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查明3种组织固定液对大菱鲆肝脏石蜡切片质量的影响,筛选效果最佳的固定液。本实验选用波恩氏(Bouin)、戴维森氏(Davidson)和4%多聚甲醛(Paraformaldehyde, PFA)3种组织固定液,对大菱鲆的肝脏进行固定,制作石蜡切片,通过苏木素-伊红(H-E)和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染色,观察组织细胞形态学特征,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细胞完整度和免疫组化阳性率情况。结果发现,3种固定液对大菱鲆肝组织石蜡切片固定效果存在显著差异,Bouin固定液组织H-E染色细胞结构清晰、形态完整,Davidson固定液H-E染色组织溶解、细胞结构不清晰,但能分辨出核质界线,4%多聚甲醛组H-E染色鲜艳,但核质分界不清晰。完整肝细胞比例,4%PFA显著低于Bouin和Davidson固定液(P<0.05),且Bouin和Davidson固定液无显著差异(P>0.05)。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ef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3种固定液存在显著差异,Bouin固定液显著高于4%PFA和...  相似文献   

2.
浅析影响石蜡切片质量的关键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摘要:石蜡切片技术是组织学、发育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实验方法,同时也是病理学中观察病理变化的重要手段,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但是许多实验人员未经过严格而系统的培训,操作中由于经验不足,操作不当,常出现切片碎裂、切片脱落、染色不均、模糊不清及细胞结构染色对比不明显等现象而影响观察。笔者在阅读了大量的石蜡切片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体会,将影响石蜡切片质量的关键因素分为了实验试剂、时间和温度的选择三方面,分析了其对石蜡切片过程各环节的影响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详述了如何控制这三方面以提高切片质量。  相似文献   

3.
石蜡切片是常规制片技术中应用最普遍的方法,主要用于观察组织细胞结构。本研究以苹果花药作为实验材料,通过改良脱水,染色等制片环节,即增加脱水时乙醇的浓度梯度,以及用埃里希氏(Ehrlich)苏木精染色15min,得到了染色更均匀,细胞完整度更高的玻片标本。实验结果表明,用改良后的制片方法得到切片组织更完整,更能清晰的辨认出花粉细胞的结构,利于观察。  相似文献   

4.
费约果花芽石蜡切片技术的改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获得用石蜡切片方法观察费约果花芽形成和分化的整个过程的最优条件,选择了3 个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芽进行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以常规石蜡切片方法为基础,在固定、软化、脱水、透明、包埋以及染色等具体方法上进行了适合费约果花芽特点的改良。结果表明:对材料进行24 h 盐酸水溶液浸泡法进行软化后,采用优化后的一系列脱水、透明等步骤进行制片操作,可以得到连续的、完整的蜡带;最终获得切片通过显微观察,可见材料内部结构完整、染色清晰。优化后的石蜡切片技术,避免了常规制片过程中出现浸蜡不彻底、组织变硬变脆、蜡带不连续、内部结构不完整等问题。该研究为费约果石蜡切片技术提供了一套具体的操作步骤,同时也为与费约果花芽结构相似树种的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福寿螺消化腺的组织结构及其在饥饿状态下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福寿螺消化腺组织结构及其在饥饿条件下的结构变化。本研究采用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技术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福寿螺消化腺上皮由消化细胞和嗜碱性细胞组成;消化腺中有大量黑色颗粒物,主要位于消化小管隐窝处;饥饿胁迫30天后,福寿螺消化腺组织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消化细胞的衰竭,这个过程伴随着机体对消化腺物质的利用,为一种能量代偿作用。可见,消化腺不仅是福寿螺消化和储能的重要器官,在饥饿情况下对其生存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体细胞克隆荷斯坦奶牛出生后死亡的原因,对新生后死亡的克隆荷斯坦公牛和自然繁殖的荷斯坦公犊的主要组织器官进行比较。通过解剖和石蜡切片-HE(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染色技术,对主要的组织器官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新生后死亡的克隆荷斯坦公牛肺部结构清晰;肝脏的肝细胞明显肿大,出现脂肪轻度变性;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变性;心肌的肌纤维间空隙增大;骨骼肌纤维间隙明显,空泡变性,这可能导致该克隆牛犊肌肉无力并功能不全;淋巴结皮髓质界限不分明,淋巴小结细胞较稀疏,生发中心不明显,淋巴窦细胞较少;脾脏内红细胞较少,这说明该克隆牛的造血功能可能不完善;胸腺的皮质部分和髓质部分界限不明显,嗜酸性胸腺小体不易辨认,可能发育不全。该克隆公牛免疫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发育不全现象较严重,这有可能是其出生后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粳稻颖果石蜡切片中染色时间的摸索及其解剖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典型粳稻品种辽粳294和盐丰47花后不同天数的颖果为试材,对传统石蜡切片技术中固绿步骤的染色时间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花后不同天数的颖果染色最佳时间差异很大,即发育的前期颖果幼嫩,固绿染色时间反而较长,需要20~25s,而后期随着颖果逐渐充实,染色时间相对缩短,只需10~20s.利用改良后的方法,对颖果结构进行观察发现,花后第4天~第22天颖果果皮结构石蜡切片完整清晰,第4天~第12天颖果整体结构完整清晰,染色分明.观测表明,两品种颖果背部维管束截面均近似椭圆形,从整体上看,两品种颖果背部维管束表现为从基部到顶部由粗到细的象牙形管-束状结构,由居中的导管束和周边的若干筛管束构成.通过改进的切片方法可以对颖果的解剖结构进行清晰地观察.  相似文献   

