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滇黔桂地区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异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土壤有机碳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陆地碳库的主要部分。揭示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的主要因素,对合理地利用土壤资源,减少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土壤碳存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土壤有机碳储量受气候、植被、土壤属  相似文献   

2.
坡面土壤剥蚀率与水蚀因子关系室内模拟试验   总被引:5,自引:10,他引:5  
为了确定影响十壤剥蚀率的丰要侵蚀因子,该文采用变坡土槽在较大坡度(9°~24°)和流量(2.5~6.5 L/min)范围内进行了径流冲刷试验,运用逐步回归法,系统地分析了土壤剥蚀率与坡度和流量、水流剪切力、水流功率、单位水流功率和单宽能耗各因子之间的关系,建市了基于水流功率和坡度的土壤剥蚀率二元线性公式(R2=0.977).结果表明,土壤剥蚀率和各水蚀因子都显著相关,土壤剥蚀率与坡度和流量呈幂函数关系(R2=0.77),土壤剥蚀率与水流剪切力呈幂函数关系(R2=0.908),土壤剥蚀率随着水流功率的增加呈线性增加(R2=0.945),土壤剥蚀率和单宽能耗呈线性关系(R2=0.91),土壤剥蚀率与单位水流功率呈三次方关系(R2=0.52);坡度和水流功率是影响土壤剥蚀率的土要凶素.  相似文献   

3.
巢湖藻类组成与环境因子典范对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2009年5月对巢湖藻类组成及水质的季节变化进行了逐月调查研究。鉴定的藻类共6门31属48种,其中绿藻比例最高,占47.9%。藻类优势种群为蓝藻门的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eruginosa),出现频度为90.9%。3个采样点藻类群落组成没有明显差异,藻类物种丰富度指数(Margalef值)和藻细胞密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10~1.84和(12.65~825.00)×106 cell.L-1,且冬季值较低。同时,叶绿素(1.30~41.10μg.L-1)和总磷(0.06~0.48 mg.L-1)含量分别在秋季和夏季显著高于其他季节。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藻类种群分布受水环境因子的影响较为明显。整体上,TP是影响巢湖藻类种群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蒸腾速率是衡量植物水分平衡的一个重要指数,揭示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规律,寻找影响植物蒸腾速率的生态因子,可为海防林的造林营林技术提供重要依据。笔者对日照沿海防护林几种主要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蒸腾速率和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种植物日平均蒸腾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幅各异;麻栎、紫穗槐和白茅的蒸腾速率日变换呈现出双峰式的变化规律,其它5种植物蒸腾速率表现为单峰式的变化规律;气孔导度影响着植物的蒸腾速率,温度(气温、地面温度)是影响植物蒸腾速率的主要因子;空气相对湿度和蒸腾速率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866。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得到了影响沙质海岸蒸腾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及其与土壤呼吸速率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5.
赤峰市小流域地形因子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地形因子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选择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黄花甸子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统计学和ArcGIS空间分析工具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流域DEM数据提取流域高程、坡度、坡向信息,并将其划分等级与克里格插值得到的流域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图进行叠加,建立地形因子的碳密度数据库,从而分析不同高程、坡度、坡向下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地形因子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由高到低为高程>坡度>坡向。高程与坡度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较大,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均呈现抛物线走势,随高程与坡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密度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并分别在600650 m高程范围和5°650 m高程范围和5°10°坡度范围内达到最大值;坡向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由低到高为阳坡<阴坡<半阴坡<半阳坡。  相似文献   

