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严重威胁杨树产业的新病害——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有了克星。北京林业大学科技部门近日发布消息说,该校专家经过4年研究,在病原、病害发生发展规律、病原物检测和防治技术方面取得了原创性成果。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是2005年以来在豫、鲁等地出现的杨树新病害,对杨树产业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北林大承担了林业公益性行  相似文献   

2.
在已筛选出低农药残留量的乌龙茶种质资源的基础上,本试验研究了茶树叶片表面特征、解剖结构与不同品种抗农药残留的关系,初步明确了茶树对农药残留的抗性机制:茶树品种对农药残留的抗性与叶尖形状、角质层同栅栏组织的比值、角质层同海绵组织的比值、上表皮同角质层厚度的比值有较密切关系。低农残的茶树资源具有如下特征:叶尖急尖、角质层同栅栏组织厚度之比低、角质层同海绵组织厚度之比低、上表皮同角质层厚度之比较高;反之为高农残的茶树资源。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为探索茶树对农药残留的抗性机制,[方法]在已筛选出低农药残留量的乌龙茶种质资源的基础上,该文研究了茶树叶片表面特征、解剖结构与不同品种抗农药残留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茶树品种对农药残留的抗性与叶尖形状、角质层同栅栏组织厚度的比值、角质层同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上表皮同角质层厚度的比值有较密切关系.[结论]低农残的茶树资源具有如下特征:叶尖急尖、角质层同栅栏组织厚度之比低、角质层同海绵组织厚度之比低、上表皮同角质层厚度之比较高;反之为高农残的茶树资源.  相似文献   

4.
研究证明,植物防护剂安粮仙1号对储藏小鼠,稻谷中的玉米象,谷蠹和3种扁谷盗等主要储粮害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处理小麦7个月后,累计检出虫量比对照减少97.3%,防治效果高达96.9%;用安粮仙1号处理稻谷后,害虫得到有效控制的时间长灰9个月,处理10个月后的粮食虫蚀率仅为0.5%,防治效果高达96.9%。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无梗五加果多糖最佳脱蛋白工艺,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设计,分别对酶法和三氯乙酸(TCA)-Sevag 2种方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将无梗五加粗多糖液调至pH值6.5,采用质量浓度4%的木瓜蛋白酶40℃下酶解2 h,5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加入其等体积TCA-Sevag (1:1,v/v)试剂脱蛋白处理4次,其中Sevag试剂中氯仿:正丁醇=5:1(v/v),脱蛋白率为95.6%,多糖损失率为21.5%。酶法联合三氯乙酸(TCA)-Sevag脱除蛋白法是一种适合无梗五加果多糖的较高效的除蛋白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EKC研究:以化肥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针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的演变问题,开展农业环境库兹尼茨曲线研究,验证农业经济增长与农用化肥使用量间的倒U型曲线关系。【方法】本文采用非线性回归的方法,对我国及31个省市1952到2007年间的化肥、人口、农业总产值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除少数省市外,我国和大部分省市的化肥投入量无论在人均还是总量上都与人均农业总产值间存在着倒U型曲线关系,且均已出现拐点并跨越峰值,说明我国化肥的投入量已出现整体的下降趋势。而部分出现倒U的省市化肥投入量还将持续增长一段时间。【结论】总的来说,我国化肥投入为增产手段的趋势已基本得到了扭转,人们消费行为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摘要:测定了超临界CO2-丙烯酸树脂-二甲苯拟三元体系相图,考察了喷嘴结构对含超临界CO2-丙烯酸涂料雾化效果的影响,用L9(34)正交表考察了涂料中超临界CO2含量、压力、温度对喷化粒子直径及喷化粒子流锥角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低于90℃、压力大于8MPa、CO2含量不超过35%时SC-CO2-丙烯酸树脂-二甲苯三元体系处在稳定单相区。用孔径为0.4mm,长度为<1mm的电火花钻孔喷嘴进行喷涂能够得到良好的喷涂效果,所得雾化粒子直径为80μm。温度越高、压力越大、CO2含量越大雾化粒子越小,喷雾锥角越大,雾化效果越好。在优化组合条件(20MPa、80℃、 CO2含量为35%)下喷涂,所得涂膜试样主要性能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8.
