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对虾海水池塘养殖作为沿海地市海洋渔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养殖品种的增多和养殖容纳量的不断提升,加之整个渔业水质等环境条件的不断复杂化,对虾疾病一直是限制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索适宜的生物防控因子,比如能够摄食病弱虾的鱼类、蟹类品种等,既能做到科学防控病害的发生,又能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在对虾养殖业中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2.
<正>沧州对虾综合试验站,2011年在海水大面积池塘对虾养殖中,开展了以"对虾病害生物防控"为内容的试验示范和生物防控病害养殖效果调查。现将试验示范和调查实例情况做以下报告。1对虾病害生物防控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对虾海水池塘养殖作为沿海地区海洋渔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养殖品种的增多和养殖容纳量的不断提升,加之整个渔业水质等环境条件的不断复杂化,对虾疾病一直是限制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索适宜的生物防控因子,比如能够摄食病弱虾的鱼类、蟹类品种等,既能做到科学防控病害的发生,又能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在对虾养殖业中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4.
《海洋与渔业》2014,(5):54-55
对虾白斑综合症(WSS)生物防控技术通过试验和应用,已成为成熟的技术。在此,与广大养虾朋友交流、分享。1.草鱼生物防控技术(1)草鱼的使用方法①适合盐度8‰以下养殖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南美白对虾病害日趋严重,以红体病和白斑病等为主的对虾流行病的暴发和流行已经成为发展养殖业的制约因素,采取科学的病害防控技术,尤其采用生物病害防控技术对于降低南美白对虾的养殖风险、减少病害、提高对虾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对虾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有非常重要意义.我们习惯性地认为,草鱼是吃草的,在现实中发现,草鱼也是杂食性鱼类,喜吃草,对动物性饵料也不拒绝.在201 1年国家虾产业体系工作总结会议上,草鱼可以吞食行动迟缓对虾或死虾,起到生物防控效果的观点,得到了与会专家及各试验站的认可.笔者在本文介绍的是具有代表性的池塘搭配草鱼防控对虾病害的案例,搭配草鱼的虾塘取得了相当满意的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6.
海水网箱养殖鱼类几种危害严重的病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水养殖面临一个最大的是病害问题,一直困扰着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本文作者就海水网箱养殖鱼类病害防治技术作扼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7.
<正>南美白对虾又称白对虾、白肢虾、白虾,过去国内曾译为凡纳对虾,原产于南美太平洋沿岸的水域,是当今世界养殖虾类产量最高的三大种类之一,近几年,南美白对虾病害严重,如桃拉病毒病、白斑综合症病毒病、红腿病(弧菌病)、黑鳃病(烂鳃病)等,养殖效益不稳定,探索和掌握科学的  相似文献   

8.
在水产养殖生产中,鱼类病害的防治是困扰养殖场户的主要问题之一。近年来,由于池塘老化和普遍采用高密度养殖,造成鱼类病害频频发生,给养鱼场户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如何减少鱼病的发生,促进养殖鱼类的健康生长,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必须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切实加强鱼类病害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杨学宋  孙瑞晓 《齐鲁渔业》2004,21(11):28-30
南美蓝对虾是一种具有较强抗病力的养殖品种。从投放大苗到养成收获只有短短的3个月左右,只要防病措施得当,发病机率就少。  相似文献   

10.
利用食物链关系,在虾池内套养一定数量的白鲳鱼用于生物防治对虾疾病,同时使用益生素、沸石粉等微生态制剂生态调控水质,通过生物生态综合防控技术的集成应用,探索出了高度集约化对虾养殖高产模式,解决了对虾养殖空间日益萎缩的难题,为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开拓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正>一、对虾白斑综合征的发病和流行情况1.对虾白斑综合征的发病情况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台湾地区发生养殖斑节对虾受病毒感染而大批死亡事件,这是世界范围内首次出现的所谓虾瘟。1993年,日本、中国养殖对虾大量发生白斑综合征而死亡,损失极其严重;1994年底,泰国、印度、马来西亚也有养殖对虾死于该病的报道。随后,白  相似文献   

12.
综合国内外研究动态,在重点分析养殖鱼类应激类型与发生机理的基础上,探讨防止应激发生和控制应激的措施,如:保持良好水质、使用抗应激和抗菌药物、开发抗氧化应激饲料、选育抗应激品种等。  相似文献   

13.
由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感染引起的,发病前期虾须、尾扇发红,身体消瘦,摄食尚可,体表无其他异常。病虾漫游于水面,不久便下沉死亡,这时用显微镜检测病虾头胸甲中央部位,发现有雪花形、放射状白色斑纹。到了发病后期,大多数病虾残胃或空胄,头胸甲向外张开(鳃丝肿帐所致)且极易剥离,肝胰脏肿胀,外观模糊,手捻易碎,有红色组织液流出,甲壳与附肢上出现明显的白色斑纹,游泳缓慢无力,不久便死亡。  相似文献   

14.
于学义 《河北渔业》2014,(12):48-49
<正>我国的东北地区自然条件特殊,从每年的11月15日左右至第二年的4月15日左右为冰冻期,水产养殖的生长期不足5个月。为了在短短5个月的生长期内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广大渔民往往一是选取生长速度快的品种,如鲤鱼、德国镜鲤(框鲤)、鲫鱼和草鱼以及最近新引进的豫选黄河鲤、超级鲤等;二是采取大密度投放的办法;三是采取强化投喂。这些具有东北特性的养殖品种、养殖模式和管理方法所带来的投入品集中、量  相似文献   

15.
对虾养殖水环境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升 《河北渔业》2006,(12):1-4,39
综述了生物修复技术在对虾养殖水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种质退化、养殖密度过大、过量投饵、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鱼类病害频繁发生。本文作者结合闽东地区对海水网箱养殖鱼类病害进行调查作全面的概述。  相似文献   

17.
《福建水产》1984,(3):69-72
养殖池在养殖之前虽然已经采取了驱鱼除藻等防备措施,但在养殖过程中仍然有一些鱼以卵或苗的形式通过鱼栅混入水池之中,然后就在水池里生长,例如真鲷、黑鲷、花尾胡椒鲷,小鲑鱼、斑鱚、斑鳐和(鱼 段)虎鱼等。它们当中有些不仅分享投喂给对虾的饵料,而且还把对虾作为食物。  相似文献   

18.
罗亮  张家松  李卓佳 《水利渔业》2011,32(5):129-133
生物絮团技术是通过向养殖水体中添加有机碳物质,人工调控养殖系统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起到维持水环境稳定、减少换水量、提高养殖成活率、增加产量和降低饲料系数等作用的一项技术。从生物絮团形成的条件、组成、生态功能以及国外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同时分析了此项技术在中国对虾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生物絮团技术特点及其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絮团技术是通过向养殖水体中添加有机碳物质,人工调控养殖系统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起到维持水环境稳定、减少换水量、提高养殖成活率、增加产量和降低饲料系数等作用的一项技术。从生物絮团形成的条件、组成、生态功能以及国外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同时分析了此项技术在中国对虾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从池塘养殖草鱼的前期准备,包括清塘消毒、进水过滤,搭配套养品种等,到养殖全过程,包括鱼种免疫、鱼种消毒、水质调控(碱度调节、微生物制剂调控和生物浮床技术),药物防控等方面,综合形成池塘养殖草鱼全过程的病害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