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报春花报春花又名樱草,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新春正逢此花盛歼的时节,故以报春为名。报春的花期长,可延续2~3个月。它的自然种和人工培育的品种有好几百种,其特点是花色繁多,有红、玫瑰红、粉红、黄、白和紫等颜色;花瓣的形状变化各异,有樱花瓣、火焰瓣、波纹瓣、细瓣、重瓣和蟹爪瓣等:千姿百态  相似文献   

2.
牡丹花期的重复力与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研究牡丹花期等性状的遗传控制程度、遗传相关性及间接选择的可行性。以13个牡丹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测定了单朵初花期、单朵盛花期、单朵凋花期、单朵总花期、花瓣相对含水量、花瓣数、瓣化雄蕊数、总花瓣数、花径等9个数量性状,进行了数量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牡丹花期和花瓣性状均有着比较丰富的变异;花期各性状重复力在0.3218~0.5074之间,属于中等遗传控制性状;花期天数与花瓣相对含水量呈极显著正向遗传相关,因此,可以用花瓣相对含水量对花期进行间接选择;花期性状与花瓣数和花径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名种兰花主要分为梅瓣、水仙瓣、荷瓣、蝶瓣和畸瓣等几种。普通兰花花瓣狭长,颜色杂乱,观赏价值不高。而名种兰花瓣型短圆肥厚,光洁素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称为瓣型兰花。其中梅瓣型和水仙瓣型的成因相同,都属于蕊柱化变异,故又称为兜瓣型兰花。  相似文献   

4.
孙胜华同志: 您提出在单色品种的山茶花中有时会开出复色花朵,正如您所说,这是山茶花发生自然变异的现象,又称芽变。变异是一切生命物质的属性,是生物界广泛存在的普遍现象。生物的变异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可分为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遗传的变异是指变异发生后能够遗传给后代,观赏植物中的许多变种,变型,均属这类变异,如绿色黄杨变为金心黄杨,单瓣牡丹变成重瓣牡丹。无香味的仙客来变为有香味的仙客来等。又如您提到的山茶“赤丹”鲜红的花瓣中  相似文献   

5.
MADS-box基因是植物中一类重要的转录调控因子,在生长发育调控和信号传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参与花器官的发育和开花时间的调节。兰花中存在大量MADS基因,但这些基因的作用仅有少量研究报道。本研究将墨兰MADS基因家族中PI (PISTILLATA)基因cDNA开放框序列连接到pBWA(V)HU-ccdB-GUS载体上,构建了过表达载体,随后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铁皮石斛原球茎,获得转基因株系;采用潮霉素抗性筛选,获得阳性植株,并利用试管开花技术,获得阳性植株开花苗,对开花表型进行观察。结果显示,PI基因在铁皮石斛中过表达能导致铁皮石斛花朵表型发生变化,阳性转化苗花朵在整体花型、中萼瓣和捧瓣的形状、花瓣边缘颜色、合蕊柱内侧的斑点区和紫色条带、舌瓣的颜色和形状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异,尤其在舌瓣变化最明显,说明PI基因可能与兰花花瓣表型形成有关。本研究结果可为阐明墨兰舌瓣的形成机理及兰花基因工程育种性状改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花卉园艺》2013,(14):58-60
中国茶花登录委员会地址:云南省昆明市龙泉路610号(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邮编:650204电话:0871-5223702联系人:王仲朗主要特征描述:花桃红色,半重瓣至松散牡丹型,花径11~13cm,花瓣13~23枚,3轮着生,半重瓣型雄蕊发育良好,集于花心,雌蕊柱头分裂至基部。松散牡丹型花瓣曲折直立于花心,雄蕊分束夹于曲折花瓣中,雌蕊多数退化。叶长椭圆形至披针形、下勾,长9.5~12cm,宽3.6~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花期1~2月。  相似文献   

