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12月8日,董浜镇养蜂协会在徐市科普中心召开的学术交流暨协会成立五周年纪念会上传出消息:董浜镇常年活跃着一支有20多位老年人组成的养蜂专业队伍,年龄最大的旗杆村蜂农 相似文献
2.
杜林凯同志是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乡高铺村人,年近七旬,有48年的养蜂历史了。过去给国营、集体养过蜂,1984年自己办起了家庭养蜂场。现在蜂群发展到140群,成为全区第一个养蜂专业大户,跨入全市家庭养百群蜂的行列,连续三年养蜂收入超万元。1987年,生产蜂蜜9500公斤,蜂王浆50公斤,养蜂收入3万元,名列区、市养蜂户之首。老杜勤劳养蜂使家庭富裕起来,盖起新房,购买了洗衣机、电冰箱、彩电等高档家用电器,摩托车成为寻找蜜源、了解养蜂信息和联养系蜂业务的得力工具。前年秋天,波兰养蜂专家参观了老杜的家庭养蜂,表示赞赏。1965年,生产队的养蜂由于管理不善,从70群减少到17群,连年亏损,群众对养蜂有意见,干部 相似文献
3.
前段时间,颜志立先生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不少老照片.其中,有一些是1990年7月农业部在黑龙江省虎林县举办"全国养蜂管理讲习班"的照片.时隔30周年,看着这些老照片,笔者心中无比感慨,当年农业部畜牧兽医司在虎林举办学习班的情景历历在目,同时也勾起笔者深深的回忆. 相似文献
4.
正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南部的幽谷深山之中,有一个风景秀丽,景色迷人的小山村。因为蜜蜂,远近闻名;因为蜜蜂,村民富裕;因为蜜蜂,许许多多的外地人,走进这片美丽而又神奇的土地。它,就是被业界称为"赣南养蜂第一村"的杨雅。2017年1月15,笔者随同赣州市养蜂学会常务理事长谢明山先生,专程来到杨雅考察。杨雅村距大埠乡有15 km,我们溯着桃江支流杨西河而上,沿着弯曲的村道,逶迤前进。道路两旁,皆山岭葱茏。山岭脚下,偶有数栋房屋和菜地点缀其间。由于地处大山深处,路上行人很少,远远望去, 相似文献
5.
6.
7.
8.
9.
正在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铁石口镇的崇山峻岭之间,有一位青年养蜂大户,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谢祝清。谢祝清蜂友现有蜂群200余群,中意蜂都养。其中,中蜂150多群,小转地饲养。养蜂纯收入近十万元。我通过蜂场实地调查发现,谢祝清蜂友饲养的中蜂,竟然没有保温板,令我耳目一新。我仔细询问,谢祝清告诉我在赣南的温暖季节(3月10日至11月10日),他的中蜂群,无论群势大小,一律不放保温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之所以提出绿色环保养蜂法,是因为自从三鹿奶粉事件之后,人们不仅对奶制品行业,而且对整个食品行业都忧心忡忡了,大有风声鹤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在“数控养蜂法”学习班结业式上的讲话杨多福各位蜂友们:历时15天,首届“数控养蜂法学习班”现在圆满结束了!在这里,让我代表学习班的全体蜂友们,向为办好这届学习班而努力操劳的虎林县养蜂公司的全体职工,表示衷心地感谢!向对学习班多次采访报道的虎林县电视台... 相似文献
15.
16.
认识刘洪益的人,无不为他精湛的养蜂技术和刘氏微型蜂业集团丰厚的物质积累所折服。刘洪益是辽宁省阜新县知足山乡塔子沟村人,今年49岁。从11岁起学养蜂,历经曲折和磨难,至今已有38年了。他所住村附近虽不宜养蜂,但由于他酷爱蜜蜂,百折不挠。经过他的努力拼搏... 相似文献
17.
一、忌盲目购买蜂群:初学养蜂的同志由于想养蜂心切,见蜂就买,既不看群势强弱,也不管病虫害如何,结果买来弱群、病蜂。不到三五个月甚至三五星期, 相似文献
18.
大家知道,养蜂由原始的土法饲养进入活框蜂箱饲养,这是养蜂技术发展的一次飞跃;而由活框饲养进入到巢箱和继箱分层饲养,将子脾、蜜脾分开,这又是养蜂技术发展的再一次飞跃。而目前根据国外养蜂技术发展的动向结合我国养蜂生产的实践,将蜂 相似文献
19.
在湖北省当阳市玉阳城区内外的大街小巷、十里八乡,人们都伸出大拇指称贺安芬是个养蜂“王”。其实,这个美称20多年前就在双莲农村传开了。她一个女人家,离学回乡后,从牙缝里抠出来62元本钱,又从书店里买来一本养蜂技术书,凭勤劳的双手干起了养蜂的行当。一干就是10多年,每年都挣得过上万元的收入。10年前,贺安芬从双莲迁居东群村2组。这里已属城区范畴,她的楼房就建在长坂路6巷。在一无田种,二无工作的情况下,她重操旧业养蜂。没有地盘,她就把蜂箱放到三楼顶上,嗡嗡声不断形成了一道特有的风景线。她抢抓四季盛花时节,把30多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