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本試驗于1954—1955年在杭州華家池浙江農学院農場進行。2.玉米螟一般形态作了簡單的記述。幼虫各分期形态的記載可供作区別令期的資料。3.玉米螟在杭州地区一年發生四代,以老熟幼虫在玉米稈越冬,越冬死亡率在5月中旬为最高达27.27%,成虫都在晚上活动,產卵在玉米叶背面主脈附近,离叶尖20—30厘米处最多,幼虫孵化在上午9—11时左右。4.春玉米可用1%可湿性DDT乳剂和0.125%r可湿性六六六噴射。第一次每畝用100市斤,第二次每畝用150市斤。在螟蛾盛發期施用效果顯著。5.玉米播种試驗說明在7月中旬播种的螟災比較輕,主要原因是由于7中旬以后玉米螟卵塊赤眼蜂的寄生率提高至97%以上。  相似文献   

2.
栽培绿肥是改良土壤、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三世纪时已經栽培绿肥,如西晋《广志》記載“苕草色青黄,紫花,十二月稻下种之,蔓延殷盛,可以美田,叶可食。”可見我国早期对于栽培绿肥已有了相当的认識。到后魏《齐民要术》时不仅种类增  相似文献   

3.
作者于1952—1955年在浙江省內从事倉虫种类調查工作,除未能确定种名以外,共計36种,其中12种系本省首次在倉庫內發現和記載,4种系我國首次在倉庫內發現和記載。作者在調查工作时,會得到浙江省粮食廳和各地区粮食局的协助,特志此謹表謝意。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棉花整枝技术,我国远在二百多年以前,明朝徐光启所著农政全書中即有記載云:“苗高二尺,打去冲天心者,令旁生枝,則子繁也。旁枝尺半,亦打去心者,勿令交枝相揉,伤花实也。摘时视苗迟早,早者大署前后摘,迟者立秋摘,秋后势定勿摘矣,摘亦不复生枝。”至1920年左右,河北正定第一棉作試驗場和北京第四棉作試驗場开始进行  相似文献   

5.
近日在《农业考古》2 0 0 1年第 2期上读到周文棠先生的大作《 <广雅 >茶事作者与时代的商榷及其对茶史的影响》 ,周文在论及陆羽《茶经·七之事》所引“《广雅》云”时认为 :“这段文字是茶界公认的茶文化重要史料 ,但作者是谁 ?作者是什么时代著的 ?却有不同意见。……吴觉农、陈祖、朱自振、周文棠等认为是张揖所著 ,但对于作者所处时代意见不同。……本文作者认为是南北朝后魏太和年间 (约公元 4 77— 4 99年 )。”“后魏之说是言之有据的。即张揖是《广雅》中茶事内容的作者 ,其著作时代是南北朝后魏太和年间。”周文的观点主要有两…  相似文献   

6.
翻蔓是甘薯生产上习用的田間管理措施,据說能防止蔓节生根,抑制茎叶徒长,改变甘薯块根生长的环境条件,促进块根的增长,被认为是甘薯栽培上必不可少的增产措施。我国各地种植甘薯几无不翻蔓者,翻蔓的方法多种多样,翻蔓的年代也相当久远。据一百多年前的古书《双谿物产疏》(一八一九年)中記載:“蔓須隔日一翻,否則根多而实小”。由于翻蔓已成为甘薯栽培上的习慣,且有較久的历史,因此提出甘薯不宜翻蔓就很难为人接受了。事实上早在三百多年前的古农书中已有不翻蔓栽培甘薯的記載。明朝  相似文献   

7.
根据陶弘景的《名医别录》記載:“蔗出江东为胜,卢陵也有好者。广州一种数年生,皆大如竹,长丈余,取汁为沙糖,甚益人。”这就說明了广州在1,400年前已有宿根数年的甘蔗。如果加以推論,应該說自开始栽培甘蔗就有宿根甘蔗同时出現。既然宿根甘蔗  相似文献   

8.
2021年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托里县大田条件下,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研究中耕次数对高密度种植条件下玉米整齐度、产量、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耕2遍的玉米667 m2测产产量为1 140.73 kg(实收1 143.50 kg),中耕1遍的玉米667 m2测产产量为1 120.69 kg(实收1 111.30 kg),免中耕的玉米667 m2测产产量为1 012.46 kg(实收1 007.70 kg)。由此可见,中耕对玉米苗期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能提高玉米整齐度、降低空秆率及改善穗部性状,有利于提高高密度种植条件下的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9.
中耕深松对土壤蓄水及玉米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中耕深松对土壤蓄水及玉米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应用沈阳农业大学工程学院研制的1HS-1.2型中耕深松机,在位于阜新县他本镇马蹄营子村的国家“863”项目试验基地进行了玉米中耕深松试验,通过深松前后土壤含水量变化及玉米长势的对比,研究了中耕深松对不同时期土壤含水量以及玉米根系生长发育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中耕深松后土壤的水分含量比未深松土壤的水分含量明显增加,中耕深松后玉米根系的根长明显大于未深松根系的根长,中耕深松后玉米的产量每公顷增加幅度为21%.  相似文献   

