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本文介绍在生产现场条件下,在稀土镁球墨铸铁中添加微量锑、铝、钛元素,通过金相和扫描电镜观察,以及断裂韧性、疲劳强度等机械性能的测试表明,这些微量元素细化了石墨球,稳定了珠光体,明显地提高了综合机械性能(σ_b=70~79kg/mm~2,δ=3—7%,a_k=2—5kg—m/cm~2,HB=230~260,K_(1c)=115kg/mm~(3/2),σ_(-1)=27—28kg/mm~2)。这种材料用于生产曲轴,可省去热处理工序,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2.
曲轴组件检修、维护的水平决定了柴油机的运行品质、功率发挥及使用寿命。本文就曲轴常见故障的检修及曲轴瓦的选配与安装检测做了详细的介绍,以提高发动机的大修质量。  相似文献   

3.
伞齿轮在使用过程中常有断齿现象发生。本文针对这种现象,对用40Cr钢为原材料制作的伞齿轮,从使用材料和热处理工艺等方面,进行了热处理试验、性能试验、组织检验等分析研究,找出了断齿原因,提出了有效的热处理方案,从而可控制伞齿轮的断齿现象,提高伞齿轮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坦克履带销的失效形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后,在不改变履带销用钢及技术要求条件下,对热处理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了非常规碳氮复合渗热处理新工艺,使履带销的使用寿命由原来的150-200摩托小时提高到600摩托小时以上,取得明显的军事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发动机曲轴断裂事故对业主的损失较大,本文拟分析曲轴断裂的原因,提醒机手重视,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保证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减少损失。 一、曲轴断裂的原因分析 发动机曲轴断裂多数在曲柄与轴颈油孔处。曲轴断裂时,发动机有沉重的敲击声、冒黑烟,曲轴箱内有回响。曲轴断裂的原因既有制造、修理、使用方面的问题,也有材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汽车玻璃升降器平衡弹簧失效进行了分析与控制,从热处理工艺等方面进行试验,对用65Mn钢为原材料制作的平衡弹簧,进行热处理性能试验、组织检验等分析,找出了失效原因,提出有效的热处理方案,从而控制平衡弹簧的失效现象.  相似文献   

7.
三爪卡盘伞齿轮在使用过程中常有断齿现象发生。本文针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对用45、40Cr钢为原材料制作的伞齿轮,进行热处理试验、性能试验、化学成分、组织检验等分析,找出了断齿原因,提出有效的热处理方案,从而提高伞齿轮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曲轴、旋耕机刀片、花键轴是农业机械的重要零配件,价格不同质量也有优劣,请用户购买时不要只图价格便宜。曲轴曲轴是发动机主要零部件之一,它是通过活塞把动力传递出去。生产农机曲轴的材料基本可分为球墨铸铁与锻钢两种。球墨铸铁曲轴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材质和热处理。其热处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不同热处理的手扶拖拉机中央传动轴的机械性能、淬硬层深度和显微组织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最终热处理由原来的高频感应加热淬火改为中频感应加热淬火时,能在不改变材料和大小的情况下,提高抗扭强度和抗弯强度,从而满足了发动机功率提高20%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锯片铣刀在热处理过程中常有变形、裂纹现象发生。本文针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对材料为W18CrV的锯片铣刀进行热处理和性能试验,根据产生变形、裂纹的原因,提出了有效的热处理方案,从而提高锯片铣刀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刨花板力学性质的变化规律。[方法]模拟地暖条件,以热处理时间和温度为试验因子,采用全因素试验方法对12mm刨花板进行热处理,研究地暖对刨花板地板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温度对刨花板的内结合强度、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比较明显,随着温度的升高,刨花板的内结合强度先增大后降低,静曲强度变化较小,弹性模量趋于降低。而在热处理过程中.时间对刨花板的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内结合强度影响相对较弱。随着时间的延长,刨花板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只发生了较小波动,内结合强度则出现较大的波动。经过热老化处理,可以改善刨花板的力学性质。