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是淡水中广泛分布的小型鱼类,属鲤科,因其个体偏小,过去都被当作野杂鱼处理。近几年来,人们消费多样化,麦穗鱼也走向餐桌,市场价在15元/kg左右。以前,人们认为其经济价值不高,对其重视不够,一般都想尽办法将其从养殖池塘中清除。笔者认为与其清除掉,不如因势利导让其增加经济效益。2010—2013年,开展了麦穗鱼繁养殖技术的研究,现将其苗种培育技术总结如下。1养殖条件及方法1.1培育池的条件在江西省南昌市农科院水产良种基地配备了一口育苗池(也是产卵池),水源为抚河干渠水,水  相似文献   

2.
曾国清 《内陆水产》2000,25(7):24-25
3.2鱼种培育1龄鳜鱼种的培育可以用专池 ,也可以套养 ,专池培育一般成活率较高 ,但技术要求也高。而套养虽然成活率低些 ,但由于放养量较少 ,因而生长速度也较快 ,因此 ,生产者可因地制宜选择使用方法。3.2.1专池培育专池培育以小型池子为好 ,面积1000m2左右 ,水深1.5m以上 ,夏花放养密度3000~4500尾/1000 。在鳜鱼下塘前10d左右先用药物清一次塘 ,再用鱼种网把塘内较大的凶猛鱼类清除 ,然后将麦穗鱼、虎鱼、鱼等野杂鱼引进鱼塘中 ,也可放养罗非鱼、鲫鱼或家鱼夏花 ,以便鳜鱼下塘有足够的饵料鱼…  相似文献   

3.
开展了麦穗鱼养殖试验,从4月20日亲鱼产卵开始到9月20日捕捞,历经183d饲养,产鱼1100kg,667m^2产量450kg,饵料系数为2.0,苗种培育成活率达85%。雌鱼均重7.6g,雄鱼均重11.7g。  相似文献   

4.
麦穗鱼与克氏原螯虾稻田生态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是农业大国,其中水稻种植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水稻田中套养克氏原螯虾模式较为常见,为农民的增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麦穗鱼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其对水质要求不高,与甲壳动物互不影响,甚至有利于克氏原螯虾生长,因此将麦穗鱼与克氏原螯虾套养于稻田中,以期为稻田种养提供新的模式。一、材料和方法1.稻田条件面积4亩,埂的高度不低于1.2米,田埂面的宽度不小于1.5米,在稻田靠近水源的  相似文献   

5.
2018年4-5月在阊江上游收集了体长(7.66±0.65)cm的长麦穗鱼Pseudorasbora elongate 8尾,采用解剖学及组织学技术研究了长麦穗鱼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结果表明:1)长麦穗鱼消化系统包括口咽腔、食管和肠3部分,无胃的分化;消化腺包括肝脏和胰脏;2)口极小,上位,口裂长/吻长为(0....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采用直接观察法、测量体长体重等方法对安徽省南漪湖麦穗鱼的个体生殖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漪湖麦穗鱼的雌雄比例为1.82:1,麦穗鱼的绝对繁殖力为108~2201粒,平均值为1379粒。  相似文献   

