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荷木防火林带试验总结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营造红荷木防火林带的试验结果表明:红荷木生长迅速,具抗火和耐火性,是理想的防火树种。以其营造的林带网络,在炼山作业中能有效地将火源控制在特定的范围内,是一种可行的、多效益的生物防火林带模式。  相似文献   

2.
闽北防火林带中的木荷生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荷是南方防火林带应用最广的优良树种,营造木荷生物防火林带是我省控制森林火灾、阻隔火源、保护森林资源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通过对不同年龄木荷的生长指标进行研究,探索木荷防火林带的生长规律,为木荷防火林带多目标经营及防火林带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泸溪县军亭界林场木荷防火林带营造为主线,论述其建设防火林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介绍木荷防火林带营造方式、营造技术,并指出其带来的综合效益,为推广营造木荷防火林带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汤长江 《绿色科技》2019,(11):162-164
指出了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是森林防火关键的基础性工作,是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的一项治本措施。提高森林火灾预防和控制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生物防火林带的营建,在连城县现有多类型的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中,油茶生物防火林带是一种既有良好防火作用,又有比较显著经济效益的优良生物防火林带,同时连城县的自然环境也非常适合油茶防火林带的营建。以连城县姑田镇经济树种型(油茶)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为例,探讨了油茶防为材带营造技术措施,分析了油茶防为林带的营建效益,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生物防火林带研究现状与建设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营建生物防火林带是森林防火基础设施中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举措。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改进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的措施,以期对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提供指导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生物防火林带的机理与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营建生物防火林带是森林防火基础设施中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举措.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了生物防火林带的机理,对防火林带的树种和结构以及配置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生物防火林带营造及监测技术的措施,以期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提供指导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西江林场生物防火林带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益广  黎颖锋  冯沛 《林业科技》2003,28(6):28-29,41
1 生物防火林带的基本情况 及存在的问题  西江林场总面积 910 0 7hm2 ,其中生物防火林带长达 4 5 5 8km ,生物防火林带有林地面积188 8hm2 ,占有林地总面积的 2 5 %。西江林场从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开始对生物防火带进行大规模种植及改造 (原有的油茶林全部改造为荷木林 ) ,并一直持续到现在。此期间营造的林带宽度大多为 12m ,即种 4行荷木 ,有林带宽 6m ,两边各留 3m宽的空白带 ,主要采用人工铲草或除草剂除草的方式对林带进行抚育管理。1999年以前 ,西江林场对生物防火林带的经营基本上是以培育提高为主 ,做好补植及维护工作…  相似文献   

8.
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是预防森林火灾发生,控制森林火灾发展的有效途径。经过长期努力,延平区的生物防火林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发挥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估,最后提出了营建生物防火林带长效机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对南昌15年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和监测,对工程实施的成本、成活率、生长差异性、郁闭时间、防火效果进行了综合比较,阐述了赣中北部低山丘陵地区木荷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的造林技术及造林效果,总结和提供了典型经验。  相似文献   

10.
根据厦门市同安区多年来生物防护林带建设实践,总结生物防火林带的布设、结构设置、树种选择与配置、营造林等营建系列技术,并对生物防火林带的防火效益、经济和生态效益进行分析探讨,为建设高效的生物防火林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黄霖珍 《绿色科技》2019,(17):239-240
指出了生物防火林带的营建缺乏直接经济效益,难以通过政府投资获得资金,从而导致民众积极性较低。因此,生物防火林带的物种选择尤为重要,既要具有耐火特性,又要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重点分析了生物防火林带的功能,探讨了生物防火林带的营造技术,以期为生物防火林带的建设提供思路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生物防火林带营建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浙江省生物防火林带实际,总结和探讨了针对山脊、山脚田地边、墓地周围、林内不同位置、道路等地段在较短时间内产生防火效果的防火林带营建技术,介绍了生物防火林带改建技术和对现有防火林带的培育及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13.
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开设防火线、开挖防火沟等森林防火阻隔技术措施能有效地防止和阻截森林火灾的发生和蔓延,是实现“预防为主”的治本措施,已在森林防火中普遍应用。但是营建防火墙作为一种阻隔技术措施并不多见。1993年以来,我们在太行山浅山区营造生物防火林带...  相似文献   

