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区总土地面积17.7亿亩,其中沙漠、沙地、戈壁6.01亿亩、林地2.39亿亩、耕地7,597万亩、水土流失2.7亿亩、草原13亿亩、有效草场10亿亩,其中60%的农田(即4,567.2万亩)和1/3草场(即3.3亿亩)有沙化问题。现代土地沙化面积1.5亿亩包括在1/3草场沙化面积中。  相似文献   

2.
正蓝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锡林郭勒大草原南段,总土地面积10182平方公里,总人口8.3万人。浑善达克沙地横贯全旗,在境内面积达6713平方公里,占全旗面积的68%。正蓝旗离首都北京直线距离270公里,是距首都最近的草原牧区,是京津一级经济圈腹地,也是京津地区沙尘暴的发源地之一。长期以来,受自然、历史、人为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草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连续干旱少雨,沙尘暴、蝗虫、鼠害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草原退化速度明显加快,截至上世纪末,正蓝旗草场沙化退化面  相似文献   

3.
据第四次全国荒漠化监测结果显示,呼伦贝尔沙地沙化土地总面积为1921.2万亩。与第三次监测结果相比,呼伦贝尔沙地沙化土地面积减少了36万亩,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减少了9万亩,呼伦贝尔沙地沙化趋势首次出现了逆转。呼伦贝尔沙地是全国四大沙地之一,长期以来草原退化面积约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一半。  相似文献   

4.
黄河三面环抱的鄂尔多斯.属于半干旱、干旱草原向荒漠草原过渡地带.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全市干早少雨.植被稀疏,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全市沙漠化土地面积约43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49%;沙化、退化草场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80%;水土流失面积4.7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5.
呼伦贝尔沙地是全国四大沙地之一,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腹地。自1994年以来,由于气候干旱和人为活动增多等因素,沙地边缘不断向外扩展,沙地内部活化严重。沙地吞噬草原,危害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存安全,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草原沙化问题已经成为呼伦贝尔生态安全的心腹大患,加快治理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据第四次全国荒漠化监测结果显示,呼伦贝尔沙地沙漠化土地总面积为1921.2万亩,占牧区6个旗市区土地总面积的15.3%。其中,流动沙地面积13.3万亩,半固定沙地86.9万亩,固定沙地1201.3万亩,露沙地619.7万亩。另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1650.2万亩。  相似文献   

6.
翁牛特旗位于赤峰市中部.全旗共辖31个苏木乡镇、5个国营农牧场、13个国有林场,总土地面积1782万亩.其中耕地180万亩,天然草牧场1100万亩;总人口46万人,农村牧区人口42万人.全旗西山东沙.西农东牧.是一个典型的半农半牧旗.影响和制约我旗农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西部水土流失.我旗西部水土流失面积达850万亩,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48%;二是东部草牧场严重沙化退化,70年代后,每年都以10万亩的速度沙化,到1990年.全旗沙化面积达812万亩,其中流动半流动沙地580万亩.大面积草场、良田被吞噬,许多房屋、设施被掩埋,交通、输电和通讯经常中断,许多地方出现了沙进人退的被动局面.为了谋求生存与发展,全旗各族人民坚持不懈地开展了大规模的防沙治沙、小流域综合治理、草牧场基本建设和山丘区水利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改变生产条件.到目前,全旗沙地综合治理面积达到440  相似文献   

7.
《国土绿化》2008,(12):30-30
曾几何时,松嫩大地乱垦土地,乱伐林木,缺林少树,生态恶化。从新中国成立到1977年间,这一地区每年遭受风蚀灾害面积达640万亩,草原沙化、碱化、退化面积1800万亩,水土流失面积达2987万亩,农民人均收入长期在百元左右徘徊。  相似文献   

8.
绿草如茵的内蒙古大草原,总面积达 8667万公顷,在内蒙古总土地面积中占 73%,约占全国天然草场 1/ 4,居全国四大草场之首。有居世界三大草原之一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还有以草原草场为主的荒漠草场、半荒漠草场和草甸草场。   长期以来,由于人口压力以及片面追求眼前经济利益,超大规模向自然索取,如盲目开垦,广种薄收,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对草原资源进行了不合理利用,使草原的原始植被和地表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地表裸露面积扩大,致使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更严重,天然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鼠灾泛滥,造…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飞播封育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自治区总土地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其中适宜封山(沙)育林、飞播造林的各类山地、沙地及沙化、退化草场达7000多万亩。封育、飞播措施具有速度快、工效高、成本低、省劳力、规模大等特点,非常适宜全区地广人稀、劳力少、交通不便等社会经济情况,已成为全区沙地治理、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近几年,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全区的封育、飞播治沙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今后进行大规模生态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第七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为平台,采用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价方法对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森林(有林地与灌木林地)防风固沙功能价值进行估算。结果表明,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森林防风固沙价值量为827073.75万元,5个治理区中科尔沁沙地南缘沙化土地治理区防风固沙价值最高,锡林郭勒高原—乌珠穆沁沙地退化草原治理区最低,分别为423929.96万元、39725.99万元。沙源工程区灌木林防风固沙功能明显,其防风固沙价值量达到518185.15万元,固沙面积为201.42万hm~2。5个治理区灌木林防风固沙价值由高到低依次为科尔沁沙地南缘沙化土地治理区浑善达克沙地沙化土地治理区乌兰察布高原退化草原、荒漠草原治理区华北北部丘陵山地水源涵养治理区锡林郭勒高原—乌珠穆沁沙地退化草原治理区。灌木林防风固沙功能价值占总价值比重较高。  相似文献   

