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2016年5月17-18日,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红茶加工岗位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江用文研究员,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红茶加工岗位团队成员、茶加工专家邓余良副研究员,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遵义综合试验站站长、贵州省茶科所茶树栽培创新团队首席专家、贵州省茶叶研究所王家伦研究员等人一行到黎平考察调研茶业。调研组一行在黎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吴远亮同志及茶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先后考察了黎平  相似文献   

2.
2019-2020年河北省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太行山区试验站在河北省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等太行山区就本区域大豆产业现状与生产种植情况进行调研,调查、收集和整理本区域技术需求、产业发展需求信息和发展动态。对河北省太行山区大豆产业基本情况、大豆分布及种植、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介绍,为提升河北省太行山区大豆生产水平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在国家和河南省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下,2000年以来,河南省农科院花生团队开展了抗旱品种筛选、平衡施肥、土壤处理等相关研究,集成了以优质抗旱品种、平衡施肥、施用保水剂为核心的花生旱薄地优质高产标准化生产技术,并制定了河南省地方标准《旱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朱鹮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生产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以及朱鹮自然保护区发展有机产品的可行性。进一步论述了朱鹮保护区有机产品产业环境的构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朱鹮保护区有机产品产业环境的评价体系:目标层、项目层、评价因素层和指标层;政策体系:国家法律体系、政府行政体系、民俗民约体系;评价监控管理体系:国家法律、政府行政、经济活动方面和管理过程方面,并对这一评价体系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保护朱鹮自然保护区有机产品产业环境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建立朱鹮自然保护区有机产品产业环境评价体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体现:能为有机产品产业提供有效的管理方法;可供政府管理、监控、指导产业发展,以及能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芍药在我国有4000多年的栽培史,扬州芍药在历史上颇负盛名.芍药品种丰富,花容绰约,花色艳丽,观赏价值很高,是当下颇受市场欢迎的鲜切花.今年10月,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的第二批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名单中,“扬州大学国家芍药种质资源库”名列其中. 自2007年开始,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花卉种质创新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团队,针对我国芍药产业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及我国芍药生产对现代科技的需求,致力于芍药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创新利用、品质形成的生理基础研究、提质增效技术体系创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花卉园艺》2020,(5):22-23
2019年,梅花蜡梅分会带领广大会员,在科技创新和生产实践、推进产业融合与升级、带动花农致富和乡村振兴、引领花卉产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开展工作。科研及学术交流取得新成果2019年7月由北京林业大学主持、全国梅花主要栽培地区参与的《梅花培育技术规程》国家林业行业标准通过国家林草局科技司审定。北京林业大学梅花种质创新与育种研究团队培育了一批抗寒梅花新类型。抗寒梅花耐寒、耐盐生理和分子机理研究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朱鹛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生产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以及朱鹛自然保护区发展有机产品的可行性。进一步论述了朱鹛保护区有机产品产业环境的构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朱鹛保护区有机产品产业环境的评价体系:目标层、项目层、评价因素层和指标层;政策体系:国家法律体系、政府行政体系、民俗民约体系;评价监控管理体系:国家法律、政府行政、经济活动方面和管理过程方面,并对这一评价体系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保护朱鹛自然保护区有机产品产业环境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建立朱鹛自然保护区有机产品产业环境评价体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体现:能为有机产品产业提供有效的管理方法;可供政府管理、监控、指导产业发展,以及能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近日,广东省农业厅公布了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和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名单,广东省农科院花卉所研究员朱根发当选为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花卉产业首席专家,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兰花研究中心主任吕复兵、  相似文献   

