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JA、SA 对重瓣玫瑰生长发育和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重瓣玫瑰的诱导抗病性,采用茉莉酸(JA)、水杨酸(SA)处理重瓣玫瑰,研究其对重瓣玫瑰生长发育和 叶片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JA 和SA 对重瓣玫瑰生长发育影响不明显,JA 或SA 诱导后株高、 叶片面积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P 0.05)。而JA、SA 诱导处理对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 氧化物酶(POD)的影响明显。经JA 诱导,当浓度为0.5、0.5、1.0 mmol/ L 时PAL、PPO、POD 活性分别在第5、3、7 天达到最高值,分别是对照的1.91、1.92、1.61 倍,且均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经SA 诱导,当浓度为1.0、0.5、1.0 mmol/ L 时PAL、PPO、POD 的活性分别在第3、3、5 天达到最高值,分别是对照的2.14、1.63、1.81 倍,差异显著;JA、 SA 的诱导效果的持效期约为7 ~9 d。外源JA、SA 处理,可以激发植物自身的防御反应,对抵御病虫侵害等逆境环 境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植物生长调节物茉莉酸(Jasmonic acid,JA)为诱导子,以常规棉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外源茉莉酸对棉花幼苗单宁和蛋白酶抑制素以及其它抗虫相关酶活性诱导的浓度依赖性和持久性,讨论了棉花抗虫相关物质的抗虫效果.结果表明,0.01、0.1和1.0 mmol/L茉莉酸都能在2周内诱导棉花单宁和胰蛋白酶抑制素(Proteinase inhibitors,PIs)含量增加,诱导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升高.对3种浓度茉莉酸的诱导效应进行分析表明,0.1 mmol/L茉莉酸对于诱导PIs、PPO、POD和CAT最有效,0.1和1.0 mmol/L茉莉酸对于诱导棉花单宁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等效,二者的诱导效应均高于0.01 mmol/L.对茉莉酸诱导抗性的持久性进行分析表明,最佳诱导效应发生的时间各不相同:POD活性在JA处理后第1天最高,随后呈下降趋势,PIs和单宁含量分别在JA处理后第7天和第14天达最大值;JA处理后第1天和第7天的PPO活性无明显差异,但明显高于第14天;JA处理后第7天和第14天的PAL活性无明显差异,但明显高于第1天;JA处理后第1、7和14天棉花叶片的CAT活性均无明显差异.以上结果表明,茉莉酸可通过增加棉叶单宁和PIs含量、提高棉叶PAL、PPO、POD和CAT活性等增强棉花幼苗的抗虫性.  相似文献   

3.
喷施不同浓度的水杨酸( SA),研究其引发重瓣玫瑰对白粉病的诱导抗性,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SA诱导处理均对重瓣玫瑰白粉病有抑制效果,SA处理显著减低了重瓣玫瑰叶片白粉病病情指数,0.5 mmol/L SA诱导效果最好。不同浓度SA诱导(接菌)后,对重瓣玫瑰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有显著影响,且对总酚质量分数、木质素相对值的影响明显。经0.5 mmol/L SA诱导后,叶片PPO活性、总酚质量分数均在诱导(接菌)后第7(5)天时达到最大值,分别是CK1(喷施清水)的1.55、1.71倍,是CK2(喷施清水+接种白粉菌)的1.33、1.50倍,且与CK1、CK2相比差异极显著( P<0.01)。1.0 mmol/L SA诱导(接菌)后PAL、POD活性在第7(5)天时达到最大值,分别是CK1的1.68、2.06倍,是CK2的1.35、1.56倍,且与CK1、CK2相比差异极显著( P<0.01)。0.5 mmol/L SA处理在整个试验期间诱导的木质素相对值均显著高于CK1、CK2。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光照和外源茉莉酸类物质对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防御蛋白的协同影响,借助自然光照和遮荫处理,模拟林地自然环境中不同郁闭度下的光照条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在落叶松盆栽苗上喷施茉莉酸(JA)和茉莉酸甲酯(Me JA),以喷施蒸馏水为对照,测定落叶松针叶内防御蛋白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遮荫条件下,落叶松针叶内防御蛋白活性均显著高于自然光照下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胰蛋白酶抑制剂(TI)活性在光照强度为自然光照的25%时达到最大值,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CI)的活性均在50%光照强度下达到最大值。