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利用Logistic方程对6个毛白杨无性系苗高、地径的年生长动态进行拟合,并分析年生长动态规律及生长参数。结果表明:拟合效果显著,相关系数均大于0.900;苗高和地径的速生持续期分别为70~79 d和86~101 d,速生期内的苗高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58.9%~61.0%,地径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61.2%~65.1%;苗高、地径年生长极值与其实测值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均为0.990;苗高、地径的年生长极值均与各自的速生持续期、最大生长速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生长性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B301、B302、B303、B304、B305、B306、B317、B318、B331、B385、B513、B517、BM13、BM19、BM27、BM86为试验材料,以易县毛白杨作为对照,进行田间试验,对各无性系的树高、胸径、材积进行逐年分析,发现B301、B303、B331、B513、B517这五个无性系树高、胸径、材积明显大于易县毛白杨.  相似文献   

4.
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苗期生长特性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年引进的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B301、B302、B303、B304、B305、B306、B331,以易县毛白杨作对照,对其物候期、生长量、生长节律和生物量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引种的7个三倍体毛白杨优良无性系在山东自然条件下均能正常完成年生育周期;各无性系苗木的高度和地径生长量均明显高于对照,且高度和地径生长节律基本相同。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的总生物量均大于对照,且各无性系之间的生物量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5.
毛白杨优良无性系(新品种)材性测定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按生长性状预选出毛白杨13年生10个无性系用于材质测定。试材取自北方大兴县测定林,每无性系在3个重复中各抽样1株,伐倒取样,分析表明,毛白杨无性系间纤维长度,宽度和长宽比差异极显著,重复率依次为0.777,0.537和0.676;木材全年密度,早材密度和晚材密度差异极显著,重复率依次为0.536,0.514和0.429。  相似文献   

6.
对温县国有苗圃场栽培的7个10 a生毛白杨无性系及对照河南毛白杨的树高和胸径生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个毛白杨无性系间树高和胸径生长没有显著差异,各无性系的树高和胸径均大于对照河南毛白杨,可以作为优良无性系建立采穗圃繁育良种壮苗。7个毛白杨无性系的树高重复力为0.426,胸径重复力为0.327。研究的结果为杨树人工林建设和城乡绿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毛白杨优良无性系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3个与抗旱性胶在的性状,应用数据极差标准化的方法,对30个毛白杨无性系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定,排出抗旱位次。无性系7号、25号、98号、30号、85号和14号的抗旱性较强,多性状综合评定树木的抗性可靠性高,蒸腾效率,气孔阻力和单位面积干重等性状和毛白杨的抗旱性关系较大。  相似文献   

8.
9.
毛白杨抗寒无性系选育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利用全国毛白杨优树基因资源进行抗寒无性系选育,国内尚属首次。经8年系统研究,选育出17个抗寒无性系,其中Lx、1171等7个无性系的材积超过小黑杨23%以上,病虫害少,树干通直,无冻害。苗期复测和区域中试表明,这些抗寒无性系在北纬40°左右,年均气温6℃以上,年平均极端最低温-27.8℃和极值-32.4℃的生态条件下,能正常发育生长并保持毛白杨特有的速生性,适宜在北方平川寒冷地区推广。而目前推广的三倍体毛白杨抗寒性差,冻害严重,只宜在热量条件较好的晋南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为选择适合平原农区的优良品种,进行了毛白杨优良无性系选育试验。经过8a造要测定,筛选出3119、5057、0084、3882、5073、5048等6个优良无性系,均为雄株,其材积生长量分别超对照(易县毛白杨雌株)的69.1%、53.3%、15.4%、9.8%、4.4%、7.2%;形质指标均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1.
毛白杨异源三倍体B301等无性系选育的研究   总被引:49,自引:3,他引:49  
  相似文献   

12.
毛白杨转基因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均宝  卜学贤 《林业科学》1995,31(2):181-184,T001
毛白杨转基因植株的研究郑均宝,王峰,刘群录(河北林学院保定071000)卜学贤,陈维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44)关键词毛白杨,R1000和R1000(PTVK85),生根能力,生长量,形态变化农杆菌(Agrobacterium)对植物的...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8个毛白杨无性系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蒸腾效率和气孔阻力等生理指标,反映出它们抗旱性上的差异。毛白杨无性系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与其叶片形态特征和解剖特征有着密切关系。毛白杨各无性系单位面积日同化量之间的差异,来源于它们在12:00pm─2:00pm时,对逆境忍受能力的差异和时至4:00pm时叶细胞膨压恢复能力的差异。短时间内测定的净光合速率不能作为预测树木生长量大小的直接指标。  相似文献   

