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养猪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养猪已经成为肉食品供应的主要来源。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肉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猪业必将不断发展。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作用下,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养猪生产的积极性。经过养猪行业的艰苦  相似文献   

2.
新形势下对我国猪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养猪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养猪已经成为肉食品供应的主要来源。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肉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猪业必将不断发展。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作用下,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养猪生产的积极性。经过养猪行业的艰苦奋斗,养猪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养猪生产的快速发展,养猪业对环境的污染、猪肉食品的安全性、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已成为制约我国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严峻问题,迫使我们冷静反思我国现代养猪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探究我国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笔者通过对国内外养猪生产发展的调研,结合长期从事养猪第一线技术工作的一些体会,我国发展健康养猪的几点建议,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肉食品的消耗速度也在不断增加。养猪行业是肉制品的重要来源,提升肥猪饲养技术成为发展的重要研究问题。发酵豆渣是一种较为优质的饲料原料,在饲养工作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养猪产业是四川省达州市畜牧业的拳头产业。目前,以猪肉为主的肉食品占肉类消费的60%以上。大力发展生猪生产成为确保菜篮子供应和市场物价稳定的重要手段。2007年以来,猪肉市场价格不断上扬,已成为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通过对养猪生产的调查,  相似文献   

6.
陈朋刚 《兽医导刊》2016,(10):242-243
猪肉是主要的肉食品之一,占我国居民肉食品消费的2/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猪肉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林下放养猪是一种新型的环保养殖模式,可生产优质安全猪肉,并极大的消除养猪对环境的污染.文章从品种选择、猪场选址与规划建设、饲养管理及常见猪病防治四个方面总结了延安南部林区放养猪技术要点,为陕北及邻近地区发展林下养猪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2012年8月7日,本刊编辑参加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组织的生猪产业科技创新发展论坛。会上,黄路生院士、王志刚处长、陈代文教授等多位国内专家、学者就种猪培育技术、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现代养猪营养理念等内容进行了报告,现将专家主要观点归纳如下,供行业人士参考。1我国养猪生产现状2011年,畜牧业生产继续保持增长,有力保障了城乡居民菜篮子产品消费,猪肉是居民消费的主要肉食品,占肉食品消费的  相似文献   

8.
赵喜珍 《猪业科学》2007,24(1):55-55
1 养猪生产者与肉食品经营者的利益分配不平衡 养猪生产者的利益随市场一波三折,无论种猪场或商品猪场,年度的经济利益极难预测,而同时,市场的猪肉及猪肉制品价格却一直比较稳定,实际的问题是养猪生产者与肉食品经营者的利益分配不平衡,这样的局面尽管表面上受到影响的是养猪企业,但却使这个行业的发展及技术进步受到制约,产业化发展缓慢,产品质量提高的成本加大,难以创造名牌产品参与市场竞争,使得整个产业的发展滞后.  相似文献   

9.
一句“猪粮安天下”道出了养猪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养猪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猪肉是我国的主要肉食品,养猪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农民增收起着重要作用。然而,长期以来猪病一直制约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仔猪白痢便是对生猪生产危害较为严重的猪病之一。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曾遇到过一起仔猪白痢的病例,现将具体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已是世界养猪和生产猪肉的第一大国,猪肉消费是我们最主要的消费肉食品。随着养猪业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的不断发展,追求猪场效益最大化已成为我国养猪业的重要竞争手段。而在现代的养猪生产中,遗传改良对养猪增产的贡献率占40%左右,营养饲料约占20%,饲养管理及环境调控约占20%,疫病控制约占15%,其他因素仅占5%。由此可见,育种工作在提高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因素的变化,农村集约化养猪和农村分散养殖是我县养猪业发展中两种并存的形式。它对保障肉食品供给和肉食品安全有重要作用。本文简述了大姚县养猪业发展的基本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生猪产业发展的战略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 麻城市,为了适应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改变“养猪为过年”的传统观念,提高商品率、出栏率和经济效益。1986年市委、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扶持和发展500个养猪专业户,不仅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保证了城乡肉食品的供应,促进了全市养猪业的发展。现将发展养猪专业户的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汪嘉燮 《猪业科学》2009,26(10):102-103
到目前为止我国养猪业还是以农村分散的小规模养猪为主。我国的上市猪有70%还是由农村中小规模的分散的养猪生产者所提供,农村为保证我国市场上肉食品的供应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但是养猪生产的变化还是比较缓慢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动保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暴露出诸多问题。而动物保健品的不恰当使用,会增加养殖成本,危害肉食品安全。猪病要科学防控,动保企业不能为了卖药而卖药,动保企业与养猪企业应跨行业协作整合,建立利益共同体,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养猪产业化是实现中国从养猪大国向养猪强国转变的基本途径。让人欣喜的是,中国养猪业正在逐步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近十多年养猪产业结构的变化说明了这个问题, 如规模养猪场(户)逐渐增多,“公司 农户”的模式不断得到推广,产加销一条龙经营的企业不断涌现等。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卫生和风味等的要求不断提升,中国的猪肉市场的主体将是产业化发展程度高且具有独立品牌的养猪公司、猪肉加工公司生产的品牌猪肉,这不仅是因为人们经济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健康意识增强,还因为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改变着人们的购物及生活方式。顺应这种市场变化,抓住市场新的商机,是每一个猪肉产业相关企业刻不容缓需要认识和解决的问题。养猪产业化是一个大概念,它涵盖种猪培育、商品猪生产、屠宰分割、肉食品制作和加工等生产各环节以及终端市场的建立、开发等流通环节,因此养猪产业化,不仅仅是“养猪”,借鉴西方“猪肉产业”的概念可能更准确一些。  相似文献   

16.
三、中国未来的养猪格局 综合上述分析,因为工业化、疾病、环保、能源、国际企业垄断行为、饲料业进入、肉食品业进入、国际养猪食品公司进入养猪行业等原因,中国未来的养猪格局(湖南未来养猪格局也一样)势必发生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7.
养猪业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最初人们饲养数量很少,并且比较分散,基本上以自家食用为主,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这些年,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肉食品需求的迅速增加,从而促进了养殖业的迅猛发展,许多养猪大户不断涌现。由于养殖小区资金投入和管理成本都不高,国家又出台政策明确支持农村发展养殖小区,各地政府也将养殖小区建设纳入畜牧业发展规划,养殖小区已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这种“小规模、大群体”的养殖方式受到农户的欢迎,显示出较好的优越性。但是,  相似文献   

18.
养猪一定要赚钱,必须讲究科学,要科学养猪。所谓科学养猪是指人们利用科学的手段,使猪生长最快,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出售标准,投入的成本最低,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这是每一位养猪者所期盼的。对社会而言,要为人们提供优质的肉食品及其副产品。所谓优质肉食品,是指肉质鲜美,无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和残留,对人体无害,让人们吃上放心肉,是绿色食品。欲达此目的,必须搞好科学养猪,要求每位养猪的  相似文献   

19.
在我市农村,几乎每家都要养上1-2头猪。这种分散养猪是我国传统的养猪形式,它对城乡肉食品的供应起着很大的作用,也是农民的一项收入来源。但由于缺乏科学饲养知识,在饲料、防疫、管理上存在许多问题,加之圈舍达不到要求,饲养数量少,效益极低,严重制约着农村养猪业的发展,困扰着农民的增收。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肉食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肉食的消费比例中,猪肉占70%左右.因此,要大力发展养猪业,在养猪的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是幼猪的培育.幼猪培育的好坏,关系到养猪生产水平的高低,同时,也对提高养猪生产经济效益,加速猪群周转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应该重视幼猪的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