14.
东兰县绿兰林场借西部大开发东风,为保护生态环境平衡,大力营造生物防火林带隔离火源。  东兰县绿兰林场是森林火灾常发区域,目前经过精心营造建成的以白克木为主、荷木为辅的生物防火林带已初见成效。全场原有防火线87.7公里,现已种白克木生物防火林带60公里,占全场防火线的68.41%。白克木长势最高5米,最低1.5米,已成一条绿色纽带。其中分布于县界边缘的有5公里,乡镇界有25公里,内界线有30公里。目前该场2001年规划营造10公里白克木生态防火林带,2002年补造和新造20公里,争取在2003年把该场全部防火线转换为生物防火林带…  相似文献   

15.
生物防火林带的探索与研究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广东省一些国营林场在行政交界处和林班线上营造了阔叶树木荷林带,当时主要目的是划清界线和林班。另外,阔叶树含水量大,叶厚革质,可以挡火。但木荷林带是否能挡山火,能挡多大的山火,没有实例记载。80年代广东省防火办让科技人员参与林业部组织的木荷防火林带抗火性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一、基本概况六十年代,我县不少区、乡林场,就开始在防火线上营造以油茶为主的防火林带。1981年试造了以红荷为主的防火林带。次年秋冬间,省厅曾在我县召开防火林带现场会议,总结和推广了我县防火林带的成绩和做法。1983年我县千官国合林场又试种了本地银荷防火林带,作对比观察。目前我县共有油茶、红荷和银荷等三个不同树种的防火林  相似文献   

17.
木荷生物防火林带与针叶林易燃物数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开化县木荷生物防火林带和杉木、马尾松针叶林的生长情况、林下植被、易燃物数量、表层土壤含水率等进行了调查测定.结果表明:1h和10h时滞易燃物干重木荷林带内地表分别为462.3、656.8 g/m.,杉木林地为874.6、1282.8g/m2,马尾松林分别为1137.2、1107.1g/m2,木荷林内易燃物仅为针叶林的一半左右,木荷林带比针叶林具更强的抗地表火的能力;16年生木荷林地表1h时滞易燃物干重,比11年生木荷林小,表明16年生木荷林带的防火性能较11年生时有所增强;此外,从山脚、中坡、山脊不同坡位的木荷林带比较来看,立地条件较好的山脚木荷林分生长旺盛,易燃物相对较少,防火性能高于山脊木荷林分,因此,应重视和加强低林龄及山脊部木荷生物防火林带的抚育管理,促进其生长旺盛,增强其对林火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8.
罗成就 《湖南林业》2010,(11):30-30
木荷 木荷别名为荷树、荷木,属茶科,在我国南方各省广为分布,多为天然次生林,是营造防火林带的优良树种。它能在干旱瘠薄的土壤上生长,树冠浓密,叶片厚革质,与马尾松、国外松混交造林,能起到很好的防火、防虫作用。  相似文献   

19.
防火林带的树种组成与冠层结构可影响林带的防火功能。为评价中山市防火林带的树种组成 和冠层结构,对中山市防火林带树种进行了调查,并在防火林带中选取了9 个典型林带类型,建立标准 地,对其树种组成与冠层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山市13 个镇区的生物防火林带共应用了31 个树种,隶属17 科24 属,豆科、山茶科和樟科树种最多,数量最多的有荷木Schima superba、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柠檬桉Eucalyptus citriodora、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以 针叶树为主的针叶林林冠开度最大,达38.07%,林下植物相对茂盛,分别以米老排和杨梅Myrica rubra 为主的阔叶混交林林冠开度最小,分别为12.36% 和13.88%。米老排与杨梅为主要树种的阔叶林林冠开 度比以马尾松为主的针叶林的林冠开度要小,阔叶林的冠层郁闭度较高;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针阔混交林 的叶面积指数最大,达2.64,显著高于马尾松纯林和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荷木和藜蒴Castanopsis fissa 等阔叶混交林,为0.99 和1.65;山脚的荷木林地、荷木与马尾松的混交林和以米老排为主的阔叶混 交林的林下光照较弱,林下植被稀少,冠层结构较为疏散,是较好的防火林带。对现有防火林带的林分 改造,如增加经济林木、果树等阔叶树种,可进一步提高防火林带的防火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生土带防火线和生物防火林带组成的生物防火工程,用以阻止和阻隔地表火蔓延和林冠火(飞火)的飞窜入侵,生物防火林带经7年管护后,平均树高4.45m,郁闭度0.90时,实地抗林火测试表明,以木荷为主体的防火林带在生土带的共同作用下,具有较好的阻隔林火功能。参试木荷受损率6.67%~13.39%且无重度受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