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盆景艺术历史悠久,始于唐代,盛于明清,是我国盆景艺术发源地之一。南京是文化古城,六朝古都,南京盆景早在六朝时期已具相当盛况,连日本人都承认他们的盆景创作深刻地受到六朝思想风尚的影响。但是,南京盆景发展很慢,还未成为独立的流派。近几年来,南京市建委、市园林局,根据南京的特点,提出了金陵盆景创派艺术标准:吸取古老丰富  相似文献   

2.
盆景——顾名思义,是用盆作栽体,养植经艺术加工后成观赏性植物的泛称。一树二盆三几架,好的盆景作品离不开合适的配盆,不同的地方流派和使用习惯,对盆都有不同的爱好和要求,因而促进了各式盆景用盆的创作发展,各式形状多种规格、材质的盆景盆使盆景人士在创作时能因景因势选用,丰富了盆景的艺术内涵。盆景创作高手对用盆相当考究,个别配盆还专门量身订造,以提升盆  相似文献   

3.
盆景艺术始于唐代,盛于明清,先后形成了许多风格流派。遗憾的是,直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有关“金陵盆景”的历史记载。记得在莫愁湖公园修复开放之日(1960年春节),曾在该园胜棋楼上举办“苏、扬州盆景邀请展览”。当时我奉苏州园林管理处之命,带了50盆苏州盆景到南京展览。同年七月一日,为准备迎接党的四十大庆,江苏省城市建设厅和江苏省园  相似文献   

4.
读《诗入景中,意在盆外——盆景作品的题名点景》(见贵刊89、8)一文很有启发。一盆优秀的盆景作品,就应达到“诗入景中,意在盆外”,“景中寓诗,诗中有景,诗外有诗,景外有景”的艺术效果。这也是我创作盆景《鹤引诗情到碧霄》的苦苦追求。《鹤引诗情到碧霄》是以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南京地区的许多专业和业余树桩盆景制作者,都在努力探索具有南京风格的金陵树桩盆景。要创立金陵树桩盆景之艺术风格,我们首先要继承金陵画派“密笔短皴、积墨重渲”的画理。其次在加工形式上要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力求“平中见奇”、“拙中寓巧”的传统风格,反对矫揉造作,削足适履;要师法自然,追求奔放、飘逸、古拙、清新,从而达到苍劲自然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花木协会首届盆景展览不久前在常州展出。江苏盆景艺术历史悠久,是我国盆景艺术的发源地之一。近年来,花木生产已从单一的苗木经营,逐步发展到盆景栽培制作。1985年全省盆景树桩销售额比1984年增长近一倍。盆展中,有老干虬枝、清秀古雅的苏派盆景;有“一寸三弯”造型平整的扬派盆景;有继承金陵画派,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在常熟紫园盆景艺术公司的盆景基地,发现龟甲冬青小树苗上结了许多美丽的小果,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但是这种小树培植在一般的盆里,只具有盆栽的自然美而没有艺术美。于是我从教学和艺术理论研究出发,构思创作了一盆“丛林式”盆景,题名《金色年华》(见上图)。作品完成后,请常熟著名的盆景老艺人李三男,盆景艺术家傅翔云、吉佩龙和盆景摄影家周原以及学生们观赏,大家都说比原来种在普通盆里要好看多了。  相似文献   

8.
盆里功夫与盆外功夫是盆艺爱好者必修的两门基本功,两者互相作为,不可或缺。盆里功夫是盆景造型的基本保障,如果缺乏扎实的造型功底(包括树木的培植和盆景的造型布局、蟠扎裁剪等技法),难以创作出精美的盆艺佳作。倘若不具备丰富的学识和较高的艺术修养,所作的盆景必定欠缺深刻的意蕴内涵和艺术感染力,成为虚有其表的“呆美人”。  相似文献   

9.
梁园是台州一盆景大户梁景善的园子,因主人姓梁,又生性好交朋友,故取“良缘”谐音,希望和业内人士“喜结良缘”,共同探讨盆景艺术。 梁园坐落在浙江台州路桥迎宾大道机场门口,占地40多亩,虽然建成仅四五年,但在主人的精心营造下显得别有生机和艺术品味。大多盆景创作者喜欢以松、柏为主材,而梁先生却别具一格,选择了梅花。梅花盆景是大自然中梅的神韵和高格的艺术浓缩,也是比较难制作的一类盆景,但在梁先生的潜心研究、精心制作下,创作了500多盆梅花盆景。  相似文献   

10.
传统盆景的主要素材是树(植物)石、土、盆,而以树(植物)为其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即是山水盆景也离不开植物。没有生境,就不能成为盆景。这是盆景创作的一条重要原则。所以离开植物,否定“盆栽”这位主角,艺术造型再好,也只能是别种艺术品。例如把《鹬蚌相争》、《朽木长江万里图》、(以塑料代植物)贡石(古龙石)、等等没有生境的东西称为盆景艺  相似文献   

