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噻呋酰胺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用噻呋酰胺处理后,水稻纹枯病病穗率及病情指数均明显低于清水对照,但与对照药剂井·唏·三环唑处理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说明噻呋酰胺是一种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优良制剂,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在江西棉区油棉双移栽种植制度、沙质壤土和中等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于2008~2010年连续3年设置不施含氮肥(ck)、施无机态氮150、300、450、600 kg/hm2和施有机与无机态氮搭配300 kg/hm26个处理,进行氮肥经济高效施用技术定位试验,在此基础上,再于2011~2012年插入当地生产上常规密度和当地生产条件下杂交棉密度试验最佳密度的两个代表密度进行氮肥与密度互作试验。结果表明:两年的试验结果基本相似,一是施氮对棉花生育期略有影响,而密度对生育无明显影响;二是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其株高、单株成铃数、单位面积成铃总数、果枝数、单铃重均相应增加,单株果枝数略有减少,但密度增加株高变化不明显,单株成铃数和单铃重降低;三是子棉产量均以高施氮水平和高密度较好,随着施氮量增加子棉产量显著增加,随着密度增加子棉产量略增加;四是施氮处理产值均明显高于不施氮处理,且以施氮量增加产值略增加;五是不施氮处理的效益出现较大的负值,其他处理有较小的效益;六是氮增效以低氮处理大,且随着施氮量增加而逐渐降低;七是综合产值、效益与氮增效等指标认为,适宜施氮水平为300~450 kg/hm2,种植密度为34500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3.
化学药剂诱导杂种小麦单性结实效应及互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种化学药剂对3个杂种小麦F1分别进行处理,诱导单性结实,探讨了不同药剂,不同杂种材料对诱导效果的影响以及药剂与材料间的互作问题。结果表明,不同化学药剂间,不同杂种小麦间诱导效果均呈极显著差异,而药剂与材料间无明显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4.
噻呋酰胺与井冈霉素复配对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活体稻苗上对水稻纹枯病进行复配药剂筛选,发现噻呋酰胺与井冈霉素(质量比分别为1:1、1:3、1:5、1:7、1:9)复配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分别为96.76、122.89、127.32、111.31和100.29,综合增效作用和经济效益两方面考虑,两者配比以1:5为佳。  相似文献   

5.
6.
浅析大豆连作障碍与生化互作的关系闫飞杨振明(中国人民解放军农牧大学·长春,130062)大豆大面积重迎茬种植,导致了大豆连作障碍,对大豆连作障碍机制的探讨已进行了多年,主要原因一般认为有以下三点:①病虫害的危害;②营养失调;③来自植物体及土壤中的有毒...  相似文献   

7.
用3种化学药剂对3个杂种小麦F1分别进行处理,诱导单性结实,探讨了不同药剂、不同杂种材料对诱导效果的影响以及药剂与材料间的互作问题。结果表明,不同化学药剂间、不同杂种小麦间诱导效果均呈极显著差异,而药剂与材料间无明显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8.
Tk稻是典型的喜硅作物,通过水培试验,主要从硅和镉在水稻幼苗共质体和质外体中的分布等方面研究了硅缓解水稻幼苗Cd毒性的机制。结果表明,施硅能显著增加水稻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长度,明显缓解Cd对水稻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施Si可明显降低根系和茎叶中共质体、质外体中Cd含量;同时添加Si和Cd,根系中共质体与质外体中Cd含量比值成增加趋势,质外体中Cd含量远低于共质体;Cd促进了根系质外体中Si含量的富集,且根系中Si含量皆高于茎叶;根系/茎叶Cd含量比值比单加Cd处理时明显增加,至18d时比值为单加Cd处理的1.33倍,说明Si能使更多的Cd积累在根系中,阻止其向地上部转运。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氮肥和种植密度互作对寒地盐碱条件下水稻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以龙粳21为材料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与施氮量、种植密度均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盐碱条件下龙粳21最佳产量的单因子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分别为169.9±5.0 kg/hm2和32.9±1.0丛/m2。盐碱条件下中等施氮量和较高密度互作更易获得高产;高氮肥和高密度配合能够获得较高的齐穗期干物质积累量和LAI,但产量却显著下降;中等氮肥用量和中等密度配合能够获得较高的齐穗期剑叶光合速率,从而增加水稻产量。盐碱条件下高氮肥和高密度配合更易获得较多穗数,但中等施氮量和较低的密度配合更易获得大穗,氮肥和种植密度对千粒重不存在互作效应。因此,氮肥、种植密度科学合理配合,构建适宜的群体结构,才会发挥寒地盐碱地水稻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0.
李杰 《中国稻米》2007,13(5):55-56
寒地水稻两段式育苗高产栽培技术的本田密度与施肥量二因素互作试验表明,密度为16.8穴/m^2和227.5kg/hm^2施肥量互作时水稻产量最高,达到9525.6kg/hm^2。  相似文献   

