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GC-MS联用技术,结合脂肪酸甲酯化反应方法,对刺梨籽油中总脂肪酸、结合型脂肪酸和游离型脂肪酸进行分析测试,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此外,还通过Fenton体系、DPPH-两种分析方法测定刺梨籽油体外清除自由基能力。结果表明:(1)脂肪酸成分为6种,主要成分为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2)刺梨籽油脂中结合型脂肪酸和游离型脂肪酸的比例为1.3∶1(重量比),以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主的游离型脂肪酸7种,以亚油酸和9-十八碳烯酸为主的结合脂肪酸8种;(3)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刺梨籽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具有量效关系。当刺梨籽油的浓度为2 mg/mL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6.82%,也显现量效关系。因此,刺梨籽油可作为一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性食用油脂来深度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立足于溶剂法,通过对比超声波、微波、光波单独处理较短时间的红松籽油的得率,以及处理后单独浸提红松籽油得率的增加情况,明确在红松籽油提取过程中处于主导作用的方法,同时确认4种提取方法对红松籽油的理化指标、脂肪酸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方法  按照GB/T 5009.229—2016《食品中酸价的测定》、GB/T 5532—2008《动植物油脂 碘值的测定》和GB/T 5009.227—2016《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分别测定4种方法提取的红松籽油的酸值、碘值和过氧化物值,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红松籽油中脂肪酸的种类和质量分数,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红松籽油对DPPH·和ABTS+·的清除能力。  结果  正己烷作为最佳提取溶剂,当提取温度25 ℃,液料比18 mL/g,浸提时间5 h红松籽油得率为65.52%。超声波法(300 W,10 min)、微波法(380 W,100 s)、光波法(400 W,11 min)单独处理时的红松籽油得率分别为67.63%、62.26%、58.25%。上述3种方法处理后再单独使用正己烷浸提,使总提取时间达到5 h后的红松籽油得率分别增加了2.18%、4.50%、6.10%。4种方法提取的红松籽油符合GB/T 2716—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中酸值(≤ 4 mg/g)、过氧化值(≤ 0.25 g/100 g)的限量标准。溶剂法制备出的红松籽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均最低(P < 0.05)。脂肪酸质量分数由高到低分别是亚油酸(44.54% ~ 46.32%)、油酸(28.29 % ~ 28.83%)和皮诺敛酸(13.15% ~ 14.51%)。溶剂法、超声波法、微波法、光波法所提取的红松籽油清除DPPH·和ABTS+·的IC50值分别是9.41、8.80、9.43、9.61 g/L和5.10、5.51、6.10、5.43 g/L。  结论  对超声波法、微波法和光波法单独作用及浸提后得率进行比较,发现超声波法、微波法和光波法在提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与溶剂法、微波法和光波法相比,超声波法提取的红松籽油得率高,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高,抗氧化能力强,能够达到较好的提取效果,此方法应用于红松籽制油工业中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模拟不同烹饪温度处理后的红松籽油为材料,测定其脂肪酸组成和理化性质,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对不同烹饪温度预处理后的红松籽油通过气相质谱(GC-MS)联用测定脂肪酸组分。根据国标测定热处理前后的红松籽油理化性质。利用SPSS 19.0软件对不同温度处理后红松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红松籽油的羰基价和酸值显著上升(P < 0.05),过氧化值先升高后降低,180 ℃达到最大值9.79 mmol/kg,碘值和皂化值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31.78%、22.86%。高温加热后红松籽油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出现显著变化,不饱和脂肪酸以及亚油酸和皮诺敛酸含量下降,而反式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随烹饪温度的升高而增多,加热过程中共生成5种新的脂肪酸(9t-C18∶1(反式油酸)、(9c,11t)-C18∶2、(10t,12c)-C18∶2、14-甲基-C16∶0、10c-C17∶1)。对不同温度处理后红松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主成分分析,共提取出2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分别为83.80%、10.43%。结论升高温度会降低红松籽油品质和改变脂肪酸组成。低温热处理时,红松籽油的理化指标及其脂肪酸不发生显著变化,随着温度的升高,红松籽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反式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4.
不同地区麻疯树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6个不同地区的麻疯树籽的性状、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不同地区的麻疯树种子外观性状差异不大,长度、宽度、侧径变异系数分别为2.6%、1.2%和2.4%,千粒重差异相对较大,变异系数为3.8%;不同地区的麻疯树籽的含油率均在30.0%以上,脂肪酸以C16和C18为主;不同地区的麻疯树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均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5.