11.
中国盆景艺术大师、通派盆景代表人物朱宝祥先生,在盆景艺术领域辛勤耕耘了近70个春秋。近20年来,朱宝祥创作出了《听涛》、《金蛇狂舞》等百余盆盆景杰作。这些作品有的被选入画册,有的被选入年历的封面。在1990年大阪国际花卉博览会上,朱宝祥的两盆小叶罗汉松《巍然屹立》、《源远流长》均获银质奖,并把南通盆景推上了国际舞台。  相似文献   

12.
壮哉,神女峰     
山石盆景创作一直沿袭“丈山尺树寸马分人”的比例,以使盆内景物之间互相谐调,从而达到“自然缩影”的艺术境界。而《神女峰》(《中国花卉盆景》90年1期插四)一作则突破了这传统原则,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神女峰的雄奇、俊秀,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壮哉,神女峰。  相似文献   

13.
去年6月,在日本大阪举行第六届国际花卉博览会上,中国江苏如皋绿园盆景艺术家花汉民创作的一盆《饱览人间春色》,一举夺得两项金奖:国际金奖和博览会最高荣誉奖——国际优秀金奖,这是迄今为止亚洲地区在盆景创作方面获得的最高荣誉。这盆盆景为什么能获得如此殊荣?许多行家认为,这的确是一盆气度不凡、举世稀少的艺术佳作。  相似文献   

14.
《中国花卉园艺》2018,(23):16-16
江苏省盆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崇尚自然为本,造型千姿百态。经各地历代盆艺匠师的持续传承与创新,利用各地域、文化及材料选择上的差异,各地盆景制作艺术独具风格。除传统的苏派、扬派、通派外,还涌现出南京的金陵盆景、连云港的苍捂树木盆景、徐州的果树盆景、靖江的山水盆景、扬州的水旱盆景和南通的微型盆景等现代艺术流派。  相似文献   

15.
《林冲夜奔》的初作,刊于《中国花卉盆景》1987年第三期。事隔一年零四个月,又发表了修改作。两相比较,足见作者在追求艺术中的苦心。但以修改作图版视之,似乎在盆景的背后,衬有一幅明月当空的挂图,对此,发点议论。一、盆景艺术不同于戏剧舞台。戏剧舞台可以借助布景来言明天时,地利,渲染情节,烘托气氛,显示出舞台美术特有的功能。盆景之所以是盆景,顾名思义即盆中之景,以盆外之景来补充盆内之景,实非盆景之本义。二、“林冲夜奔”是《水浒》中“林教头风雪山  相似文献   

16.
盆景为我国独特的传统艺术。人们之所以称之谓“无声的诗”、“立体的画”,缘由盆景在美感上与诗、画存在着内在联系。当今,我国盆景艺术日益兴盛,笔者鉴赏以观代盆最实例和《中国花卉盆景》历年来所发表的艺术作品,仿唐司徒圣表和清黄钺之例,归纳为《盆景二十四品》。但限于艺术修养,谬误之处,幸希博雅正是!  相似文献   

17.
这盆《春江水暖》山水盆景,是我受苏轼《惠崇春江晓景》中“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诗意启示所创作。为了突出“春”和“暧”的气氛,特意在山上种了较多的苔藓,选用流行的茶镜玻璃粘合成盆。茶镜能有效地减去普通镜的浮光,增强春水的“暖”意,从而使作品的表象  相似文献   

18.
秦翥翊     
秦翥翊,1947年7月生于广西阳朔,1966年开始从事园艺工作,1970年起迷上了盆景艺术。由于他长期生活在“山水甲天下”的漓江之滨,自然资源丰富,景色优美,为他创作独特的山水盆景奠定了基础。他常常不辞辛劳,遍访名山,有时冒着生命危险,进深岩,攀高峰,漫山遍野地寻找制作盆景的素材,甚至忍饥受饿、风餐露宿也在所不辞。为了创作出具有美妙意境的作品,他除了向大自然学习外,还深入研究古典文学及绘画艺术中的各种构图章法,著有《盆景漫笔》。此文由中国新闻社采用后,先后被香港《文汇报》、《大公报》转载。1978年,在首届全国盆景艺术展览中,他的作品《轻舟已过万重山》被作为佳作  相似文献   

19.
新观察     
1北京市盆景协会推出“建会20年成果简介”展:在北京北海公园举办的这次盆景及赏石展汇集了协会成员20年来在盆景及赏石艺术方面有创意的诸多名作,其中有于锡昭的小菊盆景、刘宗仁的燕山石山石盆景、周杨祁派的京桩盆景及早期在全国大展中获奖的罗维佳的作品《南国情》等。展示了北京盆协——盆景素材乡土化、造型技法多样化和产学研究一体化的发展路线。20年来,北京盆协在全国性活动中获金银奖项15项,培养并造就了北  相似文献   

20.
盆景的表现力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课题。认为“以往(的盆景)只能表现秀山丽水,花香果艳”,主张盆景与“微雕”结盟,更有主张与戏剧的道具、人物结盟者。据说,这样可以“极大地丰富自己的表现力。”讨论这个问题,只能从盆景的本质特征说起。盆景是以盆为“纸”、以树石为“绘”,通过艺术处理和精心培育,以自然风貌集中而典型地表现生活的艺术。特定的盆、自然的石、有生命的树是盆景的主要物化手段,也是盆景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艺术门类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