11.
在大田条件下,以强筋小麦品种郑麦9023和豫麦34、中筋小麦品种豫麦18以及弱筋小麦品种豫麦50为试验材料,采用10、15和20 kg/667m2三种施氮水平,研究了氮肥用量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籽粒灌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施氮处理中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籽粒灌浆过程均呈“S”型变化,但模型参数因氮肥用量而不同。郑麦9023和豫麦18的各项灌浆参数均表现为15 kg/667m2>20 kg/667m2>10kg/667m2;豫麦34籽粒灌浆持续期、理论最大粒重、最大灌浆出现时间、有效灌浆持续期、有效灌浆持续期增加值、有效灌浆持续期灌浆速率均表现为15 kg/667m2>20 kg/667m2>10 kg/667m2,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表现为20 kg/667m2最大,15 kg/667m2次之,10 kg/667m2最小。豫麦50籽粒灌浆持续期、有效灌浆持续期以20 kg/667m2最长,15 kg/667m2次之,10 kg/667m2最小;最大籽粒灌浆出现时间、最大灌浆速率、有效灌浆持续粒重增加值、有效灌浆持续期灌浆速率以15 kg/667m2最高(早),20 kg/667m2次之,10 kg/667m2最低(晚);而理论最大粒重、平均灌浆速率则表现为10 kg/667m2>15 kg/667m2>20 kg/667m2。同时,郑麦9023、豫麦18和豫麦34粒重与各灌浆参数均呈正相关,郑麦9023粒重与籽粒灌浆持续期、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与有效灌浆持续期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豫麦18粒重与最大灌浆速率和有效灌浆持续期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与平均灌浆速率之间达显著水平;豫麦34粒重与籽粒灌浆持续期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豫麦50粒重与籽粒灌浆持续期呈负相关,与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有效灌浆持续期和有效灌浆持续期灌浆速率均呈正相关,差异均不显著。豫麦18和豫麦34在15 kg/667m2下产量最高,且差异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郑麦9023和豫麦50在20 kg/667m2下产量最高,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土壤肥力与施氮量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小麦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淮麦19和烟农19为材料,在高、中、低三种土壤肥力下研究了施氮量对小麦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土壤肥力水平下,小麦籽粒的容重、千粒重和出粉率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均与施氮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籽粒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提高,但蛋白质产量与施氮量在高、中肥力下均呈二次曲线关系,在低肥力下则呈线性关系,蛋白质产量在高肥力条件下最高,在低肥力条件下最低.小麦籽粒淀粉含量及其组分在各肥力水平下均表现为随施氮量增加呈下降趋势,淀粉RVA特征值在中肥力条件下最优,在高肥力条件下最差;小麦面团流变学参数在各肥力下均表现为与施氮量呈正相关关系,并且高肥力的评价值高于中肥力和低肥力的.  相似文献   

13.
对通禾836和吉粳88号两个超级稻品种在不同年份、不同氮肥施肥量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吉林省吉粳88号在低氮条件下产量不高,氮施用量为225 kg/hm2时达到最高产量,属高氮高效型。通禾836不论高氮和低氮产量都比较高,氮施用量为200 kg/hm2时达到最高产量,属氮高效利用型。而且不同年份间通禾836表现更稳产。  相似文献   