7.
<正>安徽省郎溪县水产管理站在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宣城市渔业渔政局等专家指导下,自2010年始,历经4年攻克,系统地研究出麦穗鱼人工繁育和养殖技术,实现了规模化繁育,并进行大面积推广养殖。近日,十项麦穗鱼人工繁育及养殖技术发明专利获得授权。麦穗鱼又名罗汉鱼、麻嫩子、混姑鱼,在淡水中广泛分布。该鱼肉质细嫩鲜美、肌间刺少,蛋白质、钙质含量高,以前被人们视为小型野杂鱼未被重视。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消费的多样化,麦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液体迷宫和固体诱饵实验方法研究了DM(二甲亚砜,下同)和甜菜碱对麦穗鱼的诱食活性,并对麦穗鱼的摄食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0.01%的DM对麦穗鱼有诱食活性,在饵料中添加0.5%的甜菜碱时鱼的咬饵次数最高。麦穗鱼摄食行为的引发和继续是在视觉、嗅觉、味觉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此外,麦穗鱼对饵料的形状和颜色也有较强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实验室条件下麦穗鱼群体动态结构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麦穗鱼群体动态结构的特征参数,以及这些参数可能反映的行为机理,本实验使用2台摄像机从俯视和侧视2个方向同时拍摄由13尾麦穗鱼组成的群体,获取连续时间内麦穗鱼群体中各个体的三维位置数据,对个体间最近邻近距离、视角、转角变化量、个体游泳速度等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麦穗鱼个体最近邻近距离多数处于0.5~2 BL,偏好的最近邻近距离为0.6~0.8 BL;麦穗鱼总是将最邻近的个体保持在本鱼80°视野范围内;避免碰撞时,个体鱼转角改变量为0~30°;在无人为干扰的自然环境下,个体鱼以0.75 BL/s左右的速度配合其他个体保持运动速度一致性。实验观察证实,视觉对麦穗鱼个体间的分布起着关键性作用,此外麦穗鱼群体动态结构还受到个体状态(饱食与饥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麦穗鱼入侵云南后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差异现状,实验采集了云南澜沧江、怒江、红河、伊洛瓦底江水系13个样点,及黄河、长江、珠江原产地水系6个样点的麦穗鱼群体共计220尾样本,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 b)全序列作为分子标记,初步分析了麦穗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情况。结果显示,共检测到72个变异位点,定义25个Cyt b单倍型。云南四大水系麦穗鱼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828±0.014和0.005 44±0.001 18。云南四大水系和黄河、长江、珠江水系相比,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单倍型系统发育树与单倍型网络图显示,黄河群体单倍型独立,云南各水系单倍型与珠江、长江单倍型混杂,推测云南麦穗鱼主要来源于珠江和长江,这与云南省引种经济鱼类历史一致。分子变异分析(AMOVA)显示,云南四大水系麦穗鱼群体间具有程度较高的遗传分化,其中大多数遗传变异存在于群体内(72.60%),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为28.62%,水系间为1.22%。结果发现麦穗鱼遗传分化与当前水系的分布格局不吻合。Fu’s Fs中性检验结果和核苷酸不配对分析结果均表明,云南四大水系麦穗鱼群体未发生扩张。麦穗鱼进入云南各水系后,单倍型多样性较高,可能来源于多个地区。在后续对麦穗鱼的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单倍型特殊的群体与其他地区群体的交流,减少水系间相互引种。此外,通过开发麦穗鱼资源利用方式来提高麦穗鱼利用率,以控制其群体数量,从而减小其对当地土著物种和渔业养殖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正>麦穗鱼(Pseudorashora parva)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鲤科,鮈亚科,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淡水各水体的小型鱼类,因其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较高,与龙鱼的组成最为接近,是理想的龙鱼饵料生物,所以我们将其作为银龙鱼的配套饵料鱼,开展了麦穗鱼室内繁殖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2.
家用洗涤剂对麦穗鱼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建  周兴华 《内陆水产》2005,30(5):26-27
用水毒理学方法测定4种不同产地的家用洗涤剂对麦穗鱼的24h LC50,并将洗涤剂溶液存放15d和30d后测定其对麦穗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在远低于日常使用量的浓度下,4种家用洗涤剂均对麦穗鱼有急性毒性,24h LC50值在20~45mg/L;家用洗涤剂溶液存放一段时间后对麦穗鱼的急性毒性作用无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是我省各型水域中分布最广的一类小型鱼类。同时也是一类野杂鱼类,在池塘中应当作为清除的对象。1972-1974年之间,我校进行珍珠养殖时,每次清洗珍珠蚌时,盛装育珠蚌篓子和竹篮中总会发现几个麦穗鱼。麦穗鱼能传染多种病,是不少的寄生虫的中间宿主。育珠蚌的死亡是否与麦穗鱼传病有关,  相似文献   