11.
乌审旗生态建设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审旗地处毛鸟素沙地的腹部,历史上曾经是一块林草丰茂之地。但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全旗土地风蚀沙化程度逐年加剧,全旗强度沙化面积为465万亩,到70年代中期达到540万亩,至80年代初扩展到705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0%。全旗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大面积草场农田被流沙埋没,许多村庄、房屋被流沙吞噬,道路常常受阻中断。  相似文献   

12.
一自然概况正蓝旗位于浑善达克沙地,是京津地区沙尘暴的沙源地之一。全旗总土地面积10182平方公里,其中沙地及沙化土地约为7500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74%;气候属于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为春季风大,夏季少雨,秋季短促,冬季漫长。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旱灾、雪灾及沙尘暴的交替出现,使降水量年年锐减,可利用草场植被日趋稀疏,农作物多年处于减产甚至绝收状态,草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全旗总人口8.3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5.3万人。是一个以蒙  相似文献   

13.
奈曼旗图连塔拉乡是个地广人稀的牧业区,全乡总土地面积38万亩,共有579户、3217口人,平均每平方公里仅有8人。全乡可利用的草牧场面积24万亩,多属半干旱的坨沼沙地草场,其中固定半固定沙丘21万亩,占可利用草地的87.5%。长期以来,由于靠天养畜,不搞草牧场建设,草场不断退化、沙化,到七十年代初,不少牧场变成了白茫茫的不毛之地,生态失去平衡,畜草矛盾日益尖锐,畜牧业生产处于“大灾大减产,小灾小减产”的被动局面。1974年,这个乡牲畜死亡1703头(只),死亡率高达12%。  相似文献   

14.
常胜 《内蒙古林业》2009,(12):25-25
在内蒙古版图上,锡林郭勒草原南端的浑善达克沙地有一处向沙漠腹地凹进的区域,那里就是正镶白旗——一个倍受风沙危害、土地沙化十分严重的地区。正镶白旗现有沙地及荒漠化土地面积686.2万亩,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73.4%。其中流动沙丘133.9万亩、固定半固定沙丘265.3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2.7%。  相似文献   

15.
目前,内蒙古沙漠化土地占全国沙漠化土地的1/3左右。每年还有1万公顷草场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草场退化、沙化面积已占内蒙古全区可利用草场面积的一半以上,各类草地产草量比50年代下降30%到50%。 风和土是诱发沙尘暴的主要因素。长期以来,内蒙古地区持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林业》2010,(1):4-5
《明史》记载,敖汉旗是“沙柳浩瀚,柠条遍野,晚呜呦呦,黑林生风”的繁茂之地。清朝末期,由于人口剧增,滥垦滥牧严重,全旗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破坏。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流动、半流动沙地以每年7万亩的速度递增,每年有3万亩良田被洪水冲成河滩、沟壑。到1975年,全旗沙化土地面积达259万亩,水土流失面积达960万亩,分别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20.8%和77.3%,形成了“沙化——水土流失——贫困化”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赤峰市巴林右旗大力营造牧场防护林,为建设标准化草场打基础。目前,全旗已营造牧场防护林三万多亩,可防护草场四十三万市。这个旗现有各种类型草场一千二百八十六万亩,但退化、沙化草场面积就达一千零二十一万亩,占全旗草场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九点四。针对大面积草场日趋退化,可利用草场逐年减少的状况,旗政府组织有关业务部门在全旗范围内有计划、有重点地营造牧场防护林,用生物措施恢复草场植被,建立林、草、水、路配套的标准化草场。据统  相似文献   

18.
沈志新 《中国林业》2009,(14):20-21
奈曼旗位于内蒙古通辽市西南部,地处科尔沁沙地腹地,在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疏林草原。由于气候变迁,过度垦荒,超载放牧等主客观原因,造成土地严重沙化退化、风沙灾害严重。恶劣的生态环境,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据20世纪70年代荒漠化普查,当时全旗沙漠化土地面积达858万亩,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70.1%。  相似文献   

19.
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三大著名草原之一,但是,由于牲畜猛增、超载过牧、滥垦滥挖以及气候变迁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造成草原生态系统不堪重负,导致生态平衡严重失调,草场退化沙化。文章通过近年来的沙地治理,分析了林业工程建设对沙地生态环境改善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们科左后旗地处科尔沁沙地,沙丘沙地面积有1181万亩,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68%以上,历来是我旗的主体草牧场.但是,由于长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这类沙丘沙地草牧场遭到严重破坏,沙化面积逐年扩大,牧草质量大大下降,据1981年全旗土壤普查,沙漠化土地已达798万亩,占沙丘沙地总面积的67.6%。整个沙漠化面积比1966年增长了近10倍,平均每年扩展45万亩,从而给牧业的发展造成很大困难,多年来大小牲畜徘徊在50万头(只)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