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迹地炼山对杉木林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照立地条件相一致原则,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选取闽西北地区造林1 a及造林3 a杉木(Cunningham ialanceolata)纯林,分别对炼山及未炼山林地的植物多样性及土壤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炼山与未炼山造林后植被多样性差异显著。炼山在造林1 a时增加灌木多样性,减少草本多样性,造林3 a时灌草多样性均减少。随造林年限增加,仅炼山林地灌木多样性降低,其余均呈增加状态;炼山在造林1 a时增加土壤密度,造林3 a时增加土壤含水率、密度及毛管孔隙度,其他土壤因子质量分数降低。随造林年限增加,炼山林地各土壤因子质量分数有所提升,未炼山林地反而下降;通径分析表明,炼山造林地内灌木多样性受土壤特性限制较未炼山林地小,但炼山林地草本多样性受土壤特性的限制远大于未炼山林地。影响较大的土壤因子为土壤孔隙度,磷、钾质量分数。总体看来,迹地炼山对杉木林植被及土壤影响较大,但随时间推移影响日益减小。  相似文献   

2.
杉木林采伐迹地不炼山造杉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炼山引起的物种减少、水土流失和地力衰退等生态问题进行杉木林采伐迹地不炼山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炼山对1~2年生林分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年后炼山林分林木生长不如不炼山林分,随着林龄增大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炼山破坏了土壤结构,引起了水土流失,土壤肥力比不炼山林分低;炼山引起了物种减少,物种多样性指数降低。  相似文献   

3.
针对炼山引起的物种减少、水土流失和地力衰退等生态问题进行杉木林采伐迹地不炼山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炼山对1~2年生林分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年后炼山林分林木生长不如不炼山林分,随着林龄增大这种趋势起来越明显;炼山破坏了土壤结构,引起了水土流失,土壤肥力比不炼山林分低;炼山引起了物种减少,物种多样性指数降低。  相似文献   

4.
杉木林采伐迹地不炼山营造毛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杉木林采伐迹地采取炼山与不炼山二种造林方式营造毛竹林,对林分生长、土壤肥力及林分物种多样性的对比试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8年生毛竹林不炼山与炼山比林分生长稍好,土壤肥力有所改善,而且提高了林分物种多样性。在杉木采伐迹地不炼山营造毛竹是一种较好的造林方式,不仅可提高林分生长,而且有显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可以在南方林区适宜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李勋  张艳  彭彬 《现代农业研究》2022,(12):105-109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继续推进长江上游干旱河谷生态治理、川西高原生态脆弱区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行林长制,人工造林258 万亩,封山育林200 万亩,森林抚育80 万亩,长江、黄河源头生态综合治理9 万亩,退化林修复36 万亩”这一目标。因此,本文以甘孜藏族自治州广泛分布的高寒森林火烧迹地作为探讨对象,综合评价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对林火干扰的响应,对于甘孜州高寒地区植被恢复、森林防火以及人工造林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对比方法研究了江西省境内亚热带天然次生阔地及其砍伐迹地炼山营造杉木林后土壤系统养分状况的变化,结果表明:炼山营造杉木林使土壤系统功能恶化,土壤肥力急剧衰退.据此,本文对亚热带地区造林技术之现状提出质疑,认为,以炼山营造杉木林的方式更新阔叶林砍伐迹地不宜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7.