14.
毛白杨无性系木材基本密度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宋婉  张志毅 《林业科学》2000,36(Z1):125-130
在现代社会 ,杨树木材无论在实体木材还是纤维产品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发达国家对杨属各树种木材材性遗传变异的研究非常重视 ,对美洲山杨 (Einspahretal.,1 972 ;Reddy ,1 983;Yanchuketal.,1 983;1 984)、美洲黑杨 (Farmeretal.,1 968;Poseyetal.,1 969;Olsonetal.,1 985)等杨树树种木材材性的遗传变异都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我国对于杨树材性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起步较晚 ,只对山杨 (张立非等 ,1 993;杨自湘等 ,1 994;顾万春等 ,1 994)以及黑杨派、青杨派一些杨…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11个毛白杨优良无性系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结果表明,11个无性系酶谱形状较为相似,各无性系在酶带的数量及迁移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采用排序的方法,规定相似系数≥60的无性系为同一类型,将11个无性系划为4个类型,这与多年形态特征观察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毛白杨外生菌根类型及其生态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赵忠  马刊欣 《林业科学》1993,29(1):12-18
根据形态和解剖特征,将中原地区的毛白杨外生菌根划分成14种类型,它们与宿主的共生关系大多差或极差。菌根分布特征指标统计结果表明,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o)林地土壤中,普遍缺乏能与毛白杨形成良好共生关系的外生菌根真菌,共生关系良好的菌根主要分布在pH值小于7.5的土壤中;共生关系差或极差的菌根和假菌根则在强碱性土壤中占优势,土壤pH大于7.5的育苗地中,毛白杨幼苗形成的菌根比较单一,以假菌根-5号类型为主。树木年龄对毛白杨林的菌根形成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毛白杨优良无性系抗寒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电导仪测定了10个毛白杨无性系1年生休眠苗经不同低温处理后的电解质渗出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外渗K^+浓度予以验证,并结合观察低温处理过的插穗在田间的展叶,生根和成活情况,评价了10个毛白杨无性系的相对抗寒能力,确定了其适生范围。  相似文献   

18.
毛白杨,河北杨多代循环繁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康健  孙长忠 《林业科学》1990,26(2):110-116
从1983年起,对毛白杨、河北杨的扦插繁殖育苗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出“多代循环繁殖新方法”,无需任何处理,也无需地膜覆盖,使大田育苗成活率稳定在80%左右;同时研究出快速、简便、繁殖系数高的优树根萌条培育新技术,为毛白杨、河北杨优树的无性系测定、无性系育种和无性系造林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毛白杨形成层的活动周期及其POD同工酶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北京地区生长的毛白杨 (PopulustomentosaCarr .)在春季芽膨大前 ,形成层带已经进入了恢复活动期。在芽展开后一周形成层进入活动期 ,细胞开始分裂 ,细胞层数也有所增加 ,同时分化出未成熟的韧皮部细胞。未成熟韧皮部细胞的数量在形成层活动初期快速增长 ,随后是一个持续而缓慢的连续过程。木质部的产生比韧皮部要晚 3周 ,未成熟的木质部细胞层数在开始变化不大 ,5月底~ 6月底 ,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初期 ,随后便急剧下降。成熟木质部细胞的出现比成熟的韧皮部细胞要晚约一个月。与其他研究结果不同 ,毛白杨在4月底到 6月底这段时间 ,形成层细胞层数迅速下降 ,未成熟韧皮部细胞也略有减少 ,而未成熟和成熟的木质部细胞则大量增加。木质部在 9月底停止分化 ,较韧皮部要晚约 2 0d。 9月底形成层进入休眠期后 ,形成层细胞层数基本保持不变 ,直到翌年春天恢复活动。毛白杨形成层区域的过氧化物酶 (POD)同工酶在形成层活动期其活性低、酶带少 ,而恢复活动期和休眠期其活性高且酶带多 ,组织化学反应还表明 ,不同时期POD在不同的细胞和组织中的活性不同。本文对POD同工酶在形成层活动周期中的变化与其组织分化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