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动物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者作为动物检疫工作的行政相对人,在防控动物疫病、保障畜产品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文章分析了当前动物检疫工作中存在的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缺失、经营责任难落实、责任追查难度大等问题,提出了建立行政相对人承诺制度、明确申报检疫主体、强化屠宰企业(场、点)主体责任、加强动物贩运人员管理、加强主体责任宣传告知等一系列建议,重点要强化生产经营者是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正确引导其依法经营。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在生猪屠宰检疫检验工作中存在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缺失、经营责任难落实、责任追查难度大等问题,并提出了建立行政管理相对人承诺制度、加强贩运人员管理、明确申报检疫主体、强化屠宰厂主体责任,加强主体责任宣传告知等建议。重点强化其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提高法律效率,正确引导其依法经营,更好地保障动物产品安全。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已基本构建起以《动物防疫法》为核心的动物防疫法律体系,为依法做好动物防疫工作,推动动物卫生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国外动物防疫法律体系具有体系健全、操作性强、主体责任明确、修订及时等特点,指出了我国动物防疫法律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制度配套不完善,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不明确,法律体系衔接不紧密等问题。这提示应及时修订《动物防疫法》,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及配套规章,明确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加强与其他部门及法律体系的衔接,重视法律宣贯等。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在当前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完善人员管理及制度设计,落实货主、承运人法定责任,规范引入动物审批,制定出台禽蛋检疫规程,明确水产苗种产地检疫主管部门,增加畜禽标识的监管、处罚主体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动物检疫电子出证具有检疫信息快捷查询、动物及动物产品流向追踪、疫病追溯及责任管理等特点,是提高动物检疫工作效率、提升动物产品安全监管水平的重要措施.在动物检疫电子出证工作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制约着检疫工作高效有序开展,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推进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走向科学化、电子化、规范化,为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真正确保畜产品安全必须明晰"两个责任",即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针对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中没有确切的措施来强化企业履行主体责任状况,襄阳市根据新情况,结合新形势,运用新技术,在南漳县进行强化"两个责任"产地检疫模式实践,有力地推进了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7.
山东莒南县针对过去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探索建立了动物产地检疫新模式。通过设立检疫申报大厅,实现了产地检疫定点受理、预约检疫、集中出证;通过规范检疫流程、制定严格管理制度,实现了动物检疫的标准化、全程化、痕迹化管理。新模式厘清了检疫队伍体系、不同主体职责,使检疫人员履职尽责意识、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检疫质量、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下一步,还需不断积累经验,研究解决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完善新模式,从而为各地动物检疫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地落实动物检疫主体责任,甘肃省动物卫生监督所自2008年起开始探索试行动物检疫工作记录,经过近7年的试行和反复修订,最终确定了10种检疫记录。这10种检疫记录完整记录了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的全过程,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动物检疫工作"记录链",实现了动物及动物产品可追溯及责任的落实与追究,提升了检疫人员素质,明确了检疫人员职责。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推进简政放权,调整农业农村部职责的形势下,现行动物检疫制度中的问题不断凸现。产地检疫方面,存在检疫范围不明确,现场检疫缺乏技术支持等;屠宰检疫中,由于企业主体责任缺失,导致肉品质量安全责任主体错位;在运输环节中,因动物产品分销换证依据不足,导致飞机和火车运输地检疫签证模糊等问题一直存在。由此提出了明确检疫范围,调整检疫主体,改变监管模式,取消分销换证,制定签证规则等建议,以期为我国检疫制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动物检疫电子出证具有检疫信息快捷查询、动物及动物产品流向追踪、疫病追溯及责任管理等特点,是提高动物检疫工作效率、提升动物产品安全监管水平的重要措施。在动物检疫电子出证工作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制约着检疫工作高效有序开展,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推进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走向科学化、电子化、规范化,为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已经过近10年的实践,在为我国预防控制扑灭动物疫病,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国外动物防疫法律体系具有体系健全、操作性强、主体责任明确、修订及时等特点,指出了我国动物防疫法律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制度配套不完善,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不明确,法律体系衔接不紧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传播扩散,保证养殖生产人员的健康,确保动物制品安全,进而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并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但目前基层检疫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的检疫意识差,政府部门对检疫的宣传力度不到位,检疫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低,基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面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积极的手段,促进基层检疫工作在法律和专  相似文献   