6.
外生菌根的功能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外生菌根的功能、环境因子对外生菌根及外生菌根菌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土壤性状与林木生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孙广云  聂燕 《土壤》1998,30(2):80-83
利用大量的野外调查和室内样品分析资料,在单因子相关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了影响当地林木生长的主导因子,建立了土壤性状-林木生长模型,从而为当地的适地适树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江淮丘陵区土壤侵蚀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掌握江淮丘陵区土壤侵蚀分布及其与土地利用类型、坡度、植被、土壤类型等环境因子的关系,为确定水土保持重点区域,开展水土保持规划、制定有针对性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淮河流域江淮丘陵区为研究区,以2015年15m分辨率的Landsat 8影像为基础信息源,基于"3S"技术平台,采用综合评判法和实地调查验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土壤侵蚀空间分布及其与土地利用类型、植被、坡度、土壤类型等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结果](1)江淮丘陵区水土流失面积为1 409.60km2,约占总面积的10.20%,侵蚀强度以轻度侵蚀为主,局部以中度侵蚀为主。(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下垫面起伏度较大、条件较为恶劣的坡耕地,以及坡度相对较大、植被盖度较差的林地和荒草坡中;不同坡度下,主要发生在5°~15°的山区与平原的交界带;不同植被覆盖度下,主要发生在45%~75%的地区;不同土壤类型下,主要发生在暗色土、水稻土以及黄棕壤等土壤类型中。[结论]土地利用类型、坡度、植被、土壤类型等环境因子与淮河流域江淮丘陵区土壤侵蚀分布关系紧密,坡耕地、坡度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低、土壤抗蚀性较差等下垫面更容易发生土壤侵蚀。  相似文献   

9.
陈因  方大惟 《土壤学报》1994,31(4):422-429
在不同气体环境中培养的蓝藻Anabaena7120固氮活性各异,Ar+CO2中最大,空气中次之,Ar中最小。固氮活性高者去铵阻抑速率大,反之则小。它们对各种生理条件的反应不一样,固氮活性高者,其去铵阻抑速率受氧和氮的抑制小。在氢和氧加合条件下,三种活性的蓝藻去铵阻抑均加快,但活性低者慢而小些。光强减弱或加光合抑制剂时,固氮活性低者去铵阻抑速率显著小于活性高者,而添加外源的蔗糖或丙酮酸时,也是固氮活  相似文献   