8.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麋鹿下唇的整体组织学结构,结果如下:(1)麋鹿的下唇外被皮肤,内衬粘膜,两者之间填充的结缔组织中分布有大量的横纹肌和丰富的腺体;(2)毛的基本结构包括髓质、皮质和毛小皮;毛囊包括内根鞘、外根鞘和玻璃膜;(3)毛囊周围分布着大量的神经、唇腺、皮脂腺和汗腺.  相似文献   

9.
麋鹿下唇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 要: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麋鹿下唇的整体组织学结构,结果如下:1)麋鹿的下唇外被皮肤,内衬粘膜,两者之间填充的结缔组织中分布有大量的横纹肌和丰富的腺体。2)毛的基本结构包括髓质、皮质和毛小皮;毛囊包括内根鞘、外根鞘和玻璃膜。3)毛囊周围分布着大量的神经、唇腺、皮脂腺和汗腺。  相似文献   

10.
山野菜荚果蕨颈卵器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荚果蕨有性生殖方式的研究,有利于保持和培育该野生物种资源。主要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石蜡切片技术详细观察和记录了荚果蕨颈卵器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颈卵器是由原叶体表面细胞中颈卵器原始细胞发生,颈部由4~6层细胞组成;卵细胞的形成经历两次不均等分裂,腹沟细胞解体标志着卵细胞的成熟;顶端细胞打开,成熟的卵细胞进行受精;当颈卵器的腹沟细胞浓缩成为略扁的半球形结构而不解体,促使颈卵器败育。本研究首次阐明荚果蕨颈卵器内细胞的发育顺序和特征,为开发应用山野菜荚果蕨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板栗果实显微结构冷冻切片制作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板栗果实冷冻切片技术的研究,建立了一种对板栗果实组织直接包埋冷冻与适当回温相结合的冷冻切片技术方法。结果表明,制作板栗果实冷冻切片的最佳条件为:冷冻温度-20℃,冷冻时间20 min,切片厚度4μm。采用碘液染色,染色时间30 s、脱色时间10 s,显微观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为了得到‘蓝塔’(Sabina chinesis ‘Lanta’)圆柏茎段横切面的石蜡切片制作方法,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其扦插生根解剖学发生机理奠定基础。【方法】选择‘蓝塔’圆柏当年生16 cm长茎段,剪取基部5 mm为材料,对传统石蜡制片法软化、粘片、染色等步骤进行改良。【结果】结果表明:20%盐酸浸泡24 h和水煮4天优于浓盐酸浸泡24 h、水煮10天、甘油-乙醇浸泡10天这3种软化方案;合理的脱水、透明时间为每级2 h ;最优切片厚度为10 μm;采用明胶粘片剂与40%乙醇的混合液较传统粘片方法不易脱片;番红染色60 min、固绿10 s得到的切片染色清晰且省时间。【结论】该研究为‘蓝塔’圆柏茎段切片技术提供了一套具体的操作步骤,同时也为与‘蓝塔’圆柏茎段结构相似树种的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低氧胁迫(0.8±0.1) mg/L和复氧(7.3±0.5) mg/L对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鳃组织氧传感蛋白、呼吸代谢、氧化应激、组织结构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本研究对长吻鮠进行了低氧胁迫(0、2、4、6 h)和复氧(2、4、6 h)试验,采用qRT-PCR、酶活性测定、H&E染色和TUNEL切片检测等方法,比较和分析了该鱼鳃组织低氧应答基因、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氧胁迫下,长吻鮠鳃组织氧传感蛋白相关基因(HIF-1α、HIF-2α、PHDs和Vhl)表达量显著升高,复氧后较对照组仍有显著差异(P<0.05);糖酵解相关酶(PFK、HK和PK)、无氧呼吸酶(LDH)、抗氧化酶(GSH-Px、CAT和SOD)和氧化应激指标(MDA和LPO)活性和含量显著升高,TCA循环相关酶(SDH和MDH)活性显著降低,复氧后多数生理指标均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H&E染色显示低氧胁迫下长吻鮠鳃组织上皮出现了抬升,部分血细胞大量聚集使鳃小片顶端呈棒状,发生线粒体丰富细胞肿胀和增生等变化,在恢复溶氧后低氧引起的这些组织形态变化并未得到...