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烟叶中淀粉降解酶活性与烘烤温湿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探索烟叶在烘烤过程中淀粉降解类酶的活性动态,为科学烘烤提供理论依据,以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和K326的中部叶为材料,研究了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变化及烘烤温湿度环境对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酶活性出现2次高峰,分别在烘烤的36h和72h,烘烤结束时活性较低;在鲜烟叶中淀粉磷酸化酶活性较高,随着烘烤过程的推进,至24h达第1次高峰,之后降低,48h时出现低谷,随后叉于72h达第2次高峰。在整个烘烤过程中,采用低温低湿变黄,慢速升温定色的烘烤环境,烟叶内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较高,有利于烟叶淀粉的降解。  相似文献   

2.
烘烤过程中温湿度对烤烟淀粉降解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和K326的中部叶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烘烤温湿度下烟叶中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对淀粉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均出现2次高峰,分别处于烘烤的变黄中期和定色前期;淀粉的降解集中在烘烤的变黄期,进入定色前期淀粉降解缓慢,定色后期至烘烤结束时,淀粉降解甚微。低温低湿变黄,慢速升温定色的烟叶中淀粉降解量、降解速率,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均较高,烤后烟叶淀粉含量较低,水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较高,各种化学成分较为协调。  相似文献   

3.
影响烤烟烟叶糖和淀粉含量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叶碳水化合物对烟叶的内外在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糖类和淀粉。影响烤烟糖和淀粉含量的因素从遗传因素、生态因素、栽培因素、调制因素四个方面进行了初步讨论。一般认为①品种;②光照、温度、水分、土壤;③施肥水平;④打顶时期;⑤成熟度;⑥烘烤;⑦发酵;⑧生物技术等因素都是影响烤烟糖和淀粉含量的因素。当前在这些研究领域特别是在施肥水平、烘烤技术这两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还有运用生物技术手段来影响烟叶中的糖和淀粉含量已成为今后研究的热点。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尚未解决,如对生态因素(海拔、光照时间、光质、温度和湿度等)与糖和淀粉含量关系等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得到影响烤烟糖和淀粉含量的各方面问题,以期提高烟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为降低密集烘烤烟叶淀粉含量、提高烟叶质量,将从烤烟‘粤烟97’中部叶面分离出的芽孢杆菌株B5221 和YTK1 分别配制成2.5%、5.0%、7.5%、10%浓度梯度的菌液,烤前喷于上部成熟采收鲜烟叶,研究不同浓度芽孢杆菌液对密集烘烤烟叶淀粉降解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芽孢杆菌液处理上部烟叶后,均可促进烟叶淀粉降解,提高糖含量、糖碱比和氮碱比;B5221 和 YTK1 不同浓度菌液均以2.5%处理烟叶淀粉降解最多,糖含量增加最少,总烟碱和总氮略有增加,糖碱比和氮碱比适宜,香气量提高。因此,2.5% B5221和YTK1菌液是改善密集烘烤烟叶质量适宜浓度。  相似文献   

5.
为降低密集烘烤烟叶淀粉含量、提高烟叶质量,将从烤烟‘粤烟97’中部叶面分离出的芽孢杆菌株B5221和YTK1分别配制成2.5%、5.0%、7.5%、10%浓度梯度的菌液,烤前喷于上部成熟采收鲜烟叶,研究不同浓度芽孢杆菌液对密集烘烤烟叶淀粉降解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芽孢杆菌液处理上部烟叶后,均可促进烟叶淀粉降解,提高糖含量、糖碱比和氮碱比;B5221和YTK1不同浓度菌液均以2.5%处理烟叶淀粉降解最多,糖含量增加最少,总烟碱和总氮略有增加,糖碱比和氮碱比适宜,香气量提高。因此,2.5%B5221和YTK1菌液是改善密集烘烤烟叶质量适宜浓度。  相似文献   

6.
提高烟叶香吃味的烘烤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提高湖南烤烟的香气质和香气量,增加其工业可用性;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自行研制的温湿度自动控制烤烟箱,针对烟叶烘烤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温度段,探讨了不同湿度和不同停留时间对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叶在烘烤过程中,适当提前进入关键温度段并适当延长时间,再配合合适的湿度条件,能够使烟叶充分变黄,提高烟叶的外观质量。并且淀粉能够充分分解,总糖和还原糖的含量增加,化学成分协调;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烟叶的香吃味并改善其内在品质,提高了烟叶的烘烤质量和工业可用性。  相似文献   