采用急性毒性方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的Cu2+离子溶液处理后的水丝蚓48h半致死浓度(LC50) 为8.640ul/L;用测定酶活性方法检测了中毒后的水丝蚓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Cu2+离子对动物SOD活性影响显著(p<0.05).低浓度药物0.500ul/L~5.340 ul/L处理动物,SOD活性呈上升趋势;当浓度增加至11.740ul/L时,SOD活性开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降低. 说明Cu2+离子对水丝蚓造成胁迫,直至动物个体死亡,间接或直接地影响水生生态系统及以水丝蚓为食物的下一级消费者。  相似文献   

9.
王欣  汪志海 《粮食储藏》1993,22(2):28-32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是1957年由美国学者Golay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分离分析技术。由于它具有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应用范围广等特点,所以,三十多年来发展速度很快,应用面日趋广泛,已成为石油、化工、医药卫生、生化环保等领域的重要分  相似文献   

10.
欧美杨溃疡病是国内广泛栽种的欧美杨(Populus×euramericana)品种上新发现的病害,其中分离到的Lonsdalea quercina和Fusarium solani在室内外接种,均可在欧美杨上产生症状,但L. quercina引起的症状更为典型,F. solani在致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尚不明确。为了明确欧美杨溃疡病发生过程中2种微生物的关系,通过拮抗试验、接种试验和野外调查,并将所得数据用SPSS软件分析。结果表明,L. quercina和F. solani两者间不具有拮抗关系,L. quercina和F. solani混合接种与L. quercina、F. solani单独接种时所形成病斑的相关系数分别在0.9和0.8以上,L. quercina与病害发生相关性更高,起主要致病作用;F. solani在溃疡病发生中后期出现较多,致病力较低,常常伴随L. quercina发生,扮演着加重病害发生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新发生的溃疡病的严重程度对杨树根部淀粉积累的影响,通过根部淀粉积累的变化初步探索溃疡病对杨树树势的影响,笔者按照溃疡病发病指数的大小,选取5年生中林46杨,采用固定样株取根和碘-淀粉比色法,测量了2008年休眠期、2009年生长期和2009年休眠期杨树根部淀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008年休眠期感病植株的淀粉含量与健康植株的差异不显著。持续发病显著降低了发病指数>60%,即发病严重植株2009年生长期(F=3.668,P=0.02)和2009年休眠期(F=3.335,P =0.035)的淀粉含量,但使发病中等树木2009年休眠期的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发病轻和严重发病树木。t检验结果证实,只有发病指数>60%的植株自身的淀粉含量在2009年生长期(t=5.197,P=0.001)和休眠期(t=3.219,P=0.008)分别显著低于2008年休眠期。健康和发病轻的树木淀粉含量虽然均有所下降,但差异均不显著;而发病中等树木2009年生长期根部的淀粉含量较2008年休眠期高,同时2009年休眠期的淀粉含量较2008年休眠期高,但均未达显著水平。本研究初步揭示,当杨树罹患溃疡病后,其根部淀粉含量的变化受发病指数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当发病指数>60%,即严重发病时,根部淀粉积累呈现极显著的下降趋势,因而其生长势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轻度发病不会影响树木生长势;而发病中等的树木经过2年生长,其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发病轻和发病重的树木,其树势可能增强。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抗、感病杨树品种受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Lonsdalea quercina subsp. Populi)诱导后植物激素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规律,为阐明杨树抵抗溃疡病菌的防卫反应机制提供试验依据。筛选了12SA和JA信号转导的相关基因,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了抗病树种‘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和感病树种‘中菏1 号’(P. deltoids cv.‘Zhonghe 1’)在接种溃疡病菌后不同时间段(1、3、6、9 天)各基因的表达动态差异。结果显示,在溃疡病菌胁迫下,基因PR1-1、PR1-2、NPR1-1、NPR1-2、TGA1、TGA2、MYC2-1、MYC2-2 在抗病品种中有更高的表达量,尤其是基因PR1-1、MYC2-1、MYC2-2;基因JAZ1、COI1-1、COI1-2 在抗、感品种接种溃疡病菌后的前期皆为普遍下调表达,但在抗病品种中表达量更低;基因JAZ2 在抗、感品种中的表达量变化不大。