10.
人工林地退化及更新是近年来半干旱黄土区植被恢复研究的重点,确定影响植被生长的环境要素是解决人工林地退化的关键.选取柠条作为典型树种,分别从气候因素、地形因子、土壤水分及养分、栽植密度和整地方式5个方面总结各环境因子与柠条生长的相互关系,以期为指导该区植被建设、实现植被恢复的可持续性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选用籼稻“云恢290”在云南的蒙自、开远和石屏进行地理分期播种试验,定量地研究了云南气候条件对稻米淀粉含量影响的关键因子和关键时期,建立了淀粉含量的气候生态综合模型。结果表明,直链淀粉与温度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日照时数呈抛物线关系,影响的关键时期在齐穗前15d~齐穗后5d;支链淀粉与温度呈抛物线关系,关键时期在齐穗前10d~齐穗后15d,与日照时数呈正相关关系,关键时期在齐穗前15d~齐穗后5d,日照多有利于支链淀粉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采用传统统计、灰色关联度、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相结合的多元分析方法对岷江下游1 138个样点的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在0.89~6.49 kg/m2之间,均值为3.24 kg/m2。其在空间上呈不规则的斑块状分布,具中等空间相关性,表现出中部浅丘区高而西北和东部高丘区低的分布趋势。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酸碱度(p H)、成土母质、地貌类型、坡度和土壤质地均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密度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地利用类型、p H、地貌类型、坡度和土壤质地与有机碳密度呈极显著相关。灰色关联度的分析表明与土壤有机碳密度关联最为密切的是地貌类型,其次是p H和成土母质,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的结果均表明地貌类型是最主要因素,成土母质和p H次之。综合比较以上方法,得出地貌类型、成土母质和p H为影响岷江下游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系统地归纳了近几年来对辽宁省喀左县农作物主要害虫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关系及其预测模型的研究成果;对2002年农作物主要害虫发生趋势进行了预报;并提出若干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云南玉米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试验和观测,分析了云南春夏秋冬四季玉米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生产、干物质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不同发育期的光能利用率及四季光温分布与各季玉米生长发育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1)四季玉米不同发育期生产的干物质量与日照时数和叶面积指数的乘积呈显著正相关;(2)籽粒干重占总干物重的比例与各季播种玉米灌浆期≥10℃积温呈正相关;(3)春玉米的产量受制于灌浆期的光合产物,而其它播期的玉米产量则受库容小或运输不畅的限制;(4)播种期的安排应因地制宜,只有将灌浆期安排在光、热条件较好的时段,才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5.
利用LI-62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和美制LI-1600稳态气孔仪,对黄土半干旱区造林树种火炬树蒸腾速率及其环境因子进行测定。该研究的目的是为分析该地区火炬树蒸腾作用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和火炬树最适的水分生态条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①火炬树蒸腾速率日变化的平均值为4.895μg.cm-2.s-1,呈双峰变化曲线。②光合有效辐射、CO2浓度和叶水势对蒸腾速率有相应的影响,但相对湿度对蒸腾速率的影响不是很明显。③火炬树能适应干旱环境是由于叶水势降低导致气孔导度的减少,从而通过减少蒸腾耗水来达到适应干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设(EKC),采用吉林省1981-2010年的环境污染指标与经济增长指标数据,经统计回归得到环境污染指标与经济增长指标演进关系的计量模型,进而研究分析EKC的曲线特征.结果表明:吉林省的环境污染指标EKC形状不完全符合典型的“倒U型”特征.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的EKC呈现“正U+倒U型”,在2009年出现拐点;工业废气排放量EKC呈连续增长态势,无拐点;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EKC大致处于“倒U型”的左半部分,预计于2014年到达拐点;工业粉尘排放量的EKC呈对数函数,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不存在拐点;工业SO2排放量的EKC呈“正U+倒U型”,2008年出现拐点;工业废水COD排放量的EKC呈现不明显的“正U+倒U型”,2009年出现拐点,吉林省总体环境污染处于不断改善的阶段.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吉林省环境污染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工业比率、第三产业比率、单位GDP能耗、环境科研人数4个方面.吉林省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优化现有产业结构、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环境科研人员数量与素质,以保证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贵阳市水文地质条件及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查明水文地质条件以及产生的各种环境效应,通过野外调查贵阳市环境地质背景,分析了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对各含水岩组的富水性进行评价,同时根据研究区地层植被发育情况、地下水环境监测数据、具体工程实例和近3 a的地下水水质检测等资料,运用空间信息统计方法,探讨了水文地质条件下产生的城市生态环境效应、环境水文地质效应、环境工程地质效应、地下水环境污染效应。取得的主要结果有:①贵阳市地表水、地下水丰富,地下水以岩溶水为主,其次为基岩裂隙水;②贵阳市形成宽1~7 km,长逾70 km的环城林带,为贵阳市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③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资源,在和尚坡、三桥地段形成降落漏斗群,破坏水文地质结构,产生环境水文地质效应;④在工程建设中抽排地下水产生地面开裂、地表塌陷等环境工程地质效应;⑤由于工业废水和人类生活污水的排放,使地下水环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污染,产生水环境污染效应。该研究结论可为贵阳市城市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2010年对红枫湖水库叶绿素a和理化因子的逐月监测数据,分析了叶绿素a浓度的分布、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红枫湖水库叶绿素a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在时间上,叶绿素a浓度排序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且在7月份最高,原因是降雨携带充足的磷进入红枫湖,使浮游植物迅速增殖;在空间上,叶绿素a浓度沿入湖河流至大坝出水逐渐降低,总体上南湖高于北湖,这与红枫湖水库磷污染源的空间分布以及浮游植物生长为磷限制有关,南湖因上游有工业点源和城市生活废水的输入而使磷浓度高于北湖。水体叶绿素a与透明度在春季、夏季和冬季呈负相关,与水温在夏季呈正相关,与总磷在春季和秋季呈正相关,而与总氮相关性较复杂,与氨氮无相关性。叶绿素a浓度水平指示红枫湖水库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19.
从广西道地药材山豆根(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产区7个气候条件差异明显的样地选取21份山豆根样品,测定其生物碱含量,结合相应地点30a气候因子平均值数据,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对山豆根生物碱含量与气候因子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6、7、8月平均极端高温和年平均降水量是影响山豆根生物碱含量的主导气候因子,共同决定了生物碱含量变化的95.24%,其中年平均降水量是最主要的促进因子,8月平均极端高温是最主要的限制因素。年平均气温〈20℃、月平均极端高温〈35℃和年降水量〉1500mm是优质山豆根产出的适宜气候条件,该指标可作为选择山豆根适种基地的参考指标,为科学合理选择山豆根规范化种植基地,保证中成药生产原料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