14.
以热引1号胡椒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0、3.5、7、10.5、14 g/株)处理对幼龄胡椒叶片SPAD值、叶片氮含量、土壤硝态氮含量、胡椒长势和花穗发育的影响及叶片氮含量与花穗发育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施氮量由0增加到7 g/株,胡椒叶片SPAD值、叶片氮含量均逐渐增加,促进胡椒生长。施氮量为10.5~14 g/株时,胡椒叶片的SPAD值降低,叶片氮含量减少,胡椒株高和冠幅均受到抑制,开花时间晚,花量较少,且土壤中残留的硝态氮增加。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幼龄胡椒适宜的施氮量为3.5~7 g/株。在生产中,除了应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外,还应增加磷钾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5.
施氮量和直播密度互作对水稻产量形成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旨在阐明施氮量和直播密度互作对水稻产量形成特征的影响。【方法】以优质食味粳稻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施氮量处理,即N_1(0kg/hm^2)、N_2(150kg/hm^2)、N_3(225kg/hm^2)、N_4(300kg/hm^2),5个直播密度处理,即D_1(90×10~4/hm^2)、D_2(180×10~4/hm^2)、D_3(270×10~4/hm^2)、D_4(360×10~4/hm^2)、D_5(450×10~4/hm^2)。【结果】随施氮量增加,机直播稻产量增加。在N_1、N_2和N_3施氮量下,机直播稻产量随直播密度增加先增后降,分别在D_4、D_3和D_2密度下获得最高产量,其最高产量分别为6.74、7.78和8.93 t/hm^2;在N_4施氮量下,水稻产量随直播密度增加而降低,在D_1密度下获得最高产量,为9.55 t/hm^2。不同施氮量下采用适宜直播密度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其中N_4施氮量配套D_1直播密度机直播稻产量最高,其有效穗数适宜,穗型较大,生育中后期LAI较大、光合势高,生育后期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和干物质积累量等指标均较优。【结论】机直播稻在300 kg/hm^2的高氮水平下易取得高产,配套适宜直播密度可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但从稻田绿色生产和节本增效角度考虑,机直播稻适当降低施氮量至225 kg/hm^2,配套180×10~4/hm^2直播密度仍可获得9 t/hm^2左右的产量,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氮量对烤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谢会雅  朱列书  赵松义 《作物研究》2007,21(1):22-23,27
在不同的施氮水平下,对湘东烟区烤烟干物质的积累规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每公顷施纯氮127.5kg的水平下,根、茎、叶干物质积累量较高,到圆顶时分别为78.20,74.66和128.48g,相对增长量分别是不施氮处理的4.33,2.967和1.355倍,相对增长速度分别为2.060,1.819,2.198g/d,说明在当地的气候条件下,在每公顷施127.5kg纯氮的条件下,撂烟有较高的生物学产量。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氮量及氮磷钾配比对烤烟产量与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确定湖南茶陵烟区种植烤烟的适宜施氮量及氮钾比例,2010年在茶陵腰陂镇芙冲村进行了不同施氮量及氮钾比的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氮肥用量对烤烟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及氮钾比例的升高,烟株的茎围、株高、有效叶数、腰叶的长宽、产量均随之增加,但当施氮量超过180 kg/hm^2,氮钾比例(N∶K)超过3后,烤烟的产值、上中等烟比例及内在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均有所下降。综合结果表明,施纯氮180 kg/hm^2、N∶P∶K=1∶0.8∶3的处理烤烟产量和质量处于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施氮量对不同叶绿素含量小麦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陕西关中地区施氮量对不同叶绿素含量小麦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宜高光效小麦的较佳施氮量,以西农979、冀麦5265及其黄绿叶突变体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施氮水平:0kg·hm~(-2)(CK)、120 kg·hm~(-2)(N_1)、240 kg·hm~(-2)(N_2)和360 kg·hm~(-2)(N_3),分析施氮量对不同叶绿素含量小麦光合能力、氮利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小麦生长特性和产量有显著影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西农979和冀麦5265黄绿叶突变体的旗叶面积、SPAD值、光合速率以及穗数、穗粒数、产量和品质等指标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并在N_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而冀麦5265的各项指标则呈现增加趋势,在N_3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西农979和冀麦5265及其黄绿叶突变体的氮肥偏生产力均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减小,氮素利用效率则均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呈现先减后增趋势。综上所述,在关中平原地区,西农979和冀麦5265黄绿叶突变体兼顾产量、品质与施肥效益的最佳施氮量为240 kg·hm~(-2),冀麦5265为360kg·hm~(-2)。  相似文献   

19.
以杂交水稻组合冈优527为材料,通过不同的施氮水平处理,研究了三角形强化栽培(TSRI)和传统栽培方式对水稻群体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TSRI下,水稻的分蘖能力增强,茎蘖成穗率提高,结实期剑叶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能维持上3叶高效的叶面积指数及延缓根系的衰老,并提高物质累积与转运,而且TSRI与施氮量200kg/hm2配合能充分合理利用土壤和空间资源,有利于高质量群体的建成,其有效穗数、实粒数、结实率和充实率存在优势,产量最高,且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此试验TSRI下最佳施氮水平。施氮量240kg/hm2不仅影响水稻各主要生育期正常的生理机能,造成群体过大、荫蔽严重,还会导致茎鞘物质输出量、输出率和转换率及产量的下降,因而不宜过分依赖增加氮肥来提高TSRI下的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珞优8号进行不同秧苗素质、施氮水平及插植密度高产栽培试验表明,在相同的栽培管理条件下,秧苗的单株带蘖在4个以上更有优势;肥力水平较高的田块种植珞优8号,施肥量以纯氮10~14kg/667m^2为宜;密度以1.8万穴/667m^2处理的不同密植方式,其产量相对差异较小,且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