在相同光照条件下,喷施Me JA和JA后,SOD、PPO和PAL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POD与蛋白酶抑制剂CI和TI活性在相同光照条件下喷施诱导剂后,显著低于对照(p0.05)。总体来看,防御蛋白对Me JA的响应强于JA。喷施Me JA和JA后,SOD和PAL在25%自然光照下活性最大,PPO在50%自然光照下活性最大。表明不仅光照和Me JA、JA在单独存在时影响落叶松防御蛋白的活性,而且在光照与Me JA或JA同时存在时对落叶松防御蛋白还存在交互影响。在遮荫条件下喷施Me JA诱导效果优于JA。在生产中适当加大林分的郁闭度,适时喷施外源茉莉酸甲酯,能够提升兴安落叶松的化学防御能力,达到抵御害虫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利用叶圆片法对水杨酸(SA)、草酸(OAA)、磷酸氢二钾(K2HPO4)和壳聚糖(CTS)4种化学物质诱导草莓抗根腐病(Pestalotiopsis photiniae(Thuem)Y.X.Chen)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SA在0.5 mmol/L浓度下诱导抗病效果达91.9%,OAA在20 mmol/L浓度下诱导抗病效果达96.4%,K2HPO4和CTS在供试浓度范围内均无诱导抗病作用;4种化学物质中只有CTS有直接抑菌作用,对根腐病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为1.983 mg/mL,其余3种均无直接抑菌作用;用SA和OAA诱导处理后,草莓叶片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变化表明,0.5 mmol/L SA诱导处理草莓叶片POD活性至第1天达到最大值,比对照增加了252.3%,而PPO和PAL活性变化不大;20 mmol/L OAA诱导处理草莓叶片PAL活性至第4天达到最大值,比对照增加了37.8%,而PPO和POD的活性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外源茉莉酸(JA)对菜豆和番茄化学防御的诱导作用,以鲁阳地豆菜豆和红珍珠番茄为材料,研究4种浓度(0.001、0.01、0.1和1 mmol/L)JA喷施2种植物幼苗后叶片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 和脂氧合酶(LOX)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JA处理可以提高菜豆和番茄叶片3种防御酶的活性,活性提高与诱导的JA浓度和诱导时间有关。0.001 mmol/L JA对菜豆叶片3种防御酶诱导作用不明显,0.1 mmol/L JA诱导效果均显著。4种JA浓度对番茄叶片POD和PPO均具有显著的诱导作用,但0.001和1 mmol/L JA对LOX诱导效果不明显。0.1 mmol/L JA处理72 h后对番茄叶片LOX诱导作用最强,但处理24 h后对番茄叶片POD和PPO以及菜豆叶片3种防御酶诱导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L-肉碱对氧化应激状态下胖头鱥肌肉细胞系(fathead minnow muscle cell line,FHM)细胞活力、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以FHM细胞为研究对象,以H_2O_2为氧化应激因子,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不同浓度L-肉碱(0.001、0.01、0.1、0.5、1.0和5.0 mmol·L~(-1))预处理6 h分别对0.2和0.6 mmol·L~(-1)H_2O_2诱导的细胞氧化应激活力的影响,并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L-肉碱预处理对氧化应激FHM细胞中脂质过氧化程度及抗氧化酶的变化。[结果]0.2和0.6 mmol·L~(-1)H_2O_2刺激FHM细胞1 h,细胞活力分别降低至72%和58%。与H_2O_2组相比,0.001~1.0 mmol·L~(-1)L-肉碱预处理使低氧化水平(0.6 mmol·L~(-1)H_2O_2)的FHM细胞活力显著升高;且0.001、0.5和1.0 mmol·L~(-1)L-肉碱均显著降低不同氧化水平细胞中MDA含量。与0.2 mmol·L~(-1)H_2O_2组相比,0.001、0.01、0.1和1.0 mmol·L~(-1)L-肉碱显著提高细胞T-GSH含量;0.001、0.01和1.0 mmol·L~(-1)L-肉碱显著提高细胞中T-SOD活性;0.5~5.0 mmol·L~(-1)L-肉碱组细胞中CAT活性显著增加;添加0.001~1.0 mmol·L~(-1)L-肉碱显著提高细胞GPx活性,但γ-GCS活性只有0.5 mmol·L~(-1)L-肉碱组显著升高。