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彩叶观赏竹叶片结构与颜色之间的关系,以白纹阴阳竹(Hibanobambusa.tranquillans f. shiroshima H. Okaura)和白纹椎谷笹(Sasaella.glabra f. albo-striata Muroi)2种观赏竹的叶片为材料,制作叶表皮制片、叶片石蜡切片和超薄切片,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电镜对其形态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2种竹子叶片表皮结构相似,均属于稻型叶,且二者叶片绿、白条带区域的表皮细胞之间无明显差异;而叶肉细胞则呈现不同程度的叶绿体变异(基粒片层降解、产生大量嗜锇颗粒等)。其中,叶色为浅绿色的条纹中有1层或2层叶肉细胞叶绿体发生变异;叶色为白色或浅黄色的细胞内叶绿体全部变异;而叶色为绿色的细胞中叶绿体结构均正常。表明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变异的程度可能是影响竹子叶片色度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而使叶片呈现不同的颜色。  相似文献   

15.
繁殖期东北林蛙两性皮肤组织结构的差异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繁殖期东北林蛙两性皮肤组织结构的差异,应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HE)染色方法对东北林蛙两性皮肤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两性皮肤的总厚度在头、躯干背、腹部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背部皮肤雌性比雄性厚,腹部皮肤雄性比雌性厚;躯干侧部皮肤雄性比雌性厚,且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皮肤各部均有颗粒腺和粘液腺分布,且颗粒腺较粘液腺大,此外在雄性背部皮肤中还发现有特殊粘液腺。上述东北林蛙两性皮肤的结构特点与其生殖、呼吸以及防御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麦穗鱼不同组织DNA含量及细胞周期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鱼类各组织DNA含量和细胞周期情况,同时丰富鱼类活体测定基因组大小的检测材料。以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为实验材料,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7种不同组织的DNA含量并对其细胞周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麦穗鱼的血液、肌肉、鳍条、鳃、肝脏、肾脏和性腺7种组织的DNA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几种组织DNA含量大小排序依次为:肌肉>血液>鳍条>肝脏>性腺>肾脏=鳃,肌肉的DNA含量最高,达到3.20×10-6 μg,肾脏和鳃组织DNA含量最低,仅为3.05×10-6 μg,鳍条组织DNA含量与血液DNA含量相近,可以作为活体测定基因组大小的材料;血液和其他几种组织一样都表现出了一定的细胞周期现象,其中性腺和肝脏组织的G0/G1期时相的比例较低,并且这2种组织的细胞增殖指数比较高,分别为17.81%和13.19%,而鳃组织的细胞增殖指数最低,仅为6.54%,同时几种组织的细胞周期时相也存在着不同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