7.
<正>牡丹品种繁多,根据萼片、雄蕊、雌蕊发育情况,形成了多姿形美的花型,五彩缤纷的花朵。花大而香,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花型花型是牡丹重要的观赏性状。牡丹的花型主要由花瓣的多少、形状和排列方式决定,另外雌雄蕊的数量、位置和瓣化程度也起一定作用。牡丹的花型根据花瓣由少到多依次为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托桂型、台阁型、皇冠型、绣球型。单瓣型花瓣1~3轮,宽大平展,雌雄蕊(花心)正常,结实能力强。代表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不同颜色蝴蝶兰花瓣表皮细胞形态的差异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8个不同颜色的纯色蝴蝶兰品种的花瓣中心部位(2个白色蝴蝶兰品种,3个黄绿色蝴蝶兰品种和3个紫红色蝴蝶兰品种)和4个有斑的蝴蝶兰品种(2个白底红斑的蝴蝶兰品种和2个黄底红斑的蝴蝶兰品种)的底色部位、斑色部位及底色与斑色相交部位分别进行观察对比,同时采用鲜切片浸泡在0.25%PEG溶液中观察有斑样品斑纹交界处的纵切面表皮细胞形状变化。结果发现,除2个白色品种的表皮细胞为乳突状外,其他品种的表皮细胞均为穹顶状。另外发现部分样品花瓣表皮存在少量气孔。结果表明,相同颜色不同品种的蝴蝶兰花瓣表皮细胞形状可能不同,但同一片花瓣不同颜色区域的表皮细胞结构则是相同的,说明花瓣颜色并不是影响蝴蝶兰花瓣表皮细胞形状的决定因素。以上不同颜色蝴蝶兰花瓣显微结构的观察比较,将对蝴蝶兰花色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甜瓜(Cucunis melo L.)是热带和温带地区栽培的一种最重要的果蔬作物,其果实大小、形状、颜色和食味等性状存在很多变异,但由于这些性状变异是连续的,所以根据这些性状对变种进行分类往往都显得困难。众所周知,东南亚甜瓜中有很多重要的遗传资源表现出对白粉病和枯萎病等病害有抗性;为了在育种中利用这些抗性资源,有必要查明其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樱花品种丰富,品种分类方法也较多。根据樱花园林观赏特性,按花期可将樱花品种分为多期樱(即一年多次开花)、早樱、中樱、晚樱;按花色可将樱花品种分为白色、红色、深浅不一的粉红色、绿色;按花瓣的单重性可将樱花品种分为单瓣、复瓣、重瓣、菊瓣;按枝条生长方式可将樱花品种分为直枝樱和垂枝樱;按花瓣开张形态可将樱花品种分为钟花樱、开张樱等。  相似文献   

11.
2014—2016年对63个芍药品种及野生原种进行形态特征调查,选定叶缘、花器管中心皮的形态特征作为品种分类的关键性状,结合花型、花色制作芍药品种分类检索表,以期为芍药品种鉴定、应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调查供试品种的花期、平均株高、叶片被毛、花态、花茎硬度、每茎最多开花量、花型、花色、心皮被毛、柱头与子房壁的颜色。以叶缘具齿及心皮被毛与否确定品种种源,结合花型、花色进行分类检索。用XTL-850P研究型体视显微镜,观察每个品种的叶缘、心皮被毛、子房及柱头颜色并拍照;花器官颜色的测定采用第6版英国皇家园艺协会比色卡(RHSCC)进行。调查显示:63个品种加原种的叶缘,均带有白色透明骨质细齿,鉴定为芍药(Paeonia lactiflora)种下的栽培品种;其中26个品种心皮光滑无毛,划分为芍药原种品种群;35个品种心皮被毛,划分为毛果芍药品种群;2个品种心皮瓣化无子房无法细分,确定划分为心皮瓣化芍药品种群;结合花型、花色、柱头与子房壁的色型,编制品种的分类检索表;芍药的花期随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的气候会有差异,但品种对应的早、中、晚花期的顺序无变化。供试芍药品种种源细分芍药原种品种群、毛果芍药品种群及心皮瓣化芍药品种群;心皮特征是鉴别芍药种下相似品种的关键性状,结合花型、花色、柱头与子房壁的色型编制的分类检索表方便芍药品种的辨识,对芍药品种分类、园林应用和新品种的审定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后期将扩大芍药品种数量规模,对中国芍药品种种源做全面系统的分析认证。  相似文献   

