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在茶叶审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应用于茶叶品质等级评定,建立了铁观音品质评定的BP神经网络模型,获得了令人满意的评判结果.尽管本网络的构造是以传统各项感官审评因子为基础,但其各项性能优于传统的审评方法,具有较好的容错、抗干扰能力和准确性,为茶叶品质评定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述了多组判别分析的基本思想;探讨了多组判别分析在茶叶色泽品质理化评判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了多组判别分析法与其他多元分析法评定茶叶品质等级准确性的差异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3.
铁观音茶叶等级与茶汤中锰,锌含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茶叶生化成分与品质、等级的关系目的在于企图用生化成分含量代替传统的品偿评定方法,以便克服主观因素的干扰,使得茶叶品质、等级的评判更加客观、合理、准确。本文介绍安溪铁观音茶叶等级与茶汤中锰、锌的有机态(即呈结合状态)和无机态(即呈游离状态)以及总含量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茶叶对我们来说,一点儿都不陌生.如今茶叶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茶叶需求的增加,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大多数消费者对各类茶叶了解不多,只能凭着主观意识去判定茶叶产品的质量好坏,这种判断标准难免会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产生一定的偏差.为了科学合理地对茶叶的品质进行鉴别,本文基于EM算法原理下,同计算机视觉系统相结合,对茶叶品质进行高效准确的视觉分析,以期提高评判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便于消费者合理选择商品.  相似文献   

5.
茶叶对我们来说,一点儿都不陌生。如今茶叶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茶叶需求的增加,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大多数消费者对各类茶叶了解不多,只能凭着主观意识去判定茶叶产品的质量好坏,这种判断标准难免会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产生一定的偏差。为了科学合理地对茶叶的品质进行鉴别,本文基于EM算法原理下,同计算机视觉系统相结合,对茶叶品质进行高效准确的视觉分析,以期提高评判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便于消费者合理选择商品。  相似文献   

6.
茶叶品质的评定,一般由专门人员凭感官进行。这种方法简便而且能很好地反映茶叶品质状况。但缺点是缺乏客观性和重现性,并难以向消费者解释茶叶的特性。我们以确立仪器审评茶叶品质的方法为目的,研究了茶叶色泽测定值在评定茶叶品  相似文献   

7.
茶叶品质评分是评茶人员通过给分的多少来表示茶叶品质优次的方法。它与评茶术语、茶叶价格构成茶叶品质的评价体系。通常茶叶感官审评较多采用评茶术语描述,应用茶叶品质评分的较少,在实际工作中也常遇到“高级茶低分,低级茶高分”的尴尬,甚至把茶叶品质“在档内之差,扩大到档次之差”。因而一些人认为没有“实用”并加以否定。本文以乌龙茶品质评分为例,阐述了茶叶品质等级评分的依据、方法,结果判断和注意事项,并通过例题计算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茶叶品质评价为研究目标,探讨模糊数学理论在茶叶品质评价方面的应用,并通过实例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对茶叶品质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探讨模糊数学理论在茶叶品质评价方面应用的有效性。对模糊数学在茶叶审评中的应用进行案例分析,以色泽、外形、香气、滋味四个指标作为茶叶品质评价因素,邀请专家实验样本的色泽、外形、香气、滋味进行依次打分与等级划分,然后进行模糊隶属度函数构建与综合评价,经过模糊综合评价分析,该批茶叶的品质审评结果为:认为品质优秀的约有45%比重,认为品质良好的约有40%比重,认为品质中等约有10%比重,认为品质差的约有5%比重,对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取最大值所对应的评价结果,作为模糊综合评价的最终结果,则该批茶叶品质的模糊综合审评结果为优秀。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建立茶叶品质化学指纹图谱的必要性;结合化学指纹图谱的建立原理和方法,探讨了其在茶叶品质鉴定与调控上的应用,以期获取茶叶品质的综合信息——茶叶品质化学指纹图谱,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实现茶叶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制茶工艺与名优绿茶香气形成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香气是名优绿茶的重要品质因子之一,良好的香气品质主要在茶叶加工中形成。本文分别叙述了茶叶摊放、杀青(青锅)、揉捻做形、干燥(辉锅)及干燥后增香对香气物质转化和茶叶香气品质的影响;并对茶叶香气形成机理进行了阐述,重点介绍了糖苷酶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绿茶滋味化学鉴定法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根据绿茶中氨基酸与滋味鲜度、茶多酚与滋味浓度、氨基酸与茶多酚的比值同滋味醇度密切相关的客观原理,研究拟定了绿茶滋味化学鉴定法。该鉴定法可分别对绿茶滋味的鲜度、浓度和醇度进行测定。应用这一方法测定了中国主要炒青绿茶、出口绿茶以及部分名茶等700多只茶样,测定结果基本上反映了绿茶的实际品质。该鉴定法与感官审评比较,吻合率较高,而且重复测定误差较小,变异系数一般小于5%。  相似文献   

12.
以湖南农业大学长安教学基地的茶树群体品种芽叶为材料,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常规理化分析与感官审评等方法,以正常芽叶为对照对紫色芽叶绿茶适制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紫色芽叶加工而成的绿茶样的多酚类含量、水浸出物含量均高于对照,感官品质在外形及香气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综合结果显示紫色芽叶加工绿茶具有一定的适制性.  相似文献   

