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平丹1号余甘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绒毡层为腺质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胞质分裂为同时型;产生四面体形四分体;成熟的花粉粒为二细胞型花粉;平丹1号余甘的雌蕊为上位子房,3心皮3室,每室含倒生胚珠2枚,为厚珠心,具珠心喙,胚囊为蓼形;平丹1号余甘部分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及胚囊发育异常,致使不能形成正常的卵细胞,不能进行受精.  相似文献   

2.
四倍体刺槐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积累四倍体刺槐生殖生物学资料和为四倍体刺槐遗传改良奠定基础,对四倍体刺槐的大小孢子发生与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倍体刺槐花药壁由孢原细胞分裂形成的初生壁细胞发育而来,中层较早解体,绒毡层发育属腺质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多形成四面体型的四分体,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胚囊发育为蓼型,成熟胚珠为双珠被、厚珠心、弯生型胚珠,靠近合点端的大孢子为有功能大孢子,成熟胚囊为8核.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对紫葳科梓属黄金树的大、小孢子发生与雌、雄配子体的形成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黄金树每朵花含有5枚雄蕊,其中2枚可育,3枚退化;可育雄蕊的花药为四囊型,花药壁4~6层,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1~3层)和绒毡层,药壁的发育属于基本型,腺质绒毡层;孢原细胞为多孢原起源,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的排列方式为正四面体型和左右对称型;复合花粉粒,由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生成的4个小孢子组成;成熟花粉二细胞型;胚珠倒生,双珠被,薄珠心,珠心表皮下的孢原细胞直接发育为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直线型四分体,合点端的一个大孢子分化为功能大孢子,胚囊发育属于蓼型;同一朵花中雄配子体的发育略早于雌配子体,但雌雄同熟。  相似文献   

4.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苦荞花药4室,花粉囊壁由表皮、药室内壁、1层中层和1层绒毡层组成;小孢子四分体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胚珠直立、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四分体直线型、合点端为功能大孢子、蓼型胚囊;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前期慢、后期快,小孢子四分体时期才能见大孢子母细胞,功能大孢子形成于2细胞花粉形成期,但也随着花粉壁加厚和发育成熟,功能大孢子很快分裂发育成成熟胚囊。  相似文献   

5.
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光学显微技术研究绵枣儿的花芽分化、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绵枣儿的花为两性花,每朵花具有雄蕊6枚,花药4室,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2层)、绒毡层共5层细胞构成,其发育方式为双子叶型,绒毡层为腺质绒毡层类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方式为连续型,产生的四分体包括左右对称型与四面体型2种,成熟的绵枣儿花粉为二细胞型花粉;子房为3心皮3室,中轴胎座,倒生胚珠,厚珠心,双珠被;胚囊的发育方式为英地百合型,成熟胚囊为7胞8核。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讨薯蓣属植物亲缘关系及薯蓣科植物系统地位,丰富药用植物穿龙薯蓣(Discorea nipponica)的生殖特征研究,并为后续栽培育种等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利用快速石蜡制片技术分别对穿龙薯蓣雌雄花进行制片,对其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系统地显微观察。【结果】穿龙薯蓣为单性花、雌雄异株。雄蕊6,花药4室;小孢子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主要为四面体形,兼有左右对称形和交叉(十字)形;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花粉。花药壁由外到内依次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中层细胞自小孢子母细胞时期逐渐分解扁平,绒毡层细胞在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开始解体;花粉囊开裂时中层、绒毡层消失,药室内壁纤维状增厚,表皮仅有干枯的残迹;花药壁发育类型为单子叶型,绒毡层发育类型为腺质型。雌花子房下位,3室,中轴胎座,每室生2枚倒生胚珠;胚珠具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母细胞由造孢细胞发育而来;大孢子四分体线性排列,珠孔端3个退化,仅合点端一个发育;成熟胚囊为7胞8核,中央细胞的形成早于卵器和反足细胞的细胞化;胚囊发育类型为单孢子蓼型,成熟雌配子体中助细胞体积小于卵细胞;反足细胞形成后不再进行分...  相似文献   

7.
采取不同发育阶段烤烟云烟87的花器官,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其解剖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烤烟云烟87花药壁发育类型为基本型,分化完全的花药壁由表皮、纤维层、中层和绒毡层构成,后者为腺质型绒毡层类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类型为同时型,四分体呈四面体型和十字交叉型,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烤烟云烟87的胚珠为倒生胚珠,薄珠心,胚珠多数;大孢子母细胞由孢原细胞直接生成,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型。  相似文献   

