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头足纲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利用GenBank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信息,对头足纲15个物种基因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头足纲线粒体基因组长度为15 617~20 306 bp,基因组编码链的A+T含量为59.58%~78.12%,表现出不同程度的AT偏好性;15个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PCGs相对保守,有2个共同的基因块,可作为头足类的线粒体基因组标志;萤乌贼、鸢乌贼、茎柔鱼、太平洋褶柔鱼、大王乌贼PCGs cox1、cox2、cox3、atp6、atp8为双拷贝,且重复基因的变异很小,这是头足纲物种不同于其他物种的显著特征;多数PCGs以ATG为起始密码,以TAA为终止密码,在cox2、cob、nad2-nad6中存在不完全终止密码;在13个PCGs中,nad2和nad4L的差异最大,atp8和cox1最保守;15个种类的遗传距离为0.033~0.561,大脐鹦鹉贝与其他种类的遗传距离最大(0.529~0.561);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编码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与形态学分类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
20 0 2年 8月 2 3日 ,在辽宁省大连海洋渔业集团公司基地港———大连湾渔港 ,人们被刚从北太平洋归来的丰 3运输轮卸下的船员手钓大乌贼惊呆了 :胴长 1 6m ,大触腕挣脱 ,胴体、头部连同腕总体长 3m ,体重 50kg。经捕捞技术人员初步认定 ,是一种大王乌贼的幼仔 ,将组织有关专家进一步研究鉴定。目前 ,国内外尚未制造出有效的渔具对其进行捕捞。在北太平海域手钓这么大的这种鱼 ,迄今国内未见记载。有关人士闻讯要重金购买。辽渔集团总经理许兆滨决定 ,将其制作标本作为镇馆之宝 ,珍藏在辽渔展览馆 ,并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辽渔船员智钓百…  相似文献   

3.
金乌贼荧光标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种简单实用的标志方法,对更好地评价金乌贼增殖放流效果和渔业资源现状非常重要.以金乌贼为实验对象,利用荧光物质茜素络合指示剂(Alizarin Complexone,ALC)浸泡金乌贼幼体,对其内壳进行标志,所用荧光染色剂浓度为(6.0~8.0)×10-3%,浸孢染色时间24 h.将标志组和对照组的金乌贼幼体分别暂养于1.5 m×1.5 m×1.5 m水泥池30 d,后将暂养的幼体放养于面积为2 667 m2的室外土池,并在60 d后,将平均胴背长达91.4mm(对照组)、87.6 mm(标志组)金乌贼幼体移入室内水泥池越冬,整个实验历时210 d.实验期间,分别在标志后15、30、45、60、90、210 d对金乌贼进行随机取样,解剖出内壳观察标志色保留状况并对金乌贼生长发育及存活率进行测量.结果显示,标志金乌贼的成活率为100%;方差分析显示,标志组和对照组金乌贼的生长发育差异不显著(P0.05);210 d后内壳骨针部仍清晰保留初染时的半椭圆形淡紫色圆圈;实验所采用的ALC内壳标志方法操作容易,可一次性大量进行标志处理,鉴别简单,无需借助其它仪器,肉眼便可直接观察到标志色,并且标志色保持率高,保留时间长,是一种理想的标志金乌贼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金乌贼(Sepia esculenta Hoyle)是我国海洋生物中珍贵的高档经济贝类,蛋白质含量很高,可达到鲜重17%以上,为一般经济贝类的2~3倍,是一种  相似文献   

5.
<正>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属头足纲柔鱼科鸢乌贼属,是世界重要的大洋性经济头足类之一,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1-2]。鸢乌贼在印度洋西北部海域和中国南海的资源量较为丰富[3-4],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估算,其总资源量约为800~1120万t[5]。  相似文献   

6.
章鱼     
雨蕉 《海洋渔业》1986,8(5):199-199
<正> 章鱼和许多有“鱼”之称的水生动物一样,其实不是鱼。章鱼其学名叫真蛸,它与乌贼、鱿鱼同属软体动物。在体型上不象乌贼和鱿鱼那样灵活和具有流线型,胴短腕长,胴部几乎成球形。另外,它比乌贼和鱿鱼少了两条触腕,因此,在分类上归入八腕目。在我国常见的均是一些小型的章鱼,一般体长只有15~30厘米,即使最大的长蛸也只不过50厘米。但是,据说有一种叫做酢蛸的章鱼,体长3米,重达25公斤。另有一种生活在深海名叫“阿波罗神蛸”,体重竟达50公斤,可以称作章鱼中的“庞然大物”了。  相似文献   

