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护性耕作体系是以保水、保土、保肥为目标,减少铧式犁耕作和以作物残茬秸秆覆盖为主要手段的一整套收获、留茬、覆盖秸秆、少耕免耕、深松浅松、灭草防虫、施肥播种等配套的农田、草牧场机械化作业技术体系。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以不翻土壤为特征的一种新型农牧业旱作方式,具有明显的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农机部门自2000年起开展了保护性耕作推广应用,经过10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努力,截至2011年,甘肃省已建立国家级示范县14个,省级示范县8个,保护性耕作示范面积达10万hm2,初步形成了保护性耕作模式和机具应用体系,为保护性耕作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1技术模式(1)河西及沿黄灌区。区域内水资源紧缺,干旱少雨,地表、地下水资源严重不足,高扬程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灌溉水利用率在50%以下,水粮生产率只有0.85kg/m3。通过应用免耕覆盖播种、少耕覆盖播种、秸秆覆盖垄播沟灌种植以及留茬留膜覆盖抑蒸种植等技术,  相似文献   

3.
保护性耕作技术本身要求用秸秆覆盖地表,实现保水、保土、保肥,同时,推广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是解决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鉴于此,本文就秸秆残茬的覆盖形式选择、秸秆的粉碎处理进行了阐述,目的在于为大众了解这门技术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通过3年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示范,总结出秸秆残茬覆盖技术的必要性和优点,提出在小麦、玉米两茬平作中,推广“夏免秋旋,秸秆还田,留茬固土,合理覆盖”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一、发展现状吉林省伊通县农机推广部门多年来致力于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完成了从总结示范到推广的工作任务。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关键取决于方式的选择,特别是半山区、坡地、岗地、平洼地。经过几年的实验、示范、总结,结合伊通县地理环境的特点,在传统农业生产习惯的基础上,选择不同方式:(1)坡地留茬侧开沟播种;(2)平洼地宽窄行交替休闲轮作耕种技术;(3)秸秆全覆盖式,留茬播种;(4)  相似文献   

6.
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耕作技术,主要有四项内容,即免耕或少耕播种施肥技术。机械高茬收割、秸秆残茬覆盖及表土处理技术,深松技术,杂草、病虫害控制和防治技术。它是20世纪30年代起源于美国,世界上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一项旱作农业技术。目前,保护性耕作已受到普遍重视。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有着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7.
保护性耕作农业是当今国际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它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田间耕作,通过机械化手段,保证免耕播种质量。实施保护性耕作,一可以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和地表水分蒸发;二能够减少地表沙尘漂移;三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四可有效地减少劳动力和机械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国内外大量实践表明,实施以残茬覆盖为主要内容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实现保土、保水、保肥和保持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是旱作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麦在种,秋在管。小麦播种技术是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核心,是小麦高产的关键。在秸秆覆盖地表条件下,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实施小麦少免耕播种,是小麦保护性耕作播种技术的主要内容。作者根据多年从事保护性耕作的实践经验,将临汾市研究推广的小麦保护性耕作播种技术介绍如下。1.地表秸秆覆盖地表秸秆覆盖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特征,少免耕播种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播种方式,其作用是土壤蓄水、保墒、增肥、增产,防止秸秆焚烧,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坝上地处河北省北部,风沙大,气温低,无霜期短,天然降水少,属农牧交错一年一熟耕作区。作物秸秆需综合利用,主要作为家畜饲料,作物收获后,无法用秸秆覆盖地表,因此,收获后留茬是保护性耕作主要技术措施之一。除留茬外,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还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根据地  相似文献   

10.
一、保护性耕作的定义保护性耕作是一项旱作农业耕作新技术。其特点是以机械化为手段和载体 ,广泛采用复式作业 ,通过少耕、免耕和地表覆盖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美国对保护性耕作的最新定义为“保护性耕作是指播种后地表残茬覆盖面积在 30 %以上 ,免耕或播前进行一次表土耕作 ,用除草剂控制杂草的耕作方法”。我国学者把保护性耕作定义为“以水土保持和生态平衡为中心 ,保持适量的地表覆盖物 ,尽量少翻动土层 ,而又能保证作物正常生长的耕作方法”。二、保护性耕作的作用保护性耕作是在土壤休闲期内采用大量的秸秆残茬覆盖地表 ,在保证…  相似文献   

