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春来了,大地披上绿装,枝头百花绽放,到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每到这时节,我就会想起老家的院子。院子里,有我的父母,还有一个花香四溢的春天。我十岁那年,父亲将家里原有的老屋扩建,还围了一个约7米见方的院子。院子的地面用砖头铺了一条过道,过道两侧则是泥地。母亲建议全部铺上砖头,便于打扫卫生,但父亲笑着说:"还是留给春天吧,它要搬进来和我们同住呢。"我和母亲都不知道父亲的葫芦里卖的是什  相似文献   

2.
乡村飞鸟     
正一贫瘠的孩提时代,每每谈及乡村的天空里惯常出现的飞鸟,母亲就会义正词严地给我和弟弟灌输"益鸟当宠、害鸟当诛"的理念。在乡村有限的飞禽名录里,母亲眼里的益鸟,通常包括燕子、喜鹊,而人人"见而诛之"的害鸟,则非麻雀、乌鸦莫属。缘于母亲  相似文献   

3.
秋菜满院香     
正母亲的小院里,有一个小菜园。从早春到晚秋,各种新鲜蔬菜就细水长流地涌向母亲的餐桌,母亲因此把日子调弄得有滋有味。小菜园对我的诱惑力非常大。母亲打电话给我,总是要提到小菜园:"园子里的瓜呀菜的,都熟了,就等你回来吃呢……"小菜园,俨然成了  相似文献   

4.
正儿时住在乡村,家家户户都是土墙和茅草房。即便给室内的土墙抹上白灰,牵上电灯,或者在房顶上盖七八块亮瓦,走进房间里也是晦暗不明的,让人心情特别压抑。记得有次我问母亲:"妈妈,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住上大瓦房啊?"母亲听了我的话,沉默了半晌说:"会的,我们会住上大瓦房的。"母亲的话我信,她从来不骗我们。那时乡村已经包产到户。乡亲们春种秋收,除了稻谷、小麦、玉米这些粮食,  相似文献   

5.
乡村五月     
正如果说乡村四季是一首诗,五月无疑是华彩乐章。相比城市,乡村更能感知大自然的变化。五月,季节的脚步从春迈入夏的门槛。时光无声,万物却能敏锐地捕捉到节气的细微之变,纷纷以最华丽的姿态迎接夏的到来。乡村五月,是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蜜蜂蝴蝶的天堂。我总以为,春天里,自然万物的演出还是彩排阶段,只是小试牛刀,不够酣畅淋漓。到了五月,它们会把所有的精彩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拼尽全力在五月繁华里倾情  相似文献   

6.
可怜天下母子情○郭耕五月是温馨的,不仅因为五月是歌声荡漾、鲜花怒放、无数个小生命呱呱坠地的季节,更因为五月的第二个周日是母亲节。我要把对生命的颂歌奉献给天下所有的母亲,母爱是那么伟大,她不仅仅是属于人类,也是地球上所有母亲所共有的美德。母爱既伟大又平...  相似文献   

7.
“妈妈哟妈妈,亲爱的妈妈,你用那甘甜的乳汁把我喂养大,扶我学走路,教我学说话,唱着夜曲伴我入眠,心中时常把我牵挂。” 每当听到这熟悉的旋律,就会想起母亲浓浓的奶香里,流淌着的浓浓的爱。国际母乳喂养行动联盟为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把每年的8月1日至7日定为世界母乳喂养周,从1992年开始,至今已经12个年头了。 每个人来到这世界上,是母亲的乳汁,最先给了他生命力;母亲的乳汁,是我们享受的第一道佳肴。现代医学证实:母乳是母亲给予孩子天然的最理想的食物,它不但维护了食物与营养的均衡,是增强婴儿免疫力及抵抗疾病的最佳方法,而且还可以减少女性乳腺、卵巢肿瘤及缺铁性贫血等疾病的发生率,是女性追求健康权的体现。更重要的是促进婴儿大脑和智力健康  相似文献   

8.
萝卜干香     
正周末在家吃饭,满桌的饭菜,我却感觉没有一道对口的菜。正当我懊恼时,突然想起老家的母亲,和她在家做的腌萝卜干来,嘴角也仿佛飘出了萝卜干的香味。记得我小时候,秋天一到,我最爱看母亲忙着腌萝卜的样子。那个时候,母亲通常会手持一把小铁锹,肩挑一对箩筐,在菜园子里挖萝卜。要说母亲腌的萝卜干,为什么能勾起我的味蕾,让我历久没忘,那要从母亲做出的萝卜干堪称精品上谈起。首先,母亲对萝卜的挑选把关严而又  相似文献   

9.
艾草的清香     
正"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熏。"柔软的青草和整齐的莎草雨洗后,碧绿清新,阵阵暖风挟带着蒿草、艾草的气味扑鼻而来,沁人心脾。又是艾草飘香的季节。小时,我格外喜欢一种叫艾蒿的草,叶片绿中泛白,茎笔直,香气在茎叶间漫溢。这种香有点别致,微苦,闻着却让人极受用。端午节,去田野里拔一把艾草,束于门楣。凋零的记忆,在这春末夏初的日子复苏。凡有华人的地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是否都吃粽子,我不知。记得小时候每至端午来临,母亲便把芝  相似文献   

10.
正"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这一天人们可以赛龙舟、插艾草、吃粽子。而我却对插艾草这习俗情有独钟,那一缕袅袅清香的温馨味道,好像母亲的手,把我轻轻牵进思念的故乡。  相似文献   

