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湖北省2009年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为基础,野外调查数据和公开发表的文献数据为补充,采用国家林业局颁布的林业行业标准(LY/T 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对湖北省马尾松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及价值进行评估,并分析了马尾松林生态服务功能及价值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湖北省马尾松林生态服务价值为985.4。6亿元/a,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为44 216.02元/(hm~2·a)。在水平分异上,马尾松林生态服务价值呈现鄂西、鄂东等山地丘陵地区生态服务价值大,鄂中平原地区生态服务价值小的特点;在垂直分异上,马尾松林生态服务价值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在不同坡度上,斜坡和陡坡的生态服务价值较高,平坡和险坡的生态服务价值较低;在不同地貌上,低山和丘陵地区马尾松林面积较大,其生态服务价值也较高。马尾松生态服务价值高低总体上与分布面积大小相吻合。认为研究结果可为湖北省马尾松林生态服务功能的有效提升提供参考,同时还可用于指导马尾松林的空间配置与经营管理重点,为湖北省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空间布局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生态系统对马尾松毛虫有较强的制衡作用,大面积的马尾松纯林是马尾松毛虫暴发的核心根源,松树抗性反应的滞后与天敌和致病菌作用的滞后,形成了暴发的周期性.调整森林生态结构、丰富生物多样性能有效地对马尾松毛虫进行持续管理.  相似文献   

3.
科技信息     
●“马尾松、湿地松林生态系统生物产量及物质循环研究”通过鉴定中南林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田大伦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林业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马尾松、湿地松林生态系统生物产量及物质循环研究”近日在长沙通过了由湖南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是森林经营的一种必然趋势,研究马尾松、湿地松这两种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产量、物质循环等生态功能,对于森林可持续经营和生态安全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经2 5a定位研究,揭示了马尾松、湿地松林生态系统生物产量及物质循环规律、生长发育、生态功能及生态学过程、维…  相似文献   

4.
通过样方法进行群落调查,每个样地大小为20 m×20 m.采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值公式统计分析了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马尾松林优势种群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马尾松、青冈、石栎和木荷等种群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其Bi、Ba值分别为0.9040、0.7818,0.8421、0.5853,0.8055、0.6292和0.7850、0.4572,而杨梅的生态位宽度最小,其Bi、Ba值分别为0.2505和0.0533.生态位较大的物种间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较高,如马尾松与木荷为0.5670、甜槠与木荷为0.6775、马尾松与石栎为0.6144.马尾松林中物种间生态位重叠值小于0.1的比例达到89%,生态位重叠较小,表明马尾松林种间竞争不大,资源较为充分,能为更多物种的侵入和生存提供充足的空间与资源.  相似文献   

5.
选取马尾松天然次生林和改造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香樟林为研究对象,依据《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开展了观音峡林场马尾松林和不同林龄香樟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结果表明:(1)观音峡林场马尾松林、香樟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2017年单位面积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为7.65万元·hm-2·a-1、7.51万元·hm-2·a-1、8.40万元·hm-2·a-1和10.47万元·hm-2·a-1。(2)马尾松林改造为马尾松和香樟混交林过程中,改造初期由于香樟在灌木层中,乔木层密度小于马尾松纯林,因此服务功能略低于马尾松林。随着改造时间的增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显著提高。(3)在马尾松林经营过程中,应营建混交林,同时增加幼龄林和中龄林的经营年限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6.
根据近年马尾松花粉采集试验和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马尾松花粉采集技术要点,包括基本工序、采集时间与方法、闷发后成熟松花穗的晾晒、花粉筛选及干燥处理等各个环节。并就马尾松科学采集管理与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以期规范马尾松花粉采集操作技术。有利于该技术和成果的更好推广与应用,推动马尾松花粉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7.
我国马尾松林经营现状及近自然育林探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主要造林用材树种,在满足国内木材需求和维持生态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对森林的利用形式发生了改变,传统的马尾松林经营模式已无法满足人们对其提供多种生态服务的需要,必须寻求新的马尾松林经营模式。近自然育林以培育结构复杂、物种丰富、功能多样的森林群落为目标,是满足人们对森林多种需求的有效途径。文中综述了我国马尾松林经营现状及近自然育林理念在马尾松林经营中的探索应用,并提出马尾松林未来经营方向。  相似文献   

