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辽西北地区气象条件明显影响谷子的产量和品质。通过试验探讨谷子生育期适宜温度降水指标,为"三农"专项气象服务产品提供较为准确的本地温度降水指标。方法:采用谷子分期播种法,试验小区随即排列,分8期播种,每期2次重复,对谷子生育期温度、降水、生长状况及产量品质进行对比观测,选用临近的乡镇气象观测站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分期播种,使谷子不同生育期所处温度降水条件不同,统计分析谷子各生育期适宜温度降水指标为:苗期适宜温度16.6℃,适宜降水量36.2mm;拔节期适宜温度23.3℃,适宜降水量90.6mm;抽穗期适宜温度24.0℃,适宜降水量74.0mm;成熟期适宜温度25.1℃,适宜降水量52.6mm。结论:辽西北地区杂粮谷子全生育期间活动积温达2 400℃以上,谷子才能正常成熟。谷子全生育期间降水量达200mm以上,才能满足谷子正常生长需求。谷子全生育期降水量达到220mm以上,全生育期间活动积温达2 650℃以上,才能使种植的谷子品质优、产量高、商品性好。 相似文献
2.
3.
选择脂肪含量高的材料应选择播种到出苗日数短、开花期较晚和成熟期较早的材料为宜;选择蛋白质含量高的材料应选择出苗到开花时间短、开花期长和成熟期较晚的材料为宜。 相似文献
4.
基于1984~2022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区73个气象站对应县(市)渍害灾情史料、大豆产量资料及27个农业气象站大豆生育期资料,应用统计分组法构建大豆渍害样本减产率序列。通过柯尔莫哥罗夫-斯米尔诺夫检验和置信区间阈值法,建立黑龙江省大豆渍害减产率等级指标并以预留的渍害样本验证指标。结果表明,大豆轻度、中度和重度渍害减产率下限值于出苗三真叶期分别为5.6%、10.3%、14.7%,于开花结荚期分别为6.2%、9.3%、14.2%。指标评价判识结果和历史灾情记录度吻合率达84%,可应用于黑龙江省大豆渍害影响定量评价。构建黑龙江省大豆不同生育期渍害影响定量评价指标,有助于实现黑龙江省大豆渍害影响评价量化。 相似文献
5.
6.
淮北小麦生育期间适宜气象因子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为制定濉溪县小麦栽培技术规程提供参考。[方法]对濉溪县小麦不同生育阶段(播种-出苗、冬前生长阶段、越冬阶段、返青-拔节、拔节-孕穗、抽穗-灌浆)的日照时数、温度、降水量等进行研究,确定小麦生长发育期间的适宜气象因子指标。[结果]濉溪县小麦全生育期为240d,需0℃以上积温1700.0—2400.0℃·d,光照1300.0-1600.0h,降水量400.0mm;淮北地区光、热气候资源能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而降水略显不足;该地区光热气象因子年际间变幅较小,而降水量年际间变幅较大。[结论]该研究确定了濉溪县小麦生育期间的适宜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7.
在黑龙江省北部黑土和东部白浆土大豆主产区设置大豆磷肥用量试验,以明确该地区大豆施磷效果和适宜的磷肥用量。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豆磷肥适宜用量为P2O590 kg.hm-2,平均增产775 kg.hm-2,平均增产率为36.2%,平均增收2 260元.hm-2。在施磷量为(P2O5)45、90、1351、80 kg.hm-2条件下,磷肥利用率分别为19.33%、18.85%、13.46%和9.58%;磷肥农学效率分别为8.90、8.61、5.72和3.57 kg.kg-1,适量施用磷肥是大豆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夏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应用表油菜素内脂(BR)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表油菜素内脂(BR)是一种新型的植物激素,它具有促进作物营养体生长,增强光合作用,调节光合产物的分配和提高结实率等作用。我们于1987年在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喷施0.01ppmBR,以期找出最佳喷施时期。1988年用不同浓度的BR在最佳时期喷施,以找出最适宜浓度,并对大豆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10.
以杂交大豆品种杂交豆2号和杂交豆5号为试验材料,在田间条件下测定不同生育期叶片气体交换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杂交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表观叶肉导度的生育期变化呈单峰曲线,从V4期到R4期,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表观叶肉导度呈增加变化,R4期最高,然后逐渐降低,R7期最低。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变化呈现出随着杂交大豆品种生育期的推进,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逐渐降低,在V4期最高,R7期最低。叶片胞间CO2浓度的生育期变化表现为V4、R7时期较高,R2、R4和R6时期偏低的变化。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变化呈现出随着杂交大豆品种生育期的推进,叶片水分利用效率逐渐增加的趋势,在V4期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最低,R7期最高。 相似文献
11.
大豆生育期内降水量对大豆产量和品质形成起至关重要作用,研究探讨大豆生育期降水量对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生态效应的影响,对提高大豆产量、改善大豆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5、6、7和9月份的降水量对大豆蛋白质含量形成起重要作用.不同品质类型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与7月份降水量均呈正相关,以高油类型品种表现更为明显.针对研究结果,在大豆生育期,采取适当栽培技术与措施,及时改变与改善大豆生育期的供水情况,对提高黑龙江主产区大豆蛋白品质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大豆生产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基于黑龙江省大豆生产面临的环境状态,根据预警理论以及指标体系的优选原则,建立了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包括警情、警源和警兆指标的预警指标体系,利用时差相关分析法对警兆指标进行了先行、同步、滞后性质的分类,对各个指标在反映大豆生产安全的不同时滞作用进行了区分。 相似文献
13.