12.
从牡丹花色候选基因中开发一套SSR标记,为牡丹花色分子遗传学研究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帮助。本研究基于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获得了278条涉及调控牡丹花色形成的Unigenes序列,利用SSRIT在128条Unigenes中检测到215个SSR位点,出现频率为46.04%。其中优势重复基序为二核苷酸、三核苷酸和六核苷酸重复,分别占总SSR位点的18.60%、41.86%和36.28%,优势重复基元为TC/GA和AT/TA,分别占二核苷酸重复的30.00%和27.50%。在此基础上,从中选择100对SSR引物合成,以牡丹品种基因组DNA为模板,验证其有效性和多态性。结果表明,有效引物50对(占50%),多态性引物12对(占24%)。12对多态性引物在芍药属12个不同种质内进行通用性检测,转移率范围为83.33%~100%,平均转移率为96.53%,表明牡丹SSR标记在芍药属内具有较高的通用性。利用高通量RNA-seq开发牡丹候选基因SSR标记可为牡丹功能基因挖掘、品种分子身份证构建、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提供重要的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13.
The tree peony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is a valuable ornamental plant. American and French cultivars have desirable flower colors, while, Japanese cultivars have larger flowers with better presentation. We hybridized an American tree peony cultivar ‘High Noon (HN)’ (the seed parent) with 57 different Japanese cultivars (pollen parents) to investigate cross compatibility, with the ultimate goal of obtaining improved hybrids. Of the 1,927 crosses performed, 135 (38 cross combinations) yielded a total of 181 seeds (86 mature) and 22 seedlings. Five of the hybrids have already flowered and exhibited their parent character with large yellow flowers.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s of cross incompatibility, we examined pollen tube growth in a cross between ‘HN’ and a Japanese cultivar.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re are three most important causes of incompatibility, namely, abnormal pollen tube growth, the failure of fertilized ovules, and poor seed germination. Although cross compatibility in each combination was low, crosses between ‘HN’ and Japanese cultivars might be successful with the right paternal plants. In this study, 13 Japanese cultivars had higher cross compatibility with ‘HN’ than the others. Our results will enhance tree peony breeding and guide the selection of parents for hybridization.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牡丹染色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是生物进化发育、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开展对牡丹染色体的研究,不仅可以从细胞水平上了解遗传变异的规律,而且可以研究不同物种遗传的变异。因此,综述了中国牡丹的染色体研究现状及进展,着重介绍了中国牡丹野生种及栽培种的染色体数目、核型、Giemsa C带、银染带等研究成果。结果表明:牡丹种及品种的核型相当稳定,很难作为鉴别种类的依据。但核型分析结果可为确定野生种分类地位、演化关系及为遗传育种工作提供细胞学依据。染色体C带及银染带具有种的特异性,可作为鉴别牡丹种及品种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磁性纳米颗粒(magnetic nanoparticles,MNPs)可以吸附DNA,作为一种新型基因载体应用于转基因育种。本研究旨在探索MNPs介导外源基因进入牡丹花粉,为利用携有外源基因的花粉进行授粉,获得转基因种子提供依据,本研究制备了MNPs与DNA的复合物;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牡丹花粉的形态结构;用花粉离体萌发法测定了供试牡丹花粉磁转染前后的生活力。结果表明:MNPs与DNA的质量比为1:1~1:10时,MNPs均可以与DNA稳定结合,并可以保护DNA免受酶的消化作用;牡丹花粉为长球形,萌发孔为三孔沟类型,位于萌发沟内;‘凤丹’牡丹、‘京红’牡丹及紫斑牡丹的花粉均具有较高的萌发力,且经磁转染后的三种牡丹花粉萌发力保持在50%以上,能够用于正常杂交授粉。本研究首次采用四氧化三铁纳米磁转化技术介导牡丹花粉转基因,弥补了花粉介导牡丹转基因方法研究的空白,从而有助于牡丹分子育种进程的推进。  相似文献   

