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茶细蛾幼虫主要分布在芽下一、二叶上(占76.06%~93.46%).本文应用多种聚集度指标测定结果表明,该虫幼虫在一切密度下都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份为个体群,且聚集程度随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加.聚集原因由成虫选择嫩叶产卵、幼虫的习性和茶园环境中任一因子引起的.应用Iwao的抽样模型建立了茶细蛾幼虫的田间理论抽样数公式:N=1/D2(1.7958/m+0.3107),给出了不同密度下、不同误差要求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2.
韩宝瑜  李增智 《茶叶》1997,23(1):36-38
茶袋蛾为茶树和马尾松等的1种重要害虫。其在马尾松林间的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疏松的个体群,个体群内个体的分布是随机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应用5种聚集度指数和2种回归方法,对荔枝尖细蛾幼虫的空间格局和抽样技术进行研究。所有指标表明,荔枝尖细蛾幼虫在田间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收。在空间格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论抽样数,并通过不同抽样方式的精度比较,得出平行线抽样方式最佳。  相似文献   

4.
茶细蛾幼虫主要分布在芽下一、二叶上(占76.06%-93.46%)。本文应用多种聚集度指标测定结果表明,该虫幼虫在一切密度下都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份为个体群,且聚集程度随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加。聚集原因由成虫选择嫩叶产卵、幼虫的习性和茶园环境中任一因子引起的。应用Iwao的抽样模型建立了茶细蛾幼虫的田间理论抽样数公式:N=1/D^2(1.7958/m 0.3107),给出了不同密度下、不同误差要求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5.
茶梢蛾(ParametriotestheaeKusnetzov)属鳞翅目尖翅蛾科,是我省茶树主要钻蛀性害虫之一,以幼虫钻蛀为害嫩梢,被害梢中空枯死,新叶变色、干落,蛀孔处粗大易断。近年来该虫在我校茶园与福安“五·四”茶场大面积发生为害。为了摸清虫情,探明其幼虫在茶园中的空间分布型,以便提高测报水平和寻求有效的防治途径。笔者于1992-1993年4月对该虫在茶园的空间分布型进行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一、调查和分析方法(一)调查方法1992~1993年4月在福安“五·四”茶场与本校茶园先后对福云6号、铁观音、毛蟹、梅占、福鼎大毫等品种茶…  相似文献   

6.
我国茶树蓑蛾区系与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汉鹄  韩宝瑜 《茶叶科学》1997,17(2):171-176
我国茶树蓑蛾类害虫已达11属20种。除雄蛾外,其它虫态终生负囊,聚集发生,形成“危害中心,常致局部茶丛受害光秃。常见种大都一年发生1代,只茶蓑蛾与茶小蓑蛾一年2代。多以非老熟幼虫越冬,仅大蓑蛾以老熟幼虫、黑肩蓑蛾以卵越冬。非老熟幼虫早春复苏早而贪食,常造成冬芽殆尽,春茶局部绝收。气候雨湿和天敌可对蓑蛾产生明显的自然控制。文中还就其地理分布、形态鉴别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在田间调查的基础上,运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分析法及Talor幂指数法对茶跗线螨在茶园中的空间分布型、理论抽样数技术进行研究,同时根据1wao的理论抽样数模型确定了茶跗线螨的最适理论抽样数。结果表明:茶跗线螨在茶园中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个体群在茶园中呈聚集分布。同时其聚集程度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强。根据各项聚集度指标得出茶跗线螨田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公式为:N=t2/D2(12.557/m+0.340).本研究结果为茶园茶跗线螨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Iwao直线回归方程和Taylor幂法则,结合3种常用聚集度指标,对香蕉园斜纹夜蛾低龄(1~2龄)、中龄(3~4龄)和高龄(5~6龄)3个龄期幼虫进行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香蕉园斜纹夜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与幼虫龄期密切相关,且随着虫龄的增长,其聚集强度逐渐减弱;1~4龄幼虫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个体间相互吸引,其聚集强度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5~6龄幼虫空间分布型由聚集分布逐渐趋向于均匀分布,且个体间存在相互排斥。在此基础上,以中龄幼虫为依据,建立了香蕉园斜纹夜蛾幼虫的最适理论抽样公式n=(t2/D2)(1.978/m+3.5119)和最佳序贯抽样公式$T(n) = n{m_0} \pm 1.96\sqrt {n(1.978{m_0} + 3.5119m_0^2}$。  相似文献   

9.
茶梢蛾(Paramelriotes theae Kusnetzov)属鳞翅目尖翅蛾科,是我省茶树主要钻蛀性害虫之一.它以幼虫钻蛀为害嫩梢,被害梢中空枯死,新叶变色、干落,蛀孔处粗大易断.近年来该虫在我校茶园与福安“五·四”茶场大面积发生为害.为了摸清虫情,探明其幼虫在茶园中的空间分布型,以便提高测报水平和寻求有效的防治途  相似文献   