10.
佟屏亚 《古今农业》2007,(2):117-120
当《玉米与资本主义》(《玉米与资本主义——一个实现了全球霸权的植物杂种的故事》,阿图洛·瓦尔曼著,谷晓静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书名映入眼帘时,出于职业上的敏感立即吸引了我的注意。当我据有此书并一口气把它读完后,给我留下了一种认识玉米形象的全新视觉。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 讀了本刊1964年第三期汪廷魁同志写的《六安发現粘虫成虫越冬》一文后,我站防治测报組的同志进行了討論,并参考本区和外地有关粘虫測报的資料,提出以下不同看法。一、从六安城郊1964年2月9日和1963年3月19日发現两头粘虫蛾子,就下結論:“粘虫能以成虫在六安地区越冬”,是不妥当的。因为根据本区寿西湖、正阳关測报站誘测粘虫記載:粘虫第一代成虫初見期都在2月份內,如1959年为2月24日,1963年为2月28日;查淮北阜阳专区粘虫測报資料也有同样記載:1960年初見期为2月11日,1961年为2月19日。这些資料說明了本省粘虫发生地带第一代成虫初見期就是在2月上、中旬,并非是“一个新发現”。而盛发期一般都在3月中、下旬。2月上、中旬初見成虫,現在还沒有充足的根据說明  相似文献   

12.
《农家致富》2011,(24):6
农业部近日印发《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意见重点针对制约玉米机械化发展的技术问题,突出农机农艺技术融合,对玉米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前整地、播种、中耕施肥、植保、节水灌溉、收获等环节提出具体技术规范。要求各地  相似文献   

13.
《西北农业学报》2000,9(2):44-44
1月19日,受自治区经贸委委托,由兵团经贸委和自治区机械电子工业厅共同主持召开了产品鉴定会,对新疆兵团农机推广中心(新疆农垦科学院农机所)研制的3ZF系列旱田中耕施肥机进行了鉴定.兵团农机推广中心在消化,吸收国外同类机型的基础上,采用国家新型专利研制的3ZF系列旱田中耕施肥机,在结构上有重大创新.性能优良,技术先进,可靠性高.可用于棉花、甜菜、玉米等作物的中耕施肥作业,该产品填补了国内的空白,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平,经有关部门检测,各项性能指标及技术参数均达到Q/SBT1-1999《旱田中耕施肥机》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4.
实驗动物血清蛋白成份的正常值对医学及兽医学在利用这些动物观察及分析各种生理及病理过程时,具有重要意义,但关于实驗动物血清蛋白成份的正常数值,仅能在少数国外作者的报导中見到,而国內尚無記載。为了提供有关这一方面的国內材料,本教研組在1958年测定9种家畜血清蛋白成份正常值以后,1959年又对6种健康实验动物血清蛋  相似文献   

15.
1 重抓除草中耕 玉米除草可分为芽前和芽后两个阶段进行.芽前除草可在玉米播种后至出苗前,每亩用72%都尔乳油100~150毫升或50%乙草胺乳油100~150毫升对水30~40千克均匀喷于土表.芽后除草,玉米3~5叶期,每亩用48%百草敌水剂25~30毫升对水30~50千克喷雾;也可在玉米5~9叶期,杂草4叶龄以上,每亩用克无踪100~150毫升,对水30~50千克,避开玉米均匀定向喷雾.同时要及时中耕培土,夏玉米一般要中耕2~3遍,先浅后深,中耕时要将化学除草未除尽的杂草彻底除去.  相似文献   

16.
小麦吸浆虫的生态地理、特性及其根治途径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吸浆虫在我国无論春麦、冬麦区都曾发生为害,因此,全国农业发展綱要規定为消灭害虫对象之一。据文字記載和各地农民回忆,这种害虫在我国已有几十年、几百年的历史,甚至还更久远些。在猖獗发生的年分,麦收損失严重。过去反动政府漠視农  相似文献   

17.
今年(1988年),是喻本元喻本亨兄弟俩所著的《元亨疗马集疗牛集》(以下简称《疗马集》)出版380周年。为了纪念这本兽医界所公认的名著,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和安徽省有关同志发起在喻氏兄弟出生的六安县进行纪念活动。《疗马集》的出版时间是从该书出版时的一篇《序》中得知。该《序》为丁宾所作,落款时间为“万历著雍涒滩消和之吉。”据《尔雅》躔次纪年推算:“著雍”为岁阳之“戊“,“涒滩”为岁阴之申。(“清和”为阴历四月,见《岁时记》。“吉”为初一,见《诗经》。)万历戊申年为万历36  相似文献   

18.
<正>1重视中耕培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中耕培土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一般情况下,中耕和培育是相互配合完成的,中耕深度控制在6 cm左右,在疏松土壤的同时,清除田间杂草,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培土有助于促进次生根发育,使得玉米具备更高的抗倒伏能力。尤其是在一些降雨频繁、湿度较大的地区,更要重视培土工作,避免后期风雨过多导致玉米倒伏,最终对玉米产量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会导致绝产绝收。  相似文献   

19.
我们研究的玉米大垄中耕深松,其特点是建立在平播、平地行间第一次中耕时进行深松的农艺体系。为了充分发挥现有机车动力及农具的作用,是以70厘米大垄为前提,把深松和第一次中耕密切结合,减少了耕地次数。这项研究,于1965年在辽阳县刘二堡公社东堡大队机械化样板田中进行了探索性试验,  相似文献   

20.
中耕培土为玉米栽培过程中田间管理之中心环节。随着生产上机械化栽培之推行和科学研究的进展,不少研究工作者对中耕培土的作用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根据我们的初步试验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后表明,浅中耕和深中耕培土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大。浅中耕处理的三个供试验品种(白鹤、英粒子和双交种6122)的根系在地表层土内横向发展方面,一般都超过深中耕培土的处理,而深中耕培土的玉米根群呈圆锥形。浅中耕处理之植株,气生根出现地表面的时期比深中耕培土者来得早,但深中耕培土处理的气生根入土层次较淺中耕者多。因此对于白鹤、英粒子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