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优化烟叶的醇化时间。[方法]研究了翠碧1号复烤后烟叶B2F在自然醇化条件下常规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变化。[结果]不同常规化学成分在醇化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均较为平缓,但变化程度略有差异;烟叶香气特征和口感特征与总植物碱、水溶性还原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烟叶的烟气特性和感官质量总分与氯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自然醇化12个月后,烟叶的烟气特性和感官质量总分最佳。[结论]该研究可为卷烟工业企业建立科学的烟叶原料仓储、养护机制,提高卷烟产品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4.
陈化期间烤烟叶片中生物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以烤烟品种NC89为试材,研究了陈化期间烤烟叶片中生物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烤烟NC89在)~17个月的陈化期间,陈化初期叶面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分布较多,以后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生物活性随之降低;在烤烟叶面微生物中,细菌占绝对优势,霉菌和放线菌数量较少;细菌中芽孢杆菌群,曲霉和青霉是霉素的优势菌群,放线菌中以链霉为主;陈化过程中烤烟烟叶中的多酚氧化酶、蛋白酶和α-淀粉酶活性在前期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高温烘焙对烤烟原料物理特性的影响,选择适宜的烘焙温度、氧含量和回潮水分等工艺参数,分析了高温烘焙前后6种不同复烤后烤烟烟叶原料的拉力、剪切力和黏附力、片烟面积分布和片烟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1)烟叶原料的拉力显著降低,黏附力显著增加,剪切力的变化趋势不一致。(2)片烟特征面积呈降低趋势,但均匀性系数因不同原料而出现差异。(3)原料的大片率显著下降,小片、碎片及碎末显著增加,但是中片比例的变化不显著。烟叶物理特性的变化趋势表明高温烘焙处理对烟叶的耐加工性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利用高温化学反应产生特征香气时,应尽可能选择较低的烘焙温度,提高烟叶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7.
烤烟醇化过程中酶的作用与变化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叶醇化是改善烟叶香味、提高烟叶可用性的重要环节,是卷烟工业中的补加工方法.酶参与烤烟醇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时烤烟品质产生重要的影响.不同的酶在烤烟醇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与物质的变化密切相关.随醇化时间的延长,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呈现下降趋势,而淀粉酶随醇化时间的延长活性先上升后下降.酶在烟草醇化上的研究和应用尚处在探索阶段,充分利用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等特点,将为酶在烟叶醇化增香、缩短醇化时间等方面开辟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9.
10.
微生物发酵对烤烟内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为了缩短烟叶的醇化时间,提高烟叶内在质量,将枯草芽孢杆菌应用于烤烟发酵过程。经过45℃,65%的相对湿度发酵8d,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微生物对烟叶的总氮,蛋白氮,烟碱和总糖等成分的含量变化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对还原糖和蛋白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影响显著,感官评吸结果表明,施加微生物折烟叶发酵后,青杂气减少,刺激性有所降低,香味略有增加,余味舒适。微生物发酵不仅能够显著地缩短烟叶醇化时间,而且在一定程度上 相似文献
11.
以3个烤烟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陈化时期烤烟叶片中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淀粉酶、蛋白酶酶活性及相关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烟叶中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淀粉酶、蛋白酶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变化规律,3个烤烟品种中的4种酶分别在陈化6或9个月时酶活性达到47.7 u/g、54.27 u/g、12 mg/g和4.74 u/g的最大均值。不同陈化时期3个品种烟叶中酚类物质和色素类物质的含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相对陈化初期含量分别平均降低了12.92%和17.85%;3个品种烟叶中淀粉、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则呈现一定幅度的降低,与陈化初期相比其含量分别平均降低了8.07%和45.47%。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氮素形态对烤烟叶片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烤烟叶片中谷酰胺合成酶(GS)、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及烟碱、还原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移栽后85d至采收结束,T2(纯施NH4-N)烟叶中的GS和SPS-直保持相对较高的水平;在移栽后91d,其烟碱含量是T1(纯施NO3-N)的1.2倍、13(NO3-N:NH4-N的质量比为1:1)的1.1倍.还原糖含量是T1的0.4倍、13的0.6倍、T1有利于还原糖的积累;T3有利于碳氮代谢的协调进行、 相似文献
13.