[结论]该研究为刨花板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木材热处理技术作为一种绿色、环境友好的木材物理改性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木材尺寸稳定性和生物耐久性,同时能有效改善木材材色,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人工林速生材的功能性改良。讨论了基于热处理技术研究的部分代表性成果,总结了当前木材热处理的主要工艺,并对未来研究提出了展望。目前木材热处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①高温热处理对木材尺寸稳定性、材色和结晶性等性能的影响机理;②高温环境对木材主要化学组分的含量及抽提物挥发和裂解过程的影响;③木质素中酚羟基和表面自由基数量变化和反应活性研究;④热处理对木材渗透性、漆膜附着力和耐久性等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热处理前后木材特征性能(质量或表面色度指数)变化与热处理强度的相关关系。其中质量损失率、处理材色差及氧碳元素比等木材本身特征参数是预测处理材材性的重要参数。未来木材热处理研究应集中于细胞水平的微观力学性能变化与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降低木材热处理工艺能耗水平的催化剂开发。结合热处理木材主元素含量或比例、表面材色等特性快速高精度预测其生物耐久性、环境学特性和力学特性等。另一方面,根据使用环境和要求,利用预测模型确定热处理的主要工艺参数,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参48  相似文献   

13.
高温热处理杉木力学性能与尺寸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杉木为试材,采用9组热处理工艺对杉木进行了高温热处理试验。通过对热处理前后杉木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的比较,探讨了热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试材的抗弯强度(MOR)和抗弯弹性模量(MOE)均呈下降趋势,但热处理温度影响更为显著;热处理对MOR的影响比MOE的要大;顺纹抗压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不明显,但随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杉木热处理后,试材由绝干到气干和绝干到吸水尺寸稳定时2个阶段的径向线湿胀率、弦向线湿胀率、体积湿胀率均低于未处理材的,弦向线湿胀率大于径向线湿胀率;就整体而言,3个指标均随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减小。抗胀率均为负值,其绝对值随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尺寸稳定性增强幅度逐渐增大,且受温度的影响较为显著,在210℃下降得最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经高温热处理后速生桉木材物理性能、力学性能的变化,为工业生产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在水蒸气保护下,经不同温度(160、180、200、220、240℃)、不同时间(1、2、3 h)处理后,按照GB/T 1927~GB/T 1943国家标准检测其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随着热处理温度提高,速生按木材含水率大幅下降,干缩率、吸水性、湿胀率逐步下降;木材密度随着温度提高和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处理时间对顺纹抗压强度、冲击韧性和硬度影响较大;各温度条件下处理1 h的效果最好,抗弯强度在同温度条件下,处理1 h最高,3 h次之,2 h最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弹性模量先增大后减小。【结论】高温热处理对速生桉木材的物理性能影响较大,干缩性、吸水性和吸胀性明显下降,尺寸稳定性上升;速生桉木材的力学性能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木材热处理时间的延长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常压高温热处理对红竹竹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竹Phyllostachys iridescin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常压高温热处理温度(110,130,150,170℃)与处理时间(1,2,3 h)对红竹竹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后红竹材的物理力学性能优于未处理竹材,热处理温度是影响竹材性能的主要因素;在110,130,150,170℃热处理温度下,圆竹材顺纹抗压强度增长率为35.90%~52.01%,圆竹材顺纹抗剪强度增长率43.24%~90.99%,圆竹材抗弯强度增长率42.47%~122.58%,圆竹材径向环刚度增长率2.14%~52.55%;170℃热处理竹材的各项干缩性能较好;130℃和150℃热处理竹材的力学性能相近。综合各因素,适宜原竹家具用材红竹竹材的热处理工艺为温度130℃,时间2 h。  相似文献   

16.