14.
利用黑龙江省63个气象站点1965~2014年降水资料,运用降水距平百分率、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标准化降水指数等研究方法,分析黑龙江省近50年来不同区域间降水变化趋势和特点,结合玉米生长需水特征判断玉米易缺水时段。结果表明,近50年全省玉米生长季降水量平均值约457.7 mm,可满足玉米生长发育对水分基本需求;黑龙江省各区域中,中南部地区、三江平原区和北部地区生长季降水量高于全省平均值,西部地区低于全省平均值,特别是泰来和肇源,生长季降水量平均值低于375 mm,必须依靠灌溉维持玉米正常生长;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区和北部地区生长季降水量年际间变化较小,三江平原地区和西部地区则波动较大,易发生水旱灾害;黑龙江省近50年生长季降水量主要发生2次突变,分别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和90年代中后期;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玉米生长期基本均处于缺水状态,需灌溉补充水分,其他地区缺水期主要在6月和7月。研究可为黑龙江省降水研究和玉米种植区水资源配置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不同大豆品种中棉籽糖与总糖含量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测定黑龙江地区18个品种的大豆中总糖及棉籽糖含量,建立大豆中总糖含量与棉籽糖含量的关系,为大豆中棉籽糖的含量测定提供简便方法,为优质品种大豆的育种和选择不同用途的大豆专用品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8个品种中棉籽糖的平均含量为7.847mg.g-1,含量最高的品种是东农361(19.7mg.g-1);总糖平均含量为30.645mg.g-1,含量最高的是东农48(44.766mg.g-1),并得出大豆总糖含量和棉籽糖含量相关性方程。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对施肥水平响应的变化趋势,以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的合丰25、合丰35、绥农14、合丰39、垦丰16等5个主栽大豆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在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农艺性状及产量因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在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单株产量、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光合速率等性状改良效果明显,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单株叶面积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良,单株叶面积向着更适于密植栽培的清秀型发展;农艺性状和产量因子对低施肥水平适应能力的改良主要是由于单株荚数显著提高的结果;对中等施肥水平适应能力改良主要是由于光合速率显著提高的结果;对高施肥水平适应能力增强主要是由于光合速率和主茎节数极显著提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选取不同生长习性大豆品种DN50、DN594和Charleston,按照20、35株·m-2两种密度盆栽种植,植株生长期间每天测量株高,利用Excel 2010软件统计并分析株高数据,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不同生长习性大豆不同密度处理条件下生长规律模型,明确不同生长习性大豆生长规律。结果表明,高密度与低密度处理的大豆品种主茎生长发育规律一致,呈"慢-快-慢"S形曲线,前慢期持续时间长于后慢期,不同密度植株最大生长速率出现在同一时段。两种密度条件下株高发育曲线在生长发育前期几乎完全重合,而发育后期曲线分离,株高差异明显。因生长习性不同,不同品种株高生长速率曲线存在差异。不同生长习性大豆品种Logistic解析式曲线预测株高最大值差异明显,但3个品种不同密度处理下模型曲线均为"S"型,拟合情况良好,可为大豆田间管理和高产株型育种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不同基因型大豆冠层冷温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不同基因型大豆冠层冷温现象,应用红外测温仪对大豆冠层温度进行了长期观测,并测定了大豆生育期的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以及大豆主茎功能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冠层温度存在着明显的分异现象,其中NF58与秦豆8号(对照)的冠层温差最高值为-1.47℃,最低值为-0.02℃,均低于基准线(0℃线,下同),为冷型大豆;94101与秦豆8号(对照)的冠层温差最高值为1.48℃,最低值为0.02℃,均高于基准线,属暖型大豆,且冷型大豆NF58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表现在叶片功能期较长,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较高,蛋白质含量较高,丙二醛(MDA)含量较低,说明在大豆品种选育中以冷温材料为亲本或在育种中以冷温作为目标性状之一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9.
根据华北地区45个农业气象观测站近25 a来的冬小麦生育期观测资料和同期逐日气象资料,通过标准化正态分布检验和偏态分布正态化处理,设定概率分布<50%和<80%为适宜或较适宜指标界限,最终确定了冬小麦关键生育阶段的适宜气象指标.指标包括春性、半冬性和冬性小麦品种进入某生育始期或生育普遍期的适宜平均温度、相邻2个生育时期间隔内的适宜积温和日照时数,可为冬小麦生育期预报及生育期内气象状况评价提供依据.比较各属性品种的适宜指标可知,随着小麦品种的冬性增强,大部分生育期适宜平均气温的指标范围也逐步升高,其中半冬性和冬性品种差异较小,春性品种较其他属性品种差异较大,平均偏低2℃;冬性品种分蘖-越冬-拔节期所需适宜积温均高于春性和半冬性品种,所需日照时数更明显高于其他2个属性品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