10.
以黄棪为对照品种,对引种的茗科1号、台茶12号、白毛2号、鸿雁12号和鸿雁9号等5个乌龙茶树新品种进行品比,并综合分析各品种的抗逆性、适应性、生长势、抗虫害能力、物候期、鲜叶产量和成品乌龙茶品质的差异。提出在安溪祥华、西坪等铁观音主产乡(镇)适当引种茗科1号;在安溪虎邱、官桥、蓬莱、湖上等地选用台茶12号或鸿雁12号进行品种搭配,以解决茶树品种结构单一的问题,提高茶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王文建 《福建茶叶》2011,33(4):18-26
2004年至2009年,安溪县茶叶科学研究所承担了由广东省农科院茶叶所选育的白毛2号、鸿雁1号、鸿雁7号、鸿雁9号、鸿睚12号等5个乌龙茶品种的区域试验工作,按照《第三轮第—批全国茶树品种区试实施方案》要求,在同一—的条件下,以国家级茶衬良种黄旦(GS13008-1985)为对照品种,全面鉴定比较分析各个乌龙茶品种的成...  相似文献   

12.
茶丽纹象甲幼虫、蛹茶园分布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丽纹象甲(Mylloeerinus aufoline alus Voss)是为害茶树的一种主要害虫,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湖南、云南、福建等省茶区。近年来在福建部分茶区春夏茶为害严重。有关该虫的发生与防治研究已见许多报道,对该虫的空间分布型,朱俊庆(1988年)报导其成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而对其幼虫、蛹的田间分布型来见报导。为此,本文通过对土中幼虫、蛹的调查研究,试图分析其在土壤中的分布规律,为预测预报和防治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频次分布X~2检验法、Taylor幂指数法、Iwao回归法以及七种聚集度指标等分析了油菜潜叶蝇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油菜潜叶蝇幼虫的田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以个体群形式存在;聚集的原因主要是自身行为的结果;采用Iwao理论抽样数模式,得到了该虫的理论抽样数模式和序贯抽样模式。  相似文献   

14.
茶枝镰蛾(Casmara patrona Meyrick)又名茶蛀梗虫,也称茶枝蛀蛾、茶蛀心虫以及茶钻心虫等,属鳞翅目织叶蛾科,以幼虫钻蛀茶树枝干为害。该害虫在浙江临安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为茶树偶发性次要害虫,一般年份均轻发生或局部地块零星发生。然而,虫口的逐年累积也会导致严重发生。例如1988年横畈茶场185亩茶园中茶枝镰蛾普遍发生,春茶期间剪下茶枝镰蛾虫枝就有4300多公斤。本文对该虫的为害症状、重发生成因和防治措施作一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金萱茶树品种是台湾选育的良种,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广东引种。河源市是较早引种该品种的地区之一,现全市金萱茶园面积近5000亩,主要分布在紫金(约3000亩)、东源(约1500亩)、连平(约500亩)等地,已投产的总产量有180吨。产品主要有紫金的“武顿山”牌金萱乌龙茶、金萱绿茶、金萱三色茶、“龙皇嶂”牌高档绿茶及东源“萱湖”牌仙湖茶。  相似文献   

16.
伍贵方 《中国马铃薯》2002,16(3):146-147
潜叶蝇是危害秋马铃薯苗期的重要害虫之一。用lwao(?)=α+β(?),Taylor幂法则S2=α(?)b及各种聚集度指标,分析研究潜叶蝇在秋马铃薯苗上的空间格局,明确其为聚集分布,在田间以个体群存在,个体群为聚集分布,个体群内个体的分布为均匀的;同时分析了其聚集原因,在此基础上采用了Iwao法和Taylor幂法得出理论抽样数据模型。  相似文献   

17.
麦长管蚜种群时空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小麦蚜虫防治提供依据,应用聚集度指标有关参数,分析了麦长管蚜种群在麦田中的空间格局和时间动态。结果表明,麦长管蚜在麦田中的分布属聚集分布,并以个体群疏松形式存在.个体间相互随机吸引,个体群间是聚集的。应用模糊聚类方法,将种群按时间动态分为8个状态集,初盛期(A3)是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18.
褐蓑蛾Mahasena colona Sonan属鳞翅目蓑蛾科,以前报道主要分布于淮河以南各茶区。笔者自1984年起对该虫在山东的发生情况进行研究。褐蓑蛾在山东每年发生一代,以七龄幼虫在茶树基部附近群聚越冬;雌性幼虫共9龄,雄性幼虫共9~10龄,其越冬死亡率为28.5~39.5%,平均产卵量  相似文献   

19.
茶苗供应     
正邵武市进士茶树良种推广专业合作社,连续专业技术繁育茶苗22年,是福建省优质茶苗基地之一。今年提供优质茶苗有:黄观音、金萱(台茶12)、黄玫瑰、金观音、肉桂、梅占等国家级高香型品种。另有良种茶树扦插穗条销售。联系人:廖春辉(农艺师)手机:13960627196  相似文献   

20.
黑刺粉虱空间格局与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韩宝瑜  张汉鹄 《茶叶》1991,17(4):21-24
本文论述了黑刺粉虱的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但具较强的密度依赖性,极高密度下则表现为均匀分布。常用的几种抽样方法以棋盘式最佳。其种群数量在茶树自上而下的垂直分布具很强的层次性。大量虫口位于茶丛中、下层,仅下层占近70%。上、中、下层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各层虫量(x)与整株虫量(y)呈极显著的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