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8 毫秒
1.
为了揭示空气负氧离子浓度与林种及相关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笔者于2013年夏、秋两季对北极村地区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样地进行负氧离子浓度的观测及研究,通过时间尺度平均值及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对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北极村地区负氧离子浓度的总体水平以及其与林种和气象因子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漠河北极村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总体水平处于548~1203个/cm~3,平均值为892个/cm~3,负氧离子浓度大体上与空气温度呈正相关、与空气湿度呈负相关。落叶松样地整体负氧离子水平高于樟子松样地,不同季节对负氧离子浓度也有较大影响。揭示出北极村地区负氧离子浓度与林种、季节以及气象因子之间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2.
深圳城市绿地土壤孔隙状况与水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了解深受人为活动强烈影响的城市绿地的土壤物理特性,为充分发挥其增进植物生长、涵养水源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等功能提供管理依据,以深圳城市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土壤容重、孔隙状况、土壤水分常数和水分入渗特征等物理特性。结果表明:深圳城市绿地土壤的容重较高,平均值为1.56 g/cm3。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通气孔隙度较小,平均值分别为41.06%、39.78%、1.27%。土壤水分入渗率变幅很大,土壤初始入渗率为0~8.47 mm/min,稳定入渗率为0~5.90 mm/min。城市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土壤的容重显著高于城郊菜地土壤,而土壤孔隙度、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显著低于城郊菜地土壤;表层0~10 cm的土壤容重、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显著低于10~20 cm土壤,土壤孔隙度显著高于10~20 cm土壤。城市绿地土壤容重与孔隙度、田间持水量、最大持水量、初始入渗率及稳定入渗率均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乌鲁木齐市园林树种的调查,规划,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 本文对乌鲁木齐市的园林树种和绿化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研究,依据园林绿地国家《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对主要的绿地类型中现有树种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评价,应用城市生态学,园林美学,城市规划等学科的相关理论,根据乌鲁木齐市城市的生态特点和植被分布规律,以及乌鲁木齐市作为国家西部内陆地区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枢纽于一身现代工业城市性质,对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进行了总体规划,为园林植物景观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根据调查统计,乌鲁木齐市木本植物共有132种,其中常绿树种17种,落叶树种115种,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比例为 1:6.76;从树种比例来看反映出乌鲁木齐市地属内陆干旱地区,树种单调且分布不均。 今后乌鲁木齐园林树种规划的原则是:(1)生态优先原则;(2)特色与创新原则;(3)适地适树原则;(4)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乌鲁木齐市城市绿化的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并对城市的生态防护林、景观路、行道树、公共绿地、垂直绿化等应用的树种进行了具体的规划。  相似文献   

4.
合肥市绿地土壤水分入渗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探明影响城市绿地土壤水分入渗性能的限制因子,提高城市绿地在雨水径流调蓄中的作用,采用双环入渗法研究了合肥居民区、公园、道路绿化带(市政绿地)和文教区(校园)等不同类型绿地的土壤水分入渗特征及其与质地、容重和空隙度等土壤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合肥市不同功能区绿地土壤入渗速率在0~40 min内下降较快,90~100 min后趋于平缓。土壤水分平均入渗速率呈现:公园绿地(2.42×10-5 m/s)>市政绿地(2.10×10-5 m/s)>小区绿地(0.62×10-5 m/s)>校园绿地(0.56×10-5 m/s)的规律。土壤稳定入渗率属于快和较快级别的占21.1%,中等及较慢等级的占78.9%。合肥市绿地土壤黏粒平均含量在37.6%~44.7%之间;土壤容重在1.22~1.68 g/cm3之间,均值均大于1.40 g/cm3;绿地土壤通气孔隙度在9.21%~17.6%之间,其中小区绿地(14.1%)>市政绿地(13.9%)>公园绿地(13.7%)>校园绿地(11.3%)。