不同贮藏温度对不同状态松籽种仁脂肪酸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朝鲜红松带壳松籽和去壳松仁为试材,研究了在(0±1)℃,(5±1)℃和室温(20-30℃)下贮藏180 d的脂肪酸氧化变化.结果表明:松籽种仁的总脂肪含量和碘价在贮藏过程中下降,而酸价、过氧化值和皂化值升高;低温贮藏对于防止总脂肪降解有显著效果,无论带壳松籽还是去壳松仁,贮藏180 d时低温贮藏的酸价和过氧化值显著低于室温贮藏.碘价则显著高于室温贮藏的样品,而且0℃低温贮藏对于防止皂化值的升高具有明显作用.低温贮藏能较好地抑制松籽种仁脂肪酸氧化,有利于保持松籽的品质,贮温相同下带壳松籽的贮藏品质优于去壳松仁,但在0℃贮藏180 d内带壳松籽和去壳松仁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研究日粮添加不同脂肪酸混合物对泌乳奶牛血液脂肪酸组成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用36头健康的荷斯坦奶牛平均分为3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长链脂肪酸组(LCFA)和中短链脂肪酸组(SMCFA),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泌乳奶牛日粮添加中短链脂肪酸可以显著降低血浆中碳链长度大于16的脂肪酸和总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85.1%和87.94%;P〈0.05),显著提高血浆中碳链长度小于等于16的脂肪酸和总饱和脂肪酸的含量(14.86%和12.13%;P〈0.05)。同时,日粮添加中短链脂肪酸显著提高血浆中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0.41%和0.36%;P〈0.05),显著降低了血浆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P〈0.05)。而日粮添加长链脂肪酸对血浆中各类脂肪酸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还发现,日粮中添加中短链脂肪酸显著提高了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P〈0.05),降低了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含量,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而日粮中添加长链脂肪酸也趋向于提高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但只有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同时日粮添加长链脂肪酸显著提高了血清中丙二醛含量(P〈0.05)。结果显示,中短链脂肪酸较长链脂肪酸提高了血液的抗氧化性能,降低了脂质过氧化产物的产生,但是会提高血液脂肪酸的总饱和度。  相似文献   

7.
红松松针精油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以红松松针精油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红松松针精油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通过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O2-·)自由基的清除活性以及总还原力探讨红松松针精油的抗氧化活性;以大肠杆菌、枯草芽胞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供试菌种,测定抑菌圈和最低抑菌浓度来研究红松松针精油的抑菌活性。实验结果显示:该精油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O2-·)自由基的半数清除率IC50值分别为4.24、4.46、3.26 mg/mL;精油对大肠杆菌、枯草芽胞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分别为(15.2±0.12) mm、(13.3±0.15) mm、(9.5±0.21)mm,最低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1.26、2.50、5.00 μL/mL。实验结果证明,红松松针精油作为天然抗氧化、抑菌剂具有巨大的开发潜质。   相似文献   

8.
紫苏油的脂肪酸组成、维生素E含量及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气相色谱(GC)分析了紫苏油的脂肪酸组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了紫苏油中维生素E含量,并对紫苏油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苏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3.707%,其中亚麻酸含量最高,为60.752%,亚油酸和油酸含量分别为15.761%和17.194%;紫苏油中维生素E的总含量为500.9 m g/kg;紫苏油比重为0.928 8,折光指数为1.481 7,酸价为2.9 m g/g,碘价为1 980 g/kg,皂化值为190.7 m g/g,不皂化物为0.6%,水分及挥发物为0.07%,过氧化值为3.7 mm o l/kg。紫苏油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营养保健油。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强壮硬毛藻(Chaetomorpha valida)的开发利用价值,采用糖腈乙酸酯衍生物气相色谱法测定强壮硬毛藻粗多糖的组成,分别用硫酸-咔唑法、硫化钡-明胶比浊法测定糖醛酸、硫酸基含量,同时通过强壮硬毛藻粗多糖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简称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强壮硬毛藻粗多糖中主要的单糖鼠李糖、岩藻糖、葡萄糖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0∶0.11∶0.21;多糖中糖醛酸、硫酸基含量分别为5.27%、3.77%;当多糖质量浓度为1.0 mg/mL时,对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分别为84.5%、83.61%;当多糖质量浓度为0.2 mg/mL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为19.9%。