11.
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最新型的农业生产技术,是秸秆残茬处理、免少耕播种、秸秆覆盖、机械深松,以及杂草、病虫害防治等一体化的现代农业耕作体系,相对于传统农业生产体系而言是重大的变革,能有效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环境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简要阐述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对农业生产的作用(或者意义),并系统介绍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内容及河南省镇平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效益。  相似文献   

12.
自1992年以来,在中国农业大学工程学院的支持下,山西省晋中市引进了澳大利亚以秸秆覆盖、免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寿阳县进行了试验与示范,面积达4667hm^2.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总结出适合当地旱作农业改造中低产出的一项新技术措施——玉米机械化秸秆粉碎覆盖、少耕技术。该技术在晋中市实施面积达到10601hm^2.取得了提高产量20%以上的良好效益。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泽州县在坚持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秸秆覆盖、免耕的基本原则下,积极探索了适合当地的小麦→大豆一年两作体系下的保护性耕作模式。  相似文献   

14.
<正>保护性耕作就是对农田实施免耕、少耕,用农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针对我国旱作农业面积大、干旱严重、产量低、沙尘暴日益频繁、土壤沙漠化扩大、水土流失严重、焚烧秸秆污染环境等问题,我国从1991年开始进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其机械化技术和配套农艺逐渐成熟。2002年农业部启动"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2003年、2004年分别向全国推荐了一批小麦免耕播种  相似文献   

15.
主要阐述了双辽市未来六年在打造绿色生态农业方面的想法和理念,着重强化杜绝秸秆焚烧工作,以秸秆全覆盖保护性耕作为支撑点,防止土壤风蚀,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扬尘,增加土壤肥力,并把秸秆全覆盖保护性耕作双辽模式进行坚持不懈地推广。  相似文献   

16.
1作业种类与技术(1)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是指秸秆残茬覆盖、免少耕播种、深松、杂草控制与病虫害防治等4项机械化生产技术。(2)旱作节水。包括耙耱镇压保墒、地膜覆盖栽培、垄作(沟灌)和节水灌溉  相似文献   

17.
1保护性耕作推广要取得重大突破以玉米"8020"、玉米宽窄行和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3种种植模式为重点,探索符合吉林省梨树县农业生产实际的农业机械化技术路线,提高农机化技术集成和装备配套水平。建设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加快普及玉米等主要农作物重点环节和关键农业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面积达2.7万hm2。其中,要实现机械化玉米宽窄行保护性耕作1万hm2、机械化玉米"8020"新型保护性耕作7667hm2、秸秆全覆盖保护性耕作2333hm2。  相似文献   

18.
为探寻适宜东北辽河平原地区的最佳保护性耕作模式,以传统耕作模式为对照,探讨不同秸秆残茬覆盖模式对土壤含水率、地温及风蚀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模式对土壤含水率、地温及风蚀的影响不同;与传统耕作模式相比,保护性耕作土壤的含水率及地表温度较高,且地表粗糙度大、土壤风蚀量小;在所有处理中,留茬全覆盖模式的防治风蚀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麦积区农机管理站在花牛镇、甘泉镇、马跑泉镇、中滩镇、新阳镇等5个乡镇33个村农户地块中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主要示范推广以秸秆覆盖还田、少免耕播种、深松和病虫草防治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机具,完成小麦保护性耕作少免耕施肥播种4.33万亩(对比试验田45亩),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机具349台,其中免耕播种机84台,新增保护性耕作机具177台。  相似文献   

20.
保护性耕作推广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以免少耕、秸秆覆盖、免耕播种为基础的综合配套技术体系,是一项节本高效、综合效果佳、农民易接受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技术。与传统耕种方式相比,保护性耕作技术具有省工、省时、节本降耗等特点,由于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和促进秸秆还田,对减轻农田水土侵蚀、控制秸秆焚烧污染及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