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长角血蜱疫苗候选抗原为例,从长角血蜱蛋白水解酶、蜱生殖和发育相关分子及RNA干扰技术、IgG结合蛋白技术几方面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蜱疫苗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蜱疫苗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利用RNA干扰技术研究亚洲璃眼蜱p36基因在其生长、发育、繁殖方面的生物学功能。通过注射p36基因的dsRNA成功实现了该基因的表达沉默,干扰组表达量下降了99%。蜱p36基因沉默后,24 h的吸附率下降了50%,饱血率下降了55.5%,卵孵化率下降了100%。结果表明p36基因在亚洲璃眼蜱吸血和繁殖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针对不同发育阶段蜱的长链dsRNA电转化导入方法,本研究以我国优势流行的硬蜱镰形扇头蜱为对象,以蜱的保守基因Subolesin作为目标基因,将荧光标记的Subolesin-dsRNA对卵、幼蜱以及若蜱3个发育阶段进行电转化监测dsRNA的转化效果,对电转化后不同时间以及不同dsRNA电转化浓度进行优化,并接种小鼠观察电转化Subolesin-dsRNA对幼蜱及若蜱吸血的影响。结果显示,电转化Cy3荧光染料标记dsRNA后,卵、幼蜱及若蜱体内均有点状分布的荧光。若蜱于电转化后放置8h,Subolesin mRNA沉默效果较佳。此外,卵、幼蜱及若蜱分别在dsRNA浓度为10μg/m L、5μg/m L~25μg/mL及10μg/m L~25μg/m L沉默效果较好。Subolesin-dsRNA干扰后蜱的存活率和吸血能力均显著降低。本研究建立的针对各个发育阶段蜱的高效长链dsRNA电转化方法为研究基因功能和沉默特定的基因提供了新的ds RNA导入方法。  相似文献   

4.
RNA干扰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NA干扰是指由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启动的序列特异的转录后基因沉默现象,广泛存在于真菌、植物和动物中。RNA干扰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高效、特异、易操作的基因阻断技术,在功能基因组的研究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对RNA干扰的分子机制、生物学功能和RNA扰技术的优势以及其在功能基因组、基因治疗、转基因动物研究、药物开发等方面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6.
将双链RNA导入细胞内会引起与其同源的基因的沉默,这种现象称为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作者从RNAi技术的历史、作用机制、应用以及前景4个方面,其中主要就其应用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蜱是一种重要专性吸血的生物,可传播多种病原体和人兽共患病。蜱虫通过信息化合物进行化学通讯,蜱虫的信息化合物包括蜱信息素和种间素(他感化合物)。论文综述了蜱信息素、蜱种间素(他感化合物)以及这两种信息化合物的协同作用,为干扰蜱类的搜寻定位寄主、控制蜱虫危害和减少蜱媒病传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抵抗病毒入侵、调控基因表达的监控机制,是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一种自我保护现象。随着对RNA干扰机制的深入理解,其在病毒性疾病上的应用的研究也初显成效。作者概述了RNA干扰的作用机制及抑制猪瘟病毒增殖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RNA干扰技术在动物抗病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疾病尤其是病毒性疾病一直是畜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出现,生产遗传修饰动物来抵抗特定传染病的策略备受关注。从长远利益来看,这种基因工程动物从遗传本质上提高了畜禽的抗病能力。转基因抗病育种在未来可能成为减少动物传染性疾病的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RNA干扰是双链RNA特异性诱导同源基因表达沉默的现象。研究证实,RNA干扰在细胞水平,小鼠模型以及动物个体的抗病毒效果是非常明显的,RNA干扰技术作为抗病毒策略为生产抗病转基因动物提供了光明的应用前景。RNA干扰技术介导的抗病转基因动物的研究相继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抗疯牛病转基因羊和牛以及抗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猪已经成功获得,虽然目前获得的转基因动物类型有限,但为继续生产抗病转基因家畜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RNA干扰技术及其在蜜蜂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RNA干扰作用(RNA interference,RNAi)是生物界一种古老且进化上高度保守的现象,自发现以来便成为研究基因功能的有效手段。作者重点介绍了RNA干扰技术发现的历史过程和作用机制,阐述了其在昆虫功能基因组学方面的应用进展,展望了其在蜜蜂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