采用环-盘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SSOMC型船用柴油机曲轴颈-轴瓦材料配副磨合磨损试验,通过对摩擦系数、磨损失重量及磨损表面形貌的分析,研究了不同轴向载荷对AlSn40合金轴瓦磨合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轴向载荷下,AlSn40合金轴瓦磨合性能存在一定差异。当试验载荷小于40N或大于60N时,其磨合磨损性能均较差;当试验载荷在40~60N时,其磨合磨损性能最佳。研究表明,AlSn40合金轴瓦在中等轴向载荷下可获得良好的磨合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热处理木粉对木塑复合材料吸水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分别将180、200和220℃热处理0、1、2和3 h后的杉木木粉与高密度聚乙烯( HDPE)复合制备木塑复合材料( WPC),并对其吸水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测定,通过环境扫描电镜( ESEM)观察材料拉伸断面的形貌。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木粉的吸湿性减小, WPC的吸水性明显降低,而WPC的力学性能除冲击强度逐渐降低外,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总体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相比,180℃热处理1-3 h的木粉基本上使WPC的弯曲性能和拉伸强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00℃热处理木粉,随时间延长, WPC除弯曲性能仍增加外,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逐渐降低,进一步提高木粉的处理温度会使WPC的力学性能降低明显,220℃处理3 h 的木粉使 WPC 降低最多,分别较对照降低34.85%、12.85%、8.31%和4.24%, WPC拉伸断面的ESEM图中两相界面结合情况的变化基本反映了各力学性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改性材的微观形貌、化学结构和元素成分等变化,探讨三聚氰胺–尿素–葡萄糖(MUG)生物质树脂复合改性剂对杨木的改性作用机理,旨在为MUG复合改性剂的应用提供依据,促进木材的绿色改性。  方法  通过将有机硅烷等疏水基团,引入MUG生物质树脂与硅酸钠的复配溶液中,制备硅烷杂化MUG树脂/硅酸钠复合改性剂(GST),对杨木进行真空加压浸渍处理,测试改性杨木的物理力学性能,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SEM-EDX)、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表征改性材的微观形貌、化学结构、元素成分和结晶度,利用微型量热仪(MCC)测试其燃烧性能和热解特性。  结果  SEM-EDX分析表明:GST改性剂渗透性好,能有效渗入木材细胞腔和细胞壁中;改性材的C、O、Si元素无规分布于木材细胞腔、细胞壁、细胞间隙等处,导管沉积最为明显;改性剂对木材孔隙的填充以及对纤维素非结晶区的充胀,有效提高了木材的尺寸稳定性和力学性能。FTIR分析表明:GST改性材中半纤维素等多糖与改性剂发生了交联反应,减少了C=O、—OH等吸水性基团。XPS分析表明:GST改性材的C1最多,C3最少,木材的多糖类物质、木质素醇羟基、酚羟基以及羰基等活性基团与改性剂发生反应,减少了羰基等活性基团,增加了C—H、C—C结构含量。XRD分析表明:GST改性材衍射峰无明显变化,相对结晶度增大,说明改性剂进入纤维素非结晶区使其分子排列更加有序。MCC分析表明:GST改性材的热释放能力、热释放速率峰值和总热释放量分别下降了65.7%、66.2%和6.2%,800 ℃残炭率提高了122.6%,热释放强度大大降低,火灾危险性减小。  结论  GST复合改性剂可有效渗入杨木内部,与木材中半纤维素等多糖发生交联反应,减少糖基等活性基团,使非结晶区排列更为有序,从而提升改性杨木的物理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可锻铸铁因其具有良好的强度、塑性和冲击韧性而广泛用来制造曲轴、凸轮轴、活塞环、连杆等机械零件,但由于这些零件的破坏方式大部分是由于表面层过度磨损所造成,故研究可锻铸铁的磨损机制,找到提高其表面层的耐磨性能的方法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对辉光离子氮化处理前后的可锻铸铁滑动(干燥条件下和润滑条件下)磨损实验,探讨了摩擦压力、摩擦速度,润滑条件等因素对磨损性能的影响。同时,说明了辉光离子氮化方法对提高其表面层耐磨性能的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