对云南省昆明市尖山磷矿、海口磷矿、晋宁磷矿等采矿迹地栽植尼泊尔桤木(Alnus nepalensis)后不同时期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未进行植被恢复前的覆土物理性质变差,pH值降低,全氮和速效氮含量减少,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增加.栽植尼泊尔桤木后2、4、10年,随着植被时间的延长,土壤中的速效氮、速效钾含量明显提高,土壤从酸性向微酸性至中性转化,团粒结构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炼山与不炼山2种林地清理方式对木荷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在福建省泰宁国有林场进行了不同林地清理种植木荷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炼山不仅有利于林木生长,而且随着采伐剩余物和地被的分解还能提高土壤肥力.不炼山与炼山相比,林地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增加,土壤水分状况更好,土壤有机质和各种养分含量增加,具有较好的培肥土壤功能.炼山时间虽很短,但对林地的影响是长期的,因此要改变传统的营林观念和措施,大力推广不炼山造林,以取得更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采伐和炼山对马尾松林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为科学造林提供依据。【方法】以37年生马尾松林下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运用PCR-DGGE技术对采伐、炼山前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采伐和炼山可导致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其中土壤微生物物种丰富度下降13%-47%,多样性指数降低12%~17%,均匀度指数降低0.3%~7.0%;采伐与炼山处理之间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差异不显著。【结论】采伐和炼山导致马尾松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为科学评估落叶松-水曲柳混交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长期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在辽东山区以24~28年生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LF)、落叶松(Larix gmelinii)纯林(LL)和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纯林(FF)为研究对象,分析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落叶松纯林和水曲柳纯林分别出现26科33属36种、31科42属45种和27科43属48种植物。草本层植物以薹草、野大豆、蝙蝠葛为主,灌木层植物以卫矛、忍冬为主。在草本层,不同林型间除了丰富度指数表现为FF>LF=LL外,其他指数总体上均表现为LF>FF>LL;在灌木层,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LL>LF>FF,均匀度指数表现为LL>FF>LF。除全磷外,不同林型的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均呈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在0~10 cm土层,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的土壤铵态氮、全氮和有机质含量高于纯林,而土壤硝态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却低于纯林。3种林型的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均较低,表明辽东山区土壤总体呈现磷素缺乏。植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灌木层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较高,总体上各个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全磷、有效磷、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相关性较高。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较低,只有落叶松纯林中物种丰富度指数(S)与0~10 cm土层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10~20 cm土层中有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植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也进一步证实了混交林由于硝态氮含量高,其草本多样性高;而有效磷含量低,则灌木多样性差。【结论】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植物多样性优于落叶松纯林,2种林型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存在一定差异,营造针阔混交林有利于增加植物多样性及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1.
以闽西北地区不同林龄的杉木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和杉木纯林林龄的增长,土壤密度逐渐增大,土壤总孔隙度和土壤含水率逐渐减小,毛管孔隙度无明显变化。(2)随着林龄的增加,全钾、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呈逐渐增加趋势,速效钾、速效磷、有机质、铝和锌的质量分数先减少后增加。(3)随土层的加深,土壤中速效钾、碱解氮、速效磷、全氮和有机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少,铝、铁和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则逐渐增加。(4)随着林龄的增加,灌木的Shannon-Wiener指数先减小后增大,生物量逐渐增大;草本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生物量均先增大后减小。(5)土壤物理性质对灌木生物量和草本生物量有较大的影响;土壤中速效钾、全钾、全磷、铁和锌对林下植被多样性和生物量均有显著影响( P<0.05)。  相似文献   

12.
运用通径分析研究了云南省玉溪市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常绿阔叶林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林下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活性都是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而逐渐减小;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活性与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影响脲酶活性的重要因子是碱解氮、全磷、全钾质量分数,真菌数量,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关键因子是土壤密度,p H值,有机质、全磷质量分数,影响转化酶活性的主要因子是土壤密度,p H值,碱解氮、全磷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废弃宕口在全球特别在我国迅速增加,已经对地质结构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损害或者潜在危险正在发生中.以沪宁高铁句容境内沿线的废弃宕口为研究区,选取横山西部宕口(A)、东二宕口(B)、横山东部宕口(C)和东一宕口(D)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4处废弃宕口植被恢复情况,研究了其土壤理化性质,并提出句容地区废弃宕口植被恢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采伐迹地清理方式对水土流失及更新苗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点观测研究表明,不同清理方式对迹地的水土流失及更新苗木的成活与生长的影响有很大差异,对木清理,带堆清理和火烧清理作了比较试验,火烧清理方式造成的水土流失与养分流失都大大超过未清理和带堆清理,但坡度小于16°时,尚不至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坡度大于23°时,应禁止采用火烧法,这是火烧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是有助于提高造成林成活率和促进更新苗木的生长,不论哪种清理方式,苗木成活率均随坡度的增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5.
农田土壤动物与土壤理化性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2001年夏季作物收割季节,采用系统调查法对国家土壤肥力和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网的黄土、潮土、水稻土、紫色土、红壤5 个土壤类型定位试验中的对照(CK)、撂荒、NPK、NPK+OM、NPK+S 和1.5(NPK+ OM)施肥小区的土壤动物调查。采集土壤样品90个,通过手捡法和Cobb过筛法,共获得土壤动物6 414只,隶属6门12纲22目,同时对采集的土壤样品理化性质进行分析。以8类主要农田土壤动物与土壤理化性质的6项指标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影响农田土壤动物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在土壤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16.