8.
1)小孢子多孢原起源,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为四面体型。2)花粉壁由三层结构组成:最外为表皮,其次为药室內壁和中层,绒毡层为腺质型。3)单柱小孢子分裂为营养柱和生殖核后,再不进行分裂,成熟的花粉粒为2—细胞型。4)大孢子孢原进行平周分裂,产生一个周缘细胞和一个造孢细胞。造孢细胞直接起大孢子母细胞的功能。珠心属厚珠心类型。5)外珠被分化迟于內珠被,但发育较内珠被快,尤其是位于胚珠凸出一边的外珠被发育更快。胚珠类型属弯生胚珠型。6)四个大孢子其孔端三个退化,合点端一个大孢子有功能,胚囊类型属蓼型。反足细胞在极核融合时消失,所以成熟胚囊似待霄草型。7)同一朵小花中,从产生孢原细胞到形成大小孢子母细胞,雄蕊发育均早于雌蕊,减数分裂不同步现象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禅寺丸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并观察是否存在花粉及胚囊败育现象,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其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的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禅寺丸花药四室,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腺质绒毡层组成;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的排列方式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有3个萌发孔;不同药室间及同一药室内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步,且有巨大花粉(未减数花粉)的产生。子房8室,中轴胎座,胚珠倒生,双珠被,薄珠心和单孢原细胞;大孢子四分体直线排列,功能大孢子位于合点端,蓼型胚囊。禅寺丸花粉和胚囊发育过程多数正常,不仅可作为授粉树种,也可作为优良的杂交母本。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灯笼果(RibesgrossulariaL.)的大小孢子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花药为4个孢子囊,药壁发育属基本型.腺质绒毡层细胞具多核,小孢子母细胞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排列呈四面体型或左右对称型,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胚珠倒生,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四分体多呈T型排列,合点端的为功能大孢子.偶见合点端2个同时为功能大孢子,蓼型胚囊,次生极核常偏于合点端,并具承珠盘结构.  相似文献   

11.
水曲柳大小孢子发生、雌雄配子体发育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石蜡切片对水曲柳孢母细胞减数分裂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观察,揭示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的解剖学特征,并通过与相关类群的胚胎学特征比较探讨其系统学意义. 结果表明:水曲柳花药4室,药壁发育属双子叶型,腺质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 子房2室,每室2个倒生胚珠,具单珠被,薄珠心. 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大孢子呈直线形排列,其中合点端的大孢子具备继续发育的功能. 蓼型胚囊. 其雄蕊先熟,散粉时,雌配子体还未发育成熟,处于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阶段. 从目前雌、雄配子体形成和发育的资料来看,木犀科的胚胎学特征与玄参目较为接近,与龙胆目系统学关系较远,并就它们的胚胎学特征的系统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采用石蜡切片的方法对大花铁线莲(Clematis patens)的花芽分化及花器官发育特性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花铁线莲的花芽分化时期可分为营养生长期、花芽分化初期、萼片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雌蕊原基分化期5个阶段。花芽分化始于4月下旬,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花期;大花铁线莲的花药4室,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1~2层)和绒毡层所组成。小孢子母细胞胞质分裂方式为连续型和同时型并存。小孢子四分体为左右对称型或四面体型,花粉为2-细胞型;大花铁线莲的子房1室,单珠被,倒生胚珠,大孢子四分体为直线型,其中合点端的大孢子发育为功能大孢子;胚囊为蓼型发育。  相似文献   

13.
绞股蓝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的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绞股蓝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其发育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中下旬,药壁分化过程为双子叶型,成熟的药室内壁有纤维状加厚,绒毡层属分泌型,并含丰富的细胞器,乌氏体有移向花粉粒趋势,柱头内发现花粉囊,花药有败育现象,极面观为近圆形,外壁具细条纹。顶生胎座,开放型花柱,珠心表皮参与厚珠心形成,有珠心喙,雌雄配子体发育进程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详细报导了金花茶小孢子囊、小孢子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幼嫩花药的横切显示花药的外侧由一层表良、一层药室内壁、 1—2层中层和一层绒毡层细胞组成;内为5—8个由孢原细胞转化成的小孢子母细胞。小孢子的发育具双子叶植物的一般特征。绒毡层腺质;小孢子四分体四面体形;花粉粒在成熟时具二细胞。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花粉粒为拟三孔沟的;小孢子壁形成时开始在绒毡层内切线壁出现的球状体到花粉粒成熟时仍有一部分附着于花粉粒表面。 由小孢子母细胞到小孢子的形成过程,在不同的花药,同一花药的不同花粉囊,甚至在同一个花粉囊内都显示不同步现象。 在偏光显微镜下证实小孢子形成后细胞内开始有淀粉累积,生殖细胞形成时累积最多。到生殖细胞向营养细胞内移动时逐渐消失而转化为其它的贮藏物。 染色体数目为n=x=15,  相似文献   

15.
There were four microsporanges in the mature anther of B. rossica Fedtsch. et Flerov.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nther wall belonged to dicotyledonous type. The tapetum cell was dichotypic. Simultaneous cytocinesis in the microspore mother cells formed tetrad by reduction division and the array of microspore tetrads was different. There were tetrahedron type and bilateral symmetry type. The male gametophyte was 2-cell. The mature pollen was global and tricolporate. All those results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both light microscope (LM) and electron microscope (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