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内标的RT-PCR技术检测草莓轻型黄边病毒(SMYEV)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莓(Fragaria ananassaDuch)是蔷薇科(Ro-saceae)草莓属(Fragaria)多年生草本植物.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草莓同其他无性繁殖植物一样,易感染病毒,从而造成草莓品种的种性退化.  相似文献   

2.
早在西班牙人踏上南美洲这块土地之前,南美洲已开始栽种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在本世纪50年代的中后期,即西班牙进行疯狂的探险和对外扩张时期,在南美洲以及围绕库斯科(厄瓜多尔)、安巴托(厄瓜多尔)、佩鲁(阿根廷)、波哥大(哥伦比亚)、哥伦比亚(巴西)等发达城市的周围地区已普遍栽种由Picunches驯化的草莓(Fragaria chiloensis L.),  相似文献   

3.
以'章姬'草莓(Fragaria ananassa L.cv.'Zhangji')和'红颜'草莓(Fragaria ananassa L.cv.'Hongyan')为材料,研究了草莓采后在(20±0.5)℃或(4±0.5))℃下(RH 80%-90%)贮藏时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计数的变化,并结合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和紧实度等品质参数,评估了草莓采后的微生物安全性和食用风险。结果表明:尽管'章姬'和'红颜'草莓在采后3 d内均能较好地维持外观品质和食用口感,低温下甚至能保持至第6天,但两种草莓的菌落总数、酵母和霉菌计数分别在第2天和第3天(20℃)、第3天和第4天(4℃)提高至采摘当天的10倍以上,20℃贮藏的'红颜'草莓第5天时大肠菌群超过200 MPN/g。因此,两种草莓采后贮藏期间有害微生物污染风险的提高先于外观品质和口感指标的劣变,存在微生物食用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4.
高二氧化碳处理草莓保鲜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莓(Fragaria vesca L.)是鲜嫩多汁的浆果,在采收运输过程中极易遭受机械损伤和微生物的侵染而引起腐烂损失。另外,采收以后的草莓,蒸腾失水的速率很快,易萎蔫软化。因此,不管从耐藏性还是抗病性来说,草莓在常温下,如无其它处理一般只能贮藏1~2天。为了减少腐烂损失,延长市场供应期,采用高二氧化碳(CO_2)处理进行保鲜试验。  相似文献   

5.
草莓灰霉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属蔷薇科(Rosacedae)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果实柔软多汁,酸甜适度,富含维生素C和磷、锌、铁、钙、硒等矿质营养,具有美容和保健等作用.近年来草莓生产有了迅速发展,产量也有所提高,平均产量1500~2000 kg/667 m2,但是,随生产的发展,草莓灰霉病越来越严重,有的草莓产区因灰霉病为害造成的产量损失在30%~50%,经济损失严重.我们经多年开展草莓灰霉病防治研究,取得一定效果,在生产中积累了防治经验,现作简要介绍,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溶菌酶和乳酸链球菌素在草莓保鲜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朝坤  范露  赵晓菲  舒玉凤 《湖北农业科学》2014,(7):1631-1633,1722
为了研究溶菌酶和乳酸链球菌素(Nisin)对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的低温保鲜效果,使用不同浓度的溶菌酶与Nisin复配液对草莓进行保鲜处理,贮藏于4℃,对贮藏期间草莓的烂果率、失重率、维生素C含量、还原糖含量、总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0.01%溶菌酶与0.10%Nisin复配保鲜液对草莓保鲜效果最好,贮藏前5 d无烂果。贮藏第五天草莓失重率为8.24%;维生素C含量为109.0 mg/100 g,下降13.6%;还原糖含量为7.21 g/100 g,上升14.3%;总酸含量为6.21 g/kg,下降43.1%。  相似文献   

7.
采后钙处理对草莓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丰香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esne.cv.Fengxiang)为实验材料,采后CaCl2溶液浸泡处理30s,以3—4℃,RH90%-95%贮藏16d,定期检测贮藏指标和微生物数量。结果显示:钙处理可减缓可溶性固形物、硬度、维生素C、可滴定酸含量在贮藏过程中的降低幅度,减少果实失重;同时钙处理抑制微生物繁殖,使草莓腐烂程度降低,延缓草莓衰老。钙离子处理后的草莓更具有耐贮性。  相似文献   

8.
草莓(Fragara X ananassa Duch.),又名凤梨草莓,属蔷薇科(Rosaceae)草莓属(Fragaria)。草莓色泽鲜艳,果实柔软多汁,香味浓郁,甜酸适口,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草莓兼有极佳的观赏性,特别是开花、挂果期。可作盆景开发,满足家庭观赏美化的同时,还可提供鲜食草莓。1草莓脱毒苗生产流程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不同浓度类球红细菌对大棚草莓上敌敌畏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类球红细菌能有效降低草莓上敌敌畏的残留量;缩短草莓上敌敌畏的安全间隔期,使用适宜浓度为1×108 CFU/mL.在此浓度下,草莓上喷施稀释1 000倍的77.5%敌敌畏乳油,类球红细菌第1天的降解率超过50%,第7天达到97%,残留量仅为0.19 mg/kg,低于国家标准(GB 2763-2005)规定的蔬菜水果中敌敌畏小于0.2 mg/kg的标准,对照组为1.76 mg/kg,高于国家标准8~10倍.  相似文献   