8.
根据浙江省马尾松有关资料,针对本省经济状况,对马尾松速生丰产用材林的不同生产阶段作了分析,再以速生丰产用材林的基准年龄进行统一核算,最后作出马尾松速生丰产用材林经济效益的评估,为合理开发利用马尾松分布区生态资源、正确选择商品材基地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马尾松造林的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净光合速率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纪星  朱守谦 《林业科学》1995,31(2):104-109
本文研究了马尾松一年生苗的鳞叶及幼树1、2年生针叶的月龄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规律;马尾松天然更新树团的生境,生产结构,净光合速率及净生产力的变化。进一步论述了马尾松的光合生态特性,并据此对马尾松育苗,培育过程中抚育管理措施制订及实施的最佳时段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0.
千岛湖马尾松林抚育改造后主要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千岛湖林区抚育改造前后马尾松林(Pinus massoniana)的野外调查基础上,采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方法,分析了马尾松林抚育改造前后的生态位变化。结果表明:马尾松择伐导致地带性阔叶树种黄檀(Dalbergia hupean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柯(Lithocarpus glaber)、木荷(Schima superba)、短柄枹栎(Quercus serrate var.brevipetiolata)及灌木种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生长加速,生态位宽度增加,而马尾松、刺柏(Juniperus formos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生态位宽度下降;抚育改造改变了树种对资源的利用程度,马尾松林主要种群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及生态位重叠值发生明显变化;抚育改造后生态位相似性比例高于0.5的有12对(占总数的33.3%),比抚育前提高了33.3%,表明抚育改造后的马尾松林中各优势树种对资源的利用相似程度较抚育前的大;抚育改造后,生态位重叠值增加的种对有21对,降低的种对有15对,说明抚育改造3年后,物种间对资源和空间的竞争程度增强。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次生林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马尾松资源极为丰富,在森林资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从马尾松次生林的形成、种群生态、群落生态、天然更新规律、营养物质循环以及森林经理等几个角度综述了近几十年对马尾松次生林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湖北省2009年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为基础数据,结合野外调查实测数据和公开发表的文献数据,采用国家林业局颁布的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对湖北省不同森林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及价值进行了评估,以期探讨马尾松林在湖北省森林资源中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湖北省马尾松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985.5亿元·a^-1,各类别服务价值顺序为:固碳释氧(363.7亿元·a^-1)>生物多样性保护(256.2亿元·a^-1)>涵养水源(149.0亿元·a^-1)>净化大气环境(112.9亿元·a^-1)>保育土壤(79.5亿元·a^-1)>积累营养物质(24.2亿元·a^-1)。湖北省马尾松林面积占湖北省所有森林面积的24.3%,在不考虑提供负离子和物种保育价值的前提下其生态服务价值为728.8亿元·a^-1,占湖北省森林生态服务总价值的27.3%,远大于其他林分类型(栎类13.0%,灌木林12.6%,其他硬阔叶林11.5%,阔叶混交9.5%,杨类5.1%,其他针叶纯林4.4%,杉木4.0%,针阔混交3.6%,其他软阔叶林2.4%,竹林1.5%,针叶混交林0.4%,经济林0.3%)的生态服务价值。马尾松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为32699.1元·hm^-2·a^-1,高于杨类、栎类、软阔叶林、阔叶混交林、经济林、竹林和灌木林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湖北省马尾松林的生态服务价值主要体现在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涵养水源价值上。因此,应当加强对马尾松林的保护和科学管理,以发挥其作为重要造林树种的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3.
我国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育种已进入高世代改良阶段,但因起步较晚,缺乏指导多世代改良的育种策略,存在育种体系不完善、育种材料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本研究基于广西马尾松第一代改良取得的研究成果与经验,将马尾松自身特点与改良现状相结合,制定出创新度高、计划周详、开放灵活、操作性强的多世代育种策略,创新育种群体的亚系结构划分方法,使之具有兼顾多性状改良、发挥优异育种材料优势、控制近交发生等优点,并对育种材料规划管理、高世代改良的遗传设计、测定方法、选择标准与方法、杂交育种园建立方法、生产性种子园建立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形成了广西马尾松高世代育种策略的主体构架,在有效管理马尾松育种资源、充分发挥优质育种材料优势、控制多世代育种近交水平、建立马尾松高世代杂交育种基地与高世代种子园、提供多用途高品质马尾松良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先锋树种,具有耐干旱、耐贫瘠及速生丰产等优点,其人工林在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中占举足轻重的位置,但纯林的养分循环差,易导致生产力低下;而研究马尾松光合生理特性及资源利用效率可以为马尾松人工林生产力的提高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文中综述马尾松光合生理特性及资源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分析逆境胁迫对其光合生理特性及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包括水分胁迫、热胁迫、酸雨胁迫、低磷胁迫及铝胁迫等。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研究马尾松光合生理特性与资源利用效率及其对逆境胁迫的响应,对于制定马尾松的管理与保护策略、挖掘其抗性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可为马尾松林分生产力的提升及纯林改良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根据雨雪冰冻灾害森林资源受灾面积、受灾程度以及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采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对此次雨雪冰冻灾害受损森林生态系统保育土壤、涵养水源、森林固碳和生物多样性进行初步评估.结果表明:此次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的价值为7 117亿元,各项服务功能价值量损失排序为水源涵养>森林碳储量>生物多样性>森林年固碳能力>保育土壤;从各省份雨雪冰冻灾害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价值来看,江西与湖南最大,分别为1 499.8亿元和1 463.75亿元,江苏、陕西和青海最小,分别为58.96亿元、53.42亿元与1.06亿元;从各省份雨雪冰冻灾害不同树种生态服务功能受损情况来看,马尾松、杉木最为严重,马尾松林生态服务功能损失价值为1 570.16亿元,不同树种生态服务功能损失价值排序为马尾松>杉木>阔叶树>竹林>其他树种>经济林树种>湿地松>桉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碳、氮、磷养分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纬度变化,为马尾松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和生产力提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亚热带地区东南至西北8个研究点马尾松人工林0~20?cm矿质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的测定,利用回归分析法探索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纬度变化趋势,利用P...  相似文献   