由研究结果看出,强壮硬毛藻粗多糖能用于食品、医药及化妆品等领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脱毒苦杏仁油的脂肪酸组成,并研究光照、温度、抗氧化剂及其增效剂对苦杏仁油稳定性及货架期的影响,为开发苦杏仁食用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甘肃庆阳脱毒后苦杏仁油的脂肪酸组成;然后利用Schaal烘箱法,以过氧化值(POV)为考察指标,研究了光照、温度、抗氧化剂及其增效剂对苦杏仁油抗氧化性能和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苦杏仁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57g/kg;光照、温度对苦杏仁油的氧化过程都有显著影响,但相对光照而言,温度的影响更为明显;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对苦杏仁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效果,可以很好地延长油品的货架期,并与抗坏血酸(VC)和柠檬酸(CA)具有较好的协同增效作用;产业化生产中,考虑到国家标准对油脂货架期和油脂中抗氧化剂添加量的要求,确定抗氧化剂TBHQ的最适添加剂量为150mg/kg。【结论】脱毒后的苦杏仁油是营养价值丰富的植物油资源,可作为高档食用油开发利用,150mg/kg的TBHQ对苦杏仁油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日粮中不同硒(Se)水平和不同来源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对绵羊血浆和红细胞膜脂肪酸组成及抗氧化的影响。【方法】选用3月龄三元杂交肉用羯羊(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夏洛莱,平均体重为26.3±1.2 kg)32只作为试验羊,采用2×2因子(两个Se水平和两个PUFA来源)设计,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5%亚麻油(LO)、LO+2 mg•kg-1硒(LOSe)、基础日粮+5%葵花油(SO)和SO+2 mg•kg-1硒(SOSe)。硒以亚硒酸钠的形式添加。试验结束后颈静脉采血,分离血浆及红细胞膜,测定脂肪酸组成及抗氧化特征。【结果】日粮加硒提高了绵羊血浆和红细胞膜的抗氧化能力、血浆trans-11-C18:1浓度和红细胞膜trans-10,cis-12-C18:2浓度,增加了饲喂葵花油日粮绵羊血浆中C20:4n-6和红细胞膜中C20:5n-3浓度,对饲喂亚麻油日粮绵羊无影响;饲喂亚麻油日粮绵羊比饲喂葵花油日粮绵羊血浆和红细胞膜中PUFA更易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结论】绵羊饲喂富含PUFA日粮,同时添加硒可提高血浆和红细胞膜的抗氧化能力,促进PUFA的沉积;添加硒更有利于饲喂葵花油日粮绵羊血浆和红细胞膜中的PUFA沉积。  相似文献   

12.
超临界CO2萃取余甘子精油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临界C02萃取余甘子精油,选择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和甲醇添加量为因素进行正交实验,得出影响精油得率的大小次序为: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甲醇添加量,优选出超临界C02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35℃,萃取时间3h,甲醇添加量10mL.在这个最佳条件下试验,余甘子精油得率为2.5%(w/w)。采用DPPH自由基体系和亚油酸过氧化体系测定余甘子精油的抗氧化活性,并运用GC-MS法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超临界C02萃取的余甘子精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优于维生素E和合成抗氧化剂BHA,抑制亚油酸过氧化的能力优于维生素E;从该精油中鉴定出了30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β-波旁烯(30.15%)、丁香酚(8.25%)、p-丁香烯(8.56%)、二十四醇(14.42%)及十七烷醇(2.92%),初步推断甲基丁香酚、β-丁香烯、β-波旁烯为主要的抗氧化成分。余甘子精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望开发成为天然食品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3.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余甘子精油,选择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和甲醇添加量为因素进行正交实验,得出影响精油得率的大小次序为: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甲醇添加量,优选出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35℃,萃取时间3 h,甲醇添加量10 mL.在这个最佳条件下试验,余甘子精油得率为2.5%(w/w).采用DPPH自由基体系和亚油酸过氧化体系测定余甘子精油的抗氧化活性,并运用GC-MS法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的余甘子精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优于维生素E和合成抗氧化剂BHA,抑制亚油酸过氧化的能力优于维生素E;从该精油中鉴定出了30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β-波旁烯(30.15%)、丁香酚(8.25%)、β-丁香烯(8.56%)、二十四醇(14.42%)及十七烷醇(2.92%),初步推断甲基丁香酚、β-丁香烯、β-波旁烯为主要的抗氧化成分.余甘子精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望开发成为天然食品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鲜紫穗槐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和细胞毒活性。[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后,采用GC-MS法检测其成分组成;采用DPPH和β-胡萝卜素法检测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采用SRB法检测挥发油对BGC-823、A-549和He La等3种肿瘤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0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8.65%,主要有γ-杜松烯(19.43%)、α-毕澄茄烯(10.24%)、表圆线藻烯(8.99%)和α-蒎烯(7.22%)等;紫穗槐果实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为18.25 mg/m L,β-胡萝卜素-亚油酸法检测1.8 mg/m L紫穗槐果实挥发油的抑制率为25.08%;对BGC-823、A-549和He La等3种肿瘤细胞的细胞毒IC50值分别为37.597、46.733和48.656μg/m L。[结论]紫穗槐果实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较弱,但具有较好的肿瘤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5.
