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卓少玲 《绿色科技》2021,(24):65-69
以永泰县十三五期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永泰县环境空气质量总体状况、臭氧的时间分布特征、气象影响因素及超标日的原因,并运用了 SPSS软件分析了臭氧与其它污染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永泰县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率在99.7%以上,臭氧取代颗粒物成为影响永泰县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因素;臭氧日最大8...  相似文献   

2.
基于福建省8个县抽样调查392个有效样本数据,通过分析农户行为及农户林地资源流转行为,探讨了林地资源流转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福建省农户林地资源流转行为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年龄、农户受教育年限、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成员是否担任村干部、家庭非农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耕地面积、林地面积、林改政策满意程度、获取采伐指标容易程度、林权流转满意程度对林地资源流转有不同程度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农户年龄越大,受教育年限越低,家庭劳动力越少,发生林地流转概率越小.相反,受教育程度高对林改政策满意程度高,林地流转更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森林林火行为的概念、研究的意义,分析、总结了森林火行为影响因素,可归纳为可燃物、地形、气象条件和人为措施等,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不仅对单个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还要深入研究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耦合机制等,并进行长期的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4.
廖文梅  张广来  孔凡斌 《林业科学》2016,52(11):148-156
[目的] 明确农户林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为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我国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及支持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我国8省(区)集体林区的1 413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 模型,实证分析集体林区农户林业社会化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75.26%的农户对林业社会化服务需求意愿十分迫切。在影响农户林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因素中,农户是否加入林业合作组织、是否接受服务收费、是否经历相应的困境和当地是否提供相应服务等诱导因素显著影响农户6类林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结论] 农户对林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主要发生在生产和销售2个环节;提高林业社会化服务的有效供给水平可以显著激发农户林业社会化服务需求意愿;林业专业合作社在林业社会化服务功能上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服务收费对农户林业社会化服务需求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基于以上结论,得到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森林健康是近10年国际上提出的森林经营管理的新理念。在阐述森林健康内涵的基础上,提出森林健康具有生产力水平高、恢复能力强、多样性程度高、生态过程畅通和尺度等特征,并提出了影响森林健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运用图表法、地理集中指数、相关性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四川省骑行赛事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时间层面,四川省有82.98% 的骑行赛事举办选择在周末,3月、4月、11月是骑行赛事举办的高峰期,春季和秋季是骑行赛事举办的旺季;在空间层面,四川省举办的骑行赛事空间分布不均,成都是骑行赛事举办的热点区....  相似文献   

7.
以嘉陵江广元段清风峡断面水质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文献法、统计法对清风峡2007—2017年河流水体pH值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其变化的成因及影响结果.(1)清风峡pH值年际变化较小,常年维持在8.21上下波动,水体呈微碱性,总体呈下降趋势.(2)在季节变化上,pH值冬春季节高于夏秋季节,pH均值为春季(8.29...  相似文献   

8.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作为植物生长代谢中的重要供能物质,其浓度和含量可以反映植物的整体碳供给;NSC的动态变化表征植物碳的分配机制及环境适应策略。本文从时间变化、空间变化、林分结构和器官分配等方面综述目前国内外林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分布特征的研究进展,总结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影响因素,阐述分析林木碳代谢和生长作用机制,并从研究尺度、研究方法等方面对未来开展林木NSC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探明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异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地区乡村振兴、村庄规划等提供依据。采用平均最近邻、空间热点探测、核密度分析和空间可达性测度方法对道真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异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道真县农村居民点ANN值为0.45,属于集聚分布模式,面积分布以较小面积分布为主,占比达46.74%,整体密度高,为13.49个/km2,且呈现明显的河谷集聚特征;(2)地形和区位因素均对道真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产生影响,主要分布在高程700~1000 m、地形起伏度200~400 m、坡度大于25°,且交通、水域可达性分别在30、30~60 min的区域内。针对研究区农村居民点主要以小面积为主,且主要分布于坡度大于25°的区域,提出了建议:在村庄规划中,规划引导居民在地势平坦的区域集中建房。  相似文献   

10.
薛彩霞  姚顺波  于金娜 《林业科学》2013,49(12):136-146
以四川省雅安市3县的246户农户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影响农户经营非木质林产品行为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外部环境特征对农户经营非木质林产品行为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林地禀赋特征,农户家庭特征的影响最小;外部环境特征的测量变量中,农户对政府扶持林业经济发展政策的了解程度、外部培训、农户间的影响、经营林地的机会成本对农户经营非木质林产品的行为均有显著影响;林地禀赋特征的测量变量中,林地的细碎化程度、肥沃程度、离家距离影响显著;林业收入占农户家庭总收入的比例是农户家庭特征测量变量中最显著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解析木材料的研究,得出树木生长的拟合经验方程,即以年生长为变量、以时间和年降水量为自变量的函数,通过对函数的求导等数学运算,得出通过时间要素影响的剔除,来研究降水对树木长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灵长类动物每天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它们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维持其生存的各种行为活动。然而,灵长类的某些行为活动只有在特定的生态环境和气温条件下才能发生,研究环境因子对灵长类动物时间分配的影响,不仅能够推断环境、气候变化条件下灵长类动物行为的改变,甚至能够推断其生物地理分布。本文总结了环境因素对灵长类行为活动时间分配的作用规律,为评估气候变化对灵长类动物行为活动,甚至种群分布与扩散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9年在浙江省临安市、安吉县8个行政村抽取的222户农户调查数据,从流转规模、流转途径、流转的来源与去向、流转的动因、流转的约束条件等方面分析农户林地流转行为特征.运用交叉分组统计方法对影响农户林地流转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户主较年轻的农户是林地流转的主要供给者,户主年龄为40~60岁的农户是林地流转的主要需求者;林地流入趋向于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文化程度高的农户则趋向于流出林地;村干部是林地流转市场主要的参与者;林地流转的方向是由农业劳动力数量少的农户流向农业劳动力数量多的农户;有自营工商业或有成员在机关、事业单位上班的农户流出林地的比例较高;林地流转的农户大多家庭收入水平较高;非农化程度较高的农户是林地流转市场的主要供给者,非农化程度较低的农户则是主要的需求者.  相似文献   