与0.6 mmol·L~(-1)H_2O_2组相比,0.001~1.0 mmol·L~(-1)L-肉碱显著提高细胞中T-GSH含量,0.01~5.0 mmol·L~(-1)L-肉碱显著提高细胞中CAT活性,0.001 mmol·L~(-1)L-肉碱显著提高细胞T-SOD活性,0.01 mmol·L~(-1)L-肉碱显著提升细胞γ-GCS活性;同时,L-肉碱的处理显著增强细胞GPx活性。[结论]高浓度(0.6 mmol·L~(-1))H_2O_2对FHM细胞的损害较大;0.001~1.0 mmol·L~(-1)L-肉碱可提高FHM细胞活力和抗氧化能力,并对细胞抵抗H_2O_2诱导的不同程度氧化应激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茉莉酸甲酯和剪叶互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刚  李鲁  徐迎波  葛少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089-13090
[目的]研究茉莉酸甲酯(MeJA)与剪叶互作对烟草防卫性酶一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与多酚氧化酶(PPO)的影响。[方法]以云烟85为供试烟草,通过测定PAL和PI)o活性并利用SPSS12.0版统计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Duncan’s分析,研究了机械损伤与同源信号激发子MeJA闻的互作。[结果]浓度5mmol/LMeJA单独激发的PAL活性最高,其次是浓度5mmol/LMeJA+剪叶双激发的PAL活性.再次是浓度1mmol/LMeJA单独激发和浓度1mmol/LMeJA+剪叶双激发的PAL活性,对照的PAL活性最低,MeJA单激发的PAL活性高于其对应双激发的PAL活性,但差异不显著。浓度5mmol/LMeJA单独激发的PPO活性最高,其次是浓度5mmol/LMeJA+剪叶双激发的PPO活性,再次是浓度1mmol/LMeJA单独激发和浓度1mmol/LMeJA+剪叶双激发的PPO活性,对照的PP0活性最低。MeJA单激发的PP0活性高于其对应双激发的PP0活性,且差异显著。[结论]该试验初步研究了MeJA与剪叶的互作。  相似文献   

9.
茉莉酸诱导棉花幼苗抗虫性对棉铃虫相对生长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茉莉酸对棉花幼苗抗虫相关酶活性诱导的浓度依赖性和系统诱导抗性,探讨某一特定浓度茉莉酸诱导抗虫性的滞后期及其对棉铃虫相对生长率和体质量的影响,为农林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皖棉16为材料,分别以0.1,1.0和10mmol/L茉莉酸处理6叶期棉花幼苗叶片,研究不同浓度茉莉酸对棉花幼苗抗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1.0mmol/L茉莉酸处理6叶期棉花幼苗,研究其对棉花幼苗抗虫性诱导的时效性及其对棉铃虫相对生长率和体质量的影响。【结果】0.1mmol/L茉莉酸对棉花幼苗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诱导作用不明显,但能诱导处理叶脂氧合酶(LOX)活性显著升高;1.0mmol/L茉莉酸能诱导棉花幼苗PPO和PAL活性局部升高和系统升高,但只能诱导POD系统升高和LOX活性局部升高;10mmol/L茉莉酸可诱导棉花幼苗PPO活性局部升高和系统升高,诱导PAL活性系统升高,诱导LOX活性系统下降,对POD活性的影响不明显。分析表明,1.0mmol/L茉莉酸是6叶期棉花幼苗抗虫相关酶诱导的最佳浓度,诱导效应可持续4~8d(依酶而异),但处理后第6天的棉叶对棉铃虫相对生长率和体质量增加的抑制作用最明显。【结论】茉莉酸对棉花幼苗抗虫相关酶的诱导存在浓度依赖性和滞后期,诱导抗性明显抑制棉铃虫的相对生长率和体质量增加。1.0mmol/L茉莉酸是诱导6叶期皖棉16幼苗抗虫性的最佳浓度,抗虫性的滞后期可达4~8d。  相似文献   

10.
以前期收集的福建省11个桉树主栽种系中的中抗种系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为试验材料,用浓度为0(CK)、1.0、1.5、2.0、2.5和3.0 mmol.L-1的外源植物生长物质水杨酸(SA)对桉树叶片进行喷雾处理,以提高桉树对焦枯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SA能有效诱导桉树提高对焦枯病的抗性,不同浓度SA对桉树的抗病性诱导效果不同。随着SA浓度的增加,桉树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都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当SA浓度为2.0 mmol.L-1时,桉树叶片中POD、PAL、SOD和PPO的活性都最高。  相似文献   

11.
