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地经营规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颖明  王旭  刘扬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5):264-272
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农业竞争力和加快农业转型的关键举措,农业生产性服务水平是农地经营规模的重要约束条件和影响因素。为了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户经营规模的影响,及其不同服务对当前农地规模的影响差异,对2013—2014年期间开展的10个省份、1121个农户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采用逐步回归的最小二乘法,对农地经营规模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与农地经营规模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前农村生产性服务项目主要集中在节约劳动成本的传统服务,从农业经营规模扩大的角度看,借贷款服务、农业保险服务、土地流转服务、专业化农机服务等新型生产性服务对农业发展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将为中国农村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陈晓娟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2):102-107
农地流转是中国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农地流转会受到供给和需求的直接影响。从耕地经营需求视角分析了农地流转及其政策。研究发现:农地流转是规模化经营的前提条件。其中,农地流转费用影响农地经营需求,进而影响农地经营规模、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业现代化及城镇化。中国正处于改造传统农业的初期,市场机制不健全,农地流转费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策因素的影响。最后,基于农地流转需求视角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农地流转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业生产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中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业生产效率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1995—2009年中国农业生产效率进行了系统测度。分别分析和评价了中国农业生产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研究表明:规模效率对中国小农户农业生产效率影响较大,而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户生产方式限制了规模效率的提高。所以国家应该在此基础上完善中国土地经营制度,鼓励农户规模经营,提高中国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前农地适度经营规模已成为提高农地利用效率研究的热点问题。为了促进中国西北地区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快土地流转,以临夏县北塬地区为例,采用劳均下限分析法和直观评价法确定农地适度经营规模。结果表明:劳均下限分析法计算得出北塬地区农地适度经营规模下限为0.14 hm2;直观评价法的计算结果为北塬地区农地经营劳均适度规模为0.25 hm2,家庭适度规模为0.66 hm2;北塬地区在农地适度经营规模情况下,只需30436人从事农业生产,还有33879人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最后提出剩余劳动力的解决途径,为北塬地区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陕西省关中地区高陵县、泾阳县、岐山县三个地区不同经营规模农户为研究对象,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农户粮食生产的生产效率进行测度,并对影响农户生产技术效率的外生变量进行Tobit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中等经营规模农户生产效率高于小规模农户和较大规模的农户;在影响因素中,劳动力年龄、农户家庭非农收入、农业与非农收入比例、农户播种面积、粮地租出比例、规模这些因素均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影响,而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和土地租出率均对生产技术效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农户是中国农业经营的主体,也是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主体。随着农村经济的市场化和农户经营的多元化,借贷资本对农业及农户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重要。农户的借贷需求将影响农村金融市场的规模和结构,也将影响农户的生产、生活现金支出,进而影响农户生产投资的规模和农户商品需求的规模。因此,分析影响农户借贷需求的因素,研究农业信贷需求的决定规律具有实际意义。本文将首先描述影响农户借贷的因素,构建理论假说;然后运用农户数据和计量分析方法(Tobit模型),对影响农户借贷需求的因素进行研究;最后得出农户收入水平、自有资金,生产经营规模以及自身特征对农户借贷需求都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结构洞理论的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流转是中国当前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农户的农地流转行为选择是农地流转顺利进行的基础。目前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研究大多忽略了农户所处社会网络的结构对其行为的影响。笔者以结构洞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农户的社会网络结构在其流转行为中所起的作用,认为应该转变对农户自行流转的传统观念,尊重农户的流转意愿,并建立有效的农地流转中介组织以保护农户的流转收益,推动农地的规模化专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农业技术经济学原理建立数学模型,对影响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因素分析,确定了农民收入、农机产品价格、作物种植的单一性、农业劳动力数量、农业劳动力价格、机械化作业的难易程度、土地经营规模、农业机械化支持政策八个因素为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黑龙江省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农户生计与农地利用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基于2013—2014年的农户调查数据,研究了新平县元江干热河谷地区4种农户的生计多样化、生计策略与农地利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以农为主非农为辅的多样化方式是研究区农户普遍采用的生计策略;为应对当前农业种植中存在的问题,纯农户和农兼户主要采取扩大种植规模、增加种植投入和从事非农活动的措施,而兼农户和非农户则采取减少种植规模和投入、实行农地流转和从事大量非农活动的手段。在作物种植上,纯农户和农兼户往往选择生长周期短、投入较多、管理复杂和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而兼农户往往选择生长周期较长、投入较少、管理简单的作物。同时随着农户向非农户的转变,农地流转的进程亦进一步加速。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陕西关中地区粮食种植农户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和种植规模之间的关系,以陕西省关中地区高陵县、泾阳县、岐山县3个地区农户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生产技术效率,并对外生影响因素变量进行Tobit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中等经营规模农户生产效率高于小规模农户和较大规模的农户;在影响因素中,劳动力年龄、农户家庭非农收入、农业与非农收入比例、农户播种面积、粮地租出比例、规模这些因素均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影响,而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和土地租出率均对生产技术效率无显著影响。