14.
麦穗鱼生物学特性及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研究了江西鄱阳湖流域麦穗鱼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食性以及繁殖习性等生物学特征,并对其繁殖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将9个40 cm×24 cm×16 cm泡沫箱放在实验室靠窗处,每个箱中放养12尾体长(7.3±0.56)cm,体质量(3.88±0.78)g的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搭建占水体面积35%的水蕹菜(Ipomoea aquatica)和罗莎生菜(Lactuca sativa)浮床,菜根裹海绵固定防止其松动,用纱布裹住菜根防止麦穗鱼啃食。试验设水蕹菜-麦穗鱼和罗莎生菜-麦穗鱼2个处理组和1个单养麦穗鱼的对照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隔7 d取一次水样,检测水体p H、溶氧(DO)、总氨氮(TAN)、亚硝酸盐氮(NO2--N)、硝酸盐氮(NO3--N)和总氮(TN)含量等指标,研究水蕹菜和罗莎生菜对麦穗鱼养殖系统水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水蕹菜和罗莎生菜能维持麦穗鱼养殖水体pH及DO浓度稳定,使水体TAN浓度降至较低水平;水蕹菜组和罗莎生菜组水体NO2--N和NO3--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6.
入侵种麦穗鱼的形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燏 《水生态学杂志》2012,33(2):115-120
研究不同生境条件下入侵种的形态差异是了解生物入侵的重要手段。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和框架结构形态学方法,测量了采自四川南充、石棉、茂县和西昌共4个不同栖息地的94尾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标本,在双筒解剖镜下检视,采用电子数显游标卡尺测量了侧线鳞、侧线上鳞、侧线下鳞以及背鳍、胸鳍、腹鳍、臀鳍的分枝鳍条共7个可数性状。应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选择18个框架结构性状和16个常规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76.59%,4个不同地点的标本聚在一起没有分开,表明入侵种麦穗鱼各居群间的形态没有显著差异。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了麦穗鱼入侵的原因,指出了在进行经济鱼类引种过程中,应针对麦穗鱼制定有效地管理措施,实行早期的监测和预警系统,防止麦穗鱼的卵、苗种和幼鱼等人为侵入;已发现的麦穗鱼应该及时处理,避免其在引入地进一步扩散;对于已经在引入地建立了自然种群的麦穗鱼,应该根据生物学原理(如生理、生态因子的耐受性、食性、繁殖特性、寄生虫感染等)进行综合治理,使其对土著鱼类的危害处在可控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7.
正由于大规格河蟹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青虾人工养殖产量不高,价格稳定在80元/kg;麦穗鱼以往作为野杂鱼,能清扫食场残饲,且近几年市场售价达到28元/kg,同时经研究发现麦穗鱼的生活习性与甲壳动物不矛盾。因此开展河蟹+青虾+麦穗鱼的养殖模式研究可以大大提高水中效益,实现渔民增收,渔业增效。  相似文献   

18.
麦穗鱼生物学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治桃 《内陆水产》2007,32(11):33-33
麦穗鱼(Pseudoroasbora parva)属鲤形目、鲤科、鱼句亚科、麦穗鱼属,在淡水中广泛分布,常见于中国东部地区各大水系。别名:罗汉鱼、麻嫩子、混姑鱼等。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水产》2001,(2):22-22
春季是草、鲢、鳙等亲鱼性腺发育成熟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强化培育不仅能保证人工育苗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可增加10%—30%的产苗量。春季强化培育的关键措施是: 1、调整亲鱼的放养密度 亲鱼培育池只能主养一种亲鱼、搭配少量其它鱼种,且每亩水面放养的亲鱼数以其总重量在150kg左右为好。若鱼池中有太多的麦穗鱼等野杂鱼,可放几尾肉食性鱼类,如大口鲶、乌鱼、鳜鱼、加州鲈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产》2014,(1):32-32
<正>2013年12月初,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受理由安徽省宣城市渔业局高级工程师周洵和郎溪县水产站高级工程师陈冬林领衔研发的"水中环保卫士——麦穗鱼"系列发明专利。自2010年开始,周洵、陈冬林团队通过对麦穗鱼亲鱼的强化培育、繁殖、孵化、育苗、运输及几种健康养殖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历时3年,终于完成此项系列科技创新。麦穗鱼系列发明涉及苗种培育、繁殖、养殖及运输等内容,共计10项,它们分别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