7.
调制过程中烤烟烟叶色素降解及其调控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制过程中烤烟色素的降解程度对烟叶品质有决定性的影响.从调制过程中色素的降解机制、色素含量的变化及其调控措施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色素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系统探讨调制过程中色素降解机理,分析色素降解与烟叶内部细胞变化之间的关系,为合理调控色素含量提供新的思路,为烤烟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两拖一低”烘烤模式对烤烟中上部 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求烤烟中上部烟叶适宜的烘烤工艺,提高其烘烤质量,进行了该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两拖一低”烘烤模式在42℃、54℃左右较常规烘烤模式维持的时间较长,烟叶内各种酶的活性较高且持续,有利于大分子物质的降解,烤后的烟叶化学成分比较协调,还原糖含量较高,淀粉含量较低;外观质量得到改善,叶片结构疏松,身份适中,弹性好,桔黄烟叶较多,基本杜绝了青筋烟;烟叶烘烤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中部烟叶上等烟比例提高了13.34个百分点,均价提高了0.46元/kg,上部烟叶上等烟比例提高了21.33个百分点,均价提高了0.85元/kg;但能耗成本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求烤烟中上部烟叶适宜的烘烤工艺,提高其烘烤质量,进行了该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两拖一低”烘烤模式在42℃、54℃左右较常规烘烤模式维持的时间较长,烟叶内各种酶的活性较高且持续,有利于大分子物质的降解,烤后的烟叶化学成分比较协调,还原糖含量较高,淀粉含量较低;外观质量得到改善,叶片结构疏松,身份适中,弹性好,桔黄烟叶较多,基本杜绝了青筋烟;烟叶烘烤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中部烟叶上等烟比例提高了13.34个百分点,均价提高了0.46元/kg,上部烟叶上等烟比例提高了21.33个百分点,均价提高了0.85元/kg;但能耗成本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0.
研究旨在丰富不同香型烤烟烟叶研究,为清甜蜜甜特色优质烟叶开发提供参考依据。以2013—2020年福建省主要植烟区273个初烤烟叶样品为试验材料,对样品淀粉含量、外观质量、感官质量等20个主要指标进行分析评价,采用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福建烟区烟叶淀粉含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上部烟叶与中部烟叶淀粉含量显著高于下部烟叶。淀粉含量对外观质量和感官质量的影响呈类抛物线关系,中淀粉含量组别具有最好的外观质量特性和感官质量。相关性分析显示,低淀粉含量组别淀粉含量主要通过油分、饱满度2个指标影响外观质量,通过香味、甜感、香气质、香气量、浓度及余味等指标影响感官质量;中淀粉含量组别淀粉含量主要通过油分、饱满度和光泽度3个指标影响外观质量,通过香味、甜感、香气质、杂气等指标影响感官质量;高淀粉含量组别中淀粉含量对整体外观质量指标都有负向影响,通过香味和劲头等指标影响感官质量。福建烟区烟叶淀粉含量较高且样品间差异较大,烟叶淀粉含量偏高或过低都会对烤烟的品质有不良的影响,在生产中应平衡控制淀粉含量以提高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11.
烟叶部位成熟度烘烤工艺对淀粉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烟叶烘烤过程中,采用低温低湿、中温中湿、中温高湿3种不同烘烤工艺参数组合模式;烟叶不同部位,选用下部烟叶、中部烟叶、上部烟叶;烟叶不同成熟度档次,选用未熟烟叶、初熟烟叶、适熟烟叶、过熟烟叶;测定烤前、烤后烟叶淀粉含量。结果表明,鲜烟叶的淀粉含量随部位的上升而增加,随成熟度的提高而降低。低温低湿烘烤工艺对降低烟叶淀粉含量欠佳;中温中湿烘烤工艺能促进烟叶淀粉较为充分地分解转化,极显著地降低烟叶淀粉含量,有利于中部初熟烟叶和上部适熟烟叶烘烤质量的提高;中温高湿烘烤工艺,大幅度地降低了烟叶淀粉含量;成熟度与部位、烘烤工艺与部位间的互作,均极显著或显著地影响着烤后烟叶的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烤烟质体色素降解转化与品质特征形成的关系,开展了不同成熟度烤烟田间质体色素降解转化率的变化以及调制过程降解比例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烤烟成熟过程中中部和上部烟叶质体色素的降解比率整体呈“V”字型变化,成熟前、后期降解率较高,中期较低,不同部位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降解率变化趋势略有不同。各成熟度处理烤烟在调制过程中色素的降解比例不尽相同,叶绿素降解了成熟时期鲜烟叶含量的99%,类胡萝卜素降解比例在53%~73%。上部烟叶推迟采收能明显促进更多比例的类胡萝卜素在田间的降解转化,中部接近工艺成熟和上部接近过熟处理烤后烟叶的综合品质较好,其类胡萝卜素降解转化比例分别为64%和68%,处于各成熟度处理中等偏上位置。  相似文献   

13.
秸秆与煤不同配方压块燃料在烤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密集烘烤方式,以纯秸秆和纯煤为对照,研究秸秆与煤不同配方压块环保燃料烤烟对烘烤过程中满足工艺程度,燃料燃烧情况、燃料成本和原烟经济性状,论证秸秆与煤不同配方压块环保燃料烤烟的可行性。筛选出配方80%秸秆+20%煤混合压块代煤烤烟完全可行。指出秸秆代煤烤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烟叶各部位成熟度烘烤工艺对使用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低温低湿烘烤工艺、中温中湿烘烤工艺、中温高湿烘烤工艺,对‘K326’品种,上、中、下3个部位的未熟烟叶、初熟烟叶、适熟烟叶和过熟烟叶进行烘烤。初烤烟叶评吸鉴定结果表明,低温低湿烘烤工艺,有利于下部初熟烟叶、适熟烟叶、过熟烟叶和中部适熟烟叶、过熟烟叶使用价值的改善与提高;中温中湿烘烤工艺有利于中部初熟烟叶和上部适熟烟叶使用价值的改善与提高;中温高湿烘烤工艺对烟叶的使用价值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品种角度试论提高中国烤烟质量的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烤烟质量与卷烟产品质量和烟农植烟效益密切相关,而品种是烤烟生产的基础,从品种角度探讨提高中国烤烟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国内学者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归纳了烤烟质量的评价标准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中国烟叶生产实际和育种实践经验,分析了品种对烤烟质量的作用。认为对烤烟质量的评价要结合卷烟工业用户对烟叶质量的具体诉求,就某一特定的生态环境而言,品种是影响烤烟质量诸多因素中的最重要的因素,其对烟叶质量的影响包括遗传背景对烟叶质量的决定作用、与生态条件互作对烟叶质量的强化作用、抗逆抗病性对烟叶质量的保障作用、与生产技术协调对烟叶质量的提升作用诸方面。据此,提出了从品种角度提高中国烤烟质量的途径,包括:(1)面向烟叶生产实际,开展良种选育;(2)强化品种区域布局,实施适地适种;(3)针对品种特征特性,实现良种良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