14.
核算了我国31个省区旅游住宿碳排放量,并分析了其时空动态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该碳排放在2000~2003、2004~2006及2007~2010年间分别经历了起伏、线性与起伏3个增长阶段。两次起伏可能是由于"非典"疫情及金融危机的影响作用。2分省区看,北京总量和人均量均最大,表明其旅游住宿资源开发最为齐备,未来可开发的空间相对较小。同样地,海南、广东和上海也较小。但海南的碳排放强度总最大,表明其经济增长对旅游业依赖性最大。相反地,北京经济增长越来越不依赖旅游业发展。碳排放密度则西北小,东南大,呈现类"胡焕庸线"特征。3影响因素按大小可依次排序为:交通活动、研发活动、电信配套设施建设活动、宏观经济活动、城镇化建设活动、教育活动、传媒活动、医疗卫生活动及人口增长活动。据此,提出了一些降低旅游住宿碳排放的对策建议供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结合气象数据,对2000—2018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根河林区雷击火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为该地区雷击火的监测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2000—2018年间,6~8月的雷击火频数占全年雷击火总频数的79.03%,过火面积占全年过火总面积的92.96%。7月份的雷击火频数及过火面积远小于6月和8月,而平均降水量与平均相对湿度明显高于6月和8月,降水增多显著抑制了雷击火的发生和发展。(2)通过分析不同年份根河林区各林场的雷击火分布,发现好里堡林场的雷击火频数明显高于其他林场,并且集中发生在干旱年,而其他林场的雷击火数量受干旱年影响较小。(3)经过各气象因子与雷击火特征的相关分析,发现对雷击火频数与过火面积影响最大的3个气象因子分别是月均气温、月均相对湿度和月均降水量,其余气象因子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森林公园以其良好的资源优势成为更多游客的选择。利用百度指数平台获得的各类搜索指数,研究了搜索指数与森林公园客流量的相关性以及森林公园客流量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森林公园客流量及搜索指数存在耦合性;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估测了包括搜索指数在内的主要因素对各地区森林公园游客量的影响,发现对森林公园客流量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是GDP及森林公园资源丰度,可见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森林公园自身资源条件越好的地区,其森林公园客流量越大;通过对百度指数和森林公园客流量分析,发现两者的相关性在游客输出地区和输入地区呈现明显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有助于指导各地区森林公园发展规划和森林公园经营单位经营决策。  相似文献   

17.
影响造林密度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 5个方面分析了造林密度与林种、树种、立地条件、栽培技术等之间的关系 ,因为这些关系是影响造林密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马红磊 《绿色科技》2012,(7):183-184
指出了环境监测是一项复杂、系统性的工程,在监测过程中应考虑测试系统和环境、分析方法和操作者素质等这些容易被人忽略的因素,分析了其中应注意的细节,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用信息和提高监测的精确度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高岚  徐冬梅 《林业科学》2018,54(7):137-145
[目的]基于林地市场上的\"不规范\"行为、行政介入的强制性规模集中行为以及林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存在较大差异的现实背景,以意愿与行为一致视角,细分样本数据,研究个体禀赋与认知对农户林地流转行为的影响,为促进林地有序、规范流转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筛除\"无意愿有行为\"(被迫契约行为)、\"保持行为发生在5年之内\"(避免数据时滞误差较大)以及对研究存在干扰的其他相关数据,采用二元离散Logistic模型分别针对\"无意愿无行为\"和\"有意愿无行为\"2组参照数据建立4个模型,厘清个体禀赋与认知对农户参与林地流转行为和意愿转化契约行为的影响。[结果]有林地转入行为的农户集中在人均收入较高、非农收入较低、偏向主营用材林、林地经营积极性较高及林地流转认可度较高的样本中;有林地转出行为的农户集中在人均收入较高、脱离务农程度较严重、林地面积较多、林地细碎化程度较小、偏向主营用材林、林地经营积极性较强、感知林地经营风险下降较多及林地流转认可度较高的样本中。一般来讲,已发生林地转入契约明显比有意愿但未实现契约的农户文化程度高、家庭人均收入高、非农收入占比高、林地面积多、偏向主营用材林以及感知林地经营风险严重;而已发生林地转出契约行为的农户明显比有意愿但未实现契约的农户年龄大、林地面积多、林地细碎化程度小、林地经营积极性低以及感知林地经营风险严重。[结论]家庭资本是影响农户林地流转契约行为成功的关键因素;影响农户转入林地的因素有家庭人均收入、非农收入、主营林种、林地经营积极性和林地流转认知;影响农户转出林地的因素有家庭人均收入、林地面积、从事职业、林地细碎化程度、主营林种、林地经营积极性、林地经营风险感知和林地流转认知;农户转入林地的契约行为受政治资源、家庭资本等体现农户行为能力因素的制约,而转出林地的契约行为受资源禀赋(规模小、细碎化等)约束;且有意愿与实际契约行为差异较大,行政介入促进林地市场配置实现林地资源有效集中的比例较大。健全制度体系、把握行政介入尺度、发挥政府职能、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建设能够有效提高林地流转的契约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