该研究初步表明,抗病品种‘毛白杨’对溃疡病的抗性是溃疡病菌诱导了基因PR1-1、PR1-2、NPR1-1、NPR1-2、TGA1、TGA2、MYC2-1、MYC2-2 的上调表达以及基因JAZ1、COI1-1、COI1-2的下调表达,开启了SA和JA信号转导通路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旨在探讨莫海威芽孢杆菌对梨腐烂病菌的抑菌作用及抗菌机理,为梨树腐烂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采用平板对峙、生防机制初探和离体枝条法研究莫海威芽孢杆菌对梨腐烂病的抑菌防病效果。结果表明:莫海威芽孢杆菌可明显抑制梨腐烂病菌的生长,菌丝生长抑制率达到68%。莫海威芽孢杆菌可以产生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嗜铁素;其无菌发酵滤液可抑制梨腐烂病菌丝生长;其挥发性物质对菌丝抑制率为22.6%。莫海威芽孢杆菌保护性防效为41.7%,治疗性防效为44.6%。莫海威芽孢杆菌对梨腐烂病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梨腐烂病具有一定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14.
EM活性菌泥对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各苹果主产区果农长期使用有机砷等化学制剂防治腐烂病,对土壤、水质等环境造成的污染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寻求无公害的方法防治腐烂病,对苹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设EM活性菌泥涂抹、EM活性菌液涂抹、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50倍液刮涂和对照(只刮除腐烂病疤,不涂药)4个处理,三次重复,进行了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研究;结果表明,EM活性菌泥在防治效果、病疤复发率和促进病疤愈合效果方面均优于其它处理,其当年和第二年4月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2.7%、93.5%,病疤复发率分别为1.8%、2.8%,促进病疤愈合效果也最好(50.4%);因此,作者提出,将EM活性菌融入粘泥载体中制成菌泥,涂抹在腐烂病疤上,以菌治菌,是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筛选对梨腐烂病菌具有抑菌活性的拮抗细菌,明确其防病效果,为香梨树腐烂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从各种原料的果蔬酵素液和香梨枝条组织中分离细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初筛和细菌发酵液复筛,测定分离菌株对香梨腐烂病菌(Valsa ceratosperma)的抑菌活性,从中筛选抑菌作用显著的拮抗菌株,通过离体枝条法测定其防病效果。筛选出对V. ceratosperma具有抑菌活性的12个细菌菌株,抑菌率为54.72%~86.43%。离体枝条法测定结果表明,分离自酵素液的拮抗细菌XG-FX22和G-FX12菌株的保护性防效分别达到了77.71%和65.29%,治疗性防效分别达到了66.71%和66.14%,防病效果显著高于其他菌株。通过形态学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G-FX12和XG-FX22菌株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研究结果为香梨腐烂病生防资源的发掘和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5种化学药剂对苹果树腐烂病室内防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和筛选出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抑制作用效果较好,以及对离体枝条的保护作用较强的化学药剂,以期获得具有良好防效、对环境友好的化学药剂,以便进一步为生产中防治苹果树腐烂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生孢子萌发玻片法和离体枝条烫伤接种法,测定5种化学药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以及其在离体枝条上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高,其EC50为 0.0163 μg/mL;丙环唑与戊唑醇次之,EC50分别为0.0224、0.0994 μg/mL;海藻酸对苹果树腐烂病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差,EC50为81.630 μg/mL。苯醚甲环唑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高,EC50为0.0061 μg/mL;丙环唑与戊唑醇次之,EC50分别为0.0064、0.0390 μg/mL;海藻酸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抑制效果最差,EC50为15.3820 μg/mL。离体枝条保护试验表明,海藻酸对离体枝条保护作用最强,病疤扩展面积最小,病疤扩展面积仅为对照的7.2%;菌毒清和戊唑醇次之,分别为对照的32.3%和45.9%;丙环唑对离体枝条保护作用最差,病疤扩展面积最大,为对照的59.8%。筛选出苯醚甲环唑可作为抑制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佳药剂,海藻酸可作为离体枝条保护作用的最佳药剂。  相似文献   

17.