研究结果为合肥市城区绿地土壤消减城市面源污染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大兴安岭针叶林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特征,选择2012年、2013年的夏、秋2季,于漠河北极村附近分别选取100m2的樟子松、落叶松林地,测量并分析2处样地的空气负离子浓度与季节、测量点位置和温湿度等环境因子在日变化上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针叶林空气负离子日平均浓度在中午12时达到峰值,为1155个/cm3,在凌晨2时达到谷值,为254个/cm3,夏季针叶林空气负离子平均浓度高于秋季。落叶松林地空气负离子浓度平均水平高于樟子松林地。空气负离子浓度在林地边缘密度略大于林地中心。通过相关分析,针叶林地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空气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空气湿度呈显著负相关。空气负离子浓度不仅可以评价空气清洁水平,也是衡量环境质量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下垫面间空气负离子浓度是否存在显著差异,选取漠河北极村境内针叶林(樟子松)、阔叶林(桦树)、针阔混交林(樟桦混交)、湿地、草地、空地等6种不同下垫面进行对比观测分析。每种下垫面选取1个观测区进行负离子浓度监测,6种下垫面共6个观测区。实地监测空气负离子浓度,并对实测数据进行筛选剔除异常值。利用SPSS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不同下垫面间负离子浓度差异。结果表明:6种不同下垫面间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存在显著差异。针叶林负离子浓度针阔混交林负离子浓度阔叶林负离子浓度湿地负离子浓度草地负离子浓度空地负离子浓度。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的空气质量都达到了最清洁程度,湿地、阔叶林达到了清洁程度。  相似文献   

7.
[方法]采用小尺度定量测定方法对北京城市绿地不同下垫面夏季空气温度、相对湿度、舒适度等进行研究。[目的]究明不同绿地下垫面对环境微气候的影响规律,以期为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和建设提供参考与依据。[结果]结果表明:1)下垫面类型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存在极显著性相关关系,其他16项样地特征要素指标与温、湿度无显著相关关系。2)不同下垫面昼均降温增湿效应排序为乔灌草>乔草>灌草>草地>裸地>水泥地面。3)8:00~18:00,除18:00外,不同下垫面在各时段的降温增湿效应排序与昼均效应一致;各类下垫面的温湿效应(含负效应)在14:00达到最大值,其中,乔灌草型下垫面降温4.50℃,增湿7.45%,水泥地面增温2.03℃,降湿2.82%。4)不同下垫面人体舒适度大体呈现出乔灌草>乔草>灌草>草地>裸地>水泥地面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评价浙江省嵊州市十大森林休闲养生区春、夏、秋、冬4个季节空气负离子(NAI)浓度及其空气质量状况。从2016年6月到2019年6月期间,用NT-C101A便携式空气正负离子测定仪对嵊州市十大森林休闲养生区30个监测点进行了空气负氧离子测定。结果显示:(1)嵊州市十大森林休闲养生区平均负氧离子浓度6668个/cm3,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清新空气标准的6倍多;(2)嵊州市十大森林休闲养生区NAI浓度季节分布特征是夏季>春季、秋季>冬季;(3)不同森林休闲养生区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有明显差异,其中紧临跌水的监测点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最高,瞬时测定最高值达67800个/cm3;(4)NAI浓度与空气相对湿度、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PM2.5浓度呈不显著负相关关系。浙江省嵊州市十大森林休闲养生区空气负离子资源丰富,季节变化明显,夏季较高,冬季较低。NAI浓度的变化受空气中的湿度、温度及PM2.5等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嵊州市茂密森林植被资源和丰富的水资源使其空气清洁、舒适,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决定因素,发展森林健康产业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具备释放负离子功能室内植物的种质资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植物释放负离子的研究,筛选出可产生较高浓度负离子的室内植物,以保持和提高室内环境的负离子浓度,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在密封的玻璃室(80 cm ×80 cm ×80 cm)内对天南星科、百合科等25个科中的36种植物释放的负离子浓度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桑科的琴叶榕(Ficus lyrata)产生的负离子浓度最大达76 ions/cm3,景天科的玉树(Crassula portulacea)最低为26 ions/cm3。以全天的均值来看,蓬莱松(Asparagus myrioeladus)和四季秋海棠(Begonia semperflorens)的负离子浓度为43 ions/cm3最高,是对照试验的2.4倍。大部分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产生的负离子浓度都表现出白天时段高于夜晚时段。植物在不同时段产生的负离子浓度值除个别植物变化幅度较大外,大部分植物在全天的浓度值都较为平稳。  相似文献   

10.