以水曲柳合子胚子叶为外植体诱导体胚发生,通过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多酚氧化酶(PPO),研究其对外植体褐化和体胚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30 d后,发生体胚的外植体基本上都是褐化的,且这些发生体胚的外植体具有活细胞的脆性和弹性,证明了前期研究中"水曲柳体胚发生伴随外植体褐化现象是稳定的"的结论;50 mg·L-1的PPO处理,可以显著促进水曲柳未成熟合子胚子叶外植体的褐化进程,相应地显著提高了其体胚发生率,培养第10天时外植体褐化率、总的体胚发生率和培养10 d时褐化外植体的体胚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质量浓度的PPO处理;50 mg·L-1的PPO处理,也显著促进了水曲柳成熟合子胚子叶外植体的褐化进程,体胚发生率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体胚发生前期,50 mg·L-1外源PPO处理的未成熟水曲柳,其外植体内源的PPO活性大于对照,POD和CAT活性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2.
采用模拟结合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豆蔻酸对茄子幼苗生长及叶片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豆蔻酸浓度为0.05~1 mmol·L-1时,随浓度的增加,豆蔻酸对茄子幼苗生长指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加,在1 mmol·L-1时促进作用最大,而后随着浓度增大,又表现出抑制作用。适宜浓度的豆蔻酸对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起到抑制作用,并随浓度增加作用强度增大。当浓度增至1 mmol·L-1时,表现的抑制作用最强;在0.05~1 mmol·L-1时,豆蔻酸对叶片防御酶CAT、POD、PPO和PAL活性均表现促进作用,且在1 mmol·L-1的促进作用最大。豆蔻酸在某种程度上促进茄子幼苗的生长并提高叶片防御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3.
机械伤害和茉莉酸对豌豆幼苗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切割后离体芽苗极易受病菌侵染而发生腐烂变质,严重影响着当前芽菜采后运输和销售。为此,本试验以豌豆芽苗为试材,研究了机械伤害和外施不同浓度(±)茉莉酸(JA)处理对豌豆幼苗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伤害和1~100 μmol·L-1 JA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同时使活性氧代谢加强,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迅速增加,相应的抗氧化酶(SOD、CAT、APX、POD)活性提高。适宜浓度JA(1~10 μmol·L-1)处理可有效诱导防御反应产生,同时,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使膜脂过氧化程度减轻;高浓度JA(100 μmol·L-1)处理造成植物活性氧代谢失调,膜脂过氧化加剧。综合分析认为,10 μmol·L-1JA是诱导豌豆幼苗防御反应产生的适宜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14.
以蝴蝶兰品种‘内山姑娘’的组培苗叶片为试验材料,将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添加于培养基中并观察叶片的褐变情况,筛选出SA的安全使用浓度为0~0.2mmol·L-1。测定0.05、0.1和0.2mmol·L-1的SA处理对叶片褐变指数、总酚(TP)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A处理可降低蝴蝶兰叶片褐变过程中的褐变指数、总酚含量和PAL活性,提高SOD、POD和CAT活性。0.1 mmol·L-1的SA处理抑制外植体褐变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昆虫取食诱导的受害寄主植物与邻近异种健康植物间的化学通讯作用,以番茄和辣椒2种寄主植物为对象,通过测定虫害及机械损伤处理植株及邻近对照异种健康植株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脂氧合酶(LOX)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研究了桃蚜取食和机械损伤诱导的2种寄主植物间与防御相关的化学通讯作用。结果表明,桃蚜取食和机械损伤不仅能诱导番茄和辣椒PAL活性增加,还能诱导邻近异种健康植株PAL活性增加;桃蚜取食和机械损伤能诱导受害植株的LOX和PPO的活性增加,但邻近异种健康植株的LOX和PPO活性没有变化。