10.
草莓属(Fragaria)植物均开白花,红花草莓是利用开白花的草莓与开红花的委陵菜属(Potentilla)植物远缘杂交育成的草莓新类型,为属间杂种.文章对红花草莓的来源、育种现状进行综述,概述近百年来红花草莓的育种历程,介绍了新近育成的红花草莓优良品种,并对红花草莓的性状、繁殖、栽培技术及其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草莓(Fragaria ananassa)属于蔷薇科草莓属草本浆果类水果。为筛选出对草莓白粉病防效较好的防治药剂,特进行了36%硝苯菌酯乳油不同浓度处理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6%硝苯菌酯乳油180g/hm2(有效含量),即1800倍液,连续喷雾3~4次。对草莓白粉病具有良好的防效,药后10d防效达78.41%,该药剂可在草莓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草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遗传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是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鲜食或加工用的重要小浆果。草莓富含Vc和多种矿物质,营养价值极高。目前,我国的栽培草莓品种多从欧、美、日等国家引入,因生态环境不同,引入品种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不适应,因此,选育出适应我国不同产区栽培的优良品种是草莓育种工作者急需  相似文献   

13.
草莓(Fragaria ananassa)茎尖在MS附加BA0.5mg/1的培养基上,能长成无根植株,约2个月长满1瓶。继代培养基用MS+BA0.25mg/1和MS+BA0.5mg/1相互交替使用。继代培养需要15~30天。无根苗移入MS+IAA1.0mg/1培养基中,20~30天便可移栽有根苗。试管苗移入木屑1/3、普土1/3、垃圾土1/3的混合基质中,温度15~24℃,成活率达80~100%。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温度、时间热水处理对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水处理草莓的较好条件为45℃、10 min,适宜温度的热水处理能显著提高草莓的贮存品质,延长贮存期,但过高的热水处理温度及过长的处理时间会使保鲜效果降低,甚至出现热伤害。  相似文献   

15.
国文 《云南农业》2006,(2):23-23
1.草莓脯。选择汁液较多的品种.收8-9成熟的草莓装筐,在流水中浸泡3-5分钟,去萼片、柄,洗净后放入0.3%,0.5%的钙盐及亚硅酸盐溶液中浸泡3-6小时,用清水漂洗、沥干。按50kg草莓,30kg糖的比例,分层将草莓糖渍24小时后,滤出糖液。先将20kg糖加入适量的清水,入锅加热煮沸,再倒入糖渍过的草莓,一起入缸浸泡24~48小时,  相似文献   

16.
草莓花药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草莓(Fragaria ananassa,Duch)是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上七大水果之一。我国草莓生产近年来发展很快,栽培面积也不断扩大,因此草莓遗传育种的研究就显得很重要了,而花药培养在遗传育种学中意义重大。自从Guh。和Maheshwari(1964)首次报道毛蔓陀罗(Datura metel L.)花药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以来,花药培养已成为获得单倍体及纯合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探究草莓果实花色苷合成过程中各个酶的作用,明确草莓果实花色苷的代谢机制,以‘阿尔比’草莓(Fragaria×ananassa‘Albion’)为试材,利用RT-PCR从草莓果实中克隆到DFR、ANS和LAR基因的编码序列,对预测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基因与NCBI(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上已有的草莓品种‘Queen Elisa’及‘Korona’(Fragaria×ananassa)所对应基因的同源性高达99%~100%.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DFR基因依次在幼果期、白熟期和红熟期出现了3个表达峰值,其中红熟期最大;ANS基因的表达量在白熟期后迅速增加,红熟期达最大值;LAR基因的最大表达量出现在幼果期,后呈降低趋势.草莓果实发育过程中,DFR基因在幼果期和红熟期的表达峰值分别与黄烷-3-醇类和花色苷的合成峰值相一致,ANS及LAR分别与花色苷和黄烷-3-醇类的合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草莓镶脉病毒粒子提取及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受感染的草莓(Fragaria sp)植株中提取了草莓镶脉病毒(Strawberry vein banding virus,SVBV)粒子并对其进行了电镜观察.用CTAB法从草莓叶片中提取总核酸,设计SVBV外壳蛋白基因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方法对杭州地区的草莓镶脉病毒感染情况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在杭州地区大田种植的草莓中存在SVBV感染现象.从4株受感染草莓植株中分离克隆了SVBV的CP基因片段并测序;序列比较分析发现它们与已报道的美国SVBV分离物的CP基因(序列号NC_001725)核苷酸同源性为91%.利用差速离心法从上述草莓植株的叶片中提纯SVBV病毒,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SVBV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约为40~55 nm.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丰香’草莓(Fragaria ananassa cv. Toyonoka)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材料,运用根瘤农杆菌(包含pBI121-DHN)介导法转‘丰香’草莓,构建青稞(Hordeum vulgere L. var. nudum Hook. f.)脱水素基因(dhn4)编码区的过量表达载体pBI121-DHN。结果表明,经过抗生素筛选,获得再生草莓植株,提取转基因草莓叶片DNA,经PCR扩增,获得预期大小的外源插入片段。此"丰香"草莓转基因技术,为未来开展生物技术育种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草莓(Fragaria × ananassa Duch.)营养价值丰富,是世界上广泛栽培的重要经济作物。但由病毒侵染引起的草莓病害给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草莓产业的健康发展。据此本文对目前已报道的22种主要草莓病毒进行了分类,详细介绍了草莓斑驳病毒(Strawberry mottle virus, SMoV)、草莓镶脉病毒(Strawberry vein banding virus, SVBV)、草莓轻型黄边病毒(Strawberry mild yellow edge virus, SMYEV)和草莓皱缩病毒(Strawberry crinkle virus, SCV)四种在生产上危害最为严重的病毒,并综述了国内外草莓病毒性病害的防治方法,同时对未来草莓病毒性病害的防治工作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从事草莓栽培工作的生产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