城市灌木群落小气候效应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评价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的科学性是当前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园林生态学的研究热点。现有研究主要着眼于不同类型绿地内部与周围空间小气候的静态分析,而对于绿地对周边环境的生态过程则报道甚少。笔者报道的试验主要以灌木为研究对象,选取太原市几处有代表性的灌木林,利用仪器对植物群落斑块周边温度和湿度在空间和时间的梯度变化进行了测试,以探索城市绿地对其周边环境温湿度的影响的时空分布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植物的叶面蒸腾是绿地产生降温增湿等生态效应的主要原因。绿地对周边空气温湿度的影响随着与绿地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其影响力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成正相关。该研究揭示了绿地能够有效缓解城市高温的机制和影响格局,丰富了城市小气候环流理论,对城市规划和绿地景观设计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秋水仙碱诱导侧柏多倍体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求诱导侧柏多倍体的最优化条件,此试验以侧柏种子为材料,选取秋水仙碱浓度、温度、处理方式以及光照情况四个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多倍体诱导。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直接浸泡法,在秋水仙碱浓度为0.3%、温度为25℃、无光的条件下,经过72h后多倍体的诱导率可达92.7%。此研究结果可为尚未展开的侧柏多倍体育种研究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4种城市绿地类型缓解热岛效应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研究城市不同绿地类型缓解热岛效应的效果大小,在长沙市城区选取4种典型绿地类型的样地及其相邻裸地,进行实地观测获取温度和湿度数据,通过分析,结果表明:降温效应和增湿效应都是乔木林>乔灌林>灌丛>草地;乔木林、乔灌林、灌丛和草地的温度变化指数分别是7.32、6.59、5.33和4.10,湿度变化指数依次为16.87、13.23、9.42和7.61。结论表明:不同类型的绿地因其内部结构和垂直结构不同,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度不一样,长沙市4种典型绿地类型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强度的大小排序是乔木林>乔灌林>灌丛>草地;为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在城市绿地建设中,长沙市应加大乔木林、乔灌林建设的面积,减少灌丛和草地建设面积。  相似文献   

13.
With the rapid urbanization in Beijing, the vegetated surface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replaced by impervious built surfaces. A clear recognition on the changes in green spaces pattern is vital for urban administrators and planners to optimize the urban development areas and define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red lines. Based on the SPOT images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data of urban green spaces within the sixth ring road of Beijing in 2000, 2005 and 2010, the study investigated the dynamic changes of urban green spaces in this area, by means of GIS techniques and landscape ecology method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green spaces in Beijing have decreased by 207 km2 from 2000 to 2010 at the expense of agricultural lands and waters. Although there has been some increases in urban forests and grasslands, it cannot compensate the rapid decrease of urban green spaces. The land cover types conversion occurred mainly in the areas between the fifth and sixth ring roads while the zones encircled by the fourth ring road had a little change. In addition, landscape metrics such as number of patches(NP) and shape index(SHAPE) increased, but the mean nearest-neighbor distance(MNN), aggregation index(AI) and patch cohesion index(COHESION) decreased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0-2010. Also green landscapes became considerably isolated and fragmented. The study disclosed the obvious changes of green space size, composition and layout in urban districts of Beijing City from 2000 to 2010, and highlighted that construc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 should consider not only the geometric or aesthetic effect, but also the increase of vertical green volume and optimization of spatial layout to fully develop the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s of green spaces.  相似文献   

14.
Based on disaster-prevention functions of urban public green spaces,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of emergency shelters in a city were analyzed. Taking Living Water Park in Chengdu for example, planning of urban public disaster-prevention green spaces was analyzed to further explore planning of urban disaster-prevention green space system and refugee spaces, and provide instructions for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urban disaster-prevention green space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5.