13.
动物检疫电子出证是利用网络实现动物检疫证出具的快速可追溯,将动物检疫操作规程融入到电脑程序,可规范动物检疫人员的检疫行为,利用电脑网络的得运算和信息互联功能,实现检疫行为防伪,检疫证明上有二维码,实现检疫行为的唯一性。具有检疫信息快捷查询,动物及动物产品流向追踪,疫病追溯及责任管理等特点,是提高动物检疫效率,提升动物产品安全监管水平的重要措施。但是在动物检疫电子出证工作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动物检疫电子出证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推进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走向科学化,电子化,规范化,为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1994年,我市的动物防疫检疫责任实行市、区、镇三级分工,具体做法是:按投资主体不同把畜禽场加工厂划分为三类:一类是市级以上单位和外商投资畜禽场和屠宰加工厂;二类是区级单位投资畜禽场和屠宰加工厂;三类是镇级和个人投资畜禽场和屠宰加工厂.与投资主体相对应,一类,即市属畜禽场和屠宰加工厂的动物防疫检疫责任由市级兽医防疫检疫负责,区属畜禽场和屠宰加工厂由区级兽医防疫检疫所负责,镇属和个体畜禽场和屠宰加工厂由镇级兽医防疫检疫所负责(有些职责接受区级委托).所谓动物防疫检疫责任就是按<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实施动物防疫(检疫)责任.实行上述三级分工至今近有10年,我市仍然坚持实行,最近,对本地猪场禁用"瘦肉精"的监管工作实行"三级分工".10年的实践证明这样分工有如下优点.  相似文献   

15.
认真做好动物检疫工作是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但当前的动物检疫工作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例如:防疫观念落后、动物检疫标准不明确等畜产品.因此进一步强化动物检疫成为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介绍了吴忠市畜禽定点屠宰企业的基本情况;总结了检疫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屠宰场安全生产和动物防疫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屠宰场选址不合理、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企业自检和监督抽检"瘦肉精"工作不到位,屠宰企业没有为驻场官方兽医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派驻屠宰场的官方兽医严重短缺,屠宰同步检疫工作开展不到位;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严格落实屠宰企业安全生产和动物防疫主体责任,对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定点屠宰场限期进行整体搬迁重建,严格落实"瘦肉精"一票否决制,屠宰企业必须为驻场官方兽医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积极推进动物检疫社会化服务模式,提高官方兽医业务技能水平,驻场官方兽医必须履职尽责。  相似文献   

17.
1作用动物检疫员通过索证、验证,发现和纠正违反动物卫生行政法规的行为,保证动物、动物产品生产经营者合法经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动物检疫员不是单纯的技术检验者,还担负以下监督检查职能。促使动物饲养者自觉开展预防接种等防疫工作,提高免疫率,从而达到以检促防的目的。促进动物及其产品经营者主动接受检疫,合法经营。促进产地检疫  相似文献   

18.
动物检疫电子出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能够极大地提升动物检疫工作的效率,节省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资源,而且还具有查询检疫信息快速、全程追踪动物及其产品流向、疫病追溯及责任管理等优势.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动物检疫电子出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以供相关人员交流探讨,希望有助于确保动物食品安全卫生.  相似文献   

19.
为确保动物检疫工作及时有效,探索电子出证工作及系统管理的经验,本文分析了甘肃省张掖市动物检疫电子出证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票证作废率高、不按顺序使用票证、票证填写不规范、签名不符合要求等,提出了严格票证管理、规范电子出证工作流程、加强电子出证人员的再培训、落实责任追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动物产地检疫制度现存的标准规范不统一、范围不明确、现场临床健康检查方法有待改进、养殖企业责任主体意识缺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动物疫病风险评估,确定统一的动物检疫范围、制订完善的动物检疫标准、改进临床健康检查方法、加强日常动物疫病监测、改变检疫合格证明形式等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