因此,PAL、LOX和PPO在桃蚜取食和机械损伤诱导的辣椒和番茄的防御反应中起作用,而PAL在桃蚜取食和机械损伤诱导的番茄-辣椒间的通讯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外源腐胺(PUT)对辣椒果实中辣椒素的影响机理,以牛角椒为试材,在花期喷施PUT(0.1mmol·L-1)和多胺合成抑制剂(DFMO,0.1mmol·L-1),研究外源腐胺处理对辣椒果实中辣椒素及其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花后50d,与CK相比PUT处理可提高苯丙氨酸转氨酶(PAL)活性21.05U·g-1,提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0.13g愈创木酚·h-1,降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8.53U·g-1,提高辣椒素含量2.79mg·g-1,同时促进内源多胺的合成;DFMO处理抑制PAL、POD活性,促进PPO活性,抑制内源多胺的合成和辣椒素的积累;PUT和DFMO复配处理可明显减弱DFMO的抑制效果。综上表明外源PUT通过促进内源多胺的合成、提高PAL活性以及抑制PPO活性来促进辣椒素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以紫枝玫瑰(Rosa rugose‘ZiZhi’)为植物材料,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 FM),测定取食玫瑰叶片的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幼虫发育历期和体质量,以及舞毒蛾幼虫取食前后玫瑰叶片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胰蛋白酶抑制剂(TI)、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CI)活性、黄酮、总酚和单宁质量分数。结果显示:取食菌根玫瑰叶片显著延长了舞毒蛾幼虫的发育历期,降低了舞毒蛾幼虫的体质量(P<0.05)。舞毒蛾幼虫取食前后,菌根玫瑰叶片中的PPO、POD、TI、CI、黄酮、总酚和单宁均显著高于未接菌植株(P<0.05);舞毒蛾幼虫取食显著提高玫瑰叶片的PAL、PPO、POD、TI、CI酶活性及总酚和单宁质量分数(P<0.05)。取食菌根玫瑰叶片抑制了舞毒蛾幼虫的生长发育,相关性分析显示,舞毒蛾幼虫发育历期与玫瑰各指标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因此,AM真菌通过增强玫瑰防御蛋白活性和提高抗虫相关次生代谢物质质量分数增强了玫瑰对舞毒蛾的防御,为玫瑰抗舞毒蛾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外源化学物质对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生长和番茄抗灰霉性的影响,将其加入培养基中或喷施到番茄植株上,调查菌落直径和番茄发病程度,比较各种化学物质对灰霉菌生长和番茄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物质诱导番茄抗病性与其抑菌活性无关.20~50mmolL-1的CaCl2,0.5g·L-1的SA和0.5~1.0g·L-1的β-氨基丁酸诱导番茄抗病性显著增强,防病效果达60%;处理后3~5d番茄抗病性最强,其中水杨酸、龙胆酸和茉莉酸甲酯处理后18d,β-氨基丁酸处理后25d,还出现第2个抗病高峰;相关性分析表明,抗病化学诱导物处理改变番茄抗病性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具一定的相关性.适宜浓度的抗病化学诱导物可诱导番茄抗灰霉性显著提高和产生"二次抗性",这种作用与其诱导的PAL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以当年桃实生苗为试材,以10%乙醇为对照,研究外源添加不同浓度的苦杏仁苷、香草醛和苯甲酸对桃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液浓度为0.5 mmol·L-1时,与对照相比,苦杏仁苷处理显著提高了根系POD活性,而抑制了CAT活性和根系活力,香草醛和苯甲酸处理均无显著差异;处理液浓度为1.0mmol·L-1时,与对照相比,苦杏仁苷处理显著降低了根系SOD和CAT活性,香草醛和苯甲酸处理显著降低了根系保护酶活性、根系活力、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和植株生物量,香草醛处理还显著降低了叶片全钾含量;处理液浓度为3.0 mmol·L-1时,与对照相比,苦杏仁苷、香草醛、苯甲酸和混合液处理都显著降低了根系保护酶活性、根系活力、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叶片养分含量和植株生物量。可见,当香草醛和苯甲酸浓度达到1.0 mmol·L-1、苦杏仁苷浓度达到3.0 mmol·L-1对实生桃苗生长产生抑制,且随处理浓度增大,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水杨酸SA对太子参叶斑病的诱抗效果以及有关酶活性的变化与SA抗病作用的可能联系,在离体培养条件下,运用水杨酸0.5-15 mmol·L~(-1) 6种不同浓度处理太子参组培苗,在1-7d内测定叶片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诱导培养7d后,用太子参叶斑病孢子悬浮液对组培苗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SA5 mmol·L~(-1)诱导处理后能明显增强太子参叶片内POD、PPO酶活性,降低CAT酶活性,其中POD活性比对照增加170%,PPO活性比对照增加293%,CAT活性比对照降低43.3%。6种浓度均能不同程度地诱导太子参对叶斑病产生抗性,以5.0 mmol·L~(-1)水杨酸的诱抗效果最好,达到59.6%,诱抗效果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