7.
为更深入了解南海外海鸢乌贼的渔场渔期及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变化特征,研究基于广义加性模型(GAM),利用海上实测数据分析了多种因素对南海中南部海域鸢乌贼() CPUE的影响。研究发现:(1)最佳GAM模型的影响因素包括经纬度、月相、海表温度SST、月份、作业时间与0~50 m温度梯度Δ50,以方差解释率降序排列,前三种因素依次为经纬度、月相、SST;(2)10°~12° N、112°~114° E附近海域鸢乌贼CPUE最高;(3)月黑夜与月光夜间的鸢乌贼CPUE存在显著性差异,月黑夜显著高于月光夜;(4)鸢乌贼渔场的最适SST范围为29.00~29.49℃,此范围内CPUE与渔获量均为最高;(5)不同月份间的鸢乌贼CPUE存在显著性差异,且8、9月的CPUE高于3、4月;(6)鸢乌贼CPUE随作业时间先变大后变小,最大值出现在凌晨1时;(7)Δ50在0.100~0.149℃/m时CPUE最高,0.000~0.049℃/m时渔获量最大。  相似文献   

8.
<正>金乌贼俗名墨鱼、乌鱼、乌子等,暖温带浅海性底栖种类,是世界乌贼科中重要的经济种类之一,也是我国北方海域中经济价值最大的头足类。金乌贼具有随季节变化进行生殖洄游的特性且其生殖洄游具有局部性、地区性,在金乌贼生殖洄游期间利用拖网捕捞怀卵亲体的捕捞强度的  相似文献   

9.
南海鸢乌贼水声学测量和评估相关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双频(38 kHz、120 kHz)Simrad EK60和频率分别为70 kHz和120 kHz的2部Simrad EY60科学探鱼仪于2013年获得的南海鸢乌贼( 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声学调查资料,对鸢乌贼的目标强度( TS)和空间分布、浮游动物的干扰、频差技术的应用等内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灯光罩网取样对鸢乌贼TS进行现场测量是可行途径;自然条件下鸢乌贼声学映像不明显,光诱条件下鸢乌贼开始聚集,22:00前主要分布于10~50 m和55~80 m水层,22:00后主要分布于10~35 m、50~75 m和115~155 m水层;浮游动物和深海鱼类是鸢乌贼声学探测的重要干扰,尤其是夜间,设置积分阈要考虑不同时间段的影响;频差技术是鸢乌贼声学映像鉴别的重要方法,应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金乌贼人工育苗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乌贼(Sepiaesculenta)具有食用价值高、药用价值大、生长期短等特点,是海洋和海水养殖种类中最大、最具潜在价值的蛋白质资源。历史上,金乌贼在我国北方海域中广泛分布,但随着海洋捕捞强度的增加,其自然资源量锐减,逐漸成为稀有的水生动物。近几年来,我们进行了金乌贼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探索,总结出了一些育苗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1.
南海春季月相、水深、作业时间与鸢乌贼CPUE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5和2016年春季灯光罩网渔船分别在南海南部和北部海域作业的鸢乌贼产量数据,研究作业条件水深、时间和月相与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的关系。GAM模型分析,作业时间和农历日对CPUE的影响显著。结果显示,月光天时,0~999 m水深范围CPUE较低;月黑天时,各水层CPUE变化不大,2 500~2 999 m水深范围CPUE较高;作业时间在上半夜(21:00—23:00),CPUE较高,最高达399.4 kg/网,下半夜(0:00—5:00) CPUE逐渐下降;月光天和月黑天产量差别较大,分别为267.0和321.6 kg/网;厄尔尼诺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鸢乌贼资源量在各水层的变化。各作业条件对鸢乌贼CPUE影响的研究能够为渔场的寻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鱿钓船水上集鱼灯的光照度分布及钓捕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钱卫国 《水产学报》2005,29(3):392-397
根据2003年10月在印度洋鸢乌贼渔场中鱿钓船周围某一断面水中光照度的实测数据和渔获生产统计数据,对金属卤化物灯和高压钠灯的光照度分布及其钓捕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在120盏×2kW金属卤化物灯作用下,在距船舷3.0m的垂直断面,其水深5m内的光照度多在100lx以上,10lx的等光照度曲线在20m水层左右,0.01lx的等光照度曲线在55m水层附近。但在20盏×500W高压钠灯作用下,在距船舷3.0m的垂直断面,其海面的平均光照度为3lx左右,0.01lx的等光照度曲线在20m水层附近。以一些头足类的适宜光照度(0.01~10lx)为例,其在该照度范围内的水体体积仅为120盏×2kW金属卤化物灯作用下的1/5左右。这说明采用高压钠灯可以使鱿鱼聚集密度增大,钓捕深度变浅,从而提高渔获效率,且其平均产量比采用高压钠灯前高1~3倍。另外,研究表明大型专业鱿钓船钓捕鸢乌贼时的最适集鱼灯功率为112~160kW,鸢乌贼的最适光照度为0.01lx左右。  相似文献   