因此,从生产技术效率较高的角度来看,陕西关中地区粮食种植应该以中规模为主,通过对不同影响因素的调节,可以提高农户的生产技术效率,进而有效率的提高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国农用地资源的稀缺性与农用地资源粗放掠夺的经营方式并存,农用地流转迫切要求引入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系统阐述了农用地流转的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在对豫东平原地区农户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了豫东平原地区农用地流转机制,如在市场机制中出现供求机制失效,价格机制失灵,竞争机制未能形成等情况;在宏观调控机制中出现土地制度和相关环境政策的制约。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和创新农用地流转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适度经营规模测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1):278-283
为促进中国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在对中国农业规模经营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农业适度经营规模测算模型,对中国主要农作物的适度规模经营面积以及对不同区域不同农产品品种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进行量化测算。结果表明:全国平均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面积为7.3hm2;大中城市蔬菜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平均为0.61hm2;棉花为21.42hm2,苹果为0.37hm2。散养生猪平均适度规模为388头,绵羊为234.8只。另外,对不同农产品品种,测算了各省不同的适度经营规模。为加快中国农业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鼓励农民转出土地、创新合作社的机制、形成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The Analysis on Utility of Share Cooperation of Rural Land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农地使用制度效用分析标准应立足国情,考虑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现状、就业情况、社会稳定要求、规模效应等因素。农地股份合作制优化了农业劳动力资源配置,发挥了社保机制功用,有利于小城镇建设的推行,并保留了家庭经营的内核,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但也存在着推广难度大,忽视产权制度建设等缺陷。完善农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应稳定家庭承包制,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尊重农民意愿,并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积极创建农村社保体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进行土地规模经营模式设计必须做到因地制宜。对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岔口小流域农户土地规模经营情况2次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流域存在劳动力数量偏少、素质不高;耕地细碎程度高、面积悬殊;农业科技需求大、产品单一;耕地流转意愿低、形式简单;水土保持措施差、环境受损;扶持政策种类少、资金不足6个方面的主要问题。按土地利用类型和农户规模经营意愿对流域进行分区,设计出流域北部反租倒包、农民合作社,中部精准生产和东南部家庭农场、服务型品牌经营5种土地规模经营模式,以解决存在问题,促进流域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地流转有利于农村土地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但河北省目前的农地流转存在着流转程度低、流转范围小、流转方式单一、流转价格偏低、农民不愿意长期流转等问题。制约河北省农地流转的因素主要有地块零碎、流转行为不规范、流转信息不畅、社会保障体制建设落后、组织管理不规范等。农地流转的有利因素有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出、农村留守家庭成员老龄化、平原适合规模经营的地理特征等。所以,应当采取完善各项制度、优化农业外部环境、培育农地流转市场等方式,促进河北省农地的流转。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河南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面临的发展机遇,指出了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重点任务,以期促进河南省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17.
方伟  洪思扬  张磊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29):160-164
粮食生产是稳民心、安天下的重要战略产业。广东省是中国最大的粮食主销区,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具备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首先对广东省的粮食生产基本情况进行梳理,2010—2019年间,粮食产量及种植面积稳中有降。其次,分析了广东省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农业生产规模小、粮食生产成本高、粮食生产经济效益低、种植结构问题突出、农业机械化潜力较低等因素制约了广东省粮食生产能力。最后,从撂荒耕地复种、种植结构调整、科技提升产能等7个方面就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稳定及提升广东省粮食生产能力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洋  尹奇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4):277-281
合理的土地储备规模不仅能保障社会经济的发展,还能避免土地的闲置与浪费,因此研究土地储备规模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运用GM(1,1)模型预测出,到2020年开封市新增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规模及农业人口数量,结合开封市2006-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预测出目标年城镇建设用地的总供给规模,再基于集约节约利用方式,预测出未来可节约城镇建设用地的潜力,从而得出开封市在目标年的土地储备规模。根据本研究思路测算出,开封市2020年土地储备规模为26036.22 hm2(含土地储备增量规模9990.35 hm2和存量规模16045.87 hm2),这对于开封市优先盘活存量土地,有效控制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地规模化经营对于提高粮食产量、保护耕地、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主要从政策制度或社会经济角度对该问题展开论述,尚未将农地利用的自然属性特征考虑在内,而该特征对农地规模化经营尺度的确定有着最直接的作用和影响。本研究以黑龙江省3个乡镇为研究区,以2015年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RS和GIS技术平台下,建立农地规模化经营管理数据库,运用计量地理模型获取农地规模化经营的自然影响因素,采取调查问卷形式,获取农地规模化经营的环境影响因素,运用logistics模型找出影响研究区农地规模化经营的主要因素,并对各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排序,进而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农地规模化经营的作用机理。研究成果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及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