16.
不同花型牡丹品种亲缘关系的SRAP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牡丹品种间的遗传差异,本研究用SRAP-PCR技术对20个牡丹品种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并用UPGMA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20对引物扩增出131条清晰、稳定的DNA条带,其中90条谱带表现多态性,多态性检测率为68.7%,表明受试牡丹品种之间含较丰富的遗传多态性。UPGMA聚类结果表明,部分花型相同的品种相聚,但部分花型不同的品种亦相聚。说明聚类结果与牡丹品种的花型间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未有完全一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中籼水稻品种演进过程中米质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耗  谈桂露  孙小淋  刘立军  杨建昌 《作物学报》2009,35(11):2037-2044
以江苏省近60年来各阶段具有代表性的13个中熟籼稻品种(含杂交稻组合)为材料,依据品种种植年代结合株型特点将其分为早期高秆(ET)、矮秆(DC)、半矮秆常规稻(SDC)、半矮秆杂交稻(SDH)和超级稻(SR) 5个类型,研究了品种演进过程中米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稻米的碾磨品质(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在同一类品种间有较大差异,在品种演进过程中无明显变化。与早期品种相比,现代品种(半矮秆杂交稻和超级稻)稻米的垩白度显著降低,崩解值变大,消减值变小,稻米中的清蛋白、谷蛋白、赖氨酸、甘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显著增加,醇溶蛋白含量显著降低。随着品种演进,产量逐步提高,其原因主要是总颖花量的增加及每穗粒数的显著增多。说明中籼稻品种演进过程中,米质和产量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酚酸类物质与牡丹试管苗生根的关系,以生根率不同的牡丹品种‘太平红’、 ‘乌龙捧盛’和‘凤丹白’为材料,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方法对试管苗生根过程中6种酚类物质成分定性定量分析,研究其在牡丹试管苗生根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试管苗在生根过程中,3个品种体内的6种酚酸含量均发生了动态性变化,但不同品种变化规律不同。生根率越高的品种,其体内的芍药苷、苯甲酸、4-羟基苯甲酸含量越高,而没食子酸甲酯和莽草酸含量则越低,没食子酸含量在3个品种中未能表现出类似的规律。本研究结果认为芍药苷、苯甲酸、4-羟基苯甲酸、没食子酸甲酯、莽草酸5种酚酸可能与牡丹试管苗生根密切相关,而没食子酸可能与牡丹试管苗生根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9.
南疆自育陆地棉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30年来南疆自育的33个新陆中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聚类研究发现:33个自育品种通过聚类被明显地划分为两大类,第2类群自育品种遗传基础较第1类群品种有所拓展和丰富,基础遗传组分呈现逐渐拓宽的趋势。同一个育种单位选育的品种均聚为同一类,说明不同育种单位在常年选育过程中积累形成了本单位的优势和各自育种方向特点。通过遗传多样性研究发现:随着新疆栽培模式的变化,自育品种株型由紧凑型向松散型转变,果枝由短果枝向Ⅰ型和Ⅱ型中长果枝类型转变,蕾铃分布由内围铃向外围扩展,蕾铃空间结构更加合理。自育品种在产量性状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单株铃数呈现递增趋势,铃重从大铃逐步向适中的铃重范围靠近,衣分提高的潜力巨大。早熟性状选择进一步加强,这为产量的持续提高奠定了基础。自育品种的纤维品质性状在育种演变进程中继续得到保持和加强,品质优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真空冷冻干燥后的干花容易断裂、破碎,且易吸潮不利于贮藏运输的问题,以经过真空冷冻干燥后的牡丹干花为材料,利用超声雾化技术对其进行软化护形处理,并利用质构仪测量其软化护形后牡丹干花的刺穿强度和拉伸强度。结果表明,经过软化护形液处理过后的干花其刺穿强度和拉伸强度明显大于未处理的干花,其力学特性也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