17.
探究近自然经营对马尾松林的生态位和种间关系的影响,可以为经营管理提供实践基础和科学依据。以实施近自然经营10余年的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幼苗(胸径<1 cm)、幼树(1 cm≤胸径<5 cm)和成树(胸径≥5 cm)3个阶段,探讨近自然经营对马尾松林12个优势树种的生态位及种间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1)马尾松在成树和幼树阶段的生态位宽度变小,幼苗和大部分优势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增加;(2)各优势树种种对间生态位重叠度变小,生态位分化程度增加;(3)群落总体关联性大多呈现正关联,但极显著正联结种对较少;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显示不同生长阶段经营和对照林分种对间存在差异但并不显著。综上,研究区马尾松林仍处于演替初期,群落结构不稳定,近自然经营对马尾松林种间关系的改善具有一定效果但并不理想,建议针对研究区纯林化程度过高且密度过大的马尾松林分,在密度调控的基础上结合林下补植枫香和麻栎、白栎等栎类树种,加速群落演替,尽快实现改善种间关系和提升群落稳定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笔者通过采用13.0%多·硫烟剂、2.5%百菌清烟剂对马尾松落针病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3.0%多·硫烟剂防治马尾松落针病的适宜用药量为1600~2000g/666.7m2,且对马尾松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9.
生态因子对马尾松产脂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脂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林化产品之一,马尾松是采脂的主要树种之一, 调查表明马尾松产脂量与生态各因子关系密切,其中气温对马尾松产脂量的影响最 大,产脂量随气温升高而增加,降低而减少。降雨、土壤、地形、湿度、气压诸因 子对产脂量也有影响,一般要与气温相结合。生态因子对马尾松产脂量的影响作用 是综合的,气温是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20.
施肥管理对马尾松球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马尾松种子园进行12种施肥管理试验表明:不同的施肥管理措施对马尾松球果产量产生显著差异,合理施肥可以提高马尾松球果产量和种子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