在综合分析城市公园绿地健康促进效应和相关评价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对健康视阈下的城市公园绿地休闲游憩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构建进行探索。(1)在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的基础上,构建城市公园绿地健康休闲游憩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6个准则层、15个要素层和和40个指标因子。(2)采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准则层中健康功效感知(0.2663)和大众审美(0.2470)列前2位;要素层中排名靠前的评价指标为生理健康(0.1332)、植物景观(0.0988)、空气质量(0.0926)和游憩空间(0.0871)。(3)借助场地使用者问卷调查评分,对杭州城北体育公园绿地的健康休闲游憩适宜性进行实证评价,评价整体得分为4.1996,属于优良水平,但水体景观、基础服务设施等存在问题。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5个方面的优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太行山南端外来树种火炬树群落的水保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全面了解外来树种火炬树的生态服务功能,从林冠层截留量、枯落物层持水率、林地贮水性能和渗透性能4个方面,研究了6年、11年火炬树,12年刺槐、15年侧柏及荆条灌丛的水保效应。结果表明:灌层截留量:11年火炬树>15年侧柏>6年火炬树>12年刺槐>荆条灌丛,4个树种冠层截持率分别为侧柏35.89%,火炬树32.40%,荆条26.53%,刺槐3.50%;枯落物层持水率为:11年生火炬树>12年生刺槐>6年生火炬树>15年生侧柏>荆条灌丛;林地贮水性能:11年生火炬树>15年生侧柏>12年生刺槐>6年生火炬树>荆条灌丛;林地渗透性能为:11年生火炬树>15年生侧柏>12年生刺槐>荆条灌丛>6年生火炬树,在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困难立地上,火炬树群落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旱柳对铅的耐受机制,以2年生旱柳(Salix matsudana)扦插苗为材料,进行盆栽实验,分析研究生长6个月后的扦插苗在铅浓度为0、200、600、1000、1200 mg/kg时的生理生化响应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铅浓度的增加,植株长势、根茎叶中的SOD、POD、CAT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叶中的叶绿素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MDA含量呈上升趋势。各项生理指标:根>茎>叶。该实验表明:旱柳根系为重金属铅的主要累积部位,只有少量的铅转移到地上部分且600 mg/kg铅胁迫下旱柳幼苗有最佳耐性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泰山侧柏古树营养元素含量与古树年龄与健康的关系,以泰山罗汉崖林场和王母池景区内12株侧柏古树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片中15种矿质元素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衰弱古侧柏中除Ni和Co含量低,其他元素均高于健康古侧柏。衰弱树和健康树叶片中Ca含量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b含量比健康树高29.35%,这暗示罗汉崖地区古侧柏生长衰弱可能与其体内Ca、Pb 2种元素过高有关系。不同龄级古侧柏叶片元素含量,仅Na元素在一级和三级侧柏古树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即龄级高的古侧柏Na含量低于龄级低的古侧柏。罗汉崖林场和王母池景区同健康水平同龄级古侧柏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相当。该研究找出可能与侧柏古树衰老和树龄密切相关的元素含量及变化,为泰山地区古侧柏营养诊断、衰老评价提供参考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FTIR的银杏木材鉴别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毛白杨、侧柏为对照,采用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银杏木材的红外指纹图谱,采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法对6个银杏无性系红外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鉴别,结果表明:毛白杨、侧柏与银杏3树种木材的红外指纹图谱明显不同,银杏木材的红外指纹图谱兼有阔叶和针叶树的特征,相对更接近于针叶树;6个银杏无性系木材的红外指纹图谱差别明显,能够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法鉴别银杏不同无性系木材。  相似文献   

20.
Through exploring the cumulative contents of Pb, Cu and Cd, the 3 common heavy metals in air pollution, in leaves of some widely-applied green plants in different functional areas in urban districts of Binzhou City, this paper figured out its relationship with functional areas in the city, and whether green plants are selective in adsorbing heavy metals or not.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cumulative content of Cu and Cd varied greatly in leaves of the same species in different functional areas, and also in leaves of different species in the same area. Populus tomentosa and Sophora japonica had the strongest capacity of adsorbing Pb, Cu and Cd in the air, which is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urban landscaping of Binzhou C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