以福建省南平市王台镇100年生人工杉木林为研究对象,分析4种地形(西南坡地、西北坡地、山凹地、山洼地)0~20、20~40、40~60 cm处的土壤理化性质及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法分析地形因素对两类指标的影响,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两类指标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同一土层下非毛管孔隙度、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受地形影响显著,总孔隙度和有机质多无显著影响,且非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总体表现在西南坡地最高,速效磷在山凹地最高,全磷等理化性质均表现在山洼地最高,西北坡地的土壤理化性质相对较低。4种地形下林分土壤除容重、全磷和全钾外,含水率等理化性质多随土层加深呈下降的趋势;相较草本层,灌木层多样性指数变化更为明显,且灌木层及草本层均表现为西北坡地最高,其次是西南坡地和山凹地,山洼地最低;该林分土壤含水率、毛管孔隙度、全磷及速效钾与灌木层及草本层林下植被多样性关系密切,且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可见,不同地形下土壤理化性质和植被多样性受地形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杭波  韩青海  李庆军  原永兵  刘成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732-12734,12738
[目的]采用矮化密植栽培模式,添加土壤有机改良肥,以减轻重茬障碍对新定植苗的危害。[方法]以22年生老果园重茬改造园内的土壤和再植苗为试材,连续2年研究果园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以及再植苹果树生长量、产量。[结果]果园重置前的有机质含量在2g/kg左右,2009年达到10g/kg以上,2010年又降到5~9g/kg。这说明土壤的有机质正在转化吸收。定植前老果园的碱解氮含量大多在120~150mg/kg,速效磷含量150mg/kg,速效钾含量80~90mg/kg,80%的土壤样本pH低于5.5;2009年土壤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变化并不大,速效钾含量在470mg/kg左右,全部土壤样本的pH都高于5.5;2010年土壤样本的碱解氮含量100~120mg/kg,速效磷含量30mg/kg,速效钾含量降到200~300mg/kg,80%土壤样本的pH在6.0以上。2010年苹果幼树平均开花率达649.2个/株,2009年却达74.5个/株;2010、2009年苹果单果重不存在差异,多在195.5g左右;2010年苹果单果重达200g,果树产量最高达40669.5kg/hm2。[结论]改良后的土壤有机质及N、P、K的含量均有所增加,在随后的2年内有机质及N、P、K含量降低;定植后的幼树生长良好,2010年已进入平稳的丰产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揭示梯度堆肥添加对黑土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以黑农35作为供试大豆品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堆肥添加量1.5、3.0、6.0 kg/m~2,以不添加堆肥作为对照,研究不同堆肥添加量对土壤含水量、p H、总氮(TN)、总磷(TP)、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大豆的不同生长发育期及梯度堆肥添加均可提高土壤有机质、TN、TP、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以及大豆产量。其中,1.5和3.0 kg/m~2的堆肥投入量对有机质、TN、TP、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对照均有一定的提升,但并未达到显著水平,而堆肥投入量为6.0 kg/m~2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最为显著。[结论]松嫩平原大豆生产中推荐堆肥添加量为6.0 kg/m~2。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秸秆生物炭对土壤容重、pH值、土壤性状、重金属生物有效性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在甘肃省酒泉市城郊农场开展不同生物炭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入生物炭后能显著改变土壤性状,有机质、速效磷、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3.3%~4.7%、11.1%~32.8%、0.5%~4.7%、26.7%~35.6%,且施入量越高影响越显著(T4>T3>T2>T1),土壤容重降低3.5%~6.3%、pH值提高1.8%~3.0%;施生物炭后对玉米产量没有显著影响,T4处理产量最高,比T1增产2.5%;施入不同量的生物炭可不同程度的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研究为生物质炭在河西走廊寒旱农业区土壤改良方面的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生物炭制备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物炭作为一种新型的土壤改良剂和吸附剂,近年来成为农业、环境、能源等领域的关注热点。生物炭是通过有机物质在缺氧的条件下热解形成的,不同的原料及生产条件都会对生物炭的性质产生影响。生物炭能够能够改良土壤,改善土壤的容重、总孔隙度和保水性,还可以调节土壤的酸碱度,增强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提高土壤养分。系统总结了生物炭生产方法、理化特性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优选生物炭、提升生物炭产品附加值、促进土壤改良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