11.
门楣艾草香     
正有一株草,朴实,不美,但却一直蛰伏在我的梦里,蛰伏在我的故乡,蛰伏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里,穿越漫长的冬季,在端阳五月与我们重逢,它就是纯阳之艾,也叫艾草。童年的乡下生活,最不缺的就是花草植物,艾草就是那些花草植物中最不起眼的一种。春天来时,河边、野地、山坡上,到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夏至前后,艾草茂密成林,片片绿叶,相互簇拥而生,翠绿、素雅,在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淡淡的艾香。每天和这些花草植物生活在一起,与花草植物为邻,内心里满满都是平和安好。五月端阳这一天,母亲会在一大早悄悄起来,趁太阳  相似文献   

12.
五月祝福     
五月,是母亲的节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五月,新叶吐翠,百花放蕊,一草一木尽展春色,向孕育它们的自然母亲回报春晖无限。在这美丽的日子里,我们手捧鲜花,掬起的却是自然母亲的滴滴眼泪:哺育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黄河,由于两岸植被惨遭破坏,由于沿河城市无节制地用水,由于工业发展大量排放的污水,致使母亲河蓬头垢面、枯竭断流。蕴藉帝王之气的古都北京曾是蓝天如洗,清水绕城,如今却烟雾蔽日,臭水泛沫。古有泉城之善的济南,百眼清泉汩汩而涌也早已淹没于历史的记忆。所幸的是,在春光明媚的五月,我们听到了,保护…  相似文献   

13.
在春风夏雨的季节里,我们即将迎来一个温馨的日子一母亲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母亲是我们最应该感i射的人.从嗷嗷待哺的婴儿,到学堂里的莘莘学子,再到打拼未来的社会人,每个成长阶段都少不了妈妈点点滴滴的关爱和付出.高尔基曾经说过: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相似文献   

14.
盾牌之歌     
河流不止母亲不死母亲总是站在最高的山峰望那伫立在风雨中的儿子在风雨来袭的夜里我时常想起母亲于是周身的热血海浪般涌起感觉母亲的爱是头顶的松枝随风儿摇曳在万家团圆的节日我总要舍弃团聚于是有许多的遗憾在心中堆积对妻儿的那些许诺仅仅是一张空头支票遥遥无期生命不止战斗不息儿子总是在母亲最需要的时刻拔地而起用忠诚去诠释生命的意义温暖的阳光纯净的水清新的空气这一切来得多么自然又多么不易我常常在夜里梦见那些逝去的英雄原谅我母亲只能以这种方式与他们相遇但请相信为了成为你万里长城的一块砖石我一直在努力母亲啊我是你的…  相似文献   

15.
<正>当我细细咀嚼“牦牛”这个概念时,我才发现自己与牦牛之间的距离那么近。看到“牦牛”二字,我就仿佛能够触摸到那静默于青藏大地上的庞然大物。我母亲曾告诉我,当年母亲生下我时,正好骑着一头驮牛,在搬迁途中。那时,突然一阵剧痛,母亲从牛背上滚落到一片沼泽地里。随之,我就来到了人间。因此,我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和牦牛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山上的女人     
正我曾经怨恨过母亲把我生在偏远的山村,我曾经为了离开山村而拼命地读书,外出寻找离开它的机会。但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当我写下《山上的女人》这个题目,一度心潮起伏,眼里情不自禁地涌出泪花来。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已经去世的母亲的音容笑貌,想起我的母亲在日子艰难的时候,曾经因为姊妹一句"你们山上的女人"的玩笑而情感失控,泪如泉涌的情景。我想起了故去的奶奶,想起了依然在山沟  相似文献   

17.
打有记忆起母亲就嘱咐我,遇事能忍则忍。每当听到这句话,我就想起铭刻在脑海里的一件事。那时,我约莫四、五岁的样子。春季里的一天,我跟着母亲去二大娘家磨面。二大娘家正在吃早饭。我和母亲来到院东的小磨坊,母亲开始忙着磨面,我在旁边玩沙包。过了一会儿,院子里传来一阵说笑声。我跑到门口,看见邻居大娘、二婶,还有家前的五保户三奶奶,她们正围坐在院子里的太阳底下做针线活,一边做一边叽叽喳喳,仿佛比赛谁的嗓门高似的。  相似文献   

18.
嫁老鼠     
这是一件发生在我童年时代的事情。腊月二十四一大早,我们一家起了床。天空异常晴朗,太阳照在屋外的每一个角落。灶屋里传出的肉香,飘散在每一寸空气中。就在这时,父母抬着一只簸箕,一边拍,一边从灶屋里走出来。我们兄弟俩站在堂屋里,听见簸箕发出的"砰砰"声,便好奇地望着。母亲不会拍,看着父亲拍簸箕,母亲笑了起来,问父亲:"怎么拍?"母亲的  相似文献   

19.
献给母亲的花──香石竹肖卉随着时间老人的脚步迈进温馨的五月,人们又迎来了母亲的节日──母亲节。按照欧美国家的习俗,每到母亲节人们纷纷购买香石竹鲜花献给母亲,以表达对母亲的尊敬和爱戴。香石竹又名康乃馨、麝香石竹。其茎叶清雅,花朵雍容,别有一番富丽高雅的...  相似文献   

20.
正看到过一句话,总是不能忘记——"爱上一个人的最初,或许没有别的理由,可能就是因为她有一个动人的名字。"说的是含笑花,细想来,与含笑的缘分,也果真是如此。不见其人,先闻其笑的是《红楼梦》里那个八面玲珑的王熙凤。不见其花,只见其名,便让人心生笑意的是含笑。抛开一切,单看这两个字,一"含",一"笑",不觉心旌摇动,浮想联翩。"我时常会想起第一个为含笑花取名的人,那人是在花香中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