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10套同核异质(N,C,Rb,ES)品系及Cms-C胞质背景的3个杂交种(F1)为试材,对田间观测的4个病理指标的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除乳熟期病情指数外,其余3个病理指标的结果显示出C小种对C群CI亚群雄性不育胞质具有专化性侵染的特点,但在不同病理指标,不同核型之间所表现的专化性程度却有较大差别,CⅡ,CⅢ亚群胞质无专化侵染现象,(2)C小种的致病力小于T小种。  相似文献   

2.
以10套同核异质(N、C、Rb、ES)品系及Cms-C胞质背景的3个杂交种(F1)为试材.对田间观测的4个病理指标的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除乳熟期病情指数外,其余3个病理指标的结果显示出C小种对C群CI亚群雄性不育胞质具有专化性侵染的特点.但在不同病理指标、不同核型之间所表观的专化性程度却有较大差别;CⅡ、CⅢ亚群胞质无专化侵染现象.(2)C小种的致病力小于T小种.  相似文献   

3.
曹墨菊  荣廷昭 《玉米科学》2002,10(3):011-012
本研究对包括T、C、S三大组别及三个自选不育胞质G、类2、类3在内的一组玉米同核异质系进行C 小种的接种鉴定.结果表明,C小种对C组内C、ES、G、类2、类3胞质具有不同的致病力,其中C胞质最敏感,其它几种胞质相对较弱.C小种除对C胞质有致病力外,对T、S及正常胞质也有一定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4.
给几个小麦品种(系)接种禾谷类白粉病菌小麦专化型生理小种,以鉴定新的抗病基因/等位基因。用对带有已知抗病基因的不同品系反应各异的13个生理小种进行试验,发现Kolibri、Ralle及其它几个欧洲普通小麦的Mlk基因是Pm3位点的等位基因,称为Pm 3d;澳大利亚小麦老品种W150的抗病性决定于一个单基因,该基因也是Pm3的等位基因,称为Pm3e;近源品系Michigan Amber/8^*Cc携  相似文献   

