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和比较了茶树重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成虫对14种绿肥枝叶挥发性物质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在以空气为对照的条件下,罗顿豆、猪屎豆、铺地木蓝、杂三叶、黄花槐、伞房决明、圆叶决明等7种绿肥的挥发性物质对假眼小绿叶蝉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紫穗槐、黄花决明、小冠花、木豆、紫花苜蓿、白三叶等6种绿肥的引诱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3.
4.
假眼小绿叶蝉,俗名叫浮尘子,是茶区茶树上主要的害虫之一。受其危害,轻者芽叶受损,产量降低,重者芽叶被毁,造成失收。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1、形态特征假眼小绿叶蝉本虫属同翅目,叶蝉科。一生分为卵、若虫、成虫3个阶段。(1)卵。新月形,长约0.8毫米,宽约0.15毫米,初 相似文献
5.
6.
9%多虫克乳油是由拟除虫菊酯与特异性昆虫生长调节剂复配而成的一种新型、广谱、高效、低毒杀虫剂,可防治多种作物害虫.2001年笔者在茶树上进行了多虫克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药效试验与示范,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不同茶树品种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抗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竹山一号、恩标、龙井43等9个茶树品种对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öthe)的抗性水平,为茶树品种抗虫性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调查叶蝉在不同品种上的田间数量动态、生命周期、每雌产若量和若虫成活率,并用刺探电位图谱(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技术记录叶蝉的取食行为。【结果】①叶蝉在恩标、竹山一号、斑竹园和蓝天上的田间虫口密度普遍大于德清、建德、长兴紫笋和举岩;②德清、举岩、长兴紫笋、建德和龙井43上叶蝉的生命周期显著长于恩标、斑竹园和竹山一号;③恩标和斑竹园上小绿叶蝉每雌产若量明显多于举岩、长兴紫笋、建德和龙井43;④恩标和竹山一号上若虫成活率最高,分别为55.00%和50.00%;举岩上若虫成活率最低,仅为32.00%;⑤竹山一号和恩标上叶蝉取食时间显著长于德清、举岩、长兴紫笋、建德和龙井43,与蓝天和斑竹园没有显著差异;⑥使用聚类分析评价9个茶树品种抗叶蝉能力,将其分为两大类。第Ⅰ类:举岩、德清、龙井43、建德和长兴紫笋,对假眼小绿叶蝉抗性较强;第Ⅱ类:蓝天、斑竹园、竹山一号和恩标,对假眼小绿叶蝉抗性较弱。不同品种对叶蝉的抗性从强至弱的顺序为:举岩>德清、龙井43、建德和长兴紫笋>蓝天、斑竹园和竹山一号>恩标。【结论】田间虫口密度、生命周期、每雌产若量、若虫成活率和取食时间能够体现假眼小绿叶蝉在茶树品种上的自然选择、适应度和取食偏好,在分类茶树品种抗叶蝉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9.
10.
为筛选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农药防治茶树假眼小绿叶蝉,将进行3种新型药剂和2种常规农药防治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施用20%呋虫胺SG 40 g、15%茚虫威EC 20 mL、43.7%甲维丁醚脲SC 40 mL对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效较好,持效期长,且均对茶树生长安全;同时,这3种药剂还可兼治红蜘蛛、茶尺蠖。 相似文献
11.
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消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7~1996年笔者对江西各茶区茶树的头号吸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Empoasca) vitis (Gothe)的种群消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平地、低丘茶园,该虫除个别年份虫口只有一个高峰外,一般每年均呈现两个高峰,第一高峰发生在5月下旬~6月上中旬,第二高峰多发生在8月下旬~9月上旬,虫量以第一高峰较多.第一虫口高峰出现的时间变化不大,变化较大的是第二虫口高峰.第二虫峰的变化主要受温、湿度的影响.根据第二虫峰发生时间的变化,可划分为:早双峰、中双峰、晚双峰等峰型.高山茶园每年则只有一个虫峰.在不施农药的茶园,大多数年份虫量不会超出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2.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是中国茶区最主要害虫,在湖北武汉地区茶园对该叶蝉及其卵寄生蜂种群动态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消长动态呈现双峰型,第一峰出现在5月底至6月底,主要危害夏茶,第二峰出现在9月底至10月底,主要危害秋茶.寄生假眼小绿叶蝉卵的寄生蜂为叶蝉三棒缨小蜂(Stethynimu empoasca Subba Rao)和微小裂骨缨小蜂(Schizophragma parvulas Ogloblin),6~10月2种寄生蜂联合寄生率为23%~55%. 相似文献
13.