13.
金乌贼(Sepia esculenta),具有食用价值高、药用价值大、口味鲜美、营养丰富、生长期短等特点,是海洋和海水养殖种类中最大、最具潜在价值的蛋白质资源。历史上,金乌贼在我国北方海域中广泛分布,但随着海洋捕捞强度的增加,自然资源量锐减,逐渐成为稀有的水生动物。近几年,我们进行了金乌贼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探索,总结出了一些育苗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现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4.
基于灯光罩网法的南海鸢乌贼声学评估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杨权  李永振  张鹏  汤勇  陈国宝  张俊 《水产学报》2013,37(7):1032-1039
南海中南部深水海域蕴藏着丰富的鸢乌贼资源,为推动南海外海渔业资源开发,实验探索了灯光罩网与声学手段相结合的鸢乌贼资源量评估方法。根据2011年4—5月在南沙群岛海域灯光罩网和Simrad EY60科学鱼探仪同步采集鸢乌贼生物学和声学数据,对鸢乌贼的趋光性行为、种群结构、声学映像和分布水层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灯光诱集结合罩网采样可确定南海鸢乌贼的单体回波,分布于0~100 m水层;通过背景噪声消除、鱼类和浮游动物目标限定、单体目标检测等处理,确定鸢乌贼现场目标强度-67~-52 dB;选择鸢乌贼渔获比例较大的网次,统计得到鸢乌贼胴长10.4~14.2 cm,对应目标强度-60.7~-58.0 dB,胴长与目标强度经验公式为TS=21.23LogML-82.48。研究认为,声学与灯光罩网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可以作为南海今后开展鸢乌贼资源量评估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金乌贼人工育苗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乌贼(Sepiaesculenta),具有食用价值高,药用价值大,口味鲜美、营养丰富、生长期短等特点,是海洋和海水养殖种类中最大、最具潜在价值的蛋白质资源之一。历史上,金乌贼在我国北方海域中广泛分布,但随着海洋捕捞强度的增加,自然资源量锐减,逐渐成为稀有的水生动物。近几年,我们  相似文献   

16.
黄玉成 《海洋渔业》1985,7(2):79-79
<正> 1月8日,浙江省温岭县苍岙乡大黄泥对“9607”、“9608”对网船,在大陈洋的海面上,捕获一只大乌贼。此乌贼长60公分,晒干后净重3市斤。  相似文献   

17.
<正>东方新糠虾营养价值很高,是多种水产经济动物(大黄鱼、石斑鱼、大菱鲆、牙鲆、东方鲀、真鲷、海马、河蟹大眼幼体、曼氏无针乌贼等)的优质活饵料。自2013年6月份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试验场开始大规模繁育曼氏无针乌贼苗种,现已成为浙江省最大的曼氏无针乌贼苗种繁育基地及增殖放流基地。目前针对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的人工配合饲料尚未开发,因此曼氏无针乌贼幼体在摄食短期的丰年虫无节幼体和桡足类后需大  相似文献   

18.
光诱罩网沉降性能对鸢乌贼渔获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13—2016年南海光诱罩网船68个网次的作业数据,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沉降性能与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渔获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网具最大沉降深度的范围为53.53~103.10 m,平均沉降速度的范围为0.188~0.421 m·s~(–1),不同年份间最大沉降深度和平均沉降速度差异显著(P0.05),2015年和2016年的最大沉降深度和平均沉降速度明显高于2013年和2014年;鸢乌贼渔获率及投网成功率均与最大沉降深度关系密切(P0.1),而与平均沉降速度关系不显著(P0.1)。渔获率整体上是随着最大沉降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为达到80%以上的投网成功率,建议最大沉降深度增加至90 m以上。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13—2016年南海光诱罩网船68个网次的作业数据,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沉降性能与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渔获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网具最大沉降深度的范围为53.53~103.10 m,平均沉降速度的范围为0.188~0.421 m·s–1,不同年份间最大沉降深度和平均沉降速度差异显著(P<0.05),2015年和2016年的最大沉降深度和平均沉降速度明显高于2013年和2014年;鸢乌贼渔获率及投网成功率均与最大沉降深度关系密切(P<0.1),而与平均沉降速度关系不显著(P>0.1)。渔获率整体上是随着最大沉降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为达到80%以上的投网成功率,建议最大沉降深度增加至90 m以上。  相似文献   

20.
印度洋西北海域秋季鸢乌贼渔场分布与浮游动物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根据2004年10~11月我国鱿钓船在印度洋西北海域进行鸢乌贼资源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对表层浮游动物与鸢乌贼渔场分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桡足类、箭虫类和糠虾类在调查海域的出现率在86%以上。浮游动物总生物量平均值为39.51±114.06mg/m3。鸢乌贼的平均日产量为4.6 t,平均CPUE为3.90 ind/线/h。在浮游动物中,生物量最高的种类为尖尾海萤,平均值为24.30mg/m3,但空间分布差异极大,并且与中心渔场分布无关。其次为箭虫类、桡足类和糠虾类,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9.18mg/m3、2.32mg/m3和1.38mg/m3,与中心渔场分布关系显著,并可作为渔场分布的指示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