5.
基于寄主范围,15种棉枯萎病菌菌株通过营养适合性、限制性碎片长度多形型和在含七叶苷培养基上显示的色素沉着区分为4个病理小种,分离菌株被分成两个主要的营养适合性组群Ⅰ、Ⅱ,包含病理小种1、2、3。据观察,限制性碎片长度多形型C为病理小种4号菌群。归为病理小种2、3、4的菌群使七叶苷琼脂变黑,而划归病理小种1的菌群的反应相反。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珍汕97不育胞质和正常胞质的稻苗与白叶枯病菌在早期的互作反应,结果表明,互作体系刚建立时,稻叶内立即产生大量的超氧阴离子(O2-),从而激发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脂肪氧合酶(LOX)活性的增高,导致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的提高。当特异性菌株Ah28接种在不育系材料(亲和组合)上,上述反应的变化幅度和产生量均小于与正常胞质的组合(非亲和组合),非专化性菌株Os14对活性氧代谢的诱导作用在两种胞质之间差异不明显。这说明不育胞质对白叶枯病较低的抗性和专化性菌株的特异致病性均与较低的活性氧代谢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给几个小麦品种(系)接种禾谷类白粉病菌小麦专化型生理小种,以鉴定新的抗病基因/等位基因。用对带有已知抗病基因的不同品系反应各异的13个生理小种进行试验,发现Kolibri、Syros、Ralle及其它几个欧洲普通小麦的Mlk基因是pm3位点上的等位基因,称为pm3d;澳大利亚小麦老品种W 150的抗病性决定于一个单基因,该基因也是pm3的等位基因,称为pm3e;近源品系 Michigan Amber/8Cc携有另一等位基因pm3f;叙利亚的一个普通小麦陆地品种的抗病性由pm1和pm3a基因共同决定;普通小麦亚种印度圆粒小麦的两个材料都具有pm3c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8.
用3个A系、3个相应B系和5个R系分别进行两套3×5个完全双列杂交,生产两种具有相同核基因型和不同胞质(一种具有T.timopheevi胞质,即A/R,另一种具有T.aestivum胞质,即B/R)的小麦杂种。试验结果表明.A/R和B/R杂种之间在籽粒灌浆特性和籽粒重量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籽粒重量杂种优势似乎主要取决于核基因型。大多数A系结的种子虽然皱瘪,但没有发现F1结的籽粒有这种现象。停滞期持续时间(D1)及直线期和成熟期平均籽粒灌浆率(即FR2和FR3)与千粒重正相关显著。大多数杂种在这些方面显示明显的双亲中值(MP)杂种优势。籽粒重量杂种优势值与MP值相关不显著.这表明小麦杂种籽粒重量杂种优势不会随MP值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密度和生理小种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黑龙江省25个市(县)的25份大豆胞囊线虫样品测定了胞囊密度,并在国际统一的鉴别寄主上 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胞囊密度最高为40.7(孙吴县),胞囊密度最低为1.0(海伦,哈尔滨万宝镇),大 多数地区胞囊密度介于20~30之间;3号生理小种仍为黑龙江省的优势生理小种,但在安达地区所采的土样中鉴 定出4号和14号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10.
大豆抗孢囊线虫病新品种选育及遗传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辽豆10号(感病)为母本,Frankling(抗病)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5年挖根鉴定和移栽选选择,选育出在疫区比对照品种增产25%以上、高抗1号、3号上种品系各5个。遗传分析表明,在辽豆10遗传背景下,北京小黑豆对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是由1个显笥基因和2个隐性基因控制的。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辽宁有1号和3号两个生理小种,吉林有1号、3号和5号三个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11.
几个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耐低磷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水培法对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进行了耐低磷能力指标鉴定,提出了利用耐低磷综合指数评价不同材料耐低磷能力的方法。结果表明,低磷胁迫对玉米幼苗形态表现、干物质积累、磷积累量及磷利用效率均有显著影响,但不同指标对不同玉米基因型的影响程度并不一致。综合指数分析结果,自交系698-3H和杂交种正红6号的综合耐低磷能力较强,分别属于磷高效利用型和高效吸收型;自交系K335和杂交种正红115的综合耐低磷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2.
12个玉米群体产量相关性状的密度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蒙群1、蒙群2、蒙群3、蒙群4、蒙A群、蒙B群、蒙C群共7个自有群体和中综5号、中综7号2个国内合成的群体以及3个加拿大引进群体C群1、C群2、C群3为供试材料研究产量相关性状的密度效应。试验设计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密度为主区,2个处理,分别为75 000、150 000株/hm2;玉米群体为副区,共12个处理。通过增密效应分析得出,在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穗长、穗粗、百粒重产量性状中,行粒数和穗长适宜作为耐密的选择指标,蒙群2、蒙群4、蒙A群、蒙B群4个群体的耐密性优于其他8个群体;在抗性性状中,倒伏率和空秆率是衡量耐密性的重要指标,蒙A群、蒙群1、蒙群4、C群1、中综7号群体的耐密性优于其余7个群体。综合产量与抗性指标,蒙A群、蒙群4适宜增密种植,蒙群1、蒙B群、蒙C群、中综7号群体可适当增密,C群2、C群3、蒙群3、蒙群2、C群1、中综5号群体不适于增密。  相似文献   

13.
不同类型玉米种子活力检测适宜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以3种不同类型(普通玉米、糯玉米、甜玉米)共6个品种的玉米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了标准发芽、电导率测定、TTC定量测定、丙二醛含量测定活力检测方法,对人工老化获得的不同类型玉米不同活力水平的种子进行了各项活力指标的测定,以确定不同类型玉米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指标和方法。结果表明:普通玉米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方法为标准发芽试验、电导率测定试验;糯玉米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方法为标准发芽试验、丙二醛含量测定试验;甜玉米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方法为标准发芽试验、电导率测定试验。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变异与动态预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1套鉴别寄主对2006~2007年采自吉林省7个地区100份玉米大斑病病菌分离物的致病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15个类型的生理小种:0、1、2、3、12、13、1N、23、2N、3N、12N、13N、123N、123、23N;吉林省玉米大斑病菌的小种组成十分复杂,在中晚熟玉米产区已没有明确优势小种的存在;1号生理小种虽然是主要小种类群,但所占比例仅为18%,并且出现了能够克服4个抗性基因的强毒力小种。不同玉米熟区的大斑病生理小种的分布与种间变异频率也趋于复杂。  相似文献   