蜡蚧轮枝菌和缨小蜂对假眼小绿叶蝉的协同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的寄生蜂缨小蜂(Schizophragma parvulas)和寄生真菌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am lecanii)单独使用和联合使用时对假眼小绿叶蝉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单独进行控制时(在一个世代内按每株放雌蜂3头的密度释放缨小蜂,或按5×107孢子/mL施菌2次),对假眼小绿叶蝉种群的控制效果分别达到52.7%和50.9%,但下一代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增长趋势指数仍然高于1,表明单独使用寄生蜂缨小和寄生真菌蜡蚧轮枝菌不能有效控制假眼小绿叶蝉种群的增长;缨小蜂和蜡蚧轮枝菌联合使用,对假眼小绿叶蝉种群的控制效果分别达82.9%和90.8%,且下一代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增长趋势指数低于1,表明下一代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数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2010—2011年,采用拍网法对武汉地区茶树假眼小绿叶蝉成、若虫的消长动态进行调查,并评价4种杀虫剂对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武汉地区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消长动态趋势总体相似,均呈现2个虫口发生高峰,第1次高峰在6月上旬至7月中旬,第2次高峰在9月中旬至11月中旬,第1次高峰虫量多,第2次高峰持续时间较长;成、若虫的发生期有所不同,若虫发生期为4月上中旬至11月下旬,成虫全年可见。150 g/L茚虫威乳油、240 g/L虫螨腈悬浮剂、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对假眼小绿叶蝉防效见效快,药后1 d防效达61%~88%,药后3 d防效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采用喷雾法测定8株金龟子绿僵菌菌株对假眼小绿叶蝉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以浓度(1±0.5)×107孢子·mL-1的绿僵菌孢子悬液接种12 d后,各菌株对假眼小绿叶蝉均有一定的致病力,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43.08±0.76)%-(76.92±1.72)%和(40.67±1.25)%-(76.67±1.55)%,LT50为6.76-11.48 d。其中,Ma1775菌株对假眼小绿叶蝉致病力最强,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76.92±1.72)%和(76.67±1.55)%,LT50为6.76 d,6 d的LC50为4.156 3×107孢子·mL-1。通过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参数估算,Ma1775菌株对该虫致死效应较强的时间段为3-5 d,该菌株在假眼小绿叶蝉的生物防治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采用喷雾法测定5株球孢白僵菌菌株对假眼小绿叶蝉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以浓度(1±0.5)×107孢子/m L白僵菌孢子悬液接种12 d后,各菌株对假眼小绿叶蝉均有一定的致病性,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范围分别为(52.21±0.94)%~(86.92±1.96)%和(50.67±1.25)%~(84.67±0.82)%,LT50为6.35~9.61 d。其中,BLK菌株对其致病力最强,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86.92±1.96)%和(84.67±0.82)%,LT50为6.35 d,6 d的LC50为9.539×106孢子/m L。通过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参数估算,BLK菌株对该虫致死效应较强的时间段为2.5~5 d,该菌株在假眼小绿叶蝉的生物防治中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利用4种入侵植物的水提取液及其与农药的混合液对假眼小绿叶蝉进行趋避和毒杀试验,结果表明,生药量为1g/mL的薇甘菊水提取液和马樱丹水提液对假眼小绿叶蝉趋避效最好;1g/mL的薇甘菊水提取液与2.5%联苯菊酯20 mL 900倍液混合液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毒杀效果与2.5%联苯菊酯35 mL 900倍液的杀虫效果相当.4种入侵植物水提液对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强弱依次为薇甘菊>马缨丹>南美蟛蜞菊>五爪金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