9.
近日,从北京市农业局获悉,食用茵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的专家经过近3年研究,实现了食用茵生产中废弃茵糠的再利用和零排放。据了解,食用茵栽培技术虽然解决了作物秸秆、牲畜粪便、林业枝条等农村大量废弃物带来的污染和利用问题。然而。食用茵生产中产生的废弃茵糠却是长期以来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由于茵渣中尚有大量茵丝,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既造成了资源浪费,又导致害虫和病原微生物特别是霉菌大量繁殖,造成空气和环境污染,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10月1113日,由中国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国家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中国植保学会生物防治专业委员会和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承办的2013年"生物防治产业年会"在湖北武汉顺利召开。会议以"创新协作模式,谋划行业发展"为主旨,与会主体是企业家和科学家。这次会议搭建了科学家与企业家在生物防治技术集成、团队协作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交流合作的平台,目的是为解决我国生物防治产业中的瓶颈问题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1.
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首要任务是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技术链。文章在认真梳理现代农业产业的基础上,针对产业链重要环节需求,提出了七大共性关键技术,即良种繁育技术—标准化种养殖技术—精深加工技术—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机械化生产技术—节水农业技术。只有构建起技术链,才能支撑延长产业链,这是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12.
浅析淮南市潘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析了淮南市潘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对规划的背景、示范区现状、规划意义、规划目标、示范区的空间结构布局和功能分区以及规划的创新进行了充分的分析。淮南是全国重要的大型煤炭生产基地,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危机和产业转型的机遇,综合示范区现有农业资源禀赋、产品定位、空间分布、市场区位和交通条件等因素,通过不同功能区的培育和交通系统的完善,因地制宜,针对性地提出了现代农业的规划,形成六区一带的总体格局,将蔬菜、粮食、循环养殖、加工物流、观光农业等产业及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为采煤塌陷区产业转型提出了有效的现代农业的规划思路,促进潘集区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给当地带来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给类似地区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国内部分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运用实例分析及路径分析的方法对商河县以及下辖孙集镇的现代农业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商河县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上已初具水平,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结合商河县实际情况及山东省政策,提出了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扶持优势产业,坚持科创引领,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农业产业化等对策建议。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现代,还要重视广大农村地区所特有的乡土文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才能更好的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论新时期现代农业的内涵、特征及科技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农业是高效益多功能、高度科技依存型、生态环境友好、高投入高保护的产业,具有生物化、信息化、安全化、环保化、循环化、标准化的新特征。面对中国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农业资源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的重大需求,必须进一步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进一步增加对现代农业科技的高投入,建立并完善国家支持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长效机制,建立农业科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相互协调与相互促进的管理模式,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农业科技应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以绵阳市仙海旅游度假区为例,在对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概念和基本内涵进行初步概括的基础上,对都市型现代观光农业的产业规划原则、功能定位和具体的农业产业项目案例进行了探析,提出了仙海都市型现代观光农业产业空间布局规划构想和重点发展与培育1个支柱产业、2个主导产业、3个优势产业的产业发展目标。文章对探索都市型现代观光农业的规划方法和规划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袁合涛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30):158-164
在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科技创新是产业振兴的关键,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产业振兴的作用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陕西省安康市的实证,深入分析科技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微观视角和实证层面研究产业振兴对科技的实际需求,探索提升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创新能力、新兴工业创新水平以及社会事业发展能力的有效路径,并从主导产业重大创新、创新平台升级发展、科技资源创新服务、科技创新生态营造等方面提出赋能产业振兴的对策建议,为同类地区科技创新助推产业振兴提供案例研究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玉英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0):322-325
阐述与探讨了科技创新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研究如何通过科技的创新与进步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在科技进步推动现代农业建设中存在有创新供给不足。农户文化素质低,经营规模小,对现代农业认识不足且科技与农户、企业间缺乏推广、中介机制。针对存在的不足,需通过科技创新体系改革,建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与中介机制,培育龙头企业,加强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等措施定位,加快现代科技农业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为发展我国现代农业,提升采后科技创新能力,本文提出了我国现代农业采后科技创新与发展对策,主要包括:产学研结合,加快农产品采后科技创新步伐;选准方向,加强共性技术攻关,解决产业化关键技术;加强农产品保鲜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等。  相似文献   

19.
摘要: 依靠科技,通过技术链和产业链的耦合,大力开展主产区粮食科技丰产、丘区三市现代畜牧业、季节性干旱丘陵区现代节水农业和丘陵地区现代农业机械化等区域农业的技术集成与示范。  相似文献   

20.
By utilizing panel data of provinces in China from 2012 to 2018, this paper measured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each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and the triple helix relationship of the 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system, then, empirically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the triple helix relationship on regional innovation efficiency. It has been found that: (1)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efficiency in China increases slightly year by year,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are obvious, and university–industry bilateral cooperation is the tightest; (2)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industries is most beneficial to improve regional innovation efficiency,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governments significantly promotes scale efficiency in the long run, cooperation between industries and governments significantly promotes regional innovation comprehensive efficiency and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meanwhile inhibits scale efficiency, coordinated relation among universities, industries, and governments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regional innovation comprehensive efficiency and scale efficiency. 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useful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olicy enlightenment for improving regional innovation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