家蚕蛹油的脂肪酸成分分析(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用气相色谱仪和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家蚕蛹油的脂肪酸成分,其结果是家蚕蛹油中含有棕榈酸、油酸和硬脂酸,三者的重量百分比依次为22.0%、68.8%、9.2%。  相似文献   

16.
用索氏提取法分别从葱籽和韭籽中提取葱籽油和韭籽油,用KOH-甲醇法进行甲酯化处理,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其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葱籽和韭籽的含油率均较高,且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营养较高。  相似文献   

17.
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是菊科植物,自汉代传入我国,至今已有2100多年栽培历史。历来采花入药,兼作染料,因种籽含油量低,很少作油料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选育出含油量高的红花品种,红花才正式作为新的油料作物,在世界各地逐步发展起来。与红花种植大国相比,我国红花的播种面积及产量甚微,科研工作起步较晚。本文通过几种主要植物油脂的脂肪酸组分分析,探讨红花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推广的前景与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甜茶中鞣花酸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甜茶中鞣花酸的抗氧化作用。[方法]以甜茶根为原料,经提取、溶剂萃取、重结晶等手段,得到了鞣花酸晶体;采用体外试验对甜茶中鞣花酸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及还原能力进行了研究,并用磷钼酸盐法测定了甜茶中鞣花酸的总抗氧化活性。[结果]鞣花酸清除DPPH.效果明显,并且具有速度快、用量少、抗氧化能力强等特点;当浓度为0.10 mg/ml时,鞣花酸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92.5%以上。鞣花酸的还原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变强;与BHT相比,当浓度低于0.5 mg/ml时,鞣花酸的还原能力低于BHT;而当浓度达到0.5 mg/ml时,鞣花酸的还原能力强于BHT。鞣花酸总抗氧化活性随着浓度及加入时间的增大而增大;当浓度为1.2mg/ml时,EA的抗氧化性没有BHT强,但1 h后EA的抗氧化性比BHT稍强。[结论]甜茶鞣花酸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很强,具有开发利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粗榧种子为试材,分析不同浓度的粗榧种子油脂提取物对常用食用油(核桃油、大豆油和花生油)过氧化值的影响,并与维生素E抗氧化性进行比较,探究粗榧种子油脂的抗氧化性,并通过气相色谱(G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别测定粗榧种子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与脂溶性维生素质量分数。结果表明:粗榧种子出油率达31.45%,高于大豆等油料作物;3种食用植物油在16d内的抗氧化效果均随粗榧种子油脂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而粗榧种子油的过氧化值几乎没有变化;在核桃油中进行粗榧种子油脂和维生素E抗氧化性比较发现,粗榧种子油抗氧化性明显高于维生素E。此外,GC分析结果表明,粗榧种子油的脂肪酸组成以棕榈酸质量分数最高,达24.31%,其次是质量分数不等的硬脂酸(12.74%)、珠光脂酸(8.18%)、十五烷酸(7.69%)等脂肪酸;HPLC检测结果表明:粗榧种子油脂中维生素E质量分数为9.73mg/kg,维生素A质量分数为0.63mg/kg。可见,粗榧是一种天然抗氧化物质的良好来源,值得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棕榈油的提取工艺,分析棕榈油的脂肪酸组成。[方法]使用螺旋压榨法提取棕榈油,用气相色谱分析棕榈油的脂肪酸组分。[结果]提取得到的棕榈油含有7种脂肪酸成分,以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为主,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约占53.3%,饱和脂肪酸约占45.3%。[结论]螺旋压榨提取棕榈油的工艺可行,提取的棕榈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