青霉素对苹果腐烂病菌分泌果胶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控制苹果树腐烂病,通过对不同浓度青霉素处理后的感病植株的病原菌的果胶酶和人工培养的病原菌的果胶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青霉素液处理对PA液中病源菌分泌果胶酶活性没有直接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青霉素液对感病树体上病源菌分泌果胶酶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经1.2×104 U/L的青霉素液处理后的抑制效果最明显,处理35d时,感病树体的病组织中果胶酶活性比CK下降了82%.  相似文献   

18.
微晶化磷矿粉对杨树幼苗根际土壤微环境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CK(不施磷肥)、SP(过磷酸钙)、普通磷矿粉(MP0)、平均粒径为7.26 μm的微晶化磷矿粉(MP1)和平均粒径为4.04 μm微晶化磷矿粉(MP2)等处理对鲁林1号杨树幼苗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MP2处理的有机酸总量与SP处理无显著性差异,但明显高出CK、MP0和 MP1处理43.55%、21.89%和10.15%;MP1、MP2和SP处理的总糖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CK和MP0处理;而各处理的氨基酸总量均未达差异显著水平。MP2处理的pH值分别较CK、MP0和MP1处理降低0.31、0.17和0.12个单位;SP与MP2处理的EC值差异不显著,但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同时,SP和3个磷矿粉处理的CEC值均显著高于CK,而SP与MP0、MP1、MP2处理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此外,MP2处理的速效磷含量分别比CK、MP0和MP1处理显著提高35.19%、14.45%和7.85%,而3个磷矿粉处理对速效钾、交换性Ca和Mg含量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影响作用。以上分析认为,两个微晶化磷矿粉处理相比对照和普通磷矿粉处理均能明显提高杨树苗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总量,显著提高根际土壤中速效磷含量,且粒径越小,其提高幅度越大。说明微晶化磷矿粉的粒径变小能提高土壤的供磷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三倍体毛白杨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份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为供试材料,比较了培养基中激素种类及浓度、大量元素浓度以及有机添加物香蕉、椰汁和马铃薯对三倍体毛白杨快速繁殖中繁殖系数及玻璃苗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中2/3大量元素含量能降低玻璃苗频率;添加0.5mg/L 6-BA和0.01mg/L NAA 获得较高的繁殖系数;添加15%的椰汁能提高繁殖系数并降低玻璃苗频率;不同无性系之间的繁殖系数和玻璃化频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核桃组培中抑制褐化现象初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薄皮核桃茎尖为试材,对其分化生长过程中的褐化现象进行初步研究,经多次试验表明,在抑制褐化及保证茎尖正常分化生长时期,主要采取二步法:①接种于1/2MS+活性碳2g培养基中,置于5℃冰箱中黑暗培养7d后取出;②转接于DKW+6-BA1.0mg/L+IAA0.01mg/L+20%硫代硫酸钠5ml/L培养基中置于25℃,无光照环境下培养,每隔15-20d转换培养基,此方法抑制褐化效果为佳,可确保核桃茎尖正常分化生长的整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