生物碱盐酸盐注射液,5毫克/公斤体重剂量,平均连续用药7~8次,试治各种焦虫病牛82头,治愈率86.59%,有效率95.12%,其中瑟氏泰勒焦虫病牛58例,治愈率86.21%,有效率95.55%;环形泰勒焦虫病牛13例,治愈率84.62%,有效率92.31%;双芽焦虫重型病牛8例,治愈率87.5%;边虫病牛3例,全部治愈。该总碱毒性较小,对怀孕后期感染焦虫的病牛也安  相似文献   

18.
血孢子虫病俗称焦虫病,病原体血孢子虫通常寄生在家畜的红细胞内而引发此病。在兽医临床实践中奶牛发生血孢子虫病屡见不鲜,如果预防不到位或不及时治疗,自然死亡率极高。此病不仅严重威胁着奶牛健康和生命,而且严重影响着奶牛业的健康发展,直接给畜牧业和奶农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1病原体及生活史奶牛血孢子病的病原体主要有巴贝斯属的牛双芽巴贝斯焦虫和牛巴贝斯焦虫,以及泰勒科泰勒属的牛环形泰勒焦虫和瑟氏泰勒焦虫。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介绍泰勒虫的分类,瑟氏泰勒虫病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方法及防治。伴随着全球经济迅速飞快的发展,养牛产业逐渐快速的扩大,瑟氏泰勒虫病的感染区域也随之不断地扩大。这种血液原虫病给我国的养殖业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以及引起兽医界的高度关注,因此,系统全面地了解瑟氏泰勒虫病变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如果从红细胞中能够获得纯净的虫体,必将加速红细胞内寄生虫的免疫学,生物化学等方面研究的进程。在日本,现有的几种方法,可以成功地从红细胞中分离引起牛泰勒焦虫病的病原体——瑟氏泰勒焦虫(Theileria sergenti)。Shimiyu等建立的氮空腔法(nitrogen cavitation method)被认为是无污染的最好方法,然而,这些方法均需大量样品及特殊仪器设备,不能分离少于lOml的感染血样。本文介绍的方法是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