烤烟叶片多酚氧化酶和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一些理化因素对烤烟叶片多酚氧化酶和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酶均较耐高温,但抗坏血酸氧化酶热稳定性好于多酚氧化酶.多酚氧化酶作用最适pH值为6,抗坏血酸氧化酶为5.Cu^2 能增强多酚氧化酶活性,减弱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EDTA,NaHSO3,H3BO3,柠檬酸既是多酚氧化酶的良好抑制剂,又是抗坏血酸氧化酶的激活剂.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烤烟上部叶的的可用性,在福建中烟"七匹狼"广顺基地单元进行打叶留花对烟叶质量研究。结果表明,打叶留花的上部叶的颜色、油分、色泽和柔软性有明显改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分别提高12.51%和14.82%,烟碱降低了26.75%,其他常规化学成分变化较小;酸性香气成分总量增加51.45%,13种酸性香气成分中有9种增加;中性香气成分总量增加2.40%,22种中性香气成分中有12种增加;评吸质量明显改善,与中部叶质量非常接近,具备中部叶质量特征。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不同基因型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南阳烟区10个不同基因型烤烟品种烤后上部和中部烟叶的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上部叶中性致香物质总量由高到低为中烟98、云烟87、云烟85、K326、8541、中烟100、NC89、中烟101、9717、39511;中部叶中性致香物质总量由高到低为云烟87、中烟98、云烟85、K326、8541、中烟100、39511、NC89、中烟101、9717.不同基因型烤烟叶片间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差异明显,综合表现较好的是中烟98、云烟87、云烟85,综合表现较差的是9717、中烟101、39511,说明中烟98是南阳烟区最适宜的品种,其次是云烟87和云烟85. 相似文献
18.
在河南省的3个地区,以6个重要烤烟品种及其配成的双列杂交材料为试验材料,对鲜烟叶的钾含量进行了配合力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烟叶钾含量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显著,RG17×潘园黄烟叶钾含量平均值最高,稳定性最好。6个亲本的一般配合力(GCA)、各组合的特殊配合力(SCA)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K326的GCA最高,潘园黄和RG17次之。 相似文献
19.
不同基因型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C-MS 测定方法,对贵州4 个基因型烤烟的中性致香物质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苯丙氨酸类、类
西柏烷类、新植二烯的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毕纳1 号、贵烟1 号、贵烟2 号烤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总量明
显高于K326;毕纳1 号烤后烟叶中性致香化物质总量、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苯丙氨酸类含量、类西柏烷类和新
植二烯含量均最高,其中新植二烯含量显著高于K326,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显著高于贵烟2 号;贵烟2 号和贵
烟1 号中性致香物质总量高于K326,主要是因其新植二烯含量的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20.
研究烟叶密集烘烤前进行的不同处理对烟叶在烘烤过程中主要生理生化变化规律的影响,试验设鲜烟叶烟梗划开(T1)、鲜烟叶背面烟梗剔除(T2)和常规烟叶烘烤(CK)3个不同处理,利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的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对烟叶进行烘烤。结果表明:在烘烤过程中,各个处理中水分、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淀粉等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丙二醛含量、苯丙氨酸裂解酶活性呈上升趋势,脂氧合酶活性则先上升后下降,而淀粉酶活性呈现双峰曲线。T2处理烟叶中的水分、类胡萝卜素、丙二醛、淀粉酶活性等含量和脂氧合酶活性均高于T1处理,而其叶绿素含量、淀粉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均低于T1处理。T2处理的烟叶在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和感官质量方面均优于T1处理。T2处理能够很好地调控烟叶中水分和各种酶活性的变化,使细胞氧化还原反应达到一种动态平衡,使叶绿素和淀粉充分降解,又能避免酶促棕色化反应的发生,能进一步改善烟叶品质和优化密集烤房增香工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