15.
热带玉米Suwan群体的遗传特性及育种潜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玉米Suwan 1、Suwan 3和Suwan 5群体的植物形态学农艺性状特征特性调查与玉米Suwan 1群体的遗传潜势研究,对玉米Suwan 1、Suwan 3和Suwan 5群体的遗传特征特性和Suwan 1群体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热带玉米Suwan 1群体的综合性状包括育种产量潜力、基因加性效应积累等方面优于Suwan 3和Suwan 5群体;基于导入玉米Suwan 1群体后的杂种优势模式及产量表现,根据贵阳市两年田间产量鉴定结果发现,将Luda Red cob/Suwan 1类群合并的新种质与PB类群的平均产量最高。根据Suwan 1种质导入我国5大玉米类群后顶交种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组型,经过2年多点的田间试验鉴定得出强杂种优势组型PB×Luda Red cob/Suwan 1、CIMMYT×Reid/Suwan 1、CIMMYT×Luda Red cob/Suwan 1和PB×Reid/Suwan 1。同一地点不同年际间田间试验鉴定,试验点次较少,有必要对优良热带玉米Suwan 1群体的遗传潜势及种质改良利用等进行深入的、更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同浓度NaCl(30、60、90、120、150、180 mmol/L)对富农1号玉米种子进行盐胁迫处理,测定其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的增加,玉米幼苗的苗高、根长和根冠比都明显下降,当NaCl浓度增加到180 mmol/L时,幼苗基本枯死。幼苗叶片中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上升,且高浓度下上升幅度大于低浓度,60~90 mmol/L NaCl浓度是该玉米品种的耐盐临界点。  相似文献   

17.
氮、钾不同营养水平对春玉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氮、钾不同营养水平对春玉米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氮代谢指标(可溶性蛋白、硝酸还原酶、谷氨酸脱氢酶)在整个生育时期内呈单峰曲线变化,即从苗期开始逐渐增加,达到高峰后又呈下降趋势,成熟期最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抽雄吐丝期达到最高峰,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在大喇叭口时期达到最高。各生育时期,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表现为随氮、钾营养水平的提高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表明适宜氮、钾肥用量可以增加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提高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酸脱氢酶活性,过量施用氮、钾肥反而会使其含量或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18.
刘桂鹏  贺婷  王国骄  李建东 《玉米科学》2016,24(2):115-119,128
运用高光谱探测技术,获取不同密度下两个不同品种春玉米冠层不同时期的光谱特征反射参数,对高光谱原始反射率、反射率对数、反射率一阶导数、反射率二阶导数以及DVI、RVI、NDVI、SAVI 4种植被指数与玉米的LAI和FPAR进行相关分析,并建立两者之间的预测方程,通过对模型检验选出最佳预测模型。研究表明,一阶导数和4种植被指数都能很好地预测LAI和FPAR,其中,对LAI预测最好的是利用光谱一阶导数建立的指数函数模型,对FPAR预测最好的是利用NDVI建立的二次多项式模型。851 nm处的一阶导数对玉米的整个时期变化都比较敏感,LAI的最佳预测模型在玉米的整个时期都具有较好的预测性;855、758 nm波段组合的NDVI对FPAR的变化比较敏感,但当FPAR较大时,模型对其预测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9.
不同基因型玉米自交系的抗旱性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通过田间直接鉴定,采用模糊函数法,以抗旱隶属度、产量抗旱系数和抗旱指数为评价参数,分析各性状与参数间的关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选择出有效的评价参数和指标,对各自交系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导致玉米自交系的散粉至吐丝期间隔增加,光合叶面积减少,株高和穗位高降低,茎秆变细,穗短小,秃尖多,穗粒数少,粒重轻,最终导致产量下降。不同基因型间因抗旱性差异而所受影响明显不同,各自交系抗旱性强弱与干旱条件下的性状表现有较大关系,其中79-1E、交51、苏1-1和18599的抗旱性较好。各评价参数中,以产量抗旱指数和抗旱隶属度与干旱条件下各性状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抗旱指数、抗旱隶属度、产量和叶面积是抗旱性综合评价最有效的参数和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