13.
儿茶素呈味特性及其感官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滋味是茶汤最重要的品质特征,绿茶茶汤滋味主要由多酚类、咖啡碱、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金属离子等共同作用形成。多酚类是绿茶茶汤中最主要的滋味物质,儿茶素又是多酚类物质的主体成分。儿茶素组分是茶汤苦味与涩味的主要贡献物质,不同儿茶素种类和含量的组合形成了茶汤不同的苦涩味强度,并影响茶汤整体风味。现阶段对于茶汤滋味评价主要是采用人体感官分析,感官分析在食品风味评价上具有不可替代性。本文就绿茶茶汤中儿茶素呈味特性、滋味物质间互作及滋味物质感官分析方法 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完善儿茶素呈味及其互作理论体系,为感官分析方法在滋味物质呈味特性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湖南大湘西地区39份绿茶样本为材料,进行感官审评,绘制风味轮,并以主要滋味成分含量为基础建立滋味类型贝叶斯(Bayes)判别模型,旨在了解大湘西地区绿茶品质情况,并为提升大湘西地区绿茶品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大湘西地区绿茶品质优良,汤色以浅绿色居多;香气类型包括嫩香、嫩栗香、栗香和清香;滋味特征类型有鲜、爽、厚;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大湘西地区鲜爽型、醇浓型和其它型绿茶的判别函数,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可用于对大湘西地区绿茶滋味类型的预测。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机械化加工普洱茶的可行性,使用“晒青茶机械化标准化生产线”加工晒青茶,并应用云南普洱茶树良种场开发的数控发酵系统对加工的晒青毛茶进行发酵,在各个加工过程中取样,应用电子鼻、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结合感官审评的方法,研究机械化生产晒青毛茶及其在数控发酵过程中内含成分和香气物质的变化,为普洱茶机械化加工和产业升级提供一定依据。结果显示,机械化加工的普洱茶审评结果符合普洱茶国家标准,普洱茶机械化生产具有可行性;数控发酵过程中,儿茶素、没食子酸(GA)、水浸出物、茶多酚及氨基酸的含量呈减少趋势,咖啡碱含量增加;GC-MS及电子鼻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次翻堆时香气物质与其他出堆样差异显著,随着数控发酵进行,香气物质种类增加而香气物质相对含量总体减少,香气物质种类以醇类、芳香烃类、酮类及醛类为主,检测出芳香烃类香气物质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6.
采用感官审评、比色法、全量法及茚三酮法对复合苦丁茶、纯苦丁茶及所拼配绿茶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复合苦丁茶的氨基酸和黄酮类含量高于绿茶,且综合了纯苦丁茶和绿茶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7.
普洱茶提取物与绿茶提取物降糖功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整体动物模型研究比较普洱茶提取物与绿茶提取物的降糖功效。以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将遗传性糖尿病(KKAy)小鼠随机分组,分别灌胃给予普洱茶提取物与绿茶提取物4周,以空腹血糖、血糖曲线下面积作为观察指标,比较二者的药效作用;以SD雄性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造模糖尿病大鼠,根据初始空腹血糖值随机进行分组,连续灌胃给予普洱茶提取物与绿茶提取物4周,以空腹血糖、血糖曲线下面积和空腹血清胰岛素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普洱茶提取物和绿茶提取物对KKAy小鼠和STZ糖尿病模型大鼠空腹血糖均有降低作用,同时均能降低血糖曲线下面积,但是不同的是普洱茶提取物在降低动物空腹血糖和血糖曲线下面积方面要优于绿茶提取物,同时普洱茶提取物能够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大鼠空腹血清胰岛素,而绿茶提取物在降低大鼠空腹血清胰岛素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比较了两种茶提取物对糖尿病的体外靶酶糖醛还原酶和PTP1B的抑制作用,发现普洱茶提取物对PTP1B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88.0%,绿茶提取物对该酶无抑制作用。综合实验结果表明,普洱茶提取物的降糖功效优于绿茶提取物。  相似文献   

18.
影响青岛绿茶品质的若干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茶叶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水浸出物的含量和感官评定来比较影响青岛绿茶品质的若干因素,研究地理环境、品种、生产设施和加工工艺对青岛绿茶的品质影响,结果表明露天栽培的茶叶品质要好于大棚设施的茶叶,且不同的品种、加工工艺和地理环境均对青岛绿茶品质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19.
绿茶贮藏中质变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小崇 《茶叶科学》1989,9(2):95-98
本文根据实验结果,对炒青绿茶在不同贮藏条件下所发生的品质变化,进行了分析讨论,证明绿茶贮藏中的变质主要是品质成分的氧化作用,而水分和温度则是品质变化的氧化条件,仅起加速或延缓作用。研究还表明,在诸品质成分中,维生素C与感官品质的变化关系最为密切,因而,维生素C保留量可作为绿茶品质变化的重要化学指标。不过,维生素C保留量的下降率只有在10—15%以上时,感官品质的变化才能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20.
蒋洵  黄仲先 《茶叶通讯》2009,36(2):20-22
绿茶是湖南的主要茶类,湖南绿茶品质特色鲜明,同时也存在明显的质量缺陷。发展武陵绿茶是提高湖南绿茶品质的根本途径。武陵山区具有生产优质绿茶的良好生态环境和茶树品种资源。发展武陵绿茶:一要有科学导向;二要有政策支持;三要注重武陵绿茶发展中的科学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