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乳热症和临床分娩低血钙症,是高产奶牛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本病多呈散发,但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文章分析了奶牛生产瘫痪的原因,并就发病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奶牛生产瘫痪症也叫乳热症,是奶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发病奶牛体温下降,全身肌肉无力,卧地不起,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本病好发于5~9岁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此病多为散发,但在个别奶牛场,发病率高达25~30%,治愈的奶牛下次分娩后可再度发病,且复发率特别高,极易造成一些高产奶牛被淘汰。为此,应加强对其潜在危害性的认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及时治疗奶牛生产瘫痪症,确保奶牛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产后瘫痪、乳热症,是奶牛在分娩后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主要发生于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而且常见于产奶量最高时。该病的主要特征是体温下降、四肢麻痹瘫痪、卧地不起、知觉丧失并伴有咽、舌及肠道麻痹等。如果不注意平时的饲养管理或发生生产瘫痪后不及时治疗,给奶牛养殖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分娩牛低血钙症、乳热症,是奶牛常见的一种营养代谢障碍性疾病。发生在母畜分娩前后,特别是在产后产乳高峰期时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该病多发生在3-5胎高产奶牛,分娩后12-72h。经研究发现患产后瘫痪的奶牛可使生产年限缩短3-4年,其它代谢性疾病发病率也明显提高,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奶牛生产瘫痪是一种常见的奶牛生产疾病,多发于第2~5胎的高产奶牛,主要特征是知觉反应迟钝及四肢瘫痪.诊治不及时容易造成奶牛被淘汰、死亡,经济损失较大.病因多见于低血钙、低血磷.凉山州畜科所科华公司奶牛繁育场一头二胎奶牛产后患低血钾症导致生产瘫痪,经诊断治疗后痊愈.奶牛低血钾引发的生产瘫痪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现将诊治心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生产瘫痪亦称乳热症或低血钙症,是奶牛分娩后突发的一种营养代谢疾病。奶牛发病特征为低血钙,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此病发病率高,危害严重,极易造成奶牛被淘汰。 1 临床症状 生产瘫痪多发生于3~6胎(5~9岁)的高产奶牛,也有头胎母牛即发生生产瘫痪的。  相似文献   

7.
奶牛低血钙症是奶牛分娩后常见的一个主要病理表现,奶牛血钙正常含量为8 mg/dL-12mg/dL。据报道,绝大部分荷斯坦高产奶牛在分娩后都会发生低血钙症。低血钙可以导致奶牛生产瘫痪,  相似文献   

8.
产后瘫痪是奶牛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多发生在3~5胎的高产奶牛。由于本病常常无前兆地突然,病情发展迅速,常因耽误抢救时机而致使病情加剧难以治疗。治愈后高产牛因产奶量下降而变成中、低产牛,损失很大。本文结合生产中对奶牛产后瘫痪防治实际,综合介绍了奶牛产后瘫痪的病因、症状、治疗及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9.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或低血钙症,是母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产科疾病。该病发病率不高,但是危害性大,特别是高产奶牛多发病。同时伴发胎衣不下、乳房炎、奶牛酮病,损失更严重,并且为该病的治愈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如果不注意平时的饲养管理或发生产后瘫痪不及时治疗,则给奶牛生产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采用补钙、补糖、补液、强心和乳房送风等方法进行治疗后,全部治愈,在改善乳质、提高产奶量上取得了较高的治疗效果。本文对一例奶牛产后瘫痪病因、临床症状、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的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奶牛产后瘫又称乳热症,是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或分娩胎次较多的奶牛在产后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通常在产后12~72h发生,且发病率较高,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该病以全身肌肉无力、站立不稳、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知觉减退或消失及四肢瘫痪、卧地不起为主要特征。如果不注意平时的饲养管理或发生产后瘫痪后不及时治疗,将会使一批高产奶牛遭淘汰,给奶牛生产造成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在养殖过程中,奶牛生产瘫痪对奶牛产业的危害很大,已经引起广大养殖户的高度重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钙剂可治疗奶牛生产瘫痪,但有时候因很多技术问题导致治愈率低,为提高奶牛生产瘫痪的治愈率,结合大量实践,综合归纳出钙剂治疗奶牛生产瘫痪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生产瘫痪又称产后麻痹或乳热症,中兽医称为胎风或产后风,是奶牛分娩后72h内多发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主要发生于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而  相似文献   

13.
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产后瘫痪、产后麻痹和乳热症,是产后奶牛突然发生的严重钙代谢障碍性疾病,以舌、咽喉、消化道麻痹,知觉丧失,四肢瘫痪为特征。该病多发生于产后3天内的5~9岁营养良好的高产母牛。笔者通过对湟源县日月乡两起病例的研究,分析了生产瘫痪的发病原因,介绍了奶牛生产瘫痪的不同临床症状类型,进而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在现代奶牛业中,虽然大部分奶牛养殖户对奶牛生产瘫痪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有一部分奶农单方面追求奶牛的高产,不注意合理搭配日粮,致使奶牛生产瘫痪时有发生。现就笔者在生产实践中对此病的治疗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母畜(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乳热症。主要指母牛分娩后3天内突然发生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属急性低钙血症。以全身肌肉无力,喉、舌、肠、四肢感觉丧失、瘫痪为特征。生产瘫痪主要发生于饲养良好,5~8岁的高产奶牛,羊及猪也有发生。  相似文献   

16.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或分娩胎次较多的奶牛在产后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通常在产后12~72h发生,且发病率较高,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以全身肌肉无力、站立不稳,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知觉减退或消失及四肢瘫痪,卧地不起为主要特征。如果不注意平时的饲养管理或发生产后瘫痪后不及时治疗,将会使一批高产奶牛遭淘汰,给奶牛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正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乳热症。它是奶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主要发生于营养良好、3~6胎次的高产奶牛,初产母牛几乎不发生此病。本病多呈散发,但个别养殖场的发病率可高达25%~30%,其病程发展很快,如不及时治疗,有50%~60%的病牛可在1~2 d内死亡。1发病原因奶牛生产瘫痪的发病原因与分娩前后血钙浓度  相似文献   

18.
奶牛生产瘫痪症是奶牛的常见多发病,该病发病原因较多,痊愈后易复发,影响母牛以后的生产,在采用西药对症治疗后,利用中药标本兼治,有利于本病的治愈。笔者采用了中药合剂治疗母牛瘫痪症40余例,治愈率达到94%以上。  相似文献   

19.
奶牛生产瘫痪是母畜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营养代谢障碍性疾病。多发于3~6胎(5~9岁)营养好的高产奶牛产奶最高时,顺产后头3d多发生以昏迷和瘫痪为特征的急性低血钙症。  相似文献   

20.
奶牛产后瘫痪是由于奶牛生产后体内的血钙下降严重而导致的病理现象。奶牛产后瘫痪最常见,通常初产牛和产奶量低的牛很少发生,3~6胎的奶牛和高产奶量的奶牛较多发生。药物治疗是最直接、最简单的治疗方式,主要是为奶牛补